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識的街道、熟悉的建築物,
這是連續第三年,聖誕節前一個星期的週日清晨,
伴著越來越不陌生的頻率、
伴著越來越不陌生的儀式、
伴著越來越不陌生甚至帶有點偏執熱愛的氛圍...
而氣溫,乾冷的有點兒陌生。
攝氏9°的府前廣場,我仰著天空,闔上雙眼,接納主持人倒數聲的同時,回想那個碳板鞋剛問世的時代,回想那個穿著Nike Zoom Streak6 創下的3:14 PB,回想那個偷偷埋下「破三」種子的夏天,這顆種子就像被放在斑駁且佈滿灰塵的盒子裡,從2017年塵封至今,時而感覺觸手可及、時而覺得遙不可及,「破三」這兩個字,頑固的像是小丑般的存在。
抱持希望,年復一年。
5月跟著Kimi開始週期性課表,而這帶著尷尬又不失親切的老朋友,每年形影不離提醒著我,「它」的存在,我心裡想著,遇到「你」,我才為難。
重新有氧打底,幾乎捨棄了質量訓練,別人是求高速完賽,而我只求順利出賽。輕鬆跑佔據了大多數,湊合著幾次的M Pace、幾次的Long Run、幾次調整性質的比賽,讓這關鍵11月的跑量來到好久不見的400K,難得賽前無傷,這次該讓我闖闖看了吧?
氣溫,乾冷的有點兒意外。
近幾年最炎熱的11月,剛從這天氣中熬過,高雄的18°已滿足的不敢多想,當天碰上寒流的9°更有如鳳毛麟角般的珍貴,一旁的靖偉應該也是這麼想的,前面穩穩配著4'15"上下的速度,「人家靖偉能力比你好,都保守的不敢加速,你有什麼本事亂爆衝!」雖然心裡這樣想著,但通過10k看到大會時間,還是壓抑不住那神經兮兮的個性,「已經暖身10k了,應該夠了吧?」開始替自己找個提速的正當理由,把靖偉、致融拋在身後。
下中山橋後約16k處追上小丞,不久靖偉、致融從後面偷偷跟上,偷偷加入的還有那趨近沈睡的意志,通往內湖的明水路上, “Sub3四人小隊”也偷偷的組成,「過了半馬,必須輕鬆的好像剛熱身完成一樣。」也許是拜天氣所賜,通過半程時的確有這種感覺,右側出現熟悉的鮮紅色圓logo,掛在銀白大樓上,原諒我今年沒心思向你好好打招呼,通往南港的環東大道高架橋上,”Sub3四人小隊”齊心對抗冷風,應該是最值得回味的片段之一。
進入河濱段後,狹小的道路混搭著官方3小時列車使得擁擠,「30公里才是馬拉松的開始。」我與小丞跑得順暢,加了點速脫離舒適圈,「就像聖誕老公公一樣,禮物不會缺席。」35k的禮物是大腿的強烈硬化感,第二份禮物,是小腿有明顯即將抽筋感,「不能抽!不能抽!不能抽!」這三字迴繞在腦海上百上千次,從不缺席的,還有南京東路上親屬加油團,眼角餘光看到芸榛,揮了揮手的當下我們心裡都有底,這時而感覺觸手可及、時而覺得遙不可及的夢,將會在這天圓好。
氣溫,乾冷的有點兒歡喜。
左轉進入臺北田徑場,「開了、全開、破三!」迎來雜亂卻帶有激勵作用的觀眾吶喊聲,調整腳步、整理思緒、停下錶、轉過身,彎了腰,微濕的眼眶下對這盛宴表達最尊敬的致意,同時也感謝那個既使受了傷,也一直守在這條道路上的自己。
冷空氣中顫抖的身軀依依不捨的在終點區徘徊,我深深明白,這不會是終點,肯定是另一個故事的起點; 但我不想再花上五年了! XD
這180分鐘,值得用1800多個日子來換?
夢境般的旅程閉幕,回到家整理行李時聞了聞那件兩天沒洗的白色戰袍,帶著喜悅不自覺露出一抹滿足的微笑。
:「什麼味道?」
:「破三的味道!」
大會時間:2:58:17 PB
個人時間:2:57:52
前半程:1:29:48
後半程:1:28:29
又跑出一個 Negative Split,
這個我偏愛的節奏,痛快且不痛苦!
2018:121名
2019:105名
2020:218名
2021:205名
2022:327名
以上是以我的大會時間,放在近五年臺北馬會得到的名次;路線的優化、天氣的因素、裝備的升級,會影響每一年參賽者的成績,但影響成績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跑步能力的本質上,從近幾年Sub3人數躍進式的增加來觀察,顯示素人跑者的能力也有躍進式的提升,這對於長跑運動的風氣與素質有正面的競爭,但也意味著不期許自己原地踏步。
「先克服怎麼遠離我,再來思考進步的事情吧! XD」 老朋友從角落傳來了謎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