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人帶你上天堂,錯的人帶你入地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中時期我過得很耀眼,但僅止於前半段。
先來說說我的國中階段好了,當時被班導針對,老師會跟其他同學說我的不好、大家犯錯時只針對我…等。由於是私立學校,多少都是家境不錯的同學就讀,像我這種成績差、家境普通的人,就會淪為被找碴的對象,我就是其中之一(當然不是所有老師都這樣)。我過得很自卑,甚至當我跟當時的好朋友說:我大學想讀國立的時候,卻被嘲笑了一番。雖然生氣,卻又無能為力。
為了不重蹈覆轍,高中開始奮發向上。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的成績有了很大的轉變,基本上都落在班上前十或前五名,高中班導對我的肯定,讓我重拾了自信心。我終於成為別人口中會玩又會讀、人緣又好的人了。
青春期總是對戀愛特別感興趣,我也不例外。高中後半,我有了交往對象(稱作P),而這是我人生中第一個轉捩點。有人說:17歲的戀愛,既酸甜又苦澀。這句話千真萬確,那段感情對我而言刻骨銘心,成為永遠也忘不了的回憶。
P是個不擅交際的人,朋友很少,下課時常常一個人坐在位置上。看見這樣的情形,我把大部分的休息時間拿去陪P,並鼓勵他找尋自己的社交圈,但卻沒有發現其實我自身難保。我的朋友和我開始疏離,發現這樣情況的我想要挽回,所以恢復到交往前的交友模式,不過當我靠近朋友時卻感受到了一股排外感,是我的錯覺嗎?不,多試幾次就知道了,那無形中的尷尬告訴我,曾經待在他們身邊的自在感回不來了,我又再次地失去友誼。可能我過於敏感,連在其他同學間也感受到隔閡,我說話開始變得小心翼翼,深怕說錯一句話,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我試圖修復友誼時不小心忽略P, P沒辦法接受我不理會他,我雖然知道這件事但我不知道該怎麼從中取得平衡,當時我滿腦子都是關於朋友的,於是我們之間出現了爭執。
接近大考,我的心情越來越複雜,朋友遠離、感情問題、無法回應師長對我的期待、與父親的衝突以及對未來的迷惘,來自各方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我變得沉默寡言、不愛笑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才能讓事情好轉。每待在學校一天,我就多一天的痛苦,甚至在家也無法讓我放鬆,沒有任何地方或是人讓我心安,就這樣撐到大考結束,終於獲得了短暫的解脫。
還記得我說的感情問題嗎?雖然到後面我不再去理會關於朋友的事,但我跟P之間的爭執並無減少,反而日益增加,我感受到觀念的差異,以及彼此間相互情緒勒索,讓我心力交瘁,最後我選擇結束這段感情。
avatar-img
2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雨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要學會放下,卻總是事與願違。
想要學會放下,卻總是事與願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是奇妙 學生時代當你覺得某個人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可是在對方心目中並不這樣認為,反而覺得最好的朋友另有其人,那時候的心情一定極為失落,甚至覺得被背叛了。 出了社會談戀愛,覺得和男女朋友相處愉快,感情也好,當對方說分手就分手時,一定會不能理解,會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與一位朋友之間的友情變化,當初的親近漸漸變得疏離。感受到這段友情的消耗,以及保護自己的重要,也提到了成長中的痛楚和對真正友情的認識。
Thumbnail
你以前,有曾經討厭的人嗎? 前些日子,我不知怎的想起小學高年級時,班上幾個男生的樣子。不是功課好的,而是常遲交作業、常惹班上女生討厭的男生。 當時年紀小,也被環境氛圍灌輸了「功課不好就不是好學生」的觀念,所以都會自動和這少數幾個男生保持距離。 記得有次美勞課要畫圖,其中一個男生沒帶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對於上了中學的我來說,由於擁有朋友們公認的熱情開朗的性格(我esfp ),交朋友從來不是一件難事,可以說,上了中學後我才知道真正健康的校園生活到底是怎樣的,被朋友們包圍的幸福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E人,最幸福的事情不過就是聽到朋友的笑聲,成為班裏的一部分。 但近日,向來自認無仗不勝所向披靡,無論去到
打從國中起,我就渴望有異性朋友,暗戀補習班裡一個英氣逼人的同學,甚至還到訓導處要求班級改成男女合班,不過這個願望並沒有在當時實現。高中時讀女校,更不用指望甚麼男朋友了。 大學時代,我因為身心科疾病而鬱鬱寡歡,居然也有機會談雖然是荒腔走板的戀愛。我談過兩次網戀,但和男生通信一年後都是見光死。在教會,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是奇妙 學生時代當你覺得某個人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可是在對方心目中並不這樣認為,反而覺得最好的朋友另有其人,那時候的心情一定極為失落,甚至覺得被背叛了。 出了社會談戀愛,覺得和男女朋友相處愉快,感情也好,當對方說分手就分手時,一定會不能理解,會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與一位朋友之間的友情變化,當初的親近漸漸變得疏離。感受到這段友情的消耗,以及保護自己的重要,也提到了成長中的痛楚和對真正友情的認識。
Thumbnail
你以前,有曾經討厭的人嗎? 前些日子,我不知怎的想起小學高年級時,班上幾個男生的樣子。不是功課好的,而是常遲交作業、常惹班上女生討厭的男生。 當時年紀小,也被環境氛圍灌輸了「功課不好就不是好學生」的觀念,所以都會自動和這少數幾個男生保持距離。 記得有次美勞課要畫圖,其中一個男生沒帶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對於上了中學的我來說,由於擁有朋友們公認的熱情開朗的性格(我esfp ),交朋友從來不是一件難事,可以說,上了中學後我才知道真正健康的校園生活到底是怎樣的,被朋友們包圍的幸福感是怎樣的,作為一個E人,最幸福的事情不過就是聽到朋友的笑聲,成為班裏的一部分。 但近日,向來自認無仗不勝所向披靡,無論去到
打從國中起,我就渴望有異性朋友,暗戀補習班裡一個英氣逼人的同學,甚至還到訓導處要求班級改成男女合班,不過這個願望並沒有在當時實現。高中時讀女校,更不用指望甚麼男朋友了。 大學時代,我因為身心科疾病而鬱鬱寡歡,居然也有機會談雖然是荒腔走板的戀愛。我談過兩次網戀,但和男生通信一年後都是見光死。在教會,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