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小說總帶著悲涼,裡面的男女情感不像言情小說裡的熱烈浪漫,而是在炎涼世態下的算計和屈從,初讀《半生緣》裡對曼璐和曼楨這對姐妹的際遇噓唏,尤其是曼楨因曼璐惡毒的算計而錯過了世鈞,誤了一生,年少時總希望他們最終還能走到一起,而今卻知道為何會有回不去之感。
但真正令人難忘的卻是曼璐,相較之下曼楨像是那個時代的奇女子,能為姐姐著想,不為世俗而改變,即便後來證明錯付真心;在被姐夫玷污又被姐姐軟禁,連家人都覺得她嫁給姐夫是最好的出路下,她能堅定不移的逃離,即使最後因為孩子做了錯誤的決定嫁給了姐夫,但她最終離婚取得了孩子的扶養權,她是個果敢堅決的人物,經歷的苦難是磨鍊卻未真正的打倒她,即便她滄桑不復年輕時的動人,她還是不為周遭影響而自己決斷事情的人,清明知世故而不世故,敢於抗拒也能坦然面對一切,能對過去的戀人娓娓道出自己的經歷,就非一般傳統定義的弱女子。
於是,我想或許曼楨若和曼璐掉換,必然不會變成姐姐後來的樣子,為了保全自己僅存的尊嚴、幻想來設計陷害一直堅定支持自己的妹妹。也許曼璐進入的染缸慢慢腐化自己的心靈,也許是家人開始把她視為名聲的負累,也許是初戀情人豫瑾的態度更像最後一根稻草,狠狠壓垮她苦苦支撐的一切......
最後嫉恨開始滋長,野火蔓燒到妹妹的身上!
血濃於水的姐妹,姐姐的心思開始扭曲,像溺水的人拼命想抓住稻草,於是慌亂的緊抓住身邊的人一起沉淪,而她所能抓住的也只有親妹,只是沒想到兜兜轉轉之後,她有了兒子傍身,卻和妹妹決裂,大約也沒想過妹妹的性格是這麼堅決不可摧,但她還是沒有留住丈夫的心,而且還深沉的病重起來,或許曼璐曾經的惡毒也同樣侵蝕著自己,妹妹的絕決逃離讓她無法再自圓其說,涼薄的良人依然不把她放在心上,可能在她為家人犧牲卻又為家人隱隱的排斥厭棄之際,又在初戀情人的言語間撕碎了僅有的眷戀,在那時她已經不知道自己是誰,是為了什麼才淪落成這般模樣?
自卑、自憐又不甘心的痛楚交織,如烈焰烹煮,無路可退又看不見前路,即便知道祝鴻才不算好人,又不得不讓自己相信這是現有的歸宿了,在她的人生中,只有開始的犧牲是出於意願,而後都像在隨波逐流,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只剩下空虛,努力的緊抓能抓住的一切,但最後卻都是空。
曼璐和曼禎都遭遇了磨難,但一個為了家人而犧牲選的職業,到後來為了籠絡丈夫的心都是以依附他人為生計,從而不信自己有能力自立,但妹妹曼楨則是因為受過教育且有能力找工作養活自己,加上心性的堅定,而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再靠一己之力而站起來。
一個在磨礪中失了自己而走了更幽深的苦痛,一個在背叛中坦然面對,負擔起了自己爾後的人生,但其實並不能以結果論斷她們二人,在那個年代,新舊思維的交融、抗衡,她們/他們都只是時代下的小人物,度過小時光,期望幸福或他人幸福,卻不免俗的受到環境、他人影響,所受的限制一樣,只是多少或深淺的問題而已。
人生都不圓滿,所遇之事也並非都能由自己抉擇,現在所做的決定又有幾分篤定是正確的呢?也許多年後,也還無法確知。
幸而,她們只是筆下的人物,但真實世界裡的悲歡離合,狠厲磨煉又哪裡比之虛構的世界更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