【女性書單】《在一起就好》:巴黎豈是小情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很喜歡巴黎,但她基本上就不是個浪漫的城市

法國小說《在一起就好》(Ensemble, c’est tout)是少數我先看過電影,其後才讀的小說。買這本小說時,完全不知道我在十年前看過了電影——女主奧黛莉·朵杜的作品我幾乎都有看,大部分也沒有特別的印象。小說讀下去發現這故事怎麼有點deja vu,聯想到自己曾看過《巴黎夜未眠》這部電影(不得不說這中譯名很爛)。

還是關於巴黎的謬誤

還記得2005年到2009年間出了許多法國電影,中文翻譯皆以「巴黎」為標題,《巴黎我愛你》、《巴黎小情歌》、《巴黎夜未眠》⋯這些電影反映出全球影迷對於巴黎的嚮往,其受矚目的程度就像她是法國唯一的城市。

美明亮背後必有黑暗,似乎也符合巴黎之所以稱為「光之城」(註1)。

也有不少法國人對「外國人總是只討論巴黎」感到反感——他們說,巴黎不能代表法國,巴黎人也不能代表法國人。

巴黎夜未眠》是由安娜戈華達的暢銷小說《在一起就好》(Ensemble, c’est tout)所改編成的電影。電影歸類為「浪漫愛情片」,原著小說則是敘敘現代人生活形態中人際關係的都會小說。除了小說最後如喜劇電影報幕後的happy ending增加了「後記」,交代所有人物的後續發展,至少我在閱讀的時候並不認為這是關於愛情的故事。

《在一起就好》的中文譯本於10年前出版。背景是2004年前後,歐元剛發行的年代,或許也象徵法國進入更現代、國際化的時代。從外觀看三個在巴黎生活的年輕人 — 不修邊幅的清潔女工、博物館外賣明信片的落魄貴族、帥氣卻粗魯的廚師,毫無交集但「戲劇性」讓他們產生了只有彼此的依賴關係。

小說中三人的友誼成形與發展超乎常理卻又讓讀者認同,在世界任何一個都市生活的人都可能因為孤單無援而關注另一個寂莫人。法國小說家喜歡描述著外觀與內在跳脫常人判斷的市井小人物,好比《刺蝟的優雅》中愛看書的門房太太,反映出法國社會難以消除的階級觀念,以及巴黎人虛榮的偽裝。

個人認為《在一起就好》很大的部份想和讀者說明「若是你以貌取人將會錯過美好的友誼」,也或許說明每個人敞開心胸都能看到另一個世界!

住在高級住宅區閣樓的清潔工卡蜜兒是整個清潔團隊中唯一的白種人,她身上的牛仔外套穿了10年,你無法想像她曾經通過法國高中會考並以第四名的成績考入藝術學校;在博物館外面賣著明信片,講話結巴、穿著不合時宜俄羅斯大戰時期的軍大衣的落魄貴族菲利伯,格格不入的在巴黎街頭一定很受到觀光客囑目,但他具有歷史文憑。若你願和他聊天,能聽到精彩的戰爭故事;而法蘭克是一個愛罵髒話的鄉巴佬廚師,經常換女伴,看似只對摩托車有興趣,卻有一顆溫暖的心,能烹煮出溫暖的菜肴。

還有法蘭克的外婆,83歲已對生命失去興趣的寶麗特,獨自守著美麗的小花園。

卡蜜兒與同住同一棟公寓的菲利伯在大門外有過一面之緣,某次為了電暖爐的啟用儀式想到邀請看起來畏縮的菲利伯到閣樓用晚餐,住在120坪公寓,優雅的菲利伯慎重其事的赴約並準備全套的野餐餐具,事後還體貼的將餐具帶回家清洗。若這兩個人有階級成見或以外表判斷人就不會意外發現彼此都喜歡閱讀,對任何事好奇的卡蜜兒與博學的菲利伯還有許多共同話題。

raw-image

如果溫文儒雅的菲利伯在乎自己繼承而來(雖然以失去意義)的侯爵頭銜,那他又怎麼會與一個來自勞工家庭的粗魯廚師分享120坪的公寓?又怎麼會擔心住在閣樓的清潔工生病而將她帶到家裡照顧?

表現冷淡的廚師內心卻是希望善良的菲利伯能走出恐懼,連自己生存都是問題的清潔工卡蜜兒卻不忍心素昧平生的法蘭克外婆住在養老院,而決定擔任起她的看護,並重拾畫筆創作⋯

像世界上所有的都市人一樣各忙各的,為了生存而工作,看似冷漠卻可能只是還沒找到關心的對象。原本互不相干的四人產生了依賴性,也成為彼此唯一的依靠,雖然場景發生在巴黎著名景點戰神廣場、艾菲爾鐵塔、拉雪茲神父公墓⋯但隨意抽換為台北街頭的市府廣場、台北101、象山也都能引起許多人共鳴,因此這本書也創造了歐洲書市記錄,連續130週維持在排行榜前10!(即使她並沒有太多的戲劇性,就是城市裡小人物的故事)

原著名稱〈Ensemble, c’est tout〉,「在一起,就夠了」就是這本書的精神。


註1:光之城是源於路易十四想將巴黎締造出成一個繁華的城市,十七世紀開始,巴黎的街頭就已經有照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2會員
232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5
在《碎片》中有封信看起來是出版社要求費蘭特針對「當時的義大利時事」寫一篇政治寓言小說被她拒絕了,她認為這些並不會起到什麼作用,提到「一個寫作的人,當然會冒一定的風險,但不會有生命危險或會進大牢」
Thumbnail
2023/06/25
在《碎片》中有封信看起來是出版社要求費蘭特針對「當時的義大利時事」寫一篇政治寓言小說被她拒絕了,她認為這些並不會起到什麼作用,提到「一個寫作的人,當然會冒一定的風險,但不會有生命危險或會進大牢」
Thumbnail
2023/06/05
費蘭特寫給出版社的書信基本上就是很有禮貌地一再強調自己隱身的立場,祝賀出版社成立十五週年,說的她可以寫出任意主題的內容表達恭賀,但即使寫了事實也會受到懷疑,這次她決定只真摯的祝福,不賣弄文學⋯⋯
Thumbnail
2023/06/05
費蘭特寫給出版社的書信基本上就是很有禮貌地一再強調自己隱身的立場,祝賀出版社成立十五週年,說的她可以寫出任意主題的內容表達恭賀,但即使寫了事實也會受到懷疑,這次她決定只真摯的祝福,不賣弄文學⋯⋯
Thumbnail
2023/04/30
皇冠出版的艾諾中譯版的《La Place》中加上了《Une Femme》,兩本書分別寫其父親與母親的生平,父母親死亡相隔約二十年(出版年份相差四年),但在中文書名中只保留了《位置》,如果要更無聊的說,出版商在新的一版中為何要將以女性為主軸的故事附加在男性故事之下?
Thumbnail
2023/04/30
皇冠出版的艾諾中譯版的《La Place》中加上了《Une Femme》,兩本書分別寫其父親與母親的生平,父母親死亡相隔約二十年(出版年份相差四年),但在中文書名中只保留了《位置》,如果要更無聊的說,出版商在新的一版中為何要將以女性為主軸的故事附加在男性故事之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林鴻麟著 2011 遠足文化出版 對巴黎一直有保持關注, 可能法式好像等於時尚, 又或是想在奶油白和墨黑之中, 找到珠雞的歡快,在迎接作者 的那一片無聊至極的灰白冬日。 這本可說是可以上前二的好看, 好看好讀在一個午晚一個半晨, 為了感受心臟跳動而自願受苦, 在身體每個細胞都盡全力求生 以後,靈魂終
Thumbnail
林鴻麟著 2011 遠足文化出版 對巴黎一直有保持關注, 可能法式好像等於時尚, 又或是想在奶油白和墨黑之中, 找到珠雞的歡快,在迎接作者 的那一片無聊至極的灰白冬日。 這本可說是可以上前二的好看, 好看好讀在一個午晚一個半晨, 為了感受心臟跳動而自願受苦, 在身體每個細胞都盡全力求生 以後,靈魂終
Thumbnail
我讀完《鎧甲的裂縫》後想到了,這應該就是我讀法國小說經常有的感受,說著一個很平常的故事,讀者在其中會自行想象出其他更高明的東西
Thumbnail
我讀完《鎧甲的裂縫》後想到了,這應該就是我讀法國小說經常有的感受,說著一個很平常的故事,讀者在其中會自行想象出其他更高明的東西
Thumbnail
無論如何都會懷念巴黎的吧。領著一杯咖啡,在煙霧與政治話題繚繞的小宇宙底寫作;看著塞納河的水,讓靈魂呆滯;每天提著沈甸甸的三本字典,到學校圖書館力抗法文、西文和義文;躺在木板床上,一邊吊腳一邊跟YAYA聊著永遠聊不完的天;切肉、切菜、切水果;跟三、五好友,躺在凡仙公園的草地上,交換各國的政治現狀。
Thumbnail
無論如何都會懷念巴黎的吧。領著一杯咖啡,在煙霧與政治話題繚繞的小宇宙底寫作;看著塞納河的水,讓靈魂呆滯;每天提著沈甸甸的三本字典,到學校圖書館力抗法文、西文和義文;躺在木板床上,一邊吊腳一邊跟YAYA聊著永遠聊不完的天;切肉、切菜、切水果;跟三、五好友,躺在凡仙公園的草地上,交換各國的政治現狀。
Thumbnail
我不是個巴黎通,一開始這系列是想寫我看到的巴黎和曾經以為的巴黎——多半是媒體上所看到的差距。海明威離開巴黎之後曾表示後悔自己在「還在巴黎的時候就寫巴黎」,很多事情是離開後才看清楚的,我的想法也大概是如此,那時還不理解自己的故鄉與生活真實面,很難寫出真正的觀察。
Thumbnail
我不是個巴黎通,一開始這系列是想寫我看到的巴黎和曾經以為的巴黎——多半是媒體上所看到的差距。海明威離開巴黎之後曾表示後悔自己在「還在巴黎的時候就寫巴黎」,很多事情是離開後才看清楚的,我的想法也大概是如此,那時還不理解自己的故鄉與生活真實面,很難寫出真正的觀察。
Thumbnail
想到自己在巴黎有很多回憶,並不單純的只是因為我從小對巴黎的遐想或在那裡談了場戀愛,也並非僅是如海明威所述:「巴黎,是一席流動的宴席」。而是那段期間是我人生中少有體會貧窮的日子,和原先的生活有極大的差異才特別突顯,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
Thumbnail
想到自己在巴黎有很多回憶,並不單純的只是因為我從小對巴黎的遐想或在那裡談了場戀愛,也並非僅是如海明威所述:「巴黎,是一席流動的宴席」。而是那段期間是我人生中少有體會貧窮的日子,和原先的生活有極大的差異才特別突顯,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
Thumbnail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Thumbnail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Thumbnail
我很喜歡巴黎,但她基本上就不是個浪漫的城市 法國小說《在一起就好》(Ensemble, c’est tout)是少數我先看過電影,其後才讀的小說。買這本小說時,完全不知道我在十年前看過了電影——女主奧黛莉·朵杜的作品我幾乎都有看,大部分也沒有特別的印象。小說讀下去發現這故事怎麼有點deja vu
Thumbnail
我很喜歡巴黎,但她基本上就不是個浪漫的城市 法國小說《在一起就好》(Ensemble, c’est tout)是少數我先看過電影,其後才讀的小說。買這本小說時,完全不知道我在十年前看過了電影——女主奧黛莉·朵杜的作品我幾乎都有看,大部分也沒有特別的印象。小說讀下去發現這故事怎麼有點deja vu
Thumbnail
常聽說中西文化差異,《艾蜜莉在巴黎》倒證實了文化差異豈止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因為職場上的長期訓練,我學會了跨文化的相處藝術。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能顧步自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大概是不變的永恆法則。
Thumbnail
常聽說中西文化差異,《艾蜜莉在巴黎》倒證實了文化差異豈止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因為職場上的長期訓練,我學會了跨文化的相處藝術。不用妄自菲薄,也不能顧步自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大概是不變的永恆法則。
Thumbnail
陸續看過有關Netflix夯劇:「愛蜜莉在巴黎」的介紹,心想不過就是年輕女孩版的慾望城市(Sex & City),對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女主角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是個能歌善舞的小美女,多年前看過她飾演白雪公主的《魔鏡,魔鏡》當時覺得她儼然有安海瑟薇甜姐兒接班人的姿態.
Thumbnail
陸續看過有關Netflix夯劇:「愛蜜莉在巴黎」的介紹,心想不過就是年輕女孩版的慾望城市(Sex & City),對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女主角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是個能歌善舞的小美女,多年前看過她飾演白雪公主的《魔鏡,魔鏡》當時覺得她儼然有安海瑟薇甜姐兒接班人的姿態.
Thumbnail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世界,閱讀一本書就像是走進了一個故事,在這個獨特的空間裡,跟著驚嘆憤怒、悲喜歡笑、探索尋奇…走出書本後,在書中經歷的一切,也讓心靈得到啟發
Thumbnail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世界,閱讀一本書就像是走進了一個故事,在這個獨特的空間裡,跟著驚嘆憤怒、悲喜歡笑、探索尋奇…走出書本後,在書中經歷的一切,也讓心靈得到啟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