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的西郊——荻窪
方格精選

東京的西郊——荻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要認識一個城市,有時除了看老城區、除了看市中心,也不妨看看它的郊區。這種「跳出來看」,往往可以更懂得這個城市。

就像紐約,除了看曼哈頓這個城市的核心,也值得看皇后區、布魯克林等地。又像上海,原本的老城區,其實很小,是城隍廟、豫園一帶,也就是如今的「老西門」。接著再擴展,所以外灘、人民廣場、虹口、徐家匯等全算是「市區」了。但這時的虹橋仍是郊區,浦東更是郊區,龍華也更是郊區。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去這幾個郊區逛看,真是很能映照市中心的不同與相同,特別有意思。

台北市,也有郊區。五十年代我出生時,信義路與新生南路相交處,它以東,便有郊意。北面的士林,叫士林鎮;南面的永和、新店,叫永和鎮、新店鎮。到永和、士林,是看二輪電影。尤其永和還能打彈子(撞球)。去新店,則是在碧潭划船。

今天要講東京的郊區,特別是西郊的荻窪

上世紀二十年代發生了關東大地震後,於是「向外遷徙」的念頭萌生了。而西面的郊外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荻窪是好幾個西郊中恰好被建設得比較文雅卻不怎麼突出的地區,又在七、八十年代被更西的吉祥寺先領了一些商業化、娛樂化的風騷,遂造成近十多年的荻窪反而像隱藏的珍珠,成了文青們讚賞有加的郊外遊逛佳地。

我去荻窪,有好幾個理由。最淺的,如果我恰好在新宿車站,正愁找不到東西吃,或許就坐 JR 中央線,沒幾分鐘就來到荻窪,馬上就可以吃上價格廉宜而烹製精良的飯菜。另外,尋幽探勝也是來此的原因。主要看它的村鎮佈局,尤其是「大田黑公園」和「荻外莊公園」這兩處名人故居。在大正末期、昭和初期逐步開發的荻窪,成為優良的郊外別墅住宅區,故當時有「西鎌倉,東荻窪」這樣的美稱。

最重要的,是為了一種叫做「郊外感」的東西。

我玩東京,有很大一部分是探賞郊外。

郊外的火車站,郊外的下車後往家方向行走的那種情境,太多太多。頗類似松本清張小說中想要窺看捕捉的意象。

我想看的,很多是這些。

荻窪更好的,有一條不錯的河,善福寺川。很少人到這條河來觀光的,但我出門遊覽城市,常常在觀賞河。

沿著東吾橋與荻野橋附近的善福寺川散步,能看到五十年前城中心目黑川原本有而如今已無的「東京河景」。

除了這些,荻窪的文氣通景,像新舊書店,像咖啡館(這方面,西荻窪站更豐),也很溫暖來客的心。

至於吃,有人說這裏也是寶地。它曾經是拉麵的大本營,老舖、名店頗不少。只是我不怎麼吃拉麵,猶未考察。

但它的和式料理、洋食等,極有可為。乃年輕廚師來此創業,常常做得比城裏的貴店更用心、更下工夫。我個人吃得最滿意的一家和食,叫 Iriguchi,從最先上的生魚片,到炸物,到炒菜,到湯,都很有架勢,也中規中矩,好吃且便宜。清酒與葡萄酒也恰恰好。往廚房一望,原來廚師是年輕人,難怪。須知,好的料理,是體力活。尤其是一早到魚市場去選魚,必須親力親為。

當然我去荻窪,還為了一件事,就是住日本傳統旅館。這裏的「西郊旅館」,已有八十多年歷史,廁所、浴室皆在房間外的甬道底,極有老年代的情味,人在這裏下榻一兩晚,就是跟木頭、榻榻米好好的親近,也是旅途中很美的經驗。

avatar-img
舒國治的沙龍
1.8K會員
114內容數
你理想的下午,是什麼樣子?在《理想的下午2020》專題中,舒國治將引領讀者一起從美食、遊記、生活所感,踏往理想午後的真諦。在理想的下午,好好珍惜那突然浮出的美妙空檔,抬頭看一眼夕陽的光暈,啜一口台北人理應擁有的白葡萄酒,嚼幾片彈牙香滑的鵝肉,在咖啡館翻一下日本人精心編出的不懂日文之人也能讀的雜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舒國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京都最了不起的,是「佇足處」,或說歇腳亭,或是「等候座」。 再就是長牆景。 你不見得在某些城市特別去注意「牆」,但在京都、奈良,牆是極佳的景觀,也是你身旁最好的「造境」。你在它旁邊走一走就愉悅極了。
京都為什麼那麼好玩? 我常想這個問題。 我也一直試著把它回答出來。其實我已經知道怎麼回答了。 就是:京都是看的天堂。京都每走幾步便是教你盯看的風景...... 進來賞賞京都之美,一解未能出國的癮與饞。
這個城市教我最佩服的、同時也最羨慕的,是它的所有水流皆有來歷,也皆有下落。這見出人類最崇高的寬容心。 也是人類對於自然界尊敬之顯現。 某次在上賀茂神社,見山坡下一泓小水,只是土泥之間撮起的一條凹槽,像是山上樹林間蒸出的一股濕潤,卻也涓涓而流,附近是曲水流觴的演習地,心想:這撮小澗怎麼也留著他...
京都最了不起的,是「佇足處」,或說歇腳亭,或是「等候座」。 再就是長牆景。 你不見得在某些城市特別去注意「牆」,但在京都、奈良,牆是極佳的景觀,也是你身旁最好的「造境」。你在它旁邊走一走就愉悅極了。
京都為什麼那麼好玩? 我常想這個問題。 我也一直試著把它回答出來。其實我已經知道怎麼回答了。 就是:京都是看的天堂。京都每走幾步便是教你盯看的風景...... 進來賞賞京都之美,一解未能出國的癮與饞。
這個城市教我最佩服的、同時也最羨慕的,是它的所有水流皆有來歷,也皆有下落。這見出人類最崇高的寬容心。 也是人類對於自然界尊敬之顯現。 某次在上賀茂神社,見山坡下一泓小水,只是土泥之間撮起的一條凹槽,像是山上樹林間蒸出的一股濕潤,卻也涓涓而流,附近是曲水流觴的演習地,心想:這撮小澗怎麼也留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