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01】怎麼在節目裡微加苦,少了點正經就變糊——《料理之王節目覆盤》(下)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還沒看過我上篇跟上上篇文章的人,麻煩先點以下連結,再來繼續看本文哦!

一樣閱讀前先聲明:《料理之王》現在就是正處於草創期的階段,賽制跟剪輯和節目風格都是相當混亂的一團的情況,在這個情況下我不會過多的苛責工作人員,但如果本節目想要繼續往第二季、第三季,甚至變成一個長壽的節目的話,那麼討論各階段賽制就變成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了。(不要告訴我就這一季了啊!

【01】本章節主要覆盤的就是節目的第一回合「三換一搶位戰」也就是EP1、EP2的內容。由於篇幅原因,(上)我先覆盤EP1、(中)則是EP2、至於討論賽制合不合裡跟我認為可改進的地方放到(下)集來進行討論。

由於Psyman也有做對於第一回合賽的賽制講評,也指出很多可以改正的地方,我個人覺得他講解的也非常有理,所以本期我也會以Psyman這支影片作為基礎,進行第一賽制的總檢討囉!


raw-image

我們需要合理且均衡的比賽賽制

作為第一回合戰,三換一回合戰的賽制極度有效率的把「三位同樣身分的參賽選手」放在一起比,做出了一種「主題式」競爭這點,對於觀眾來說其實是很方便幫助記憶的,畢竟茫茫人海之中,人身上沒有一個鮮明的標籤,那又能怎麼樣吸引觀眾的注意呢?但是這個賽制有兩個顯而易見的缺點:

  1. 每一組起碼都會晉級一個人,有時二個人。
  2. 晉級者實在太多了。

每組都會晉級,就表示三個菜雞也有一個會晉級,三個廚神起碼有一個也要下去,菜雞走了當然沒關係,問題是實力強的人都走了,那觀眾還留著幹嘛呢?節目組肯定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另外發明了拯救的機制,試圖把該留的魚全都好好留在自己的網子裡,但留的那麼多,觀眾哪記得起來?這就是本輪比賽賽制本身最大的缺點了。

說實話這兩個問題也並不是大問題,由於仍在海選階段,「保證參賽選手的多元化」這點也很重要,所以也時常看見弱組晉級了兩位選手、而強組卻只有一位選手先獲得了廚師戰袍這兩種情況,而晉級位眾多,觀眾也比較不會去在意某些弱組選手佔據了太多的晉級席位這件事,因為大家都還在認人嘛,本輪比賽結果並不會特別觸動到「公平」的那稈天平,然而這如果是發生在別的回合,事情就不會這麼簡單了。(越接近決賽,這樣分組的賽制就越要少用,否則選手會有被保送的嫌疑。)

觀眾都知道比賽這件事沒有所謂的公平,但賽制如果直接明面上就直接擺出一副我就是不公平的樣子,也不會有觀眾樂意看這種比賽,合理且均衡的比賽設計還是很重要的,你不可能讓輕量級的選手上來單挑重量級的選手,這是一樣的道理。

但問題又來了,一個米其林主廚跟一個家庭主婦在同一個戰場上,這樣公平嗎?

參賽選手分三類,評審其實也分三類

三換一回合戰本身的分組其實是善意的,沒有直面讓家庭主婦一上來就單挑一個米其林主廚,但問題其實本來就是《料理之王》節目組自己在選人階段就捅出來的:你為什麼樣要挑程度如此懸殊的選手進賽場呢?由選手的身分我們可以看出《料理之王》的選手分三類:

  1. 家庭主婦
  2. 專業廚師
  3. 藝人

而第一回合戰的評審其實也很相應的配合這三類選手選擇了Fred、Jason來對應專業廚師;而福原愛一方面可能負責了panasonic的業配代言人、另一方面也則是負責用家庭主婦的角度來給意見;飛行來賓目前看了幾個回合,全都是請藝人來負責對應藝人這一區塊,這樣看似好像很合理的安排,但在比賽中卻感覺大有問題的原因,這就牽扯到了一個問題:「你的一票跟他的一票,票票等值嗎?」

由於參賽選手程度落差過大,甚至到了米其林廚師的程度,身為專業廚師的評審Fred、Jason還尚有說話的空間,然而只是家庭主婦的福原愛和只是比一般人還要會品嘗的炎亞綸就很明顯沒有什麼能夠發言的空間了,特別是在最後一組比賽就發生了Lulu讓炎亞綸上來主持,但炎亞綸還要向選手們討教的場面,好在這場比賽沒有發生什麼讓人爭論的問題,否則真是會害死雙方。

正如同Psyman所說的那樣,如果是一個正經的廚藝比賽,專業廚師作為評審是標配而非選配,要不然就是從一開始就不要選程度如此懸殊的參賽選手,讓評審的評論有著基本的公信力,如此一來觀眾跟選手才會對輸贏感到心服口服。

但問題又來了,這個比賽到底算不算一個正經的廚藝比賽呢?

比賽的定位太混亂:這是要辦給誰的節目?

其實這場比賽從一開始定位就什麼都沒想好,所有人只能知道這節目是個全聯的業配節目,沒有人許諾過奪冠者會得到什麼樣的獎勵,我目前也只能得出奪冠者會獲得料理之王的榮譽,但這樣空頭的榮譽到底又會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選手們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配合節目,難道什麼都沒獲得,只能乘興而去、空手而歸嗎?

雖然你可能會覺得比賽就比賽,就算只是一個稱號,就算沒獎品也是可以比賽,但這個獎勵的設置上,其實是有助於完善這個真人秀所要描述的故事,直白點來說,獎勵其實是個關鍵的故事細節,它直接關係到觀眾要如何認知這群選手來比賽追夢的過程。

前輩戈登拉姆奇的《廚神當道》賽制就是讓一群業餘廚師來追夢,最終獎勵是戈登餐廳所發出的offer,這會讓人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會得到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小小廚神》賽制是一群可愛的小朋友在年幼時就堅持往自己烹飪夢想前進的過程,對這樣的孩子來說,比賽過程就是最好的獎勵;而王偉忠十年前所做的選秀節目《星光大道》的獎勵也開出了幫選手發唱片這樣的獎勵,有才能的素人從此鹹魚大翻身,正式進入演藝圈這行業。

這些需要「透過比賽才能得到的機會」才會讓人覺得有爭取的必要,而觀眾也才會對你的去留而感到揪心,隨著一場場賽制下來,把那顆最為閃耀的金蘋果收入囊中的,也必然是那個過五關斬六將的勇猛之人——真人秀的魅力就在此處,你參加了一場你人生的奮鬥,而這個奮鬥的故事也值得觀眾為你拍手叫好,你的戰鬥不是你的戰鬥,而是大家的戰鬥,也許你可以認同空虛的虛名作為你的獎賞,但勇者不該只有這種結果。

這雖然只是個要業配全聯的料理節目,可能最終結果也只是想選出一個具有觀眾緣也會料理的主廚,所以才會選人選的這麼龍蛇混雜,把有可能討人喜歡的人全都納入比賽名單,但這個不該是賽後才在秘密操作的事情,直接放上檯面當成獎勵,那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整個比賽的結果就可以設置成:「獲勝者可以擔任全聯某某事情的代言人機會」,或者是「獲勝者的料理食譜將在全聯裡獲得曝光的機會」,總之只要名義設計好,也提供了去別的地方比賽不會有的獎勵,那這場比賽就有值得舉辦的必要。

只要訂好了獎勵,就能吸引到認同這個價值的參賽選手(有些人可能來比賽就是來出名的,一點都不想被約綁住,但好好一個比賽第一名就這樣跑了,那又有什麼比賽的意義?),整個比賽也能逐漸確立自己的風格了。

請問現在到底是要正經?還是要搞笑?

其實留言區很大部分都在討論主持人Lulu主持的問題,但其實錯真的不能百分之百都怪她身上,從留言中都能看出整個《料理之王》節目組絲毫不知道該讓節目往哪個方向走,只好東加一些綜藝、西加一些正經,勉強調和出一道看起來好像還能看的節目,但吃完的觀眾都因為百味參雜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因為事先沒確認好節目風格,導致製作組沒先跟Lulu說好到底是要正經的比賽主持,還是一般尋常的綜藝節目,就會讓人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是要認真的比賽?還是要搞笑呢?而Lulu還有個被詬病的大問題,就是嚴重干擾了選手的做菜過程,但我仔細觀察過每組選手的鏡頭問題,發現如果Lulu沒跟選手對話,那選手的鏡頭幾乎沒有了,《料理之王》從沒有好好安靜拍選手做菜的場景,參賽選手不光只是要在廚房裡游刃有餘,還得能跟主持人談笑風生,這樣才有最基礎的鏡頭,剪輯師你們刀下可以稍微留情嗎?留點做菜的畫面的觀眾吧!(這三十人廚房裡面最有效果就是厭世小編陳姿靜.因為她跟主持人互動最有趣,你說她料理在這群人當中最高嗎?那當然不,但她是最讓人留下印象的選手。)

當然Lulu也有需要改進的空間,很多時候都能感覺出她不諳食材與料理的知識,常常發問了卻沒有問到重點,導致話題停留在表面,很多關鍵的眉角都還得透過Fred和Jason的額外補充,而有時Lulu的閒聊話題跑偏太多,不只直接跑離了料理、更直接跑離了參賽選手,這完全就是選秀的大忌,重點不是主持人,而是這些參賽選手。主持人這份工作的困難之處是要如何透過言談間激發選手的魅力之處,好讓觀眾喜歡上選手,萬萬不可與選手爭鏡頭。(同理評審也是,有些不重要的小玩笑,就放到花絮給粉絲們欣賞吧。)

所以我說那個剪輯

剪輯的問題其實目前看下來,非常合理懷疑本節目組嚴重得罪剪輯師,出現了很多一目了然的紕漏(例如這頭說話、另一頭說話的聲音竟然也聽得見),插入下集預告的時間也非常奇怪,如果要統一插入品嚐環節之前就統一放在那邊,節目看到一半經常會被這不流暢的剪接而感到腦殼疼,這樣粗糙的剪輯非常勸退觀眾,稍微挑幾個我感覺到的問題:

  1. 特效字卡跟節目調性非常不統一。
  2. 業配、廠商置入的場景太粗暴。
  3. 音軌沒處理乾淨,別人講話講到一半就剪掉,給人觀感很差。
  4. 插入下組預告的時間點非常奇怪。
  5. 選手做菜時,與其插入評審無意義的表情空景(選手明明做菜做的很不錯,但插入的表情卻是評審露出怪表情,這會讓觀眾感到無所適從),不如多放點菜餚和選手認真做菜鏡頭。

剪輯必須要幫忙加分,特別是多幫這些素人選手有更多展現自己魅力的機會,而且剪輯流程必須建立好一套完整的SOP,才不會出現第二集那樣非專業選手兩組全都撞在一起,讓觀眾忍不住棄番或跳過的操作。

料理節目可以透過聊天把觀眾帶入料理的流程;然而選秀節目卻不適用這套做法,建議交給評審以觀察的角度從旁觀看整個料理流程,並把疑問留到評審時間,再讓選手好好為各位答疑解惑。

挑了這麼多問題,我自己也思考了一下會怎麼操作並剪輯這個賽制的流程:

  1. 選手自我介紹的小片播放
  2. 主持人與參賽選手聊今天做的菜餚
  3. 讓參賽選手安靜做菜,主持人轉而與評審閒聊比賽課題的難度到底都在哪邊,以及提點一下食材烹調重點(雞、豬、魚這三種食材非常家常,沒有往下深聊真的非常可惜!)
  4. 賽程到後半,請評審上來稍微與選手互動一下,不要挑程度落差過大的人來互動,讓評審也有更多畫面
  5. 比賽結束最後的收尾鏡頭
  6. 插入下集預告和廣告
  7. 品嘗與評審時間(評審最好每輪先讓人評分的順序輪替,畢竟當選手三人都有票時,最後決定的那個人會有壓力,也希望嚴格的評審時間不要變成玩梗式的作用,心裡想給誰票就給誰票。)
  8. 結果公布(第六個流程亦可放在此步驟之前)

有趣的事情雖然都會出乎意外,但在出乎意外之前,我們先必須考慮情理之中,建立剪輯這樣基礎的一套SOP,也就是建構出本比賽的「情理」了。縱使比賽過程出現了再多問題,只要剪輯能按流程走,就還能保留比賽的一致性,之後再隨著選手的特性與比賽進行變奏,這樣觀眾就能把心思全都放在賽制的革新和選手的有趣程度上,不必分神於重新適應每一集、甚至是每一組的全新流程之上。

欸你們不能把每一回合都當作重新開始啊

這個真是是要來好好吐槽一下節目自己自帶的小設定,但是連自己都忘記把伏筆好好收回來的展開了,按照節目的敘述,他們在選出這三十人之前,就有在各地經歷了一番激烈的海選過程,而「金鍋鏟」不就是海選當中的秋森萬嗎?這麼威的事情,怎麼到了正賽,就好像只是一個不足為他人所掛齒的屬性呢?

而特別是緊接而來的第二回合戰:「各大菜系PK賽」又突兀的登場了六名踢館選手,而踢館人員就算平手或挑戰失敗了,也一樣有機會繼續參加比賽,這到底是一個多麼荒謬的設定呢?踢館人員難道就是我們擁有免戰一次機會的種子選手嗎?這樣對那些第一回合就被淘汰的選手來說太不公平了吧!

以比賽流程來說,第二回合就進入這種外來人士PK戰非常不好,第一回合認真參加的人會被當傻子,而觀察了一下這些外來人士(對外來人士,節目根本沒有好好介紹他們的來歷,叫人如何思考?)的選擇,也大多都是挑那些剛被救回來的選手,這種柿子挑軟的吃的行為,更是讓人想直接大喊:黑幕啦!

我覺得剛好比賽自己有設定了金鍋鏟,不如就乾脆拿來利用回收這個伏筆,畢竟人家是海選過來的邱森萬,有好好自己堂堂正正贏過來的實績,這樣的人就算當個種子選手也未嘗不可吧?(同時也確保了這些踢館者「魔王」稱號的強度,有些人根本是來鬧的,根本只是來跑通告的人可以不要攪局嗎?)

節目組要搞清楚,要把每一回合當成新的回合去認知的人,只有選手跟評審,節目組自己千萬別把自己敘事的邏輯給打亂,要把考驗和試煉不斷賜與這些你所挑出來的勇者們,讓他們在你的王國內過五關斬六將,而不是一個瞬移就抵達終點。

說真的觀眾根本不CARE你節目比賽公不公平、黑不黑幕,我們只想知道:為什麼這個人現在會在這裡比賽呢?只要理由說的好,到底比賽結束之後是誰要去當業配負責人真的不重要,請先按自己的標準設定好賽制,好好憐取眼前人吧。


以上是我作為一個觀眾,對於第一回合賽制的完整覆盤,現在問題基本上還是聚焦節目風格的不統一,以及參賽選手的不統一上這兩大問題之上,前一個問題就只要節目組下定決心就行了,後一個問題其實可以靠後續賽制來彌補。

在一場廚藝競賽當中,強者永遠為強者,可以說這場比賽從第一回合讓米其林三廚師共同競賽的過程中,就結束了;但在一場真人秀之中,事情還沒完呢!你強又不一定關關難過關關過,謀略跟運氣同樣也要眷顧你才行,活到最後的人選並沒有那麼絕對,你怎麼會知道下一場比賽比什麼呢?而節目組要做的就是讓賽制保有這樣的彈性。

例如說我會把選手按強中弱三等人,強迫一隻隊伍當中必須要有這三等人同時存在並且組隊,好廚師不一定很會帶隊,家庭主婦亦也能成為主力,誰都不知道下次是不是身旁站著的是神隊友還是豬隊友?其實真的比賽還大有可為啦(後續的亦敵亦友合作賽就有我說的那個味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而節目組最終想把這個節目弄成什麼樣子,也要等到最後才能知道了。

下次繼續覆盤我認為的第二回合戰:各大菜系PK賽、限時搶食挑戰賽,兩賽會一同合併覆盤,希望這個節目越變越好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柚漫漫談
1.2K會員
262內容數
《漫漫慢談》目前主要談論日本漫畫、韓國漫畫,畫風、題材、類型、性向皆不侷限,每篇文章亦會提供延伸閱讀欄位,推薦更多類似作品可供讀者閱讀;雜談大致談論VTUBER主題、或是開某一主題的相關書單,不定時把過去已經書寫過心得的作品再度翻上來推薦。
柚漫漫談的其他內容
2020/11/29
如果想看真正的技術流比賽,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的組別就是最後這組米其林廚師的對決,主廚們都對自己要做的東西、接下來的程序胸有成竹,抽空對話也不會打亂他們的節奏,但這組依然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你把最強的那批人都聚在比賽,那你比賽不就在這裡就到頭了嗎?那接下來的比賽還有繼續的必要嗎?
Thumbnail
2020/11/29
如果想看真正的技術流比賽,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的組別就是最後這組米其林廚師的對決,主廚們都對自己要做的東西、接下來的程序胸有成竹,抽空對話也不會打亂他們的節奏,但這組依然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你把最強的那批人都聚在比賽,那你比賽不就在這裡就到頭了嗎?那接下來的比賽還有繼續的必要嗎?
Thumbnail
2020/11/27
《料理之王》的賽制跟MasterChef相去甚遠(而且也沒有買版權),這兩者本來就是不同節目,實在不需要強逼著人家節目組硬要往MasterChef的方向靠攏,但是同為料理實境秀,MasterChef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我們可以鑑往知來。 「我希望它未來可以是台灣版MasterChef。」
Thumbnail
2020/11/27
《料理之王》的賽制跟MasterChef相去甚遠(而且也沒有買版權),這兩者本來就是不同節目,實在不需要強逼著人家節目組硬要往MasterChef的方向靠攏,但是同為料理實境秀,MasterChef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我們可以鑑往知來。 「我希望它未來可以是台灣版MasterChef。」
Thumbnail
2020/11/23
這絕對不是一個正常人可以生活的世界,但卻是逃避現實的人居住的天堂:阿慶一家人基本上整天都是游手好閒,不從事正經工作,甚至被通緝還會喜孜孜地看著自己犯行的新聞。他們一點都不正經,但卻擁有比台北那群人還要多的活動力,也讓整個綁架案變的更像是一場校外旅行。
Thumbnail
2020/11/23
這絕對不是一個正常人可以生活的世界,但卻是逃避現實的人居住的天堂:阿慶一家人基本上整天都是游手好閒,不從事正經工作,甚至被通緝還會喜孜孜地看著自己犯行的新聞。他們一點都不正經,但卻擁有比台北那群人還要多的活動力,也讓整個綁架案變的更像是一場校外旅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在一場場黑白湯匙的料理比賽中,選手們的表現與評審的選擇呈現了令人猜疑的現象,比賽結果顯示節目組似乎故意調整黑白湯匙的數量,一次又一次造就雙方平衡局勢,不禁讓人懷疑節目組的選擇是否更偏向節目效果而非實力,但這亦導致觀眾對於結果的期待與驚喜感逐漸降低。
Thumbnail
在一場場黑白湯匙的料理比賽中,選手們的表現與評審的選擇呈現了令人猜疑的現象,比賽結果顯示節目組似乎故意調整黑白湯匙的數量,一次又一次造就雙方平衡局勢,不禁讓人懷疑節目組的選擇是否更偏向節目效果而非實力,但這亦導致觀眾對於結果的期待與驚喜感逐漸降低。
Thumbnail
一、參賽者平均水準高﹕參考第一二屆,當中還有很多未夠出道水準的參賽者,而的確就算MIRROR/ERROR出道時,水準還很參差,當中還有很多素人,沒有太多演藝經驗。但看今屆,雖然沒有誰特別亮眼,一看就是他的冠軍相,因為實力相當,他們大多已有很豐富的演出經驗甚至本身已是藝人。原則上,往後的《全民造星》更
Thumbnail
一、參賽者平均水準高﹕參考第一二屆,當中還有很多未夠出道水準的參賽者,而的確就算MIRROR/ERROR出道時,水準還很參差,當中還有很多素人,沒有太多演藝經驗。但看今屆,雖然沒有誰特別亮眼,一看就是他的冠軍相,因為實力相當,他們大多已有很豐富的演出經驗甚至本身已是藝人。原則上,往後的《全民造星》更
Thumbnail
選秀會場,人人磨拳擦掌,等著展現自己的十八般武藝,萬頭鑽動之際,連參賽者都不知道現場到底來了多少競爭對手。 有個小女生說:「選我!選我!我很會唱歌。」,有個中年帥哥正說著脫口秀,豆大的汗珠停在微禿的額頭上,好不容易搶到一小個位置的奶奶,正用卡式瓦斯爐煮著拿手好菜,有個長相普通的女子,則對著設備齊全的
Thumbnail
選秀會場,人人磨拳擦掌,等著展現自己的十八般武藝,萬頭鑽動之際,連參賽者都不知道現場到底來了多少競爭對手。 有個小女生說:「選我!選我!我很會唱歌。」,有個中年帥哥正說著脫口秀,豆大的汗珠停在微禿的額頭上,好不容易搶到一小個位置的奶奶,正用卡式瓦斯爐煮著拿手好菜,有個長相普通的女子,則對著設備齊全的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產業角度,這篇文章的主要切入角度不是觀眾、不是產業,而是製作的執行面。談產業、講生態可以用大局觀來包裝觀點,但從製作角度切入,會有很多的計算和商業考量,需要非常非常非常務實。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產業角度,這篇文章的主要切入角度不是觀眾、不是產業,而是製作的執行面。談產業、講生態可以用大局觀來包裝觀點,但從製作角度切入,會有很多的計算和商業考量,需要非常非常非常務實。
Thumbnail
Victor Rodvang on Unsplash 看電視節目比賽是為了得到「金曲獎」,不禁讓我莞爾一笑。而不管電視節目是「綜藝類型」,抑或是「真的」比賽的等級,我都不在乎。因為如果說唱歌是為了拿一座葛萊美獎,而演戲是為了拿一座金球獎或是奧斯卡金像獎,那麼你就是為獎項而活的人們。 這樣好嗎?我
Thumbnail
Victor Rodvang on Unsplash 看電視節目比賽是為了得到「金曲獎」,不禁讓我莞爾一笑。而不管電視節目是「綜藝類型」,抑或是「真的」比賽的等級,我都不在乎。因為如果說唱歌是為了拿一座葛萊美獎,而演戲是為了拿一座金球獎或是奧斯卡金像獎,那麼你就是為獎項而活的人們。 這樣好嗎?我
Thumbnail
觀眾都知道比賽這件事沒有所謂的公平,但賽制如果直接明面上就直接擺出一副我就是不公平的樣子,也不會有觀眾樂意看這種比賽,合理且均衡的比賽設計還是很重要的,你不可能讓輕量級的選手上來單挑重量級的選手,這是一樣的道理。
Thumbnail
觀眾都知道比賽這件事沒有所謂的公平,但賽制如果直接明面上就直接擺出一副我就是不公平的樣子,也不會有觀眾樂意看這種比賽,合理且均衡的比賽設計還是很重要的,你不可能讓輕量級的選手上來單挑重量級的選手,這是一樣的道理。
Thumbnail
如果想看真正的技術流比賽,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的組別就是最後這組米其林廚師的對決,主廚們都對自己要做的東西、接下來的程序胸有成竹,抽空對話也不會打亂他們的節奏,但這組依然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你把最強的那批人都聚在比賽,那你比賽不就在這裡就到頭了嗎?那接下來的比賽還有繼續的必要嗎?
Thumbnail
如果想看真正的技術流比賽,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的組別就是最後這組米其林廚師的對決,主廚們都對自己要做的東西、接下來的程序胸有成竹,抽空對話也不會打亂他們的節奏,但這組依然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你把最強的那批人都聚在比賽,那你比賽不就在這裡就到頭了嗎?那接下來的比賽還有繼續的必要嗎?
Thumbnail
《料理之王》的賽制跟MasterChef相去甚遠(而且也沒有買版權),這兩者本來就是不同節目,實在不需要強逼著人家節目組硬要往MasterChef的方向靠攏,但是同為料理實境秀,MasterChef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我們可以鑑往知來。 「我希望它未來可以是台灣版MasterChef。」
Thumbnail
《料理之王》的賽制跟MasterChef相去甚遠(而且也沒有買版權),這兩者本來就是不同節目,實在不需要強逼著人家節目組硬要往MasterChef的方向靠攏,但是同為料理實境秀,MasterChef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我們可以鑑往知來。 「我希望它未來可以是台灣版MasterChef。」
Thumbnail
來源:https://reurl.cc/ygXgry 因為在下本身就很喜歡看《MasterChef》 先前也寫過一篇【廚神當道】 沒告訴你的人生道理 而最近的 [料理之王] 就是近期台灣綜藝節目裡少數的美食實境秀 先說結論,個人相當喜歡這檔節目 節目拍攝的很有水準,也會期待下一集有誰會出槌被淘汰或
Thumbnail
來源:https://reurl.cc/ygXgry 因為在下本身就很喜歡看《MasterChef》 先前也寫過一篇【廚神當道】 沒告訴你的人生道理 而最近的 [料理之王] 就是近期台灣綜藝節目裡少數的美食實境秀 先說結論,個人相當喜歡這檔節目 節目拍攝的很有水準,也會期待下一集有誰會出槌被淘汰或
Thumbnail
近期十分熱門的節目《中國新說唱》,選手Ice 對決女rapper懟甜 一面倒的片段在網路上引發爭議。 「不想跟你說那麼多,連 Freestyle 都不敢,怎麼跟我拼,怎麼跟我 Battle ,為什麼導師選我呢?因為你的名額屬於我。」 爬梳這件事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女權爭議事實上是假命題......
Thumbnail
近期十分熱門的節目《中國新說唱》,選手Ice 對決女rapper懟甜 一面倒的片段在網路上引發爭議。 「不想跟你說那麼多,連 Freestyle 都不敢,怎麼跟我拼,怎麼跟我 Battle ,為什麼導師選我呢?因為你的名額屬於我。」 爬梳這件事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女權爭議事實上是假命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