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逗新觀點EP1 墜落的生命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玩逗新觀點EP1 墜落的生命


raw-image


還記得前些日子校園不怎麼平靜嗎?當我們點開手機、打開電視,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與自殺有關的新聞、事件與討論,我們的校園宛如快承受不住內在熱氣的壓力鍋,亟欲找尋宣洩的出口。

然根據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協會的統計,在108年全國自殺死亡人數共3864人,位居死亡排名的第11位。中央主管機關、地方首長或各級教育單位也紛紛發表聲明,承諾相對應的政策或投入更多的預算,宣示要有更積極的作為。

-------------------------------------------------------------------

人們是為了什麼選擇自殺?翻開教科書,裡頭會告訴我們許多與自殺有關的危險因子,例如生活壓力、人格特質、身心疾病,乃至人際關係困擾。每個萌生自殺念頭或選擇走上這條路的生命,其背後可能都存在著不同,但都令人絕望的故事,也是複雜而多面向的行為,永遠無法用單一原因一概而論。

許多關於自殺的迷思更是有待一一澄清,有些人害怕、尷尬於討論此事,容易被視為難以啟齒的話題,今天若是社會能不忌諱的、公開的談論與自殺有關的議題,如當事人的困擾或心情,環境給予的壓力和束縛,其意義在於有機會減少每個正在自殺邊緣徘徊的人的孤立感。也有些人認為,那些常把自殺掛在嘴邊的人才不會真的去自殺,事實上那可能是他發出的求救訊號,是與外界溝通自身困擾的一種方式。

-------------------------------------------------------------------

自殺真的是有跡可循,我們可以從關照身旁的親朋好友們做起,了解彼此的近況,傾聽是最佳的陪伴。最後,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要知道,你和我以及身旁的陌生人,都正在為了活下去而默默的奮鬥著。

圖片來源:pinterest

#自殺 #自殺防治 #憂鬱 #精神疾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玩逗心球-星球上的心理話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在前幾天,聯合國國際審查委員針對近年台灣人輕生比例提高作出關心,並向台灣政府詢問是否有對此作研究,了解其緣由為何,是否是壓力等其他的因素。 而衛福部心裡健康司司長對此作出的回應如下:『這五年大家可以看到,在青年、青少年自殺率突然地增加。但是如果扣除跳樓的因素,其實就沒有那麼明顯。那也就是說,這十年來
Thumbnail
在前幾天,聯合國國際審查委員針對近年台灣人輕生比例提高作出關心,並向台灣政府詢問是否有對此作研究,了解其緣由為何,是否是壓力等其他的因素。 而衛福部心裡健康司司長對此作出的回應如下:『這五年大家可以看到,在青年、青少年自殺率突然地增加。但是如果扣除跳樓的因素,其實就沒有那麼明顯。那也就是說,這十年來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分享這個主題,感謝中山醫學大學的邀請,讓我重新回顧與整理自己從小到大與自殺接觸的相關經驗。 原以為只有在工作場合上,我才有機會聽到,有人向我坦白自殺的意圖,但卻在準備課程的期間,有位網友傳訊息告訴我,他想自殺。當時我很心疼,我試想當我們想自殺時,這種心情卻只能告訴網友,是多麼無助與難受。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分享這個主題,感謝中山醫學大學的邀請,讓我重新回顧與整理自己從小到大與自殺接觸的相關經驗。 原以為只有在工作場合上,我才有機會聽到,有人向我坦白自殺的意圖,但卻在準備課程的期間,有位網友傳訊息告訴我,他想自殺。當時我很心疼,我試想當我們想自殺時,這種心情卻只能告訴網友,是多麼無助與難受。
Thumbnail
最近校園頻傳自殺意外事件,搞得全國各間學校教職員工生都人心惶惶。 教師和職員擔心學生受到新聞媒體的影響,也跟著效仿自殺;而受苦中的學生,渴望被看見自己的痛苦,並渴望得到他人的協助,得以解脫痛苦。 在這過程中,學校的輔導人員被賦予重要的任務,不只有防止學生自殺,還要協助培訓學校的教師、職員和同學,共
Thumbnail
最近校園頻傳自殺意外事件,搞得全國各間學校教職員工生都人心惶惶。 教師和職員擔心學生受到新聞媒體的影響,也跟著效仿自殺;而受苦中的學生,渴望被看見自己的痛苦,並渴望得到他人的協助,得以解脫痛苦。 在這過程中,學校的輔導人員被賦予重要的任務,不只有防止學生自殺,還要協助培訓學校的教師、職員和同學,共
Thumbnail
玩逗新觀點EP1 墜落的生命 圖片來源:pinterest 還記得前些日子校園不怎麼平靜嗎?當我們點開手機、打開電視,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與自殺有關的新聞、事件與討論,我們的校園宛如快承受不住內在熱氣的壓力鍋,亟欲找尋宣洩的出口。 然根據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協會的統計,在108年全國自殺死亡人數共
Thumbnail
玩逗新觀點EP1 墜落的生命 圖片來源:pinterest 還記得前些日子校園不怎麼平靜嗎?當我們點開手機、打開電視,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與自殺有關的新聞、事件與討論,我們的校園宛如快承受不住內在熱氣的壓力鍋,亟欲找尋宣洩的出口。 然根據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協會的統計,在108年全國自殺死亡人數共
Thumbnail
全球平均四十秒、就有一個人選擇以非自然方式離開世界。 這數字是看到去年九月世界自殺防治日的文章中提到的。
Thumbnail
全球平均四十秒、就有一個人選擇以非自然方式離開世界。 這數字是看到去年九月世界自殺防治日的文章中提到的。
Thumbnail
近期,從新聞上得知許多令人難過的消息,其中大學生的自殺事件讓大家再次回想起心理健康的重要。根據108年的統計,自殺通報達3.5萬人,平均每1小時就有4人出現自殺企圖。如果你身邊,也出現了這樣的朋友,甚至親人,告訴你:「我想死。」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近期,從新聞上得知許多令人難過的消息,其中大學生的自殺事件讓大家再次回想起心理健康的重要。根據108年的統計,自殺通報達3.5萬人,平均每1小時就有4人出現自殺企圖。如果你身邊,也出現了這樣的朋友,甚至親人,告訴你:「我想死。」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
Thumbnail
痛苦自己會找到出路 我個人完全反對所謂「自殺不能放頭版」跟「不描寫詳細自殺手法」   首先自殺代表需要重視的心理衛生議題,應該受重視,我也對所謂的「模仿自殺效應」持保留態度,一個平常過得很好的人,真的會因為看到類似事件就去實行嗎?  再來,都有人想到用衣櫃上吊了,我們要解決的是痛苦,而不是蒙住他們的
Thumbnail
痛苦自己會找到出路 我個人完全反對所謂「自殺不能放頭版」跟「不描寫詳細自殺手法」   首先自殺代表需要重視的心理衛生議題,應該受重視,我也對所謂的「模仿自殺效應」持保留態度,一個平常過得很好的人,真的會因為看到類似事件就去實行嗎?  再來,都有人想到用衣櫃上吊了,我們要解決的是痛苦,而不是蒙住他們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