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Bunny | 如果史蒂芬金嗑迷幻藥寫成的辣妹過招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書名 : Bunny
作者 : Mona Awad
出版年 : 2019
類型 : 文學小說、恐怖小說
「這是一封寫給孤寂與想像的情書,關於這兩者如何用如此可怕、奇怪、又滑稽的方式,牽手共舞。」 - 作者Mona Awad
這是一本非常獨特且詭異的書,故事的走向完全超出我的想像,它讓我搞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想追問作者「WTF」,但始終給我那種稍微毛骨悚然的恐懼,同時字字句句透露的諷刺幽默又讓我訕笑,非常特別的閱讀體驗。
我看到對這本書最好的形容大概是
Mean Girls 辣妹過招 + Donnie Darko 怵目驚魂28天 + Carrie 魔女嘉莉。
(或是史蒂芬金嗑迷幻藥去寫辣妹過招XD) 標題來自這篇評論
不過我無法保證喜歡這些作品的人也會喜歡這本書,因為儘管我最後還挺喜歡Bunny呈現的感受與故事,但我也相信(&可以理解)很多人會討厭(恨透)這本即將改編成電視影集的小說。

簡介

Samantha在一所聲望優異的學校攻讀創意寫作MFA,她的班上總共有五名學生-都是女性,其他四個人組成了一個小團體,每個人都有如真人版芭比,穿著打扮行為舉止都是夢幻天真爛漫,而且他們都互稱彼此"Bunny",並且時常聚會。Samantha與他們一直互相討厭對方,他們會在課堂上抨擊Samantha的寫作,而Samantha則是背後為他們每個人取綽號,並鄙視他們的個性背景。儘管在課堂被眾人排擠,Samantha有一個知心的好友Ava,是願意與她共患難的真心朋友。但當新的學期開始,Samantha意外地收到來自Bunny們的邀約,邀請她一同聚會,試圖想要拉她加入這個詭異的小團體,當她越陷入這個小圈圈,她發現了她們(以及自己)黑暗瘋狂的一面。

心得

因為我認為對我而言最好的體驗,是在幾乎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去讀這本書,我這篇讀後感不會提到任何我簡介外其他的內容,但我再噗浪寫了一篇討論暴雷的內容,如果有讀過小說、或絕對不會讀但想知道故事的可以去看。而如果是想自己讀Bunny的人,我建議就可以直接去讀了,最好也不要看別人的評論,因為我看到有些人(甚至作者的介紹影片)都有提到一個我覺得算頗雷的點(但可能對有些人來說不算?)
首先我覺得最棒的就是劇情。我真的完全無法預料故事的走向,它第一個大轉折非常地精彩,讓我一下子非常投入故事,完全吸引我的注意力,就是一個很瘋狂很黑暗很有趣的設定。而在這之後我腦袋裡有預期接下來的走向,但作者選擇了很不一樣的發展,我覺得也很有意思,最後的結局以及一些揭曉也讓我很喜歡,都非常的出乎預料。我自己很享受/喜歡那種跟著故事被突如其來的走向嚇到的感覺XD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角色們,從開頭就可以很明顯的主角Samantha與Bunny們的對比差異,Samantha給我一種很孤立的感覺,有點憤世嫉俗、抱怨Bunny們的優越出身,她不是一個討人喜愛的主角,但我覺得讀她心中的OS很有意思。更令人著迷的是這群Bunny們,我覺得作者把她們的可愛與可怕,都呈現地淋漓盡致,她們不僅僅是一群討人厭的刻薄女孩(當然這一點無庸置疑),她們有多了一層有趣的黑暗瘋狂,而且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個性。
作者在一個訪談講到「在很多方面,可愛的事物都有點讓我感到害怕,因為它們是那麼得強大,它們的確擁有一種怪物般的恐怖。(monstrousness)」的確書中的Bunny們,在燦爛噁心的笑容下總是讓人預期著黑暗的內在。她們與Samantha之間的關係很有意思,尤其在讀完後回想,她們兩者間都互相嫉妒以及憎恨對方,卻在表面上擺出另一套,尤其Samantha對他們的稱呼是我覺得很有趣的一點;甚至Bunny們自己之間的關係也很有趣。
在書中,作者也討論了兩個我覺得很有趣的主題,一是孤獨,Samantha在這所學校、這間教室中始終感到孤立,這一點也是故事的重心之一,在這樣的強烈孤寂與創作文字的想像交錯下,兩者互相影響十分有趣。二是作者對學術(MFA)的諷刺批評(?),在很多地方都感覺得出來,作者刻意呈現了課堂中可笑滑稽的一面,像是一群自以為是的學生,用一些沒有真正意義的詞語對他人的作品指指點點,或是將奇形怪狀、又無內涵的作品稱為「創新、實驗」,這部分我覺得也很有趣&好笑。(讓我想到另一本書我喜歡的一句話“You can justify anything if you do it poetically enough.”)
作者的文字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點,像是描述主角Samantha的內心感受、掙扎我覺得很棒,另外在整本書中,作者的寫作方式有一些轉變,跳脫原先的傳統敘事(?),我讀到的時候覺得很有新意很特別。
接著就是比較有爭議(?)的部分,我認為讓最多人討厭這本書的一點就是,它沒有清楚明確的解釋所有事情。大概有半本書的過程,我在讀的時候其實是不太懂它到底在講什麼,就是會有一種似懂非懂的迷茫感,很想抓著作者問清楚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我個人也有點被這個影響,但我還是覺得夠有趣讓我想一直往下讀,不過我的確認為後半本小說沒有像前半讓我那麼享受/喜歡,我會感覺或許作者改變故事走向或著縮短篇幅會讓我更喜歡(maybe?)。
所以我不會推薦討厭讀書時感到迷茫的人讀這本書,或著討厭開放式結局的人也是。但同時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這本很適合做讀書會討論那類的,因為它有許多讓讀者討論填補(解讀)的空間,我一開始對結局也沒有完全理解(現在也不算有XD),但去看網路上很多人不同的看法我覺得也很有趣,我相信如果我讀第二次,在知道結局的情況下,一定也會是很不同的體驗。

總結

Bunny是一本非常奇怪的小說,但我個人很喜歡它呈現的黑暗與瘋狂,時而出現的幽默也讓我讀得很愉快,雖然有時的困惑讓人比較難完全投入,整體而言我還是十分喜歡。

後話

這本小說感覺滿難歸類的,我看很多人將它放在Horror恐怖小說,但我覺得會給人錯誤的期待? 因為我雖然有毛骨悚然的感覺,但絕對沒有像恐怖小說的驚嚇,我覺得比較像文學小說一點~
我看了好多人的評論,很多人都會將它與其他作品比較(因為很難形容XD),我決定把我有看到的都列出來哈哈:
Mean Girls
Stephen King
The Secret History
Alice in Wonderland
The Craft
Heathers
Carrie
Frankenstein's
Fairy Tales
Donnie Darko
Jennifer's Body
The Witches of Eastwick
(我有看過的覺得是都滿符合的)
這本書也是意外在booktube上很熱門,我在以前就看過太多人提到這本了,這幾個應該可以算推我去讀的。
對這本還要改編成電視影集,我非常期待~~

關於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9會員
30內容數
紀錄英文書籍的讀後感 希望能為大家介紹一些好書 也抒發自己對故事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a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四個截然不同的倫敦,分別存在於魔法強度不一的世界 : 蓬勃繁盛的紅倫敦、逐漸衰弱的白倫敦、幾乎無一絲法力的灰倫敦、以及反被吞噬的黑倫敦。主角凱爾是少數能夠穿梭於各個倫敦的人,在各個王國的統治者間傳遞訊息,但當他意外接觸到一顆詭異的石頭後,被捲進一連串複雜的冒險。
我今年最愛的書之一。它圍繞著一個專門拍攝男生色情藝術照片的攝影師,跟著她回顧過去的作品,同時接觸新的攝影對象,慢慢窺探她內心的黑暗與瘋狂。這本書,對我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從開頭到結尾都完全地被它所著迷,被書中的黑色詼諧逗得好幾次大笑出來,無法克制自己一直往下讀,短短兩天不到讀完後馬上又開始重讀一次
一位即將步上紅毯的新娘,在婚禮的前一個禮拜,突然在她房間發現她去世已久的外婆,化身為一隻鸚鵡,向她問:「什麼是網路?」 這是這本書的開頭,想不到的是,這遠遠不是書中發生最奇妙/古怪的事情,這本書充滿了許多超現實、奇幻的元素,新娘在這一連串奇妙的經歷中,思考她的失衡家庭、即將邁入的婚姻、以及過去的創傷
「我害怕男人,因為是男人教我去害怕我自己美好的那些部分。」 這是一本由跨性別女作者Vivek Shraya所寫的一本回憶錄/散文,藉由描述她與男人相處的各個創傷經歷,討論現在社會對男性氣質(masculinity)與性別的概念。我覺得非常值得花一點時間,讀讀作者親身的體悟,思考自己既有的想法是否過時
為了阻止父母把她與有錢但人品糟糕的男生湊成對,Chole迫不得已雇用了一個假的男朋友帶回家,去討好傳統的台灣父母,但兩人(不)意外地擦出火花。我每次看到台灣主題相關的書都會特別有興趣,會想讀讀看如何呈現/融合台灣的文化,這本書中就有許多有趣的特點,讀的過程我也挺開心的,但可惜的是整體沒有讓我十分喜愛
「最不公平的是,當你告訴一群白人某件事是種族歧視行為時,他們會用放大鏡仔細檢視,試著判斷你說的是否為事實,就好像他們能夠透過蛛絲馬跡來分辨一件事是否為種族歧視,而他們總是堅信自己的判斷。這並不公平,因為白人有著既得利益去低估種族歧視,以及它的規模、強度、與樣貌,他們是雞舍裡監守自盜的狐狸。」
四個截然不同的倫敦,分別存在於魔法強度不一的世界 : 蓬勃繁盛的紅倫敦、逐漸衰弱的白倫敦、幾乎無一絲法力的灰倫敦、以及反被吞噬的黑倫敦。主角凱爾是少數能夠穿梭於各個倫敦的人,在各個王國的統治者間傳遞訊息,但當他意外接觸到一顆詭異的石頭後,被捲進一連串複雜的冒險。
我今年最愛的書之一。它圍繞著一個專門拍攝男生色情藝術照片的攝影師,跟著她回顧過去的作品,同時接觸新的攝影對象,慢慢窺探她內心的黑暗與瘋狂。這本書,對我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從開頭到結尾都完全地被它所著迷,被書中的黑色詼諧逗得好幾次大笑出來,無法克制自己一直往下讀,短短兩天不到讀完後馬上又開始重讀一次
一位即將步上紅毯的新娘,在婚禮的前一個禮拜,突然在她房間發現她去世已久的外婆,化身為一隻鸚鵡,向她問:「什麼是網路?」 這是這本書的開頭,想不到的是,這遠遠不是書中發生最奇妙/古怪的事情,這本書充滿了許多超現實、奇幻的元素,新娘在這一連串奇妙的經歷中,思考她的失衡家庭、即將邁入的婚姻、以及過去的創傷
「我害怕男人,因為是男人教我去害怕我自己美好的那些部分。」 這是一本由跨性別女作者Vivek Shraya所寫的一本回憶錄/散文,藉由描述她與男人相處的各個創傷經歷,討論現在社會對男性氣質(masculinity)與性別的概念。我覺得非常值得花一點時間,讀讀作者親身的體悟,思考自己既有的想法是否過時
為了阻止父母把她與有錢但人品糟糕的男生湊成對,Chole迫不得已雇用了一個假的男朋友帶回家,去討好傳統的台灣父母,但兩人(不)意外地擦出火花。我每次看到台灣主題相關的書都會特別有興趣,會想讀讀看如何呈現/融合台灣的文化,這本書中就有許多有趣的特點,讀的過程我也挺開心的,但可惜的是整體沒有讓我十分喜愛
「最不公平的是,當你告訴一群白人某件事是種族歧視行為時,他們會用放大鏡仔細檢視,試著判斷你說的是否為事實,就好像他們能夠透過蛛絲馬跡來分辨一件事是否為種族歧視,而他們總是堅信自己的判斷。這並不公平,因為白人有著既得利益去低估種族歧視,以及它的規模、強度、與樣貌,他們是雞舍裡監守自盜的狐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第三部「海嘯過後」,將讀者目光帶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這是1970年代開始使用「地震矩」(Earthquake Glossary) 規模以來,從未出現過達到九的地震。 這場因為蘇門答臘外海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撞擊波在沒有阻力的深海,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的行進速度,沿著地震帶往北,七個小時內巨浪撞擊印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
Thumbnail
本書歸納出的反動修辭(reactive rhetoric)分別是: 悖謬論:改革會導致完全相反的結果,例如希冀的是財富更平均的分配,但卻適得其反得出不良後果;無效論:社會的發展有如自然定律,任何改變的企圖註定失敗;危害論:改革或許是可欲的,但會摧毀原先的良好傳統。 Hirschman以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騙子的故事。在冰淇淋攤位打工的年輕女孩諾法(Nofar)謊稱過氣歌手阿維沙.米爾納(Avishai Milner)意圖侵犯。歌手無辜入獄,諾法則成為媒體吹捧的勇敢女孩。然而諾法心知肚明:阿維沙.米爾納是無辜的。
Thumbnail
  上次談到幾項閱讀完《真確》後的心得,包括少子化與經濟無關、學生沒有比當年的我們爛、媒體識讀能力來自不斷學習、核能存廢問題、covid19疫苗在台施打死亡率問題、covid19不該叫武漢肺炎、責任政治的濫用、民粹議題等諸多台灣的社會現況(詳見讀《真確》—台灣社會議題的再思考(上)一文)。   這次
Thumbnail
1982年,有人在美國喬治亞州一間餐館外的垃圾箱内拾到了這張相片,相片顯示,一名戴上兔子頭套的男人,正把一個女人拖進一所像被廢置了的建築品裡面的情況。 後來FBI介入,發現相片内的事情是真實發生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第三部「海嘯過後」,將讀者目光帶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這是1970年代開始使用「地震矩」(Earthquake Glossary) 規模以來,從未出現過達到九的地震。 這場因為蘇門答臘外海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撞擊波在沒有阻力的深海,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的行進速度,沿著地震帶往北,七個小時內巨浪撞擊印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
Thumbnail
本書歸納出的反動修辭(reactive rhetoric)分別是: 悖謬論:改革會導致完全相反的結果,例如希冀的是財富更平均的分配,但卻適得其反得出不良後果;無效論:社會的發展有如自然定律,任何改變的企圖註定失敗;危害論:改革或許是可欲的,但會摧毀原先的良好傳統。 Hirschman以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騙子的故事。在冰淇淋攤位打工的年輕女孩諾法(Nofar)謊稱過氣歌手阿維沙.米爾納(Avishai Milner)意圖侵犯。歌手無辜入獄,諾法則成為媒體吹捧的勇敢女孩。然而諾法心知肚明:阿維沙.米爾納是無辜的。
Thumbnail
  上次談到幾項閱讀完《真確》後的心得,包括少子化與經濟無關、學生沒有比當年的我們爛、媒體識讀能力來自不斷學習、核能存廢問題、covid19疫苗在台施打死亡率問題、covid19不該叫武漢肺炎、責任政治的濫用、民粹議題等諸多台灣的社會現況(詳見讀《真確》—台灣社會議題的再思考(上)一文)。   這次
Thumbnail
1982年,有人在美國喬治亞州一間餐館外的垃圾箱内拾到了這張相片,相片顯示,一名戴上兔子頭套的男人,正把一個女人拖進一所像被廢置了的建築品裡面的情況。 後來FBI介入,發現相片内的事情是真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