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想起上一次完賽全馬,竟是2017年11月的南投馬,這三年因傷所苦,每一年都想有所發揮,卻又一次次地被這隻名叫「傷痛」的巨獸給無情吞噬,直到2020年的冬天才再次通過42.195的終點線,這絕對是三年前在中興新村剛完成南投馬的我始料未及的。
2018年初渣打馬,這是我準備得最完整的一個賽季,也是第一次踏進台北市比賽,但過了半程後身體出狀況,最終以DNF收場,從這可看出我缺乏大賽的經歷,近期缺少參與比賽的經驗。
臺北馬拉松,年度最大盛宴,俗氣地稱是大拜拜賽事,嚴肅地看待是年度期末考,接觸跑步以來就對此賽事有所景仰,在國內有如天下第一武道大會,每年的這天一定會匯集來自北中南的跑者,驗收一年來的努力,以前對臺北馬的認知是沒有三兩三豈敢上梁山,沒有練到水準之上絕不敢輕易報名,然而去年底開始恢復訓練且年初的高樹半馬跑出像樣的成績,加上隊友們近年紛紛北上拼搏的氛圍下,決定打開這沉在我心底好幾載的潘朵拉盒子。
[308 Days]
年初的高樹半馬跑了86分,狀態猶如東山再起,興奮地把沈睡已久的目標悄悄喚醒,Sub 3、BQ、甚至255,不斷浮現在我腦子裡,且深具信心經過10個月的努力一定可以達成!但,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來敲門,3月中旬左小腿脛後肌受傷,花了一個多月治療,而在重新打底堆疊有氧能力、準備納入質量課表為新一季開訓的同時,那萬惡的傷又找上了我,這時已經7月底,眼看能練習的日子不到五個月,養傷又得花上一個月,心中不免感到焦慮,這階段只能靠著上健身房踩腳踏車,維持已建立起的體能,傷癒歸隊恢復練跑一個月後,熟悉的麥香最對味~喔不!是熟悉的感覺又來了....天啊!已經10月初了,距離比賽日剩兩個半月,我到底在幹嘛?難道又要再花一個月的時間養傷?從年初的信心滿滿,到如今的心灰意冷,只能再回到健身房踩著乏味的飛輪懲罰自己,眼睜睜完賽目標不斷地下修,最後只能以「站上起跑線我就贏了一半」當作目標,刻在我心底的是那絕不輕提的配速,而在意志跌到最谷底的時候,「只要還在努力的道路上,就不算失敗」,這句像流星般閃過我眼前的句子,完完全全地命中了我。
[比賽日]
04:30的鬧鐘在房間嗡嗡作響,簡單地用了早餐、著裝、確認裝備、並再複習了幾個數字,與隊友們約好05:30從飯店跑到會場當作暖身,清晨的忠孝東路有些不平靜,101寂靜地聳立在漸亮的天空中,臺北市政府前躍躍欲試的人們是勇感呼吸的主角,與隊友互道加油後便前往我的C區提早卡位,臺北馬的起跑區管制與賽道上的號碼布管控,讓我這個首跑臺北馬的菜鳥見識到具有國際水準賽事該有的規格,毛毛細雨中找好等待起跑的一處,前方建築物上顯示了幾個數字 05:53、15° ,身邊盡是陌生臉孔,一語不發卻保持默契等待06:30的槍聲。
天亮槍響混亂人群中有個熟悉的身影,是好久不見的小蘭子,恭喜妳在互道寒暄的三個多小時後已是位BQ跑者,15° 低溫和著細雨跑得無比舒適,前20k壓抑著速度穩定前行,在傷後只練了七週,為了避免再傷是完全捨去強度訓練,跑量嚴重不足的情形下,我清楚明白要達成每年的免抽籤資格3:30,最難的關卡不是速度,而是30k後能否不大幅失速。
20.5k處爬上堤頂大道高架橋接環東大道高架路段是大魔王之一,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區間,在空曠的高架橋上敞開雙臂迎接我們的是那刺骨的東北風,雨勢逐漸變大,嘗試著找人避風,但始終無法遮蔽東北風的攻勢,銜接到南港後一點鐘方向出現熟悉的身影,We are family掛在穩重地總行大樓身上,圓紅logo像是眼睛凝視著正用雙腳寫故事的人兒。
下橋、過水門、入河濱,我知道對於只練了三次long run的我,這裡是個關鍵點,賽前盤算不是掉速就是勉強維持著配速守免抽,踏在狹窄的河濱跑得意外順暢,意識還能保持清醒,聽見路邊的觀眾喊著「Sub 320」,估算了時間、距離,是有機會的!怎麼樣也想不到我在這居然還能提速,錶面的配速不斷加快,直至來到4:15有抽筋預感才不情願地放緩。
轉了最後一個彎,終點是台北田徑場,猶記得初次來到北田是2017年的夏天,當時在觀眾席泛著淚光看楊俊瀚摘下世大運男子百米金牌,原以為今年冬天完成破3的夢想後,舊地流下解鎖的淚水,但身體擊不倒的那隻巨獸,擾亂了這場美好的幻想,那座高牆無論來年多高多大,我都會記住終點線上無畏的自己,成就明年更茁壯的你。
由於前面跑太慢,最後12k上演狠刷300人的特殊經驗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