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是一面鏡子,照見我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生理結構上,我們有機會從他者視角,回望自己嗎?觀看的鏡頭即使從整個世界聚焦至我,那鏡頭背後的一雙眼睛仍不免只能是我,而我如何能跳脫單一狹隘的視角,領略他人的眼光,最終能跨越、能抵達我所望不見的風景呢?如何能窺見他者眼中的我自己?

就過去藝術表演的學習經驗,我發現演員可以。

一個演員的認知思考等種種心理活動,往往在所飾演的角色、演員專業、和脫去演員身分的現實自我之間往返穿梭,在每一場戲中進入角色內心,嘗試同理與共鳴,這過程必然投射自己的生命經驗,進而與角色合而為一,這是表演的修為之一,演員作為一個擁有敏銳的心靈,有能力理解並表達生命各種情景、各種困境的獨立個體,必然完成的與自我的對話。

〈散戲〉中小說主角秀潔在所飾演的陳世美與岳飛,和身為玉山歌劇團當家台柱,以及現實中看不清歌仔戲未來的自我之間進退維谷,她扮演的角色一背叛一忠誠的艱難處境,不正是她在現實中的生存寫照?究竟是忠於傳統為理想堅持到底?抑或是背棄一路以來的追求,向現實低頭、臣服?小說家洪醒夫以這兩齣經典劇作,陳世美與岳飛,對鏡小說人物秀潔的現實困境。當秀潔在舞台上呈現陳世美的背叛,和岳飛忠貞不二的同時,她所經歷的戲劇角色與自我對話,必然涵蓋身為歌仔戲演員將何去何從的猶疑和痛苦,必然處於究竟該如陳世美絕然離去或如岳飛九死不悔之間,兩難。當然我們看見了作者洪醒夫後來的安排,既然無法忠實於理想,至少讓秀潔能忠實於自己的生活,在不足為外人道的悲傷中,做出艱難也是堅強的抉擇。學會不逃避,直面現實,徹悟並坦然接受,或許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也是一種生命的成熟。

演員出入於角色和自我之間,追悼與反芻那個過去的、或者過不去的自己,最後才可能在和解中成就一個更為成熟的自我。這是京劇演員魏海敏某次受訪時曾分享過的心路歷程:我透過劇中角色,讓我成長,讓魏海敏成長。我以為我塑造了這些人物,事實上是這些角色成就了我。也是當代傳奇劇場吳興國在《李爾在此》一劇中自我袒露的心聲:我是我,我在找我,我問我,我恨我,我也愛我,我殺了我,我看不見我,我看透了我……。《李爾在此》是吳興國將自身與已故恩師周正榮的決裂、遺憾經歷,與莎士比亞經典《李爾王》互涉所創造出來帶自傳性質的代表作,於是舞台上的悔恨既是李爾王的,也是吳興國的:「我回來了。我還是從前的我,現在的我,和以後的我。我回到我的本質。」脫下角色面具之後,一切因戲劇表演而啟動的思考與感悟,都會回歸自身。因為文學藝術在呈現創作者所理解的生活,表達生命中切膚的感動;於是每一個創作者所面對的,不多不少只是他自己而已。

跳脫自身,進入角色,是一種轉換,也是一種追尋,從角色的處(困)境,如鏡像般折射、投射,繼而發現自己的處(困)境。最終功德圓滿的結局將是,演員藉由角色,吐露個人內在真心,實踐並完成了淨化、和解,與自我療癒的功課。然而,如果不呢?懷抱敏銳卻脆弱心靈的演員將如何自處?如何自苦?會迎來一個什麼樣的結局?我想起電影《霸王別姬》中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和他自己。

劇中扮演楚霸王的段小樓,曾經對飾演虞姬的程蝶衣說過這一段話:「你可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呀!唱戲得瘋魔,不假;可要是活著也瘋魔,在這人世上,在這凡人堆裡,咱們可怎麼活喲。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於是程蝶衣就是虞姬,虞姬就是程蝶衣。劇中程蝶衣捱過了如牛鬼蛇神般紅衛兵的批鬥,捱過了對師哥一生的錯愛,最終卻捱不過自己的執念。當現實一切盡幻滅,他(她)所擁有的僅剩對藝術的熱愛,對師哥的眷戀,以及對舞台的癡迷,而舞台是唯一能成就他(她)夢想的地方,只有在舞台上才能與師哥理所當然相戀,於是最終選擇在與師哥楚霸王對戲的舞台上,自刎了結,演出了一場真正的霸王別姬。程蝶衣自始至終活在了戲裡。

作為京劇演員,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並不打算與生命和解,依他(她)從一而終的性格與信仰,藝術生命的美和追求都是絕對的,既然是唯一的選擇,結局便沒有其他的可能了。那麼現實裡的張國榮呢?面對困境,他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作為美國CNN「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之一,鎂光燈下,張國榮的事業與愛情始終風光美麗,然而2003年當他選擇墜樓之後,多數人才恍然大悟,耀眼的燈光照不進的黑暗角落,有一個憂鬱的靈魂苦苦尋不著希望的出口。再光燦的舞台,如何喧騰的喝采都無法治癒的內心痛楚。

畢竟是真實的人生,不是虛構的作品人物,我們作為他者,其實無能下指導棋,也無須置喙。然而可以想像並理解的是,被痛楚磨折耗損並吞噬掉的自我,一旦失去了自主,讓看不見的命運掌握主權,無能為力的將如暴雨行舟,載浮載沉,以至於滅頂覆沒。每一個棄絕行動的背後,都是對磨難無以招架的心靈。戰勝軟弱的雖能成就佳話史詩,但脆弱是生命的本質。認清這一點,當我們觀看人生如戲的現實,或許能從他人匍匐求存的姿態中生出同情,明白自己也不過是一個倖存者,渺小孱弱一如其他受苦、無助的同類。

人生和戲往往可以對號入座、對鏡互涉,大半也可以參照互補。螢幕之外現實人生的戲劇性,甚至超越了虛構的戲劇,並且處處充滿隱喻象徵,暗藏靈光乍現的真理與對策。當我們多情的眼睛凝視張望,在向外觀看為之欣羨或感傷的同時,偶爾也記得向內檢視自我,那麼做為普通觀眾,即使我們沒有演員對鏡角色的心和眼,也能透過戲劇欣賞或與現實人生對鏡,認識另一個等待發現的陌生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owever的沙龍
8會員
16內容數
學會欣賞藝術,艱難的人生會變得簡單一點,脆弱的生命也能懷抱堅強;因為,一切美好的,我們無法永恆佔有的人間物事,在藝術作品裡,都成為可能了。
Howeve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23
日本攝影師杉本博司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說:「所謂藝術,就是技術,是為了將肉眼不能見的精神化為物質的技術。」藝術其實就好像一面鏡像,觀畫如同對鏡,當我們直觀一幅畫,就是拿自己的生命經驗去回應作品內涵,嘗試與創作者的內在對話。
Thumbnail
2022/09/23
日本攝影師杉本博司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說:「所謂藝術,就是技術,是為了將肉眼不能見的精神化為物質的技術。」藝術其實就好像一面鏡像,觀畫如同對鏡,當我們直觀一幅畫,就是拿自己的生命經驗去回應作品內涵,嘗試與創作者的內在對話。
Thumbnail
2022/09/22
應是極冷的眼,極熱的衷腸,以至於一針見血,要這樣苦口婆心。早已經練達人情,洞明世事,所以無須再論義道理,儘管真情流露,以本色做人做事做文章,有赤子好玩的淘氣,也有長者睿智的冷靜。阿盛作品中超越善惡評價的真,文字簡練的力與美,在實踐藝術性的同時,也以見識經歷淬煉出深刻思索,完成了作品,也完成了自己。
Thumbnail
2022/09/22
應是極冷的眼,極熱的衷腸,以至於一針見血,要這樣苦口婆心。早已經練達人情,洞明世事,所以無須再論義道理,儘管真情流露,以本色做人做事做文章,有赤子好玩的淘氣,也有長者睿智的冷靜。阿盛作品中超越善惡評價的真,文字簡練的力與美,在實踐藝術性的同時,也以見識經歷淬煉出深刻思索,完成了作品,也完成了自己。
Thumbnail
2022/07/11
愈委婉、愈迂迴的文字,反而表達得愈露骨,作用力愈強。文學是詩意的語言,它看起來模糊籠統,然而卻是最精準。正因它的曖昧性,最能包羅呈現我們幽微複雜的內心。「烏雲有金邊」,一句隱晦的象徵,反而具體白描了人生實相:即使烏雲遮去光亮,幾乎要被黑暗覆滅的挫敗時刻,我們仍得見希望透出的微光,因而能持續懷抱生機與
Thumbnail
2022/07/11
愈委婉、愈迂迴的文字,反而表達得愈露骨,作用力愈強。文學是詩意的語言,它看起來模糊籠統,然而卻是最精準。正因它的曖昧性,最能包羅呈現我們幽微複雜的內心。「烏雲有金邊」,一句隱晦的象徵,反而具體白描了人生實相:即使烏雲遮去光亮,幾乎要被黑暗覆滅的挫敗時刻,我們仍得見希望透出的微光,因而能持續懷抱生機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也或許這世上所有人都是觀眾,就算于堇來回穿梭戲裡戲外台上台下,卻總有人盯著她看,她好像一直在台上,一直在台上,於是夢和現實逐漸糾纏在一起,瀕臨虛構與現實交織的崩潰邊緣。
Thumbnail
也或許這世上所有人都是觀眾,就算于堇來回穿梭戲裡戲外台上台下,卻總有人盯著她看,她好像一直在台上,一直在台上,於是夢和現實逐漸糾纏在一起,瀕臨虛構與現實交織的崩潰邊緣。
Thumbnail
暑假檔《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強勢上映,對很多人來說,這一部很好看,女主擁有自我意識,並具有現代的平等觀念,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不過青菜蘿蔔各有所愛,還是見仁見智罷了。
Thumbnail
暑假檔《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強勢上映,對很多人來說,這一部很好看,女主擁有自我意識,並具有現代的平等觀念,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不過青菜蘿蔔各有所愛,還是見仁見智罷了。
Thumbnail
  然而經過五十三年,人終究是那個人,只是這次沒了皮相,真實盡現。 「十二少,多謝你還記得我。這只胭脂扣,我掛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
Thumbnail
  然而經過五十三年,人終究是那個人,只是這次沒了皮相,真實盡現。 「十二少,多謝你還記得我。這只胭脂扣,我掛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
Thumbnail
回頭看張國榮五十多部影片,他的臉極其耐看。這是一張性別特徵明顯但性意味含混的臉,有足夠的魅力可以討好任何人。《胭脂扣》裡他一出場,酒樓風塵女子立即黯然失色,梅豔芳扮演的名妓如花一開頭只好以男裝登場,抗衡他的魅力。而他扮演虞姬,美貌無敵,紅透了半邊天的鞏俐在他身邊竟像個ㄚ頭......
Thumbnail
回頭看張國榮五十多部影片,他的臉極其耐看。這是一張性別特徵明顯但性意味含混的臉,有足夠的魅力可以討好任何人。《胭脂扣》裡他一出場,酒樓風塵女子立即黯然失色,梅豔芳扮演的名妓如花一開頭只好以男裝登場,抗衡他的魅力。而他扮演虞姬,美貌無敵,紅透了半邊天的鞏俐在他身邊竟像個ㄚ頭......
Thumbnail
演員演畢故事,需要時間與角色離別,觀眾何嘗不是。因工作取材,用了兩星期多全方位觀看《衣袖紅鑲邊》,越陷越深,傷感難排,想把零碎心思記錄下來。本篇不是劇評,是與故事話別,抽離愁緒,叫自己能放下,更想讚揚製作單位的用心與演員出色的演技。
Thumbnail
演員演畢故事,需要時間與角色離別,觀眾何嘗不是。因工作取材,用了兩星期多全方位觀看《衣袖紅鑲邊》,越陷越深,傷感難排,想把零碎心思記錄下來。本篇不是劇評,是與故事話別,抽離愁緒,叫自己能放下,更想讚揚製作單位的用心與演員出色的演技。
Thumbnail
我在推特上看到最中肯也最有感的心得:「《衣袖紅鑲邊》不是王和宮女的愛情故事,是女人而在宮中惡劣環境中失去自已人生的故事。」
Thumbnail
我在推特上看到最中肯也最有感的心得:「《衣袖紅鑲邊》不是王和宮女的愛情故事,是女人而在宮中惡劣環境中失去自已人生的故事。」
Thumbnail
  《霸王別姬》——從一而終的愛與犧牲。乃至「姬」別霸王。   觀影中哭了兩次一次是感嘆張國榮那句:「說的是一輩子,就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一是感嘆這位才子的人生,二是蝶衣的遭遇,嘆家庭的影響,如果母親不將他送到戲班,如果他沒有對師兄動情……   虞姬終究是真女人
Thumbnail
  《霸王別姬》——從一而終的愛與犧牲。乃至「姬」別霸王。   觀影中哭了兩次一次是感嘆張國榮那句:「說的是一輩子,就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一是感嘆這位才子的人生,二是蝶衣的遭遇,嘆家庭的影響,如果母親不將他送到戲班,如果他沒有對師兄動情……   虞姬終究是真女人
Thumbnail
依舊眷戀那樣恆久停留的瞳孔、笑容、唇角、側臉、後頸、五官、背影,真實到彷彿可以伸手觸摸,卻又虛幻到未曾停駐在這個人間,直至 2020 還是如此空前絕後不可一世,他是陰與陽完美調和的極致,柔與剛恰到好處的平衡,溫文儒雅又不失氣場,不但重新定義了美,寫下了香港的輪廓,並活出了早已逝去的美好時代之靈魂。
Thumbnail
依舊眷戀那樣恆久停留的瞳孔、笑容、唇角、側臉、後頸、五官、背影,真實到彷彿可以伸手觸摸,卻又虛幻到未曾停駐在這個人間,直至 2020 還是如此空前絕後不可一世,他是陰與陽完美調和的極致,柔與剛恰到好處的平衡,溫文儒雅又不失氣場,不但重新定義了美,寫下了香港的輪廓,並活出了早已逝去的美好時代之靈魂。
Thumbnail
  每當彷彿走進了亂世,我就會想起《霸王別姬》(1993,陳凱歌導)。它訴說了一個關於中國如何碎成一地的故事。每再看一回,與自己所再的時空再一次對話.都有新的體悟。我總以為,如果兩岸真能看透這部作品,就能知道彼此的距離已是多麼的遙遠,或者多麼的相近。
Thumbnail
  每當彷彿走進了亂世,我就會想起《霸王別姬》(1993,陳凱歌導)。它訴說了一個關於中國如何碎成一地的故事。每再看一回,與自己所再的時空再一次對話.都有新的體悟。我總以為,如果兩岸真能看透這部作品,就能知道彼此的距離已是多麼的遙遠,或者多麼的相近。
Thumbnail
據說,梁朝偉有一次在內地,被張國榮的一個影迷悲情問話:「黎耀輝,你還記不記得何寶榮?」這個影迷當時記錄說,梁朝偉衝她的方向點了點頭。這個事情,在榮迷中傳播很廣,一歲一哭榮,張國榮節氣又到,不過今天,到我們這一代榮迷已經比哥哥還老,我倒是常常恍惚,不知道何寶榮還記不記得他的黎耀輝,他的前世。
Thumbnail
據說,梁朝偉有一次在內地,被張國榮的一個影迷悲情問話:「黎耀輝,你還記不記得何寶榮?」這個影迷當時記錄說,梁朝偉衝她的方向點了點頭。這個事情,在榮迷中傳播很廣,一歲一哭榮,張國榮節氣又到,不過今天,到我們這一代榮迷已經比哥哥還老,我倒是常常恍惚,不知道何寶榮還記不記得他的黎耀輝,他的前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