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I'm Afraid of Men | 我害怕男人的原因

更新於 2024/11/2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書名 : I'm Afraid of Men
作者 : Vivek Shraya
出版年 : 2018
類型 : 回憶錄、LGBTQ+
我害怕男人,因為是男人教我去畏懼『女孩』一詞,將它變成用來傷害我的武器。
我害怕男人,因為是男人教我去憎恨、最終摧毀我的女性氣質。
我害怕男人,因為是男人教我去害怕我自己美好的那些部分。
這是一本由跨性別女作者Vivek Shraya所寫的一本回憶錄/散文,藉由描述她與男人相處的各個創傷經歷,討論現在社會對男性氣質(masculinity)與性別的概念。短短的一本書,我覺得非常值得花一點時間,讀讀作者親身的體悟,思考自己既有的想法是否應該改變。

心得

我其實在滿久以前就聽過一些booktubers或評論提到這本書,但是直到前一陣子Trans Awareness Week我看到許多書單分享/介紹,才真的吸引到我的目光,剛好我也想多讀一些Non-fiction,就找了這本來讀。這是一本很短的書(有聲書不到兩小時),但我反覆聽了大概三遍有,我覺得這是一本很值得花時間慢慢體會的書,不只是那些作者親身的經驗,那些關於性別(尤其男人)的討論更是值得深思。
我覺得有兩件事我想寫在前面。1.這本書很短,但因為我想討論/紀錄我的看法,下面會提到一些書中內容,如果你希望先讀到作者自己的想法/文字,而不是我的轉述討論,我會推薦就花一點時間去讀這本書再來看這篇。 2.(如果你不知道的話),我是一個男人,而我對這本書的感想與想法當然是出自我自己(男性)的視角,因為書中很多的討論都是與性別相關,我覺得每個不同性別、不同經歷的人去讀這本書都會有獨特的感受或想法,就像我第一次看到書名「我害怕男人」時,腦袋裡第一個想法是直覺的反駁,想問為什麼? 但開始讀後,就慢慢地了解作者的出發點以及體會。
整本書分為三個部分,我會先分章討論。第一章類似開頭介紹,用作者現在生活中對男人的防備與困擾,點出作者害怕男人的主題,以及帶出為什麼作者認為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對性別氣質的概念。在這段中,作者簡單清楚地描述自己現在--身為跨性別女性--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持續地籠罩在男人的恐懼之下,害怕在車上坐在男人旁邊、害怕與男人單獨在電梯中、害怕計程車司機的粗魯言論、害怕自己的外表引來他人歧視眼光、害怕打開新聞看到女性或跨性別族群被殺害、性侵的消息(「就好像提醒著我,告訴我應該要害怕並且隱藏真正的自己」),聽著作者列出一點接著一點她害怕的事,我忍不住感到心疼,也很難想像自己每天承受著這樣的畏懼,只因為自己的存在。
我很少真的意識到這樣的害怕,也幾乎沒有這樣的親身體會,而我現在理解這就像是我身為男性的特權,作者寫道,她在transition前,也比較沒有這樣的害怕恐懼,不需要依賴他人協助只因為自己害怕與男人獨自接觸,我(們)都將這種獨立視為理所當然,卻沒有想到有許多人們是帶著多少恐懼走在路上,沒有想到自己可能也會是這份害怕的來源。
第二章名為「You」,描述作者從小到大與不同男生的各種不舒服/痛苦的經歷,從小男孩的惡意作弄到成人戀情的傷害,每個故事的男主角們,不只是讓作者對他失望,更是在她心中留下多一道傷痕,剝奪走一塊作者對男人的信任,增加對男性的恐懼,作者也寫到「我害怕男人不是因為與某個男人的單一經驗,我害怕男人是因為那些我記錄於此、沒有寫下的、以及我仍每天頻繁經歷的事件所累積下來的傷害。」
第三章名為「Me」,在講述完與男性的相處經歷後,作者反思自己與現在社會對性別概念(尤其是男性)的想法。我想先提一個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段落,作者講到她在大學開設過性別、性向平等的工作坊,在討論到一些議題(像是性別友善洗手間)時,一開始也許會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在她講述跨性別同學真實的經歷(像在廁所被霸凌、不敢進洗手間等)後,突然很多人就會改變想法,甚至感到氣憤激動。作者一直對這樣的轉變感到困擾,她說「時常唯一能讓引起他人關注並鼓勵他們意識自己的偏見的方法,是透過聳動的創傷故事,為什麼只有在我講述自己曾經受到傷害、侵擾的經歷時,大家才看到或著關心我的人性?
我覺得這的確是一個滿常見的現象,尤其像在LGBTQ+的故事上,現在越來越多關於queer suffering的討論,也希望有更多非聚焦於創傷的故事。但我覺得我自己也有一點這種偏見,就像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在還沒讀之前,我似乎也是預期著書中會有那種讓人痛徹心扉、咬牙切齒的慘痛經歷,為什麼要聽到真實的悲痛才想到要重視他們的權利,我覺得這是很值得思考討論的一個點。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即使到現在,人們還是對性別有著固有的刻板印象,世世代代繼承下來的禁錮,限制我們自己及他人的外表及行為。在作者年輕的時候,她常被說她身為一個男生太「娘」了一點,她的女性氣質被視為不正常的,別人會時常「糾正」她的外表及行為,或著直接嘲笑作弄她。但現在,身為女性,她反而常被旁人指點說自己不夠女性化、不夠「像個女人」。她寫道「那是多麼的殘忍,在經歷二十年因為太像個女孩的批評指責後,現在又被說我不夠像個女生。」
這一段一直讓我在想關於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因為我從小就一直是一個比較女性化一點的男生,我不愛玩具車、模型、運動等等,我記得我很喜歡玩扮家家XD,後來也對烘焙烹飪很有興趣,行為舉止都比較陰柔一點,我也曾經被同學當面說你很娘欸。我覺得因為社會、他人這種刻板想法,讓我自己也曾經對「被視為女性化」十分反感,我刻意排斥任何粉色的東西,我不告訴任何同學我喜歡烘焙,一直到現在,或多或少,我都在社會影響下不自覺的限制自己的外表與行為,但為什麼?
為什麼我們要將某些行為舉止歸類為女性化、或男性化? 如同作者提到,這樣的想法不只傷害了他人(作者),也傷害了我們自己,限制了我們可能成為的模樣,如果這些行為沒有與性別綑綁,如果每個人都不因為擔心太過男性化/女性化而排斥某個行為、情緒、外表,想想看這樣的社會不是很好嗎? 我們不該害怕像作者這些突破傳統性別框架的人們,而該是放下恐懼,擁抱甚至效仿他們,拋棄對你我的限制。

總結

I'm Afraid of Men是一本值得多讀幾次的書,透過作者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想法,重新思考自己的既有想法,挑戰社會的傳統價值。

後話

兩部影片推薦給大家看看,第一部是作者的訪談,第二個是我很喜歡對這本書的討論影片~

摘句

I’m afraid of men because it was men who taught me to fear the word girl by turning it into a weapon they used to hurt me. I’m afraid of men because it was men who taught me to hate and eventually destroy my femininity. I’m afraid of men because it was men who taught me to fear the extraordinary parts of myself.
What would my body look like if I didn’t want affection from gay men and protection from straight men? What would my body look and feel like if I didn’t have to mold it into both a shield and an ornament?
How do I love a body that was never fully my own?
I have always been disturbed by this transition, by the reality that often the only way to capture someone’s attention and to encourage them to recognize their own internal biases (and to work to alter them) is to confront them with sensational stories of suffering. Why is my humanity only seen or cared about when I share the ways in which I have been victimized and violated?
To be clear, the stress on girls to be “good” far surpasses any stress men might feel to be “good.” This disparity is perhaps best exemplified by the fact that when a girl does something “wrong,” few mourn her goodness. We rarely hear, “I thought she was one of the good girls.” Women who behave “badly” are ultimately not given the same benefit of the doubt as men and are immediately cast off as bitches or sluts. Men might be written off as “dogs,” but their reckless behaviour is more often unnoticed, forgiven, or even celebrated—hence our cultural fixation with bad boys.
I regret this not because he isn’t a good man but because good is a nebulous standard, and our desire for something that can’t really be measured outside of religious teachings and morality only sets us up for disappointment, and sets up every gender for failure.
Unfortunately, any ambiguity or nonconformity,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gender, conjures terror. This is precisely why men are afraid of me. Why women are afraid of me, too.

關於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9會員
30內容數
紀錄英文書籍的讀後感 希望能為大家介紹一些好書 也抒發自己對故事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a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了阻止父母把她與有錢但人品糟糕的男生湊成對,Chole迫不得已雇用了一個假的男朋友帶回家,去討好傳統的台灣父母,但兩人(不)意外地擦出火花。我每次看到台灣主題相關的書都會特別有興趣,會想讀讀看如何呈現/融合台灣的文化,這本書中就有許多有趣的特點,讀的過程我也挺開心的,但可惜的是整體沒有讓我十分喜愛
「最不公平的是,當你告訴一群白人某件事是種族歧視行為時,他們會用放大鏡仔細檢視,試著判斷你說的是否為事實,就好像他們能夠透過蛛絲馬跡來分辨一件事是否為種族歧視,而他們總是堅信自己的判斷。這並不公平,因為白人有著既得利益去低估種族歧視,以及它的規模、強度、與樣貌,他們是雞舍裡監守自盜的狐狸。」
「就好像我們兩個人都是垃圾愛情片中的壞人」在一讀完的當下,我並沒有特別強烈的感受或覺得這會變我的愛書,但不知為何,它有種吸引讓我在隔天馬上又重頭讀一遍。這本書用很簡單但精巧且舒服的文字,描繪兩個男人在四年相處後,所剩下那些若有似無的愛情,用時而輕鬆、時而悲傷的筆觸讓讀者窺探一段近乎破碎但真實的感情。
「有時候,被施予溫柔感覺正是你已被摧毀的證據。」 整本書其實就是一封溫柔的長信,由兒子寫給不識字的母親,記錄他們所經歷的過去、告訴母親她所不了解的兒子,真正的模樣。信中的文字,有時溫和有時堅強,都美麗地讓人難過,它傳達的是再真實不過的感情,也刻劃了複雜但真誠的家庭關係。
「以前的我雖因為故事哭泣,但當我闔上書本一切都會回復原狀;現在,每個故事都如同卡在我皮膚中的碎片,漸漸化膿、潰爛、擴散。」這是一本讓我沉浸在憂鬱悲傷氛圍而難以自拔的書。關於失去、背叛、孤獨,關於複雜的過去式關係,關於逃離無法擺脫的歷史,關於接受別人的幫助,關於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再一次Be Okay。
「別因為其他人的想法而出櫃,別因為社會期待你出櫃而出櫃,為你自己出櫃。向你自己出櫃。」 這本書就是一個真摯的擁抱,讓我真心由內而外地感到溫暖,讓我在閱讀時忍不住地一直掛著笑容、發出心底的Aww、以及在最後結語掉下淚水。這是一個很真實但也美好的像童話般的故事,關於一個混血同性戀男孩Michael的歷程
為了阻止父母把她與有錢但人品糟糕的男生湊成對,Chole迫不得已雇用了一個假的男朋友帶回家,去討好傳統的台灣父母,但兩人(不)意外地擦出火花。我每次看到台灣主題相關的書都會特別有興趣,會想讀讀看如何呈現/融合台灣的文化,這本書中就有許多有趣的特點,讀的過程我也挺開心的,但可惜的是整體沒有讓我十分喜愛
「最不公平的是,當你告訴一群白人某件事是種族歧視行為時,他們會用放大鏡仔細檢視,試著判斷你說的是否為事實,就好像他們能夠透過蛛絲馬跡來分辨一件事是否為種族歧視,而他們總是堅信自己的判斷。這並不公平,因為白人有著既得利益去低估種族歧視,以及它的規模、強度、與樣貌,他們是雞舍裡監守自盜的狐狸。」
「就好像我們兩個人都是垃圾愛情片中的壞人」在一讀完的當下,我並沒有特別強烈的感受或覺得這會變我的愛書,但不知為何,它有種吸引讓我在隔天馬上又重頭讀一遍。這本書用很簡單但精巧且舒服的文字,描繪兩個男人在四年相處後,所剩下那些若有似無的愛情,用時而輕鬆、時而悲傷的筆觸讓讀者窺探一段近乎破碎但真實的感情。
「有時候,被施予溫柔感覺正是你已被摧毀的證據。」 整本書其實就是一封溫柔的長信,由兒子寫給不識字的母親,記錄他們所經歷的過去、告訴母親她所不了解的兒子,真正的模樣。信中的文字,有時溫和有時堅強,都美麗地讓人難過,它傳達的是再真實不過的感情,也刻劃了複雜但真誠的家庭關係。
「以前的我雖因為故事哭泣,但當我闔上書本一切都會回復原狀;現在,每個故事都如同卡在我皮膚中的碎片,漸漸化膿、潰爛、擴散。」這是一本讓我沉浸在憂鬱悲傷氛圍而難以自拔的書。關於失去、背叛、孤獨,關於複雜的過去式關係,關於逃離無法擺脫的歷史,關於接受別人的幫助,關於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再一次Be Okay。
「別因為其他人的想法而出櫃,別因為社會期待你出櫃而出櫃,為你自己出櫃。向你自己出櫃。」 這本書就是一個真摯的擁抱,讓我真心由內而外地感到溫暖,讓我在閱讀時忍不住地一直掛著笑容、發出心底的Aww、以及在最後結語掉下淚水。這是一個很真實但也美好的像童話般的故事,關於一個混血同性戀男孩Michael的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Refaat Alareer 是加薩伊斯蘭大學世界文學和創意寫作教授。他於 2023 年 12 月 6 日被以色列空襲炸死,他的兄弟、侄子、姐姐以及他的三個孩子也在同一天喪生。 他的詩歌《如果我必須死》從此之後,在社交媒體上被翻譯成數十種語
Thumbnail
自從辭職當之後F.I.R.E.族之後,很多人都有來訊息問很多問題,最多人問的是我有多少錢才F.I.R.E.,我好羨慕你的生活,請問要怎麼開始,我想這些問題我的答案對除了我自己以外的別人沒有意義,因為這個問題每個人都不一樣,我把這些問題簡化成五件事,讓大家可以開始準備:
Thumbnail
近年流行MBTI,把人分為16種性格。而第一個字母就分為”E”(Extraversion)外向型和”I”(Introversion)內向型。指的是該測試者是傾向外(喜歡和人面對面相處)還是向內(喜歡一個人獨處)。而作為高度”I”型的筆者收集了一個適合內向者的歌單和大家分享。 社會生活最早的群體活動
Thumbnail
今年九月份的一首新歌《I Pick Loneliness》讓我注意到美國年僅22歲的歌手Munn,之後就去翻遍了他的Youtube,聽了他所有的歌,柔情舒緩的曲風搭上他溫柔迷人的嗓音,聽了都覺得很療育。 而在他頻道的第一支影片,講述他為了音樂而選擇輟學。他說到,「The brutal realit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我們一張Views資料表。裡面分別有article_id、author_id、viewer_id、view_date等欄位。題目說這張資料表沒有主鍵Primary key,而且可能有重複欄位。 題目要求我們列出所有讀過自己寫的文章的作者ID 輸出答案時,請以作者ID做升序排列
Thumbnail
i世代是從出生以來,就有網際網路,手握智慧型手機,度過青春期的世代。而這一批i世代,從小與手機生活、人我互動方式、情緒感知與表達,與之前的世代迥然不同,了解i世代,如何驅動i世代,也是整體社會的方向。
Thumbnail
由於(與感謝)優秀教練前輩的推薦,最近正在看《高效信任力》這本書,原以為是兩、三天就能簡單看完的書,沒想到一埋頭下去,才發現內容是不得了的「深」,幾乎書中提到的每個問題都能刺激我進入思考(甚至有些震撼)。此刻,是我反覆看第一階段「自我信任」部分的第三天晚上,我停在自我信任的第一個核心「...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Refaat Alareer 是加薩伊斯蘭大學世界文學和創意寫作教授。他於 2023 年 12 月 6 日被以色列空襲炸死,他的兄弟、侄子、姐姐以及他的三個孩子也在同一天喪生。 他的詩歌《如果我必須死》從此之後,在社交媒體上被翻譯成數十種語
Thumbnail
自從辭職當之後F.I.R.E.族之後,很多人都有來訊息問很多問題,最多人問的是我有多少錢才F.I.R.E.,我好羨慕你的生活,請問要怎麼開始,我想這些問題我的答案對除了我自己以外的別人沒有意義,因為這個問題每個人都不一樣,我把這些問題簡化成五件事,讓大家可以開始準備:
Thumbnail
近年流行MBTI,把人分為16種性格。而第一個字母就分為”E”(Extraversion)外向型和”I”(Introversion)內向型。指的是該測試者是傾向外(喜歡和人面對面相處)還是向內(喜歡一個人獨處)。而作為高度”I”型的筆者收集了一個適合內向者的歌單和大家分享。 社會生活最早的群體活動
Thumbnail
今年九月份的一首新歌《I Pick Loneliness》讓我注意到美國年僅22歲的歌手Munn,之後就去翻遍了他的Youtube,聽了他所有的歌,柔情舒緩的曲風搭上他溫柔迷人的嗓音,聽了都覺得很療育。 而在他頻道的第一支影片,講述他為了音樂而選擇輟學。他說到,「The brutal realit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我們一張Views資料表。裡面分別有article_id、author_id、viewer_id、view_date等欄位。題目說這張資料表沒有主鍵Primary key,而且可能有重複欄位。 題目要求我們列出所有讀過自己寫的文章的作者ID 輸出答案時,請以作者ID做升序排列
Thumbnail
i世代是從出生以來,就有網際網路,手握智慧型手機,度過青春期的世代。而這一批i世代,從小與手機生活、人我互動方式、情緒感知與表達,與之前的世代迥然不同,了解i世代,如何驅動i世代,也是整體社會的方向。
Thumbnail
由於(與感謝)優秀教練前輩的推薦,最近正在看《高效信任力》這本書,原以為是兩、三天就能簡單看完的書,沒想到一埋頭下去,才發現內容是不得了的「深」,幾乎書中提到的每個問題都能刺激我進入思考(甚至有些震撼)。此刻,是我反覆看第一階段「自我信任」部分的第三天晚上,我停在自我信任的第一個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