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手稿到底片(2)】劉承欣:不曾凋謝的花季—鍾肇政與《魯冰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回顧鍾肇政的生命史,《魯冰花》的誕生其實並不容易,花開之後,也從未在臺灣社會消逝,反而不斷重新開出不同模樣的花朵。(藏品/鍾肇政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回顧鍾肇政的生命史,《魯冰花》的誕生其實並不容易,花開之後,也從未在臺灣社會消逝,反而不斷重新開出不同模樣的花朵。(藏品/鍾肇政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魯冰花》是鍾肇政第一部正式問世的長篇小說,憑藉此作他成為知名作家,開啟日後書寫大河長篇的契機。1989年小說改編成電影大獲好評,電視台日後的重播、主題曲的傳唱,使《魯冰花》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跨世代的閱聽記憶。

  回顧鍾肇政的生命史,《魯冰花》的誕生其實並不容易,花開之後,也從未在臺灣社會消逝,反而不斷重新開出不同模樣的花朵。

  『魯冰花謝了,留下一粒粒種籽,明年又會開出一片黃色花朵點綴人間;在這一開一謝之間,使茶園得到肥份。然而人世間可貴的「天才之花」謝了,到底會留下什麼呢』

  究竟會留下些什麼呢?讓我們重溫《魯冰花》的故事,一起想想這個問題。


鍾肇政忍不住在電影上映之後,寫了 〈「魯冰花」之後〉呼籲共同正視臺灣當時的問題。(藏品/鍾肇政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鍾肇政忍不住在電影上映之後,寫了 〈「魯冰花」之後〉呼籲共同正視臺灣當時的問題。(藏品/鍾肇政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九妹用書桌守護的文學夢

  如果懷抱文學夢,你願意為夢想付出什麼?如果持續被退稿,能夠堅持寫下去嗎?鍾肇政堅持了,從第一篇作品到寫作《魯冰花》受矚目,他至少堅持了九年。

  經歷語言轉換,戰後才開始學習華文的鍾肇政,1951年發表第一篇作品〈婚後〉時,已經26歲了!他所認識的世界文學名家,20歲左右大多已經寫出傳世名作,他卻才剛掌握書寫語言,更不妙的是,戰後文壇強調反共、戰鬥,根本在本省作家守備範圍之外,即使他(和本省作家夥伴)奮力燃燒小宇宙,熱切奔向文壇花園,想成為園中獨特的風景,卻總被無形的柵欄阻擋,一再面臨退稿的命運。

  作家之路走得崎嶇,現實生活也不容易。在龍潭國小當老師時,450元左右的月薪,不足以支應全家人生活,要靠妻子張九妹養豬養鴨貼補家用。1956年搬入龍潭國小日式宿舍,一家人擠在坪數不大的房子裡,壓縮的生活空間、現實經濟壓力,日常種種都可能不小心壓垮初萌的文學夢。

  據說,曾有當地的小學生好奇鍾老師都在宿舍做什麼?爬圍牆往內偷看,也許他們當時看到的,會是為了生活、寫作焦頭爛額的鍾老師吧!    

  萬事艱難的時期,還好還有一張書桌,讓屢遭退稿的他可以繼續堅持。那是心疼丈夫的九妹用養豬所得九百多元,特別到龍潭街上訂製的書桌。九妹未必能預見丈夫日後會成為大作家,但如同許多人喜歡以魯冰花精神,形容鍾老對文友的無私付出,在一切未知的時候,有妻子做他的魯冰花,之後的寫作才逐漸變得可能。

  在妻子默默支持下,鍾肇政儘管常被退稿,仍發揮我投、我投、我投投投的硬頸精神,一年一年勝率緩慢提升,終於到了1960年,他寫出扭轉生涯的作品——《魯冰花》。


社會弊病難解,刺激《魯冰花》開

  多年之後鍾肇政寫了一篇〈四十年前一朵小小的花〉, 回憶《魯冰花》的誕生,起於他在國小任教多年,對教育、社會、政治現象,累積許多觀察,內心的憂慮終於在那年春天成為無法壓抑的衝動,寫作力大爆發,趁著寒假咻咻咻12萬字長篇小說一氣呵成寫完,這一次他同時受謬思女神和幸運之神青睞,作品投稿聯副獲編輯林海音欣賞,恰巧預定連載作品未到,因此投稿沒幾日就開始連載,這成為他正式問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鍾肇政憑藉此作一躍為知名作家,此後短短幾年,長篇小說《濁流》、《江山萬里》、《大壩》等作接續推出,以《魯冰花》發表為契機,鍾肇政胸中的大河慢慢成真了,他在戰後臺灣文學史上的地位,也逐漸清晰。

  鍾肇政大步開展他的作家之路,他所創作的《魯冰花》也在臺灣社會展開自己的旅程。小說一再被重新詮釋,1989年改編為電影、2006年改編為電視劇,都收獲好評。之後2009、2016年又分別改編為電影、舞台劇,甚至魯冰花成為鍾肇政文學的象徵,滋養桃園在地藝術季、館舍意象的創造。

  回到《魯冰花》的創作來說,作者鍾肇政同時從事寫作和教育工作,在漫長的教師生涯中,他發現了什麼?為何《魯冰花》的故事如此歷久彌新呢?

  事實上,小說中代課美術老師郭雲天,和一般注重標準答案的大人不太一樣,他認為孩童可以依自己的想像自由畫畫(大人的標準OUT!),因此發現古阿明的創作天才。但他無法改變學校評定優劣的機制,更無力阻擋人情世故背後的權力交換,最終甚至被迫提早離職,無法阻止天才的早逝。類似的故事至今仍未完全消失,因為曾經聽聞或經歷,而能觸動讀者的內心。

  多年的沉潛觀察,鍾肇政確實精準戳中臺灣教育、社會難解的弊病。這也是為什麼小說發表多年後,1989年改編成電影還是有市場,鍾肇政更忍不住在電影上映不久後,寫了 〈「魯冰花」之後〉呼籲共同努力拯救道德文化,因為他30年前左右就透過古阿明的悲劇,嘗試告訴大家賄選、貧富差距的隱憂,沒想到30年後這些問題,不但沒改善,反而更加嚴重。

多年之後鍾肇政寫了一篇〈四十年前一朵小小的花〉, 回憶《魯冰花》的誕生,起於他在國小任教多年,對教育、社會、政治現象,累積許多觀察。(藏品/鍾肇政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多年之後鍾肇政寫了一篇〈四十年前一朵小小的花〉, 回憶《魯冰花》的誕生,起於他在國小任教多年,對教育、社會、政治現象,累積許多觀察。(藏品/鍾肇政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相異的時代土壤,不同色澤的花朵

  不過,時代環境還是影響故事的模樣。以原著和1989、2006年兩次改編來說, 小說寫作的1960年仍處戒嚴,《魯冰花》隱晦質疑壓抑個人創意的教育體制,雖然直接批判現實的篇幅不多,但內在精神等於和國家培養順民的方針對幹。畢竟,言論控制的潛台詞就是不鼓勵個人創見、乖乖聽話才是好國民喔!《魯冰花》的寫作其實是種冒險。

  解嚴之後,1989年電影版《魯冰花》增加許多戲謔的表演,安排小學生用誇張的語調演說老師擬定的演講稿;像訓練有術的僵屍般,依循老師的口令動作,引人發笑之餘,也連結到一代人的校園記憶,使原著對教育體制的批判明朗化。

  政治力介入校園的描繪更露骨,校長聽到郭老師和學生說國旗畫紅紅的人家就知道是國旗啦,敏感地要人不要談論政治,但整個校園從校長到老師幾乎都受政治拉攏動員,不僅接受鄉長宴請,更表明選舉要選送西裝大衣的候選人,民主成為請客吃飯的人情買賣。而郭老師受託幫鄉長畫宣傳畫像,仿擬獨裁者的手勢,鄉長還喜孜孜地宣稱大家都說畫得像總統,黑金治國的嘲諷不言而喻。

  如果鍾肇政創作《魯冰花》時,讓郭老師對學生說國旗畫紅紅就好,會發生什麼事呢?也許被辭職的故事會變成被消失的故事也說不定。

  同樣是影像呈現,2006年客家電視台改編的電視劇,有更多篇幅刻劃個別角色的心理轉折。以往故事中郭老師都是發現學生天才的美術專家,散發強烈聖光,相對而言,其他老師與學生互動著墨較少。

  電視劇改變原著設定,郭老師變成一個藝術之路受挫、逃避到偏鄉的人,原本沒有教育熱誠,受到同事關心中輟生、原住民學生影響,才改變教學態度,也因為古阿明充滿生命力的畫,找到突破自我藝術瓶頸的契機。郭老師不再只是個發現者,而是隨著教學互動成長的教師。而在原著、電影中享有特權、作品缺乏創意的林志鴻,電視劇也嘗試探索模範生缺乏關愛、渴望突破的內心,以及教育可能帶來的改變。

  整體來說,電視劇把握原著愛護學生各別才華的精神,但更突出人的多重面貌,並增加對原住民隔代教養等處境的關懷。劇情穿插華語客語對話,運用客語童謠〈月光光〉敘事抒情等安排,似乎也較切合長年推動客家事務的鍾老心意。

持續開花,為了滋養更好的未來

  『魯冰花謝了,留下一粒粒種籽,明年又會開出一片黃色花朵點綴人間;在這一開一謝之間,使茶園得到肥份。然而人世間可貴的「天才之花」謝了,到底會留下什麼呢』

  這是古阿明驟逝之後,小說中郭老師迷惘的心境,鍾老2005年春日也用書法重寫了這一段話。多年之後,可以怎麼看待作品提出的疑問呢?

  如果過往的挫折是開謝的花,以生活為養分,鍾老畢竟為讀者留下許多值得閱讀的作品。聚焦於《魯冰花》來說,總有天才沒能好好成長,是臺灣社會的無奈,也因為這樣,多年前誕生的這朵《魯冰花》永遠不會真的凋謝,隨著時代變遷,會重新開出不同樣貌的花朵,為了滋養出更適合的土壤,讓每一株可貴的「天才之花」有機會成長,散發他們獨一無二的光芒。


★作家小傳

鍾肇政(1925-2020),生於桃園龍潭九座寮,客家人。曾擔任龍潭國小教師、《民眾日報》副刊主編、臺灣文藝雜誌社社長兼主編、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等職。鍾肇政的創作以長篇小說為大宗,兼及短篇小說、散文、傳記、論述、隨筆、兒童文學、劇本,寫作能量十分豐沛。個人創作之外,熱心文學運動、爭取客家族群權益,與眾多文友書信往返,留下大量的書簡文獻,可一窺戰後臺灣文化的狀況與文友交誼。因為一生致力於臺灣文學的創作、推廣、鼓勵提攜文友,而有「臺灣文學之母」的美稱。

延伸閱讀

★ 觀測員簡介

劉承欣 時常行走,偶爾有夢。手拙心軟嗜甜,嘗試攪拌生活這塊麵糰,期盼酥鬆,充滿香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這是我之前參加客家電視台徵文的入圍作品。魯冰花,非常有感覺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這是我之前參加客家電視台徵文的入圍作品。魯冰花,非常有感覺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這本書記載十五位民國名女子的愛情故事。 每位都是靈魂有香氣之女子。 各個故事動人、讀來懾人心魄。 像我就無法理解張學良到底是有多瀟灑, 才能讓趙四姑娘願意放棄自己名聲, 私奔到瀋陽。 父親因此暴跳如雷, 引咎辭官, 斷絕父女關係, 臨死前都未原諒最疼愛的小女兒。
Thumbnail
這本書記載十五位民國名女子的愛情故事。 每位都是靈魂有香氣之女子。 各個故事動人、讀來懾人心魄。 像我就無法理解張學良到底是有多瀟灑, 才能讓趙四姑娘願意放棄自己名聲, 私奔到瀋陽。 父親因此暴跳如雷, 引咎辭官, 斷絕父女關係, 臨死前都未原諒最疼愛的小女兒。
Thumbnail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後的長篇小說,書寫那些她已看透,但造成遺憾的當事人已無從修補的諸多往事,當往事成雲煙,愛癡恨憾都鑽進骨子裡。
Thumbnail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後的長篇小說,書寫那些她已看透,但造成遺憾的當事人已無從修補的諸多往事,當往事成雲煙,愛癡恨憾都鑽進骨子裡。
Thumbnail
而這或許就是張愛玲在精神上留給後世最寶貴的遺產——俗人何其多,對抗世俗,或說,拒絕理所當然地服膺世俗,我們或許將因此表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遭體制排除,但,孤獨使你靈魂富饒,讓你能夠真正自由。或許,能夠品嘗孤獨況味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張愛玲的精神世界。
Thumbnail
而這或許就是張愛玲在精神上留給後世最寶貴的遺產——俗人何其多,對抗世俗,或說,拒絕理所當然地服膺世俗,我們或許將因此表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能遭體制排除,但,孤獨使你靈魂富饒,讓你能夠真正自由。或許,能夠品嘗孤獨況味的人,才能真正進入張愛玲的精神世界。
Thumbnail
1943年11月,被稱作「上海文壇最負盛譽的女作家」,同時也是《天地》月刊主辦人的蘇青,在《天地》第二期上,刊出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封鎖〉。此篇小說輕巧精緻,可以說是盡顯張愛玲創作才華的名作之一。〈封鎖〉不僅故事本身寫得精彩,張愛玲的初戀也與它息息相關。
Thumbnail
1943年11月,被稱作「上海文壇最負盛譽的女作家」,同時也是《天地》月刊主辦人的蘇青,在《天地》第二期上,刊出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封鎖〉。此篇小說輕巧精緻,可以說是盡顯張愛玲創作才華的名作之一。〈封鎖〉不僅故事本身寫得精彩,張愛玲的初戀也與它息息相關。
Thumbnail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台灣門徒還真不少,請大家也來讀讀他們精彩的創作。
Thumbnail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台灣門徒還真不少,請大家也來讀讀他們精彩的創作。
Thumbnail
寫劇本就如海龜產卵,能游回大海茁壯成長的,可能只有千分之一。
Thumbnail
寫劇本就如海龜產卵,能游回大海茁壯成長的,可能只有千分之一。
Thumbnail
《魯冰花》是鍾肇政第一部正式問世的長篇小說,憑藉此作他成為知名作家,開啟日後書寫大河長篇的契機。1989年小說改編成電影大獲好評,電視台日後的重播、主題曲的傳唱,使《魯冰花》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跨世代的閱聽記憶。   回顧鍾肇政的生命史,《魯冰花》的誕生其實並不容易,花開之後,也從未在臺灣社會消逝。
Thumbnail
《魯冰花》是鍾肇政第一部正式問世的長篇小說,憑藉此作他成為知名作家,開啟日後書寫大河長篇的契機。1989年小說改編成電影大獲好評,電視台日後的重播、主題曲的傳唱,使《魯冰花》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跨世代的閱聽記憶。   回顧鍾肇政的生命史,《魯冰花》的誕生其實並不容易,花開之後,也從未在臺灣社會消逝。
Thumbnail
有了這封信,《停車暫借問》的新版完全不同於單純改版重出。我決心請到擅長運用材質、作品藝術性高的林小乙來為這書擔綱裝幀設計,但認真的她仍幾度猶豫,唯恐自己無法為這本經典加分。最後她在小說裡的青澀細膩與中年滄桑質地裡選擇了前者,並以銀絲線條和花葉的錯落,傳達書給她的悸動與質感。
Thumbnail
有了這封信,《停車暫借問》的新版完全不同於單純改版重出。我決心請到擅長運用材質、作品藝術性高的林小乙來為這書擔綱裝幀設計,但認真的她仍幾度猶豫,唯恐自己無法為這本經典加分。最後她在小說裡的青澀細膩與中年滄桑質地裡選擇了前者,並以銀絲線條和花葉的錯落,傳達書給她的悸動與質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