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政策中,誰被犧牲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小拉

  「這些都不行。」蚵農拉起蚵串,原本應該附著一顆顆蚵苗的蚵殼,被泥濘包裹住,即使將蚵殼拿去清洗,也沒有辦法讓它成功附苗,因為整片海域都被混濁的泥沙給攪得亂七八糟。

  這副景象在1990年代六輕動工之後,就經常成為雲林縣沿海蚵農經常的惡夢。

  為了提供六輕足夠的土地,1991年6月25日行政院核定雲林縣離島式基礎工業區編定案,將離島工業區用地區分出麥寮區、海風區、新興區、台西區、四湖區、口湖區與金湖區等七個區域。6月27日雲林縣政府便將漁業保護區公告為工業區,以便工廠申請設廠。7月15日時任雲林縣長廖泉裕主導慶祝離島工業區編定的萬人遊行,現場一片歡騰,縣長致詞時向鄉民保證「六輕不會帶來污染」。

  幾年過去,承諾都成為空話。

  為了提供足夠的工業用地,加上內陸地區民眾抗爭嚴重,海埔地開發成為政府優先的選項。

  1994年抽沙造陸工程開工,因施工不慎,內陸、沿海養殖業者都因泥沙污染海域,造成漁民損失慘重。之後幾年,雲林縣始終離不開抽沙造陸帶來的陰影,自中國時報整理的紀錄中,從1994年抽沙造陸工程開工之後,直到1999年都有大量因抽沙造陸漂沙污染牡蠣的報導。

  現職為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的林進郎,在1990年末期回到故鄉雲林縣台西鄉定居,當年的他還只是對養蚵、養殖產業什麼都不懂的人。他說當年熟識的長輩只要提起六輕工程,沒有不罵聲連連的。由於抽沙造陸工程長期的影響,蚵農連年收成都很不好。更甚者,由於雲林縣政府張開雙手歡迎六輕,雲林縣沿海養殖蚵的歷史雖然追溯到日治時期,也還是在縣政府一聲令下中,將整片海域劃給工業區,導致漁民失去漁業權,在爭取權利上更加不利。

  2000年抽沙造陸工程又出包,雲林縣台西鄉一號水門海域近千頃蚵田受到影響,再次發生無法附苗的災情,受到污染的蚵串蚵殼全都被泥沙覆蓋,甚至母株蚵殼已經變成紅褐色,污染情況十分嚴重。在時任副議長的林源泉建議下,台西鄉蚵農組成自救會向榮工工程求償,林進郎因受過高等教育,識字,比其他沒有學過文字的長輩要好得多,他和妻子鄭寶鳳遂被推舉出來協助自救會的行政事務,號召蚵農們向台塑、榮工處抗議。

  榮工工程公司始終否認蚵農損失是由抽沙造陸工程引起,遲遲等不到污染事實的確認,蚵農終於走向司法救濟的途徑,展開曠日費時的訴訟求償之路。

  這件訴訟案歷經波折,榮工公司不斷狡辯無法附苗的狀況和抽沙造陸無因果關係,甚至語出驚人地表示抽沙造陸工程會將海域的底泥帶起,其中蘊含的營養鹽反而對牡蠣生長有益。蚵農自然不接受榮工公司的說法,找上當時漁業署的養殖漁業組組長石盛龍幫忙。石盛龍是位個性海派,熱心的人,他同情蚵農的處境,多方協調,終於由農委會漁業署委託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調查「漂沙對台西牡蠣苗生產區牡蠣苗附著的影響」。

  負責本案的主持人鍾國仁副教授為求謹慎,前前後後共在台西鄉採樣8次,終於得到確切結果,指出「抽沙船抽沙工程進行時所產生的漂沙,對於牡蠣苗的附著有不良的影響」此外,自救會不斷要求榮工公司停工,數月之後,果然蚵苗附著的情況就有改善。

  雖然污染事實明確,榮工工程訴訟案卻直到2015年才三審定讞,確定由蚵農獲得勝訴,成軍之初原本有200人的蚵農自救會,因為老蚵農消耗不起,有的逝世,有的不耐訴訟的漫長而退出,最後只剩下70人左右討回應有的公道,著實令人不勝唏噓。

  這一切的一切都指出離島工業區的進駐之始,就和雲林的傳統產業發生極大的衝突。而地處偏遠、沿海的蚵農、養殖業者本就是社會經濟制度底下弱勢的一群人,在政府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說詞,引入大型石化產業的進駐,就注定了這一群本就被政府忽視的人們,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剝削。

  對於這些剝削,地方蚵農自然身有所感,但卻對於改變大環境的衝擊無能為力。2020年筆者來到雲林台西鄉訪問蚵農,當問到這些年附苗狀況是否和以前不同,「當然有啊!大環境變了嘛!」蚵農不假思索地回答,他指向佇立在蚵田北方的龐然大物,說「六輕來了之後,當然是越來越不好了,以前一年可以收好幾次蚵苗.....」

  他語氣無奈,眉眼之間盡是無能為力的滄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地方異聞的沙龍
69會員
70內容數
<p>這是一個走遍台灣踏查妖怪傳說的寫作企劃,預計在2017年完成10篇以妖怪為主題的旅行企劃和旅行書寫。每個月以一名妖怪為主題,除了考據以外,也進行旅行路線規劃,設計兩至三天的行程,到實地走訪、探查後,再將這些經驗寫成旅遊札記。</p>
2020/11/27
台西鄉擁有天然的潮間帶,擁有著大量的浮游生物,正適合孕育蚵苗。每年白露過後、東風季風開始吹起,海裡的牡蠣就會開始產精排卵,漁民就將蚵串放入海中,讓蚵苗附在上頭,再轉賣到其它地方養成成蚵。也因為如此,台灣約七成的蚵苗多是由台西所供應。
2020/11/27
台西鄉擁有天然的潮間帶,擁有著大量的浮游生物,正適合孕育蚵苗。每年白露過後、東風季風開始吹起,海裡的牡蠣就會開始產精排卵,漁民就將蚵串放入海中,讓蚵苗附在上頭,再轉賣到其它地方養成成蚵。也因為如此,台灣約七成的蚵苗多是由台西所供應。
2020/11/27
在雲林縣台西鄉海岸的潮間帶,能看到一波波暗湧的浪潮拍打蚵架,穿著青蛙裝的蚵農拉起一條條的蚵串綁在蚵棚上,背景映照著遠方一根一根的煙囪,升起裊裊白煙,那是六輕離島工業區,與雲林蚵產業共存的石化王國。這些是在白露時節,雲林台西鄉的日常景象,而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是最適宜下蚵苗的好時機。
Thumbnail
2020/11/27
在雲林縣台西鄉海岸的潮間帶,能看到一波波暗湧的浪潮拍打蚵架,穿著青蛙裝的蚵農拉起一條條的蚵串綁在蚵棚上,背景映照著遠方一根一根的煙囪,升起裊裊白煙,那是六輕離島工業區,與雲林蚵產業共存的石化王國。這些是在白露時節,雲林台西鄉的日常景象,而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是最適宜下蚵苗的好時機。
Thumbnail
2020/11/27
從1986年宣佈以來,台塑六輕的建造計畫便頻頻碰上困難。先是在宜蘭利澤的計畫預定區遭到居民抗議,並連帶影響了縣政府因對都市願景的規劃而拒絕開發案,爾後欲轉往桃園,卻也同樣受到當地居民的拒絕。正當台塑集團當時的六輕負責人王永在,正為了廠區選址苦惱不已時,時任經濟部長蕭萬長撥了一通電話給他。
2020/11/27
從1986年宣佈以來,台塑六輕的建造計畫便頻頻碰上困難。先是在宜蘭利澤的計畫預定區遭到居民抗議,並連帶影響了縣政府因對都市願景的規劃而拒絕開發案,爾後欲轉往桃園,卻也同樣受到當地居民的拒絕。正當台塑集團當時的六輕負責人王永在,正為了廠區選址苦惱不已時,時任經濟部長蕭萬長撥了一通電話給他。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東昌定置漁場面臨漁業資源減少和人力資源減少的挑戰,因此採取多角化經營,結合地方特色,提高產品價值。柯文哲建議漁民改善漁具設計和做好環境保護,以提升漁獲量。
Thumbnail
東昌定置漁場面臨漁業資源減少和人力資源減少的挑戰,因此採取多角化經營,結合地方特色,提高產品價值。柯文哲建議漁民改善漁具設計和做好環境保護,以提升漁獲量。
Thumbnail
蚵嗲、石蚵湯、蚵仔煎、石蚵麵線、蚵乾飯是金門餐館中經典料理之一,過去吃台灣飽滿大顆的蚵仔,現在吃著小小Q彈較少腥味的石蚵,相較起來金門石蚵更合我的喜好,養殖方式以石條養殖為主,用一條長方形的花崗石條,直立插入潮間帶泥沙土,隨著潮水來去,陽光日照,讓天然蚵苗自行附著於石條上生長,這樣特殊的養殖法已歷經
Thumbnail
蚵嗲、石蚵湯、蚵仔煎、石蚵麵線、蚵乾飯是金門餐館中經典料理之一,過去吃台灣飽滿大顆的蚵仔,現在吃著小小Q彈較少腥味的石蚵,相較起來金門石蚵更合我的喜好,養殖方式以石條養殖為主,用一條長方形的花崗石條,直立插入潮間帶泥沙土,隨著潮水來去,陽光日照,讓天然蚵苗自行附著於石條上生長,這樣特殊的養殖法已歷經
Thumbnail
受到政府再生能源光電政策影響,七股當地面臨哪些問題與狀況?光電板如何影響當地居民的生計?返鄉青年如何與光電政策相互抗衡?本集節目邀請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發言人沈軒宇,身為當地青年的他如何看待當地光電建置狀況與實際造成的問題。
Thumbnail
受到政府再生能源光電政策影響,七股當地面臨哪些問題與狀況?光電板如何影響當地居民的生計?返鄉青年如何與光電政策相互抗衡?本集節目邀請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發言人沈軒宇,身為當地青年的他如何看待當地光電建置狀況與實際造成的問題。
Thumbnail
初秋午後,我坐在許崑山大哥的採蚵膠筏上,準備前往七股人稱作「內海仔」的潟湖去採收蚵仔。七股潟湖因著是陸上魚塭與七股海域的緩衝水域,浪流情況相較起來比外海穩定,而且在海水與淡水的交互衝擊作用之下,同時擁有海陸兩域的營養源,因而這裡所生產的蚵仔品質十分優良。
Thumbnail
初秋午後,我坐在許崑山大哥的採蚵膠筏上,準備前往七股人稱作「內海仔」的潟湖去採收蚵仔。七股潟湖因著是陸上魚塭與七股海域的緩衝水域,浪流情況相較起來比外海穩定,而且在海水與淡水的交互衝擊作用之下,同時擁有海陸兩域的營養源,因而這裡所生產的蚵仔品質十分優良。
Thumbnail
目前全台在2016年5月20日之前既存的未登記工廠約有4.5萬家,目前僅有約2.2萬家申請納管,未依法納管的2.3萬家,未來將依法進行斷水斷電及拆除......
Thumbnail
目前全台在2016年5月20日之前既存的未登記工廠約有4.5萬家,目前僅有約2.2萬家申請納管,未依法納管的2.3萬家,未來將依法進行斷水斷電及拆除......
Thumbnail
成龍溼地中一根根的電線桿,還有一些祖墓等,這些都是曾經「人煙」的證明,在韋恩颱風吞沒他之前。 每見一次,就一再地提醒著他們,韋恩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村民與溼地,連結與再生> 水核心,讓村落與外地產生連結,成功的帶來的人潮,也打響了知名度。
Thumbnail
成龍溼地中一根根的電線桿,還有一些祖墓等,這些都是曾經「人煙」的證明,在韋恩颱風吞沒他之前。 每見一次,就一再地提醒著他們,韋恩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村民與溼地,連結與再生> 水核心,讓村落與外地產生連結,成功的帶來的人潮,也打響了知名度。
Thumbnail
海邊˙潮間帶   排排棚架刻劃成一道   特殊的風景線 訴說著 生命˙成長˙美味與希望 隱藏著 汗滴˙淚水˙錢財甚至鮮血  古老傳下來的行業 在科技飛速的時代 沒有先進機器可取代 來回梭巡的身影 黝黑的臉龐是 烈日與海風旅行的道路 粗糙的手掌是 稜角蚵殼與肌膚殺戮的戰場  蚵殼堆積成山  
Thumbnail
海邊˙潮間帶   排排棚架刻劃成一道   特殊的風景線 訴說著 生命˙成長˙美味與希望 隱藏著 汗滴˙淚水˙錢財甚至鮮血  古老傳下來的行業 在科技飛速的時代 沒有先進機器可取代 來回梭巡的身影 黝黑的臉龐是 烈日與海風旅行的道路 粗糙的手掌是 稜角蚵殼與肌膚殺戮的戰場  蚵殼堆積成山  
Thumbnail
老天把災難給口湖,口湖卻把文化給台灣 ─ 寫在2015 5/1日口湖大遊行之前 雲林縣口湖鄉,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區,路,走著走著就成了汪洋!土地貧瘠,但這裡有全台灣品質最好的烏魚子、鰻魚、虱目魚與馬蹄蛤,對了,還有回頭浪子種出的玫瑰番茄......  這個風頭水尾的所在,是民主運動先驅李萬居先
Thumbnail
老天把災難給口湖,口湖卻把文化給台灣 ─ 寫在2015 5/1日口湖大遊行之前 雲林縣口湖鄉,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區,路,走著走著就成了汪洋!土地貧瘠,但這裡有全台灣品質最好的烏魚子、鰻魚、虱目魚與馬蹄蛤,對了,還有回頭浪子種出的玫瑰番茄......  這個風頭水尾的所在,是民主運動先驅李萬居先
Thumbnail
今天騎車玩海線回程時,去了反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的抗爭據點!一進門就受到抗爭的大哥們歡迎,他們年紀也都跟我父親差不多,也該是退休享清福的年紀,卻依舊犧牲過年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守在這。 其中一位曾在附近恩德科技上班的陳大哥熱情的和我吐苦水,也慢慢跟我說一些有關反抗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的心酸。他說
Thumbnail
今天騎車玩海線回程時,去了反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的抗爭據點!一進門就受到抗爭的大哥們歡迎,他們年紀也都跟我父親差不多,也該是退休享清福的年紀,卻依舊犧牲過年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守在這。 其中一位曾在附近恩德科技上班的陳大哥熱情的和我吐苦水,也慢慢跟我說一些有關反抗坤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的心酸。他說
Thumbnail
在雲林縣台西鄉海岸的潮間帶,能看到一波波暗湧的浪潮拍打蚵架,穿著青蛙裝的蚵農拉起一條條的蚵串綁在蚵棚上,背景映照著遠方一根一根的煙囪,升起裊裊白煙,那是六輕離島工業區,與雲林蚵產業共存的石化王國。這些是在白露時節,雲林台西鄉的日常景象,而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是最適宜下蚵苗的好時機。
Thumbnail
在雲林縣台西鄉海岸的潮間帶,能看到一波波暗湧的浪潮拍打蚵架,穿著青蛙裝的蚵農拉起一條條的蚵串綁在蚵棚上,背景映照著遠方一根一根的煙囪,升起裊裊白煙,那是六輕離島工業區,與雲林蚵產業共存的石化王國。這些是在白露時節,雲林台西鄉的日常景象,而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是最適宜下蚵苗的好時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