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關台新貢獻:網路電視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天電視自2020年12月11日被關台後,全力轉戰YouTube,YouTube上的訂閱人數暴增,訂閱數目前已經突破219萬,獨佔台灣電視台鰲頭,後續發展成為一個可觀察的傳播課題。

依賴 YouTube 不可行

中天直播方式目前以YouTube 和 中天快點App(連結到YouTube)為主,卻沒有名為「中天新聞網」的官方網站,這實在令人驚訝。因為依靠YouTube就受制於人,應該增加設立官方網站並在自己網站上直播,尤其12月14日YouTube斷線,就應該更警惕到要自立戰場。

迄今沒有任何一間台灣電視台在自己的網站上直播,這實在很令人好奇為什麼會這樣?瑞士國家廣電(SRF)、德國第一(ARD)及第二(ZDF)公共電視台,都在自己網站上直播節目。我常常將iPad放在廚房櫃上,邊煮飯、邊看新聞,非常方便。我以為這已經是普遍流行,現在才知道台灣的收視仍舊侷限在傳統電視。

順便一提,SRF的新聞可以下載,ARD有超級讚的影像資料庫,遇到重要日子還有特別活動,例如一個月免費收看溫德斯電影之類的,這些都可以在網路觀賞,這麼方便,誰還需要電視。

從收入來源來看也不該依賴YouTube,雖然TouTube上的觀看次數能轉為收入,也可設民眾捐款,不過,收入總數應遠遠比不上以往廣告收入。為了收入,在自家網站直播勢在必行,以便播放廣告拓增財源。

其他電視台如「公視新聞網」、「民視新聞網」、「三立新聞網」都設置官方網站,這樣不僅看來正式也比較專業形象,但只有「三立新聞網」在自己網站設置「直播」連結,可惜是直播連結到youTube,實在不懂為什麼台灣媒體不發展在自己網站上直播。

開拓觸及

中天現在正進行調整,例如發展出送電視棒的活動。我因為不懂什麼是電視棒,還去研究一下?原來很像第四台的作法,加個機上盒,就能透過手機/網路收視。這作法可以觀察一下後續,如果中天將整個操作處理到非常簡單,這將是一個觸及的新領域了。

也有另一個方法,例如柏林數位愛樂,柏林愛樂有自己的網站,在寬頻收視訂閱上也有柏林愛樂的App,收視做法類似Netflix、youtube,只要訂閱,就可以在電視上收看。中天如果要搶收視,可以不收費播映,但在期間插播廣告,這就和在電視台播放沒有差別了。

互動增加佳、作法宜調整

中天新聞增加和觀眾即時互動的模式,這是我沒想過的新招。但從過去48小時的內容來看,實在太過娛樂化,令人搞不清是新聞台還是娛樂台,損及新聞專業形象。應該在互動及專業間求取平衡,參照一下外國新聞台作法,我建議一天24小時可以安排如下節目:

  • 5:00 風景、音樂
  • 6:00-6:30 談心、輕鬆小品
  • 6:30-8:00 新聞(台灣新聞、國際新聞等等)
  • 8:00-10:00 歷史、故事
  • 10:00-12:00 短片、影集
  • 12:00-13:30 新聞
  • 13:30-15:30 音樂介紹
  • 15:30-17:30 卡通
  • 17:30-19:00 影劇節目
  • 19:00-21:00 新聞
  • 21:00-23:00 時事討論節目(可以多樣性,例如訪談、線上和觀眾互動、讀書討論等等)
  • 23:00-24:00 紀錄片
  • 24:00-5:00 重播節目

網路電視台大有可為

我關心的重點並非中天,它是一個導引線,關台這整件事,反而讓我去想如何觸及觀眾,想了解受到影響的人會如何反應。我真正比較希望的是台灣的公共電視台可以增加觸及,以上這些作法,DW(德國之聲)都在進行,而且越做越好,台灣的媒體怎麼可能做不到?

原來網路電視台可以做到很多,我之前都沒注意到。現在發掘各種可行性,是中天關台後的新貢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elvetia的沙龍
7會員
20內容數
紀錄閱讀的心得,由書籍文字之所有一切出發,延伸隨想不限,從讚賞、反思讀書內容,到預略新異觀點、開放多元視野,甚或堅持固執己見、仍然冥頑不靈。想要的是可以理性了解,可以情緒感受。同意者,歡迎;異見者,歡迎,但交流觀點而不喜辯論。
Helveti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09
虛擬的小說與真實的生活,交錯。你的人生,是你規劃還是接受他人安排? 沒有答案,只是提問。
Thumbnail
2022/04/09
虛擬的小說與真實的生活,交錯。你的人生,是你規劃還是接受他人安排? 沒有答案,只是提問。
Thumbnail
2021/04/08
桑德爾(Michael Sander )的新作《The Tyranny of Merit 》顛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才能功績觀,挑戰成功的定義,認為勝者要謙卑,創造社會共善。
2021/04/08
桑德爾(Michael Sander )的新作《The Tyranny of Merit 》顛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才能功績觀,挑戰成功的定義,認為勝者要謙卑,創造社會共善。
2021/03/15
以數十年的嚴謹閱讀考察為基礎,他跳脫政治、國家史觀,提出「台灣島史」,以台灣島及人民為主體,綜觀台灣與國際建立起來的關係。以台灣為歷史舞台,研究這個空間來去的不同民族、不同語言、文化,及其所進行的各種社會經濟交流。
2021/03/15
以數十年的嚴謹閱讀考察為基礎,他跳脫政治、國家史觀,提出「台灣島史」,以台灣島及人民為主體,綜觀台灣與國際建立起來的關係。以台灣為歷史舞台,研究這個空間來去的不同民族、不同語言、文化,及其所進行的各種社會經濟交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0年中天換照失敗後,眾所矚目、各界期待的日子,就是2023年包含三立、民視在內的換照時刻…最新的換照結果已經出爐!另外,2012年的「旺中案」竟然有案外案?三立、鏡電視默默入股中嘉?NCC總是爭議的焦點。但,廢掉NCC就萬事太平了嗎?
Thumbnail
2020年中天換照失敗後,眾所矚目、各界期待的日子,就是2023年包含三立、民視在內的換照時刻…最新的換照結果已經出爐!另外,2012年的「旺中案」竟然有案外案?三立、鏡電視默默入股中嘉?NCC總是爭議的焦點。但,廢掉NCC就萬事太平了嗎?
Thumbnail
台灣的有線電視業正在經歷一場生死存亡的戰役。用戶數量持續下滑,國際頭部頻道不斷湧入,內部又有系統爭議和頻道提權爭議等問題。更糟糕的是,OTT TV的競爭也對有線電視產業造成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有線電視業者該如何求生存呢?
Thumbnail
台灣的有線電視業正在經歷一場生死存亡的戰役。用戶數量持續下滑,國際頭部頻道不斷湧入,內部又有系統爭議和頻道提權爭議等問題。更糟糕的是,OTT TV的競爭也對有線電視產業造成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有線電視業者該如何求生存呢?
Thumbnail
現在就像是OTT的戰國時代,新的、舊的、本土、國際業者都一起大亂鬥,彼此合縱連橫、催生各種新玩意兒,不只讓消費者有選擇障礙,「演員」也一直在選擇的十字路口徘徊。你知道嗎,韓國導演曾指出「比起拍電影,明星更傾向拍Netflix影劇」😮
Thumbnail
現在就像是OTT的戰國時代,新的、舊的、本土、國際業者都一起大亂鬥,彼此合縱連橫、催生各種新玩意兒,不只讓消費者有選擇障礙,「演員」也一直在選擇的十字路口徘徊。你知道嗎,韓國導演曾指出「比起拍電影,明星更傾向拍Netflix影劇」😮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這將能支持我們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在台灣,近幾年因為IPTV與OTT的迅速發展,燒起了這一股剪線的風潮。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台64家有線電視系統商,總訂戶僅剩 497.5萬戶,正式跌破了 500萬戶的防守線。2020年5月7日最新調查,109年第一季全台總訂戶數僅剩 493萬萬戶,創下歷史新低
Thumbnail
在台灣,近幾年因為IPTV與OTT的迅速發展,燒起了這一股剪線的風潮。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台64家有線電視系統商,總訂戶僅剩 497.5萬戶,正式跌破了 500萬戶的防守線。2020年5月7日最新調查,109年第一季全台總訂戶數僅剩 493萬萬戶,創下歷史新低
Thumbnail
14家 台灣在地串流隨選影音OTT/VOD平台 (~2021/6) :
Thumbnail
14家 台灣在地串流隨選影音OTT/VOD平台 (~2021/6) :
Thumbnail
就台灣本土與全球跨國串流影音平台來說,迄今持續經營繁體中文影音內容的平台已有超過40個!而在一片紅海中,各平台無不絞盡心思努力做出差異化與獨特內容吸引消費者目光。
Thumbnail
就台灣本土與全球跨國串流影音平台來說,迄今持續經營繁體中文影音內容的平台已有超過40個!而在一片紅海中,各平台無不絞盡心思努力做出差異化與獨特內容吸引消費者目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