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講筆記─楊雁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楊雁雁:演員很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等待。
新加坡根本沒有電影工業,比台灣還慘,我們有的頂多是community,但我們community很強。
沒有預算,時間有限,種種的條件限制顯然比台灣更嚴苛。
預算,轉景上周才殺青現在聽到這些詞整個人還是會抽緊起來

*聽眾提問關於演員語言變聲的技巧
楊雁雁:雖然我會講福建話,但是台語還是不一樣,我接了一部台灣電影,我仍花了一段時間去學;台灣南北的台語也不太一樣,就像馬來西亞南北講的閩南話也不一樣,我一樣得花時間去學。
語言就是肌肉,就是一整套肌肉控制的機制,你得去練習,甚至講完之後,才發現不常動的肌肉整個酸痛。
無預期地全場聽完,我由衷佩服
avatar-img
20會員
87內容數
921大地震後,災區展開了重建,我先是到了東勢、然後日月潭遇見邵族,是這二十年間陸續寫成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立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了戲的演員就進入了走鋼索的被催眠狀態,此時隨便喊卡,打斷他們的狀態,就可能會讓他們(尤其是舞者、動作演員)從半空墜下受傷。要細心觀察,順其身體呼吸狀態,然後,自然落地。 2020/10
一、 我在邵族認識了個朋友,大家都他叫巴信。最初聽說這個名字與邵語十塊錢有關。  邵族和台灣其他原住民一樣,並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文字,而不熟悉羅馬拼音的我,隨手把它寫成「巴信」,自然是因為方便之故。其實更近似的音,是台語的去聲字「目」,也就是目睭的目;不過這個音既不容易發、又不好記,所以久而久之,也就
再訪東勢 兩年後的清明,我趁著彰化老家掃墓之便,又往東勢跑了一趟。 下了車,腳卻找不著落點,不再爬滿帳篷,倒是塞滿了車輛廣場、改建了的國小,依然停業的戲院……我自然而然信步走到了鎮上的本街,繞了一圈,「他們到哪裡去了?」心裡嘀咕著。 小小的一個東勢鎮,到底當初那些人都到哪去了呢?我想起老鞋匠,便往街
上車時看到捷運座椅上,一隻口罩由耳掛纏繞綁得像是海帶芽一般地躺著。一站一站地人越來越多,就是沒有人去做那個位子,頂多看一眼就旁邊站著去了。口罩悠悠地躺著,繼續當一隻沒有人搭理的海帶芽,偶而享受疾射而來的視線。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我的目的地到了,而你,就繼續偽裝成一隻海帶芽,在抵達你的目的地之前。
──穆森.馬克馬巴夫 Mohsen Makhmalbaf 記得《一千零一夜》的魔力吧?提到馬克馬巴夫的《編織愛情的草原》(Gebbeh,1995),不得不先提起大家耳熟能詳的這一部發韌於波斯(古伊朗)、阿拉伯世界的傳說故事。不但是這位導演來自伊朗,更奇妙的是它也蘊藏了這樣的魔力。 在這塊西亞的大地
2014,28m Synopsis In 1871, John Thompson the Scottish photographer came to Formosa, and shot a series of images, which became the first, widely publis
上了戲的演員就進入了走鋼索的被催眠狀態,此時隨便喊卡,打斷他們的狀態,就可能會讓他們(尤其是舞者、動作演員)從半空墜下受傷。要細心觀察,順其身體呼吸狀態,然後,自然落地。 2020/10
一、 我在邵族認識了個朋友,大家都他叫巴信。最初聽說這個名字與邵語十塊錢有關。  邵族和台灣其他原住民一樣,並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文字,而不熟悉羅馬拼音的我,隨手把它寫成「巴信」,自然是因為方便之故。其實更近似的音,是台語的去聲字「目」,也就是目睭的目;不過這個音既不容易發、又不好記,所以久而久之,也就
再訪東勢 兩年後的清明,我趁著彰化老家掃墓之便,又往東勢跑了一趟。 下了車,腳卻找不著落點,不再爬滿帳篷,倒是塞滿了車輛廣場、改建了的國小,依然停業的戲院……我自然而然信步走到了鎮上的本街,繞了一圈,「他們到哪裡去了?」心裡嘀咕著。 小小的一個東勢鎮,到底當初那些人都到哪去了呢?我想起老鞋匠,便往街
上車時看到捷運座椅上,一隻口罩由耳掛纏繞綁得像是海帶芽一般地躺著。一站一站地人越來越多,就是沒有人去做那個位子,頂多看一眼就旁邊站著去了。口罩悠悠地躺著,繼續當一隻沒有人搭理的海帶芽,偶而享受疾射而來的視線。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我的目的地到了,而你,就繼續偽裝成一隻海帶芽,在抵達你的目的地之前。
──穆森.馬克馬巴夫 Mohsen Makhmalbaf 記得《一千零一夜》的魔力吧?提到馬克馬巴夫的《編織愛情的草原》(Gebbeh,1995),不得不先提起大家耳熟能詳的這一部發韌於波斯(古伊朗)、阿拉伯世界的傳說故事。不但是這位導演來自伊朗,更奇妙的是它也蘊藏了這樣的魔力。 在這塊西亞的大地
2014,28m Synopsis In 1871, John Thompson the Scottish photographer came to Formosa, and shot a series of images, which became the first, widely publis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江宜蓉(1992年5月23日—),台灣女演員,出道以來即以新人之姿,連續入圍金鐘獎「最佳新人」,「最佳女配角」,「最佳女演員獎」。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6)針對文化部、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之《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相關報告,以國家語言傳承危機、本土語言師資缺口兩大方向,敦促相關部會面對問題需對症下藥。此外,郭昱晴也再次提醒,如何在中國威逼下照顧關心台灣的文化工作者,以及國內影視業職災預防檢討,都仍亟需文化部正面、積極處理。
Thumbnail
當初她從青衣轉流量,多少人為之可惜,但她明白有流量才能掌握話語權,有更多選擇劇本角色的機會;當其他人紛紛以轉型名義切入所謂的正劇跑道時,她主張慢慢擴張舒適圈;當其他人的古偶還在仰賴配音時,她早已內卷同期聲;當其他人追求知名製作團隊時,她願意給予新人製作團隊合作機會。
Thumbnail
在參加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公眾表達菁英班: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表達」後,我對如何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地表達有了全新的理解和體驗。這不僅是一次語言技巧的提升,更是一場對自我形象和表達能力的深刻洗禮。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失語》 演出:隔離島劇團 時間:2023/08/24(台北藝穗節) 地點:一日弎時 我大概是從去年開始,接觸到隔離島劇團的作品,《半生瓜》、《修鎖》到今年的《自然程序》、《失語》都是以粵語演出的製作。我本身並非粵語使用者,非常仰賴中文字幕,假使字幕呈現上出現了問題,我也將失去了能夠理解語言的手段
Thumbnail
吳子霏喜歡學習新語言。成長時期還不覺得,然而拍《鹽水大飯店》的時候,她更深刻感受到台語表達之美:「台語很能夠表達情緒,尤其氣口的表現是可以很細膩地傳達感情,語助詞的親切感也很好。」身為台南人的她,自認台語程度有及格,也還有進步空間。事實上,成長過程浸淫在台語環境中,讓吳子霏接演時幾乎沒有遇到障礙。
Thumbnail
香港女演員蔡思韵,在她的少女時代就隻身來台灣念大學,畢業後也持續在台灣演戲,一待就是七年。聊到港台文化差異,蔡思韵說最有感之處在於台灣人「很客氣」,而這份禮貌需要學習。蔡思韵分享來台的第一件文化衝擊:「2013 年剛來台灣,跟同學傳訊息的時候,常常會被他們問『你在生氣嗎?』」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江宜蓉(1992年5月23日—),台灣女演員,出道以來即以新人之姿,連續入圍金鐘獎「最佳新人」,「最佳女配角」,「最佳女演員獎」。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6)針對文化部、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之《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相關報告,以國家語言傳承危機、本土語言師資缺口兩大方向,敦促相關部會面對問題需對症下藥。此外,郭昱晴也再次提醒,如何在中國威逼下照顧關心台灣的文化工作者,以及國內影視業職災預防檢討,都仍亟需文化部正面、積極處理。
Thumbnail
當初她從青衣轉流量,多少人為之可惜,但她明白有流量才能掌握話語權,有更多選擇劇本角色的機會;當其他人紛紛以轉型名義切入所謂的正劇跑道時,她主張慢慢擴張舒適圈;當其他人的古偶還在仰賴配音時,她早已內卷同期聲;當其他人追求知名製作團隊時,她願意給予新人製作團隊合作機會。
Thumbnail
在參加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公眾表達菁英班: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表達」後,我對如何運用聲音提升專業、快速、清楚地表達有了全新的理解和體驗。這不僅是一次語言技巧的提升,更是一場對自我形象和表達能力的深刻洗禮。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失語》 演出:隔離島劇團 時間:2023/08/24(台北藝穗節) 地點:一日弎時 我大概是從去年開始,接觸到隔離島劇團的作品,《半生瓜》、《修鎖》到今年的《自然程序》、《失語》都是以粵語演出的製作。我本身並非粵語使用者,非常仰賴中文字幕,假使字幕呈現上出現了問題,我也將失去了能夠理解語言的手段
Thumbnail
吳子霏喜歡學習新語言。成長時期還不覺得,然而拍《鹽水大飯店》的時候,她更深刻感受到台語表達之美:「台語很能夠表達情緒,尤其氣口的表現是可以很細膩地傳達感情,語助詞的親切感也很好。」身為台南人的她,自認台語程度有及格,也還有進步空間。事實上,成長過程浸淫在台語環境中,讓吳子霏接演時幾乎沒有遇到障礙。
Thumbnail
香港女演員蔡思韵,在她的少女時代就隻身來台灣念大學,畢業後也持續在台灣演戲,一待就是七年。聊到港台文化差異,蔡思韵說最有感之處在於台灣人「很客氣」,而這份禮貌需要學習。蔡思韵分享來台的第一件文化衝擊:「2013 年剛來台灣,跟同學傳訊息的時候,常常會被他們問『你在生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