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情懷 ~翁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尚未接觸日治時期文學,總以為那時期的文學皆為所謂台灣社會批判日本殖民政權的反抗文學,直到認識幻影作家翁鬧,由此改觀。

1934年,翁鬧結束教師生涯,前往東京留學。因居住於高圓寺,而有篇散文名〈東京郊外浪人街──高圓寺界隈〉。他作品不多,卻在那個時代把內心所感所想化為意識流,運用象徵手法與心理分析來表現現代主義中的敏銳,縱使悲觀看不見明天,他的大膽開拓另外一種小說寫法,其實不容易。他的小說往往取材自日常生活,融合台灣鄉土色彩並加入情境,故而又被稱為純文藝或者新感覺派小說之名。不諳日文,我也只能透過翻譯本去感受作品中所想表達的心情。


以少少的字數〈音樂鐘〉為例,用輕鬆語言描述聽到音樂,然後陷入回憶,再慢慢進入青春期的懵懵懂懂,夜間騷動的慾望。文中風格帶著活潑。


〈殘雪〉中的男女互動關係細膩,幽微的意欲,情感的抒發,一再鮮明彰顯出主角林春生身心兩面的徘徊流轉,國家認同的投影和反射,哪一方才是真正的祖國?這正是翁鬧作為自我實踐在個人與國家想像之間,以文學來做自我統合的方式,卻也是當時知識分子迷惘困惑,一再問自己且找不到答案的問題。


從翁鬧的文本中也可發現他筆下的女性大多是遊走在社會邊緣,主要呈現在家庭與經濟的層面。如在〈殘雪〉裡,沒有婚姻自主權的玉枝,必須面對被當成商品交換的處境。


這幾篇小說中我最愛〈天亮前的戀愛故事〉。翁鬧是以獨語表現癲狂頹廢的情欲,開頭說了想談戀愛,再以觀察其他生物的交歡,如雞或鵝或蝶,來暗喻自己強烈的愛慾。表面上,碎片似的意識流語言呈現出個人的虛無,往內面看乃是一種抵抗。從黑夜到黎明,整整一個晚上的時間,感覺短暫,卻夾雜關於自身的回溯,從十歲一直到他即將三十歲的感情記憶,把私小說中的頹廢與浪漫發揮到一個極致 。


就創作技巧而言,翁鬧採用意識流小說的表現方式。意識流小說通常都是淡化故事情節的結構與發展,並大量使用了內心獨白的手法,著重描述人物內在思緒與意識活動的過程,交織人物的思考、情緒、回憶與潛意識。有的作家如吳爾芙或是喬伊斯,在作品中刻意省去標點符號,除為了凸顯思緒的流動狀態,這類不按一般書寫慣性的寫作方法,乃是意識流小說的重要特徵 。


三〇年代正盛行寫實主義,翁鬧的〈天亮前的愛情故事〉似乎已脫離了當時寫實主義批判的色彩,以關心自我,追求愛情重心理活動與潛意識表現,而有別於日據時期的其他作家創作技法。經歷了八十個年頭,雖是透過翻譯來了解翁鬧的作品,也讓我愛上這位作家,六篇短篇一篇中篇,作品真的太少太少,掩卷之餘不免喟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依的沙龍
1會員
24內容數
讀書與寫作
墨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06
彷彿電影《鴿子在樹枝上沉思》裡,接電話的人不斷重複著「聽你過得好,我也很開心」,真是這樣嗎? 還是一種催眠?
Thumbnail
2020/12/06
彷彿電影《鴿子在樹枝上沉思》裡,接電話的人不斷重複著「聽你過得好,我也很開心」,真是這樣嗎? 還是一種催眠?
Thumbnail
2020/12/01
到底何謂旅行? 旅行,是一種對自我的追尋及對內在世界的審視,更是對生存意義的重新定位。
Thumbnail
2020/12/01
到底何謂旅行? 旅行,是一種對自我的追尋及對內在世界的審視,更是對生存意義的重新定位。
Thumbnail
2020/11/29
     閱讀文學小說有時可用不同的觀點切入。    
Thumbnail
2020/11/29
     閱讀文學小說有時可用不同的觀點切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突然想要翻這本三十年前出版、現在想看還得去圖書館碰運氣的散文集,大概是電影《老狐狸》勾起了兒時回憶,懷想那個沒有手機電腦的年代我都在做什麼。又或是今年開始寫「純屬虛構」專題,總是時不時想起啟蒙我開始執筆寫作的作家歐銀釧。
Thumbnail
突然想要翻這本三十年前出版、現在想看還得去圖書館碰運氣的散文集,大概是電影《老狐狸》勾起了兒時回憶,懷想那個沒有手機電腦的年代我都在做什麼。又或是今年開始寫「純屬虛構」專題,總是時不時想起啟蒙我開始執筆寫作的作家歐銀釧。
Thumbnail
文案: 每個禮拜五傍晚,那個男人總是穿戴整齊的出現在小鎮的南下月台。 列車進站,像船隻劃破霧的結界,進入月台孤島。 那一年,山城水電行少年李家源,遇見了來自城市的國文老師楊念初。 他們是師生關係,有些禁忌的開始。 曾經以為可以奮不顧身的愛上一個人,但卻發現生命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Thumbnail
文案: 每個禮拜五傍晚,那個男人總是穿戴整齊的出現在小鎮的南下月台。 列車進站,像船隻劃破霧的結界,進入月台孤島。 那一年,山城水電行少年李家源,遇見了來自城市的國文老師楊念初。 他們是師生關係,有些禁忌的開始。 曾經以為可以奮不顧身的愛上一個人,但卻發現生命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Thumbnail
〈南國的暖暖〉 ——致詩人瘂弦 01〈蓮花調〉 我偷了自己的夢 抄襲不該抄襲的台詞 冷冷的月光穿越了時空 貧窮的婦人唱出蓮花調 是否展開乞食之旅? 北京腔的老人們 他們未見過老胡同的慌亂 慈母為純潔的靈魂低眉而笑 斬斷了罌粟與惡靈的誘惑 刺刀與軍帽持續踢正步 我們必須面對,死亡 蘋果有毒,香水有
Thumbnail
〈南國的暖暖〉 ——致詩人瘂弦 01〈蓮花調〉 我偷了自己的夢 抄襲不該抄襲的台詞 冷冷的月光穿越了時空 貧窮的婦人唱出蓮花調 是否展開乞食之旅? 北京腔的老人們 他們未見過老胡同的慌亂 慈母為純潔的靈魂低眉而笑 斬斷了罌粟與惡靈的誘惑 刺刀與軍帽持續踢正步 我們必須面對,死亡 蘋果有毒,香水有
Thumbnail
在書店看到鍾永豐落筆出版的《菊花如何夜行軍》,立刻買下。和林生祥作為樂壇最佳的詞曲搭檔,兩人的創作早已密不可分。鍾永豐把創作期間蒐羅到的故事寫足在書中,我跟隨著他的文字,將生祥的歌聲一首首播放,我的淚不由得流下。 返鄉時刻將臨,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聽見生祥唱出遊子心聲時,淚就掉下來的那一刻。
Thumbnail
在書店看到鍾永豐落筆出版的《菊花如何夜行軍》,立刻買下。和林生祥作為樂壇最佳的詞曲搭檔,兩人的創作早已密不可分。鍾永豐把創作期間蒐羅到的故事寫足在書中,我跟隨著他的文字,將生祥的歌聲一首首播放,我的淚不由得流下。 返鄉時刻將臨,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聽見生祥唱出遊子心聲時,淚就掉下來的那一刻。
Thumbnail
文學史上其實也曾出現一些「作怪」的傢伙,對他們來說「怪」不是一個刻意預期的目的——他們在文學作品中展露的怪並非為怪而怪,而更像是一種方法,讓他們能夠向自身的理想靠近。
Thumbnail
文學史上其實也曾出現一些「作怪」的傢伙,對他們來說「怪」不是一個刻意預期的目的——他們在文學作品中展露的怪並非為怪而怪,而更像是一種方法,讓他們能夠向自身的理想靠近。
Thumbnail
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郁達夫(1896-1945)的小說往往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病態心理,大膽追求性慾的滿足,招來許多批評,卻也深受文壇矚目,尤其對國事的失望,寫得淋漓盡致,博得青年讀者的同情,其中當以形成話題的成名作〈沉淪〉(1921年完成)最具代表性。
Thumbnail
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郁達夫(1896-1945)的小說往往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病態心理,大膽追求性慾的滿足,招來許多批評,卻也深受文壇矚目,尤其對國事的失望,寫得淋漓盡致,博得青年讀者的同情,其中當以形成話題的成名作〈沉淪〉(1921年完成)最具代表性。
Thumbnail
【那些和作家致敬的時刻】  透過作家的耕耘,臺灣文學得以在這塊土地上發芽茁壯,我們以「讀文學,成為___的人」為骨幹,向臺灣文學作家致敬,改寫經典作品的文學金句。這些字句橫跨自不同的時空,也被風格殊異的創作者經驗、感受、想像,我們再次給予這些經典獨特的臉孔。
Thumbnail
【那些和作家致敬的時刻】  透過作家的耕耘,臺灣文學得以在這塊土地上發芽茁壯,我們以「讀文學,成為___的人」為骨幹,向臺灣文學作家致敬,改寫經典作品的文學金句。這些字句橫跨自不同的時空,也被風格殊異的創作者經驗、感受、想像,我們再次給予這些經典獨特的臉孔。
Thumbnail
雖然斯卡羅引起不少臺灣歷史熱,不過,讀臺灣文學的人因此多了起來嗎?也許有吧,不過累積的速度很緩慢就是了。以華語寫作的作品,近年有不少異質性的作品出版,這次推薦兩本噢! -------------------------------- 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我一直這樣覺得。意即,我有些厭膩了那些不停地書
Thumbnail
雖然斯卡羅引起不少臺灣歷史熱,不過,讀臺灣文學的人因此多了起來嗎?也許有吧,不過累積的速度很緩慢就是了。以華語寫作的作品,近年有不少異質性的作品出版,這次推薦兩本噢! -------------------------------- 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我一直這樣覺得。意即,我有些厭膩了那些不停地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