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日誌

更新於 2022/05/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周日二寶開始發燒,但快篩陰。
帶去看兒科門診拿藥。
雖然有叮嚀她在家戴口罩、宣導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家人等觀念。
實際上很多時候還是把口罩拿掉。
周一晚上開始大寶不舒服,周二開始發燒。傍晚帶去兒科門診。
醫生說不能排除任何可能。
週三大寶快篩陽。 老婆也開始燒,我也開始有喉嚨痛的情形。
大寶PCR檢驗為陽。
週四再帶二寶去PCR,也為陽性。
我則是周末開始發燒。快篩陽。

總之,慘痛的一週過去了。
雖然小孩還有些許症狀,類似腦霧、莫名的腿部肌肉疼痛。
剩下的也只能留待解隔離之後想辦法恢復了。

分幾點簡單說說自己的想法:

1.備藥很重要。
小孩有後遺症這件事,我覺得跟發燒時間長或許有些許關係。
發燒通常代表病毒開始攻擊身體,使免疫系統做出反應。如果能夠及早投藥,或許症狀會和緩許多。當然,腦霧的說法之一,是因為病毒攻擊肺部造成腦部血氧不足而導致腦細胞受損。這部分或許沒辦法有甚麼特效藥可以使用,但是早點提高警覺意識,縮短病程應該會有所助益。

2.家庭內的防堵是很困難的
感染這件事,很有可能不只一次。不論新冠、腸病毒、流感,即便現在因為曾經確診而有omicron的抗體,也可能隨著時間身體抵抗力減弱而再度感染,又或者遇到突變的病毒株依然沒有抵抗力。(病毒共存基本上是一個不太合理的夢想;你以為是共存,對於它們卻是一個從量變突破到質變的過程)。我也嘗試全家口罩、分開飲食、分開浴室。但大家關在同一個空間的情況下,實在很難確保沒有其他的突破口。到最後只是拉長大家不同確診點而已。病毒像是一個間諜,穿著親愛家人的皮囊與你共處,怎麼防得了呢?
當然,也有醫生認為稀釋五十倍的漂白水可以做為消毒;保持通風1-3天,可以讓病毒死亡。但是,共處一室加上身邊的人不斷排出新病毒的情況,在在考驗守護者的耐心。如果還有下次,我還是會努力嘗試避免全家感染的可能

3.政府的措施罵聲連連,但並非完全無意義。
在確診前我們充滿恐慌。篩劑是否充足、快篩是否夠準確(一開始的二寶就篩三次都流鼻血了還是陰性,一來造成我們的輕忽,二來也對他充滿愧疚)。下周要復課,老師要求小孩出示快篩陰性,也讓我們感到受到歧視。(即便我解釋確診者三個月內都可能PCR為陽性,指揮中心也說這過程都不算重複感染,老師仍希望出是快篩陰的證明)。
不過,確診之後回過頭來看,這些措施不是全然無意義的,但只有停留在找出確診者的階段
3+4的目的是避免有接觸史的陽性反應者在外面跑。
7+7的匡列也是同樣道理。
一旦確診,希望他們減少移動,避免繼續擴大傳播。
這其中當然有黑數存在;一旦失去保險理賠的意義(該不會這段也是政府的超前部屬,先讓保險業者賣保單,只是為了讓更多確診者自願主動投案,之後再用政策幫業者們解套?),法定確診要被關七天,而且確診日從PCR結果出來開始算起(若要從快篩陽性算起要在5月12日之後,且有居隔匡列這兩個條件)。那麼,很多人為了不被限制自由,寧願選擇隱瞞病情繼續工作。即便病症很多是高燒喉嚨痛,也大多3-4天可以緩解。這也是為什麼這個策略是無效的,只要這樣的想法或黑數存在,我們不可避免地感染會持續擴大。
病毒有可能在各種食物包裝上出現、在生活中接觸的物品上出現、飄散在各種密閉空間之中。
即便病毒爆發已經兩年,我們對於病毒的認識還太少。還在爭論疫苗廠牌、PCR量能、快篩口罩的配發購買。對於病毒的後遺症確診之後的傳染力如何判定建議家庭備藥內容都有所匱乏。我們只在乎有沒有慰問關懷,若不幸成為重症者該怎麼辦。卻還來不及思考當確診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康復之後的生活會不會有某些歧視?康復者在職場校園應該如何行動,可以讓尚未確診者感到安心。
這都應該是要在政府設定確診者即將擴大、預期感染者將覆蓋全國,要提前與民眾溝通與宣導的事項才對。

結語
地方與中央目前看似不同調,地方想要防堵、中央想要和緩擴散,趕上國際腳步(選舉日程)。但其實終究要面對同樣的結果:一旦法定傳染病降級、脫口罩、保險解套不用理賠或折扣,確診者遍及全國的日子是終究實現的(對於這種漠視國民健康的策略,不論是否確診前後我都感到非常生氣且痛恨)。
即便正在生病或已經康復的人,都還是盡可能以最高標準防護注意自身衛生習慣,才能保護身邊的人。沒有人能保證下一波變種會是以甚麼樣的型態出現。

希望政府及早提供明確指引,讓確診者與未確診者可以安心和平的共同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封面寫著:謊言說一百次,就變成真理 洪蘭翻譯過許多外文書,似乎跟大腦科普都滿有關係的。這本書的序她提到,當時年代還有很多人信前世今生的說法或催眠,要打開國民的眼界而翻譯這本書,這點還滿有趣的。確實有印象在某個年代,好像很常聽說前世今生的說法,長有人說自己以前是貴族、公主、武士….
無政府主義,算是最近比較感興趣的關鍵字。 又牽涉到人類學家,當然要借來看看。 說實話,閱讀的感覺有點吃力,或許又是翻譯的關係。不過他有舉幾個例子,比方說在幫親戚挑選養老院的時候,人們的回應在有沒有監督者的情況,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回答。他認為這種感覺就像政府對人民的監控。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父親的夢裡,那些長大的孩子都會變成小孩的樣貌出現。一則以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二則,在父母眼中,他可能都記得的是你過往最純真美好的樣貌。這種淺顯直白的表現方式,我覺得導演很厲害。 爸爸的便當是世界第一 單親的爸爸幫女兒做便當,有什麼了不起?當然是要從不會到會才顯得了不起。
作者陳國任先生曾擔任茶業改良場的場長(2015-2018)。對於茶葉的理解與說明,口條清晰、邏輯清楚。這本書的目次編排與 陸羽之<茶經>頗有相似,從茶之原、茶之造、茶之品切入,談及台灣茶樹、產業的歷史、工藝的技巧、品味儲藏往往言簡意賅,頗有令人豁然開朗之感。
封面寫著:謊言說一百次,就變成真理 洪蘭翻譯過許多外文書,似乎跟大腦科普都滿有關係的。這本書的序她提到,當時年代還有很多人信前世今生的說法或催眠,要打開國民的眼界而翻譯這本書,這點還滿有趣的。確實有印象在某個年代,好像很常聽說前世今生的說法,長有人說自己以前是貴族、公主、武士….
無政府主義,算是最近比較感興趣的關鍵字。 又牽涉到人類學家,當然要借來看看。 說實話,閱讀的感覺有點吃力,或許又是翻譯的關係。不過他有舉幾個例子,比方說在幫親戚挑選養老院的時候,人們的回應在有沒有監督者的情況,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回答。他認為這種感覺就像政府對人民的監控。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父親的夢裡,那些長大的孩子都會變成小孩的樣貌出現。一則以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二則,在父母眼中,他可能都記得的是你過往最純真美好的樣貌。這種淺顯直白的表現方式,我覺得導演很厲害。 爸爸的便當是世界第一 單親的爸爸幫女兒做便當,有什麼了不起?當然是要從不會到會才顯得了不起。
作者陳國任先生曾擔任茶業改良場的場長(2015-2018)。對於茶葉的理解與說明,口條清晰、邏輯清楚。這本書的目次編排與 陸羽之<茶經>頗有相似,從茶之原、茶之造、茶之品切入,談及台灣茶樹、產業的歷史、工藝的技巧、品味儲藏往往言簡意賅,頗有令人豁然開朗之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人生中總會面臨幾個等待重要結果的煎熬,然而,等待罹癌確診的這段時間卻像是被推入深淵,而我只能在黑暗中努力抓住那不到 20% 機率最後得到 "這一切都是誤會" 的微弱亮光,而這種煎熬,非常沉重.....
隱喻故事 小兔想抵達河的對岸。 但是她一動也不動地坐在這岸,已經好幾天了。 不是不知道怎麼過河,望著河中的小石頭,其實她完全知道第一步要踩的是這顆石頭,然後是那顆石頭,然後是第三顆、第四顆……,每一顆每一步都在小兔眼裡一覽無遺,清清楚楚。 也不是安全顧慮,每顆浮出水面的石頭都沒有長出青苔
小護理師不過是連休個三天中秋連假而已,回來竟發現確診了,天哪?! 到底發生了什麼了呢? 我是現任長照機構任職的護理師,在中秋節前夕,好不容易和同事終於喬好了,我的三天連休假期,心中帶著感激和喜悅的心情,和先生一起一同開車,回花蓮婆家渡假烤肉,開啟了三天連假模式,各方親友平時相聚時間甚少,難得親友
偶爾到陽台看看外面的風景,想著出關後要去河濱公園走走。 明天再一天,加油。
Thumbnail
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燃眉之急,最近政府一直在調整第一線的醫療量能,多數民眾也是極力配合,但要確診或居隔者傻傻的等,真是無言。
5月3日幾乎沒什麼症狀了。但是依舊多喝水,補充維他命B.C。
5月2日症狀都緩解得差不多了,偶爾咳幾聲,疲憊感也減輕不少,精神好多了。
最近有幾位朋友私訊我說,他們也中獎了,大家彼此問候關心,相互加油打氣,也是種慰藉。護理師朋友提醒我說,「別把自己當病人」,對ㄟ,我都忘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人生中總會面臨幾個等待重要結果的煎熬,然而,等待罹癌確診的這段時間卻像是被推入深淵,而我只能在黑暗中努力抓住那不到 20% 機率最後得到 "這一切都是誤會" 的微弱亮光,而這種煎熬,非常沉重.....
隱喻故事 小兔想抵達河的對岸。 但是她一動也不動地坐在這岸,已經好幾天了。 不是不知道怎麼過河,望著河中的小石頭,其實她完全知道第一步要踩的是這顆石頭,然後是那顆石頭,然後是第三顆、第四顆……,每一顆每一步都在小兔眼裡一覽無遺,清清楚楚。 也不是安全顧慮,每顆浮出水面的石頭都沒有長出青苔
小護理師不過是連休個三天中秋連假而已,回來竟發現確診了,天哪?! 到底發生了什麼了呢? 我是現任長照機構任職的護理師,在中秋節前夕,好不容易和同事終於喬好了,我的三天連休假期,心中帶著感激和喜悅的心情,和先生一起一同開車,回花蓮婆家渡假烤肉,開啟了三天連假模式,各方親友平時相聚時間甚少,難得親友
偶爾到陽台看看外面的風景,想著出關後要去河濱公園走走。 明天再一天,加油。
Thumbnail
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燃眉之急,最近政府一直在調整第一線的醫療量能,多數民眾也是極力配合,但要確診或居隔者傻傻的等,真是無言。
5月3日幾乎沒什麼症狀了。但是依舊多喝水,補充維他命B.C。
5月2日症狀都緩解得差不多了,偶爾咳幾聲,疲憊感也減輕不少,精神好多了。
最近有幾位朋友私訊我說,他們也中獎了,大家彼此問候關心,相互加油打氣,也是種慰藉。護理師朋友提醒我說,「別把自己當病人」,對ㄟ,我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