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讀關於母女相關議題的書都會眼眶泛淚,而小說《朗夜》更是逼人,從曾祖母、祖母、母親到主角知妍,這橫跨百年的愛與恨,像是更難以解開的習題。
小說從知妍和外遇的丈夫離婚後,因不被家人諒解而搬到禧寧展開序幕,知妍在這裡與長年未見面的外婆相遇,兩人經過朝夕相處以及在聆聽家族歷經苦難與悲痛的故事之後獲得癒合。
在外婆家的一張照片裡,知妍發覺自己跟曾祖母三泉的樣貌十分相像,出生為白丁的曾祖母,因背景低下而被人歧視,曾祖父帶著要拯救曾祖母被抓走成為慰安婦的心情迎娶她,卻在婚後因曾祖母三泉生下女兒而感到失望進而藐視她;而外婆在曾祖父的要求下嫁給了祖父,婚後才知道祖父跟自己的爸爸聯合欺騙他,原來祖父早已在家鄉有一段婚姻,因外婆也生下女兒(知妍的媽媽),而祖父原本的妻子生的是兒子,於是他最後拋下外婆與原來的妻小走了;外婆獨自撫養知妍的媽媽長大,從小沒有父親陪伴,知妍的媽媽渴望擁有平凡健全的家庭,卻在婚後被強勢的夫家綑綁導致鮮少回娘家;而生長在男尊女卑的家庭裡,知妍知道自己與母親相比已經很幸福,不用擔心養老的父母,還有善良的丈夫,甚至還擁有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特權,然而這一切都在丈夫外遇後消失殆盡⋯⋯
父母對於知妍決定離婚的十分不諒解,甚至還站在出軌的女婿那一邊並責備知妍,書中這段知妍與母親的對話更是讓人鼻酸──
「知妍啊,活著不能什麼事都去對抗,能迴避就迴避,這才是智慧。」
「媽,我就是因為什麼事都迴避,才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連自己是什麼感受都搞不情楚了。淚止不住地流,心裡空蕩蕩的,麻木得都沒有感覺了。」
「真不知道妳在說什麼。我教妳迥避,是讓妳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那個人動手打我,我老實挨打,這就是保護自己?」
「妳對抗,就只會挨第二、第三下打。反正也赢不了,還不如挨一下就過去了。」
從曾祖母、祖母、母親一路到主角知妍,四位女性即便身處的年代與環境不同,然而所遭遇的痛苦卻十分相像,不被另一半重視的感受,像是詛咒一般複製到下一個世代,只能在傷口未癒合的情況下持續隱忍並生活著。
知妍在一次次聆聽外婆述說的故事以及一封封保存下來的書信裡,不只看見流傳在血脈裡的無奈與傷痛,以及自身與母親的互相不理解——因媽媽在知妍離婚後仍替前夫著想,甚至沒有去理解知妍的痛苦,覺得「女兒的離婚」讓自己備感羞辱,被視而不見的心情讓知妍感到痛苦,然而或許因為媽媽在婚後必須侍奉婆家與先生,相較自己被綁住的人生,也許媽媽下意識地認為知妍的人生有十足的自由,所以才無法體諒知妍的所作所為吧?
無論是孩子對自身母親的怨懟與渴求被愛,或者母親對於孩子的期待與難以去愛,在這四代女性的相愛相殺(?)的關係裡,作者以極其溫柔細膩文字,道出一個關於愛與修復的故事,而正因為外婆與知妍有時代差距,才能彷彿像是站在第三視角一般去互相理解,而從因殖民時代背景下女性所面臨的難題,一直到現代女性在新舊價值觀裡如何看重自己的想望和追尋,透過外婆與知妍之間的互動與對話,那些世代之間的鴻溝逐漸被解開,如同書封上的文字:「如果人生是長夜,照亮漫漫人生路的又是什麼?我想,那一定是愛。」
正因為還有愛,所以也渴望得到對方的愛與認可,卻因太多苦痛而加深了彼此的距離,一邊讀一邊想起自身與母親、與祖母的關係,彷彿像是某種映照般,那些現實生活裡的不解與不願意去面對的心情,都在閱讀《朗夜》的過程裡獲得安慰與力量。
自己十分喜歡書中知妍自言自語的這段話,在漫長的人生裡,家庭永遠是最難解的一道習題,但也因為難解,才需要用一生去探尋,如同書中四位女性,用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歲月才走到現在。
帶著讀完《朗夜》帶來的勇氣,期許自己也能向知妍看齊,勇敢去對話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