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莫迪亞諾的花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閱讀文學小說有時可用不同的觀點切入。
讀莫迪亞諾的作品,有人用後現代主義來分析,也有人則讀出他作品中所展示的那些庭園所隱蔽的意涵。
在書店看到一本書,《花園的故事》,基本上,我其實對植物類別的書不太有興趣,但它卻又放在人文學區,而副標則讓人完全明白。「一趟穿越歷史的漫步,去拜訪法國文豪筆下的花園」。翻閱目錄,除了有普魯斯特、紀德,還有莒哈絲,最重要的還是有我最鍾愛的莫迪亞諾。

讀了他好幾本書,要在他的書裡找到「庭園」是有點奇怪,作者自己也說做為一個最城市的小說家,莫迪亞諾的作品裡總是充滿著一頁又一頁的地誌書寫,一幅又一幅模糊不確定的城市景象,所謂「庭園」到底哪裡來的?

在後面,我自以為找到了答案:「莫迪亞諾式的庭園,是對漫遊者或流浪的頌歌,帶來陣陣氣味或夢境,修正街巷與房屋的幾何關係,庭園介於現實景致與回憶之間,而沿此擴展、穿越、憶想。它動人的部份是回憶的朦朧浮現,庭園的枝葉遮掩牆面的嚴峻、房屋立面的裸露、記憶的凝視。」

小說家是文學地誌的漫遊者。在不同的空間裡,小說家持續地流轉,對文本進行傳統或者反傳統、全視或透視的敘述,在一層層褪去空間的街道、巷弄、廣場、廟埕、建物等現實外衣,以創作心靈的、想像的、抽象的文字符號世界。

文學心靈的空間漫遊是小說家自我心理的深層探索。小說家的籍貫只有一個,卻可以擁有很多個心靈故鄉;有的在台灣、有的在國外;有的在這個時代,有的在別的時代;有的曾經去過,有的則透過閱讀和想像予以構築。心靈的故鄉並不一定在遠方,也未必在現實世界,它可能是一頁深埋在記憶裡的情境。擁有法國籍、與猶太血統有些微關係的莫迪亞諾,他幾部主要作品的主角幾乎都與猶太人有關,如《暗店街》、《夜巡》、《環形大道》等等,連與路易馬盧合作的劇本《拉孔布∙呂西安》都是,而這些人物基本上都處在某種冷酷、陰暗、危機四伏的現實環境裏,置身於某種異己的、帶有敵意的社會之中,因此他們的尋找與查詢,正是他們的存在感與存在意識所促使出來的生存行為。莫迪亞諾曾說過,「活著,就是堅持去完成一個回憶。」這也是他作品裡為何總是充滿著懷舊的氣氛。

閱讀他的作品,也很難不為其中所散發出來的情趣感染,究其因,就是有種近似偵探小說的成分在起作用。

偵探小說賦予文本一種秩序,賦予大都市一種神秘的存在。而偵探通常也是都市的觀察家、人類學家、證據的收集者,是城市的閱讀者和城市謎團的解釋者,是專門負責調查與監視別人的冷眼。

在《暗店街》裡,莫迪亞諾讓偵探的追尋轉向了自我。藉由失去記憶的私家偵探居依‧羅朗,我們走過了巴黎的許多街區、奧恩省的瓦爾布勒斯、貝當偽政府的所在地維希、上薩瓦省離瑞士邊境不遠的小鎮默熱弗、智利城市瓦爾帕萊索、太平洋上的帕迪皮島等等,那簡直像極了公路電影,內容豐富,充滿懸疑,更於那些看似冷酷無情的建築物中,找尋著生命曾經存在的痕跡。縱使一直不能確定自己的身份,卻在過程中碰到各式各樣的「他者」。

故事到了尾聲在心底仍有一個巨大的問號,留給讀者一種餘韻,暗藏淡然的憂傷。而這也正是莫迪亞諾的魅力所在。
avatar-img
1會員
24內容數
讀書與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墨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尚未接觸日治時期文學,總以為那時期的文學皆為所謂台灣社會批判日本殖民政權的反抗文學,直到認識幻影作家翁鬧,由此改觀。     
藉由川端康成的成長,我們看到他從開始寫作的歷程。少年的川端是個孤獨的人,他內心渴望能與自己覺得「美」的人有肌膚之親,他自己不時也會表現出女性化的舉動。而他執著的是一種「少女」的美,與另外一位寫「母性」的谷崎潤一郎,風格是不同的。
突然發現自己書架上有好幾本馬奎斯的書。
有些小說讓我相見恨晚。
再度拿出張錯的詩集《飄泊者》讀著。
問我為何讀這本書,是的,就是被「貓」這個字及封面上的貓眼給誘拐來了。
    尚未接觸日治時期文學,總以為那時期的文學皆為所謂台灣社會批判日本殖民政權的反抗文學,直到認識幻影作家翁鬧,由此改觀。     
藉由川端康成的成長,我們看到他從開始寫作的歷程。少年的川端是個孤獨的人,他內心渴望能與自己覺得「美」的人有肌膚之親,他自己不時也會表現出女性化的舉動。而他執著的是一種「少女」的美,與另外一位寫「母性」的谷崎潤一郎,風格是不同的。
突然發現自己書架上有好幾本馬奎斯的書。
有些小說讓我相見恨晚。
再度拿出張錯的詩集《飄泊者》讀著。
問我為何讀這本書,是的,就是被「貓」這個字及封面上的貓眼給誘拐來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後雜談❤️ 書名:看不見的城市 作者:伊塔羅·卡爾維諾 馬可波羅向大汗敘述他「見過」的城市,語言中充滿有趣的隱喻和奇幻色彩。一切都非常模糊朦朧,這正是這本書最有意思的地方😚😚 讀者可以是這本書裡的任何角色,靈活的切換視角會有多元觀感,也觸及到了哲學領域:人類、慾望、死亡、靈魂、界線、存在。
Thumbnail
它不僅是靜態地誌,更是動態的立體空間,我特別喜歡作者收尾時,以某種尾韻圈起故事的範圍,如同圖畫有框。正因他框出世界邊緣,世界從中跳脫出來。雖然紀錄結束了,但在圖文留白、我們眼睛沒看見的地方 (或許正是此時此刻)那國度依然存在,在那裡時間持續前進…
Thumbnail
《風之影》是一部描寫關於西班牙佛朗哥獨裁統治時期的小說,描述了一個少年尋找作者以及作者其他作品的探祕過程。全書充滿著詩意的雋永語句,滿滿是哥德小說的傳奇氛圍。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故事描述主角默爾索在母親死後犯下一起殺人案件。作為經典文學作品,翻譯之後的文字雖然淺白,但這部作品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在於我難以理解主角的內心。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夢境一:濃霧的森林 莫莫走進濃霧籠罩的森林,感受著樹木低語和神秘的氛圍。每一步都是一場冒險,他彷彿置身於夢靈的守護下,探索著這未知之地。突然,他聽到奇異的預兆,樹木間的葉子彷彿在告訴他某種隱藏的真相,一種深沉的智慧似乎在等待著他揭曉。 在努力走過一段路後,他遇到了一個迷路的分叉口。樹木的枝葉
Thumbnail
有想像過孩子們的圖畫集中隱藏的無窮秘密嗎?一個隱形的幻想朋友、一個詭異神秘的大宅、一個溫馨愉快的家庭、連帶著七十多幅童稚塗鴉,讓眾人進入迷離徜恍的超現實世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後雜談❤️ 書名:看不見的城市 作者:伊塔羅·卡爾維諾 馬可波羅向大汗敘述他「見過」的城市,語言中充滿有趣的隱喻和奇幻色彩。一切都非常模糊朦朧,這正是這本書最有意思的地方😚😚 讀者可以是這本書裡的任何角色,靈活的切換視角會有多元觀感,也觸及到了哲學領域:人類、慾望、死亡、靈魂、界線、存在。
Thumbnail
它不僅是靜態地誌,更是動態的立體空間,我特別喜歡作者收尾時,以某種尾韻圈起故事的範圍,如同圖畫有框。正因他框出世界邊緣,世界從中跳脫出來。雖然紀錄結束了,但在圖文留白、我們眼睛沒看見的地方 (或許正是此時此刻)那國度依然存在,在那裡時間持續前進…
Thumbnail
《風之影》是一部描寫關於西班牙佛朗哥獨裁統治時期的小說,描述了一個少年尋找作者以及作者其他作品的探祕過程。全書充滿著詩意的雋永語句,滿滿是哥德小說的傳奇氛圍。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故事描述主角默爾索在母親死後犯下一起殺人案件。作為經典文學作品,翻譯之後的文字雖然淺白,但這部作品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在於我難以理解主角的內心。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夢境一:濃霧的森林 莫莫走進濃霧籠罩的森林,感受著樹木低語和神秘的氛圍。每一步都是一場冒險,他彷彿置身於夢靈的守護下,探索著這未知之地。突然,他聽到奇異的預兆,樹木間的葉子彷彿在告訴他某種隱藏的真相,一種深沉的智慧似乎在等待著他揭曉。 在努力走過一段路後,他遇到了一個迷路的分叉口。樹木的枝葉
Thumbnail
有想像過孩子們的圖畫集中隱藏的無窮秘密嗎?一個隱形的幻想朋友、一個詭異神秘的大宅、一個溫馨愉快的家庭、連帶著七十多幅童稚塗鴉,讓眾人進入迷離徜恍的超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