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理大 · 香港 · 紀錄片 —— 我們要堅定地抵抗並書寫我們的歷史

慕雲-avatar-img
發佈於觀影手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觀看紀錄片,觀看香港的紀錄片,像是進行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一樣,強迫自己面對傷口、習慣傷口、直面傷口,然後變得堅強。

刻劃理大之戰的紀錄片,早些時候看過《理大圍城》,近期又觀看了《紅磚危城》。或許是觀看時間上比較接近事件,加上前者的藝術性較重,叫人動容,難以整理觀後感想。到通過《紅磚危城》再次面對理大之戰時,情感上相對平穩一些,期間也不斷閱讀和觀看國內外的抗爭經歷,因此能以悲痛、絕望以外的視角去理解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

觀看的過程中,我很強烈地感受到,我們必須書寫歷史,必須贏得書寫屬於我們歷史的位置。否則,我們怎麼對得起受傷、受苦的人與靈魂?我們要有書寫歷史的覺悟,才可讓犧牲擁有價值。我想像着極權崩解後的布拉格,隨處可見哈維爾的書籍。我想像着後來的香港也會是相似的光景,或許也會有不屑,更多的卻是自由、快樂與平安。

困:我們與他們

通過紀錄片與新聞,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紅磚牆內還是牆外,身心受困的人們都逐漸崩潰。有人激動呼喊,有人泣不成聲,有人乏力地丟出保護不了自己也攻擊不了對方的武器,有人索性躲起來不吃不喝。種種情景,關心香港的朋友自然不會陌生。但在這次相對抽離的心境下(也可以說是有所成長吧?),當我再次聽到對家的金曲點播、北上haidilao樂遙遙、以及嘲笑抗爭者一方的論述,我竟然可以完整地聽完那些侮辱,更聽出對家的困境。

他/它是這樣說的:我對你們很失望,你們沒有守住原則、堅持到最後,你們應該要多看文章,擴闊眼界… 我心想,謝謝阿蛇的提醒與勉勵!見過太多趨炎附勢之徒,在呼聲最高的時候就公開支持甚麼民主自由,背地裡卻把抗爭者稱為曱甴,對於這些沒原則的人我也為之氣結。而即使虛偽程度不至於此,無法改變慣性消費習慣,或無法忍受生活上些少不便,不能堅持下來的人,我也是很熟悉了。至於多看文章、擴闊眼界,更是說得不能更對了。反思起來,即使處於同一光譜,不願意接收其他派系觀點的情況仍然非常嚴重。但廣納百家之言,突破既有觀念框架,總不是壞事。這番說話講到我心坎裡,簡直希望可以多作傳播,好重燃一度放棄、遺忘的人心。

接着,他/它是這樣說的:你們要吃冰冷的麵包,可我呢,過了幾點就可以下班了,會有同事來接替我,我就可以去深圳吃haidilao了。然後他/它情緒越發激動,謾罵市民學歷高卻讀屎片。我不記得第一次從《理大圍城》聽到時是怎樣的心情,但這次聽來,我笑了。我聽到他/它們一樣被極權禁錮在此時此地,而作為機器的小齒輪只能服從,於是漸漸陷入瘋狂。

我不同情他/它們,因為我沒辦法對流血、身心受創、從此殘障、甚至逝去的手足視而不見,我沒辦法替任何人原諒種種暴行。但我可以理解他/它們的處境,甚至覺得有需要理解。只因理解是博弈的基礎,是談判的籌碼,可以帶來轉機。就好像既然對家都會嘗試理解抗爭者的心理,打擊弱點、騙取信任、誘使犯錯、甚至引導出賣其他同路人,那為甚麼我們不嘗試理解對家?為甚麼我們不嘗試理解對家 如何理解我們?

靈巧像蛇,也靜若處子

《紅磚危城》有一個有趣的人物,他自稱法律界人士,伴着被困手足的家人,又找來跟拍的記者,嘗試進入被警方包圍的理大,帶孩子逃出生天。他對待警方態度謙恭,處處道謝、顯露關懷,甚至對着警方喊「手足小心」,又向着家長說「最衰都係林鄭,搞到咁樣」。可能有人會覺得也太埋沒良心了吧,但他確實達致帶走被困孩子的效果。儘管最後孩子還是被捕了,但至少有律師和家長陪伴在側。

他的身影,讓我聯想起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這句箴言。我覺得他是一位很出色的談判者,充分地應用所謂具策略性的同理心,也能夠展露出某種真誠。所以只有他能進入理大、帶走孩子,而其他或具身份地位的人卻做不到。這裡並非要貶抑他人的努力,他們徹夜留守、斡旋的身姿都叫我感動。而是亂世之下,我們都不得不學習一些處世智慧,才能爭取到我們應得的事物。其實,這也回應到阿蛇所說要「多看文章」,比如是學習《FBI 談判術》啊、非暴力溝通啊、或是台灣總統李登輝的深謀遠慮之類。相對一些走得較前、創傷較重,故此難以處理新事物的朋友來說,我想這是所謂理性、醒目、成熟的後援隊,更有必要學習和應用的處世智慧吧。

公義在何方?

有別於觀看《理大圍城》時的傷心難過,觀看《紅磚危城》時,反而激勵到我生出鬥志。抵抗者的傷痕仍然教我觸目驚心,有權勢者的無恥仍然教我咬牙切齒,公義的缺席仍然教我憤怒。但比起頹靡不振,等待「天去收佢地」,我更渴望人間的法可以實現。我又想起聖經的教化——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一些我很敬重的師長會不理解某些常見口號,不明白為何要以牙還牙、甚至十倍奉還。儘管他們的其他觀點很有見地,然而某程度上,他們可能是在經驗或認知方面有所缺失,才會無法理解民眾的憤怒和傷痛。

以往我不太明白舊約的「兇殘」,現在我似乎領悟,就算神是公義的主宰,祂也從沒叫信靠者作守株待天堂、把錢埋在地底就了事的懶人,祂也期望信靠者要發揮才幹、打拼出自己的將來。至於如何打拼,我們固然仍未達成共識,似乎繼續向着所謂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方向進發,最重要的還是堅持。而即使城裡的人很想逃出去,當中尤以具備資源的人有能力實現,但出逃以後,也別遺忘我城的血淚,請在自由中爭取自由吧。

創傷的治癒

理大的紀錄很沉重,發生在香港人身上的事很沉重。因而飽受創傷的人們,在身心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沒有必須直面傷痛的責任。療傷是必要的,始終先得照顧好自己,才可走得更遠。偶爾放鬆,給予自身休息的空間和時間,並不可恥。這也是我近來身體力行的生活狀態。近來我幾乎不怎麼使用社交媒體,反正重要的人總會私下聯絡,重要的新聞資訊也總會看到的,而最觸動到我的議題(在囚人士、#save12hkyouths)也會自行關注,就別被其他不怎麼重要的世事去影響情緒吧。

不過,對於理念相近的同路人,比起甚麼休息啊、療癒自身啊,更容易陷入自責,總擔心做得不夠多,不願意身邊人和自己都忘卻發生過的事吧。正直的人要活在這個時代總是特別痛苦。或許我們只能擁抱傷口,一邊摸索前行吧。


如這篇文章有幸接觸到你,願你可以多支持香港艱難的記錄者,以行動抵抗遺忘,一同見證我城的未來。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咖啡☕:
https://ko-fi.com/sarenechan

歡迎每月定額支持我的寫作,讓我們在寒冬中互相守望,彼此送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right Fu-avatar-img
2020/11/27
我兩套電影都將會睇 (希望唔會因為限聚令再收緊而泡湯吧),但將會先睇《紅磚危城》,唔知觀影次序既唔同會否衍生唔同既感受了 之前都有睇過《刑暴誌》,但唔知係咪元元風月兄既小說已經令我睇得太多慘絕人寰既手段,我睇呢套野既時候反而不覺得特別震撼.....
慕雲-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1/29
觀影次序或者個人心情、狀態都會有影響的,都見到有人睇《紅磚危城》睇到好大情緒反應。 或者,某程度上可以平靜啲去面對香港發生嘅事,唔比暴行壓垮,都係香港人需要習慣嘅事啦...
avatar-img
慕雲的沙龍
51會員
158內容數
觀看電影後的所思所想
慕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18
即使是遲來的公義,也比公義的缺席要好。即使贏不過高牆,至少要在牆身上留下雞蛋的痕跡,也比高牆繼續潔白無瑕要好。
Thumbnail
2022/03/18
即使是遲來的公義,也比公義的缺席要好。即使贏不過高牆,至少要在牆身上留下雞蛋的痕跡,也比高牆繼續潔白無瑕要好。
Thumbnail
2022/03/11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Thumbnail
2022/03/11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Thumbnail
2022/02/15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只能根據後面發生的事情,往前推向發掘原因,按照有限的史料去論斷屬於自己的答案。所以《Munich: The Edge of War》的改寫很有趣,它沒有讓兩位抗爭者成功,沒有試圖設想另一個現實,而是探討主和主戰的論爭,並展示出一種和戰不分的策略。
Thumbnail
2022/02/15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只能根據後面發生的事情,往前推向發掘原因,按照有限的史料去論斷屬於自己的答案。所以《Munich: The Edge of War》的改寫很有趣,它沒有讓兩位抗爭者成功,沒有試圖設想另一個現實,而是探討主和主戰的論爭,並展示出一種和戰不分的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很想整理有關反送中運動的電影/短片,除了大家熟知的時代革命、少年、理大圍城、佔領立法會外,我認為也許很多值得注意的電影。這幾天看了同樣關乎反送中議題的《野草不盡》以及《憂鬱之島》近期在台上映一事,我深感香港人的創作力依舊生生不息的遍地開花、燦爛。甚至在艱難的情況下,更以另一種形式將港人的力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很想整理有關反送中運動的電影/短片,除了大家熟知的時代革命、少年、理大圍城、佔領立法會外,我認為也許很多值得注意的電影。這幾天看了同樣關乎反送中議題的《野草不盡》以及《憂鬱之島》近期在台上映一事,我深感香港人的創作力依舊生生不息的遍地開花、燦爛。甚至在艱難的情況下,更以另一種形式將港人的力
Thumbnail
極權統治的可怕與威嚇,正在我的眼前上映,不斷提醒著我,民主的珍貴。
Thumbnail
極權統治的可怕與威嚇,正在我的眼前上映,不斷提醒著我,民主的珍貴。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深刻知道,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行,但我們選擇屏蔽自身所感,太少人遵從自己真正的內心。」 「我們深知,每個人每天睜開眼睛都在做選擇,但很少人意識到,現在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深深刻刻的影響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深刻知道,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行,但我們選擇屏蔽自身所感,太少人遵從自己真正的內心。」 「我們深知,每個人每天睜開眼睛都在做選擇,但很少人意識到,現在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深深刻刻的影響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Thumbnail
一張香港民主女神的海報,左右兩側「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字樣,總是提醒著我三年前的那場抗爭。我並非沒想過要換掉桌布,但我很害怕,害怕我一旦換了桌布,腦中殘存的記憶會慢慢消逝。我不想背叛香港人,我不能遺忘他們所做出的那些犧牲。
Thumbnail
一張香港民主女神的海報,左右兩側「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字樣,總是提醒著我三年前的那場抗爭。我並非沒想過要換掉桌布,但我很害怕,害怕我一旦換了桌布,腦中殘存的記憶會慢慢消逝。我不想背叛香港人,我不能遺忘他們所做出的那些犧牲。
Thumbnail
可不可以,再停留在悲憤一陣子,再詰問未明的真相一陣子,再深究暴行負責人一陣子,不要這麼快就放下、釋懷,可以嗎?不然我們拿甚麼去面對下一代,又拿甚麼去面對自己的良心?
Thumbnail
可不可以,再停留在悲憤一陣子,再詰問未明的真相一陣子,再深究暴行負責人一陣子,不要這麼快就放下、釋懷,可以嗎?不然我們拿甚麼去面對下一代,又拿甚麼去面對自己的良心?
Thumbnail
香港現在很亂對不對?每當我不小心要把香港人的身份亮出來時。「還是待在台灣比較安全啦。」其實我不只一次這樣聽到。 我不是為了移民到台灣讀書。有時候我聽到這樣的話,都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反應。我在享受台灣的留學生活,無疑,但是心中的痛感如何解決,其實我自己也是空白的。
Thumbnail
香港現在很亂對不對?每當我不小心要把香港人的身份亮出來時。「還是待在台灣比較安全啦。」其實我不只一次這樣聽到。 我不是為了移民到台灣讀書。有時候我聽到這樣的話,都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反應。我在享受台灣的留學生活,無疑,但是心中的痛感如何解決,其實我自己也是空白的。
Thumbnail
香港獨立電影節觀影有感 觀看香港抗爭相關的作品時,有時會擔心我是否失去了批判能力,只知道一味附和、讚好。近日觀看多部香港獨立電影節的作品,除了懂得欣賞匠心獨運的作品外,慶幸仍懂得反思抗爭,而非照單全收。 部分作品中,可以觀察到一些抗爭者對着來自外地的拍攝視角,似乎跟面對本地、面對自身顯得有所落差。比
Thumbnail
香港獨立電影節觀影有感 觀看香港抗爭相關的作品時,有時會擔心我是否失去了批判能力,只知道一味附和、讚好。近日觀看多部香港獨立電影節的作品,除了懂得欣賞匠心獨運的作品外,慶幸仍懂得反思抗爭,而非照單全收。 部分作品中,可以觀察到一些抗爭者對着來自外地的拍攝視角,似乎跟面對本地、面對自身顯得有所落差。比
Thumbnail
2019年是香港抗爭最激烈的一年,2020年是香港氛圍最寂靜的一年。2021年才剛開始,便發生了更歹毒的事情。有過太多無法理解的事件、太多無法釋懷的情緒,要如何梳理排解,未有答案。不過,看完《帶本哲學書上街去》,或許可以得到些許啟示、慰藉。 《帶本哲學書上街去》的開端在2019年3月31日,結尾在某
Thumbnail
2019年是香港抗爭最激烈的一年,2020年是香港氛圍最寂靜的一年。2021年才剛開始,便發生了更歹毒的事情。有過太多無法理解的事件、太多無法釋懷的情緒,要如何梳理排解,未有答案。不過,看完《帶本哲學書上街去》,或許可以得到些許啟示、慰藉。 《帶本哲學書上街去》的開端在2019年3月31日,結尾在某
Thumbnail
早幾晚,有位追緊 #自修室系列 嘅讀者pm我話,   佢好驚自己追唔到結局, 問我可唔可以寫快啲?   因為睇到history佢已追咗故事幾年,突然咁講有啲奇怪,就問佢,點解嘅?   佢答我︰ 有個傻仔面對緊十年嘅暴動罪, 佢好驚假如審訊前都未睇到結局嘅話, 要等十年後喺赤柱出
Thumbnail
早幾晚,有位追緊 #自修室系列 嘅讀者pm我話,   佢好驚自己追唔到結局, 問我可唔可以寫快啲?   因為睇到history佢已追咗故事幾年,突然咁講有啲奇怪,就問佢,點解嘅?   佢答我︰ 有個傻仔面對緊十年嘅暴動罪, 佢好驚假如審訊前都未睇到結局嘅話, 要等十年後喺赤柱出
Thumbnail
反送中運動已上升至對政府、香港警隊、中共政權的全面開戰,日子越久和理非和勇武各自來到了樽頸位置,除非大家想專心返去搞區選,覺得選舉可以改變現況,否則沒有割蓆分化的理由;除非你覺得對得住殉道、被捕、被打既手足,否則沒有散水的藉口!如果唔係既話,請克服恐懼,一日未達到五大訴求,就一日仍然街頭見。
Thumbnail
反送中運動已上升至對政府、香港警隊、中共政權的全面開戰,日子越久和理非和勇武各自來到了樽頸位置,除非大家想專心返去搞區選,覺得選舉可以改變現況,否則沒有割蓆分化的理由;除非你覺得對得住殉道、被捕、被打既手足,否則沒有散水的藉口!如果唔係既話,請克服恐懼,一日未達到五大訴求,就一日仍然街頭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