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知識站--鮟鱇魚情侶,為什麼能「在一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點久沒發魚類小品文,簡單分享個水一下版面。
ヽ(●´∀`●)ノ

深海鮟鱇魚(Angler fish)是鮟鱇目家族內的一群長相駭人醜八怪。

這邊做個補充,看完前述後你腦中第一個聯想到的鮟鱇魚,都是女醜八怪。
(這邊不4要仇女的意思,女權不要森77◝( ゚∀ ゚ )◟)

如果把鮟鱇魚比擬人類社會的話,那鮟鱇魚絕對是一個女強人主導的母系社會。

公鮟鱇魚身型比起母魚來說小到不行,而且是個吃軟飯的傢伙(|||゚д゚),受費洛蒙吸引找到一個長期飯票後,就用嘴死死咬住,然後整張臉開始融化、與母魚接合再一起,靠著母魚的循環系統供給而活。

再過一段時間,公魚的消化系統、大腦、心臟等臟器會漸漸萎縮,最後只剩下一對精囊_(´ཀ`」 ∠)_ ,在母魚性成熟後適時的提供精子來繁殖。

講句實在的,對母魚來說,公魚就只是一個來提供配子的性愛玩具罷了

長相恐怖的母魚與他的性愛玩具(?)

長相恐怖的母魚與他的性愛玩具(?)

相信深海鮟鱇這個聳人聽聞的繁殖模式大家都有聽過,如果只是分享這個也稍嫌空洞了點。
事實上在這個謎樣的繁殖行為背後,有一個大家可能忽略生物學問題 -- 身為外來細胞,為甚麼公魚不會被母魚的免疫系統排斥 ( •́ _ •̀)?

有頷下門的脊椎動物,都具有可以辨識外來細胞並將之殲滅的後天免疫反應(adaptive immune system)。
一旦發現體內有潛在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遺傳資訊會活化T細胞與B細胞,最後在胞殺姓T細胞與抗體的協同作用下消滅體內所有病原體。

在一般的魚類案例中,如果哪天突然有隻寄生蟲突破體壁,打算在寄主體內做窩時,那後天免疫系統會即刻反應,將這位想要白吃白喝的不速之客趕盡殺絕。

而深海鮟鱇母魚卻成了例外 – 牠失去了一組專門客製化辨認外源基因的基因組(Recombination-activating genes, RAGs),也就表示無法將入侵者的身分通知給T細胞與B細胞,基本上也代表了牠的整個後天免疫系統完全停工,沒有任何作用。
(不知道T細胞和B細胞有沒有資遣費可以拿(́◉◞౪◟◉‵)) 

或許正是因為母鮟鱇魚放棄了透過後天免疫系統,才使的公魚可以透過寄生的方式侵入母魚體內而不受排斥,無論是心靈層面還是物理層面「融入」了母魚的生活之中。

後天免疫系統對脊椎動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防禦工事,有效的保護脊椎動物免於各種病原體威脅。
以人類為例,如果在RAGs基因組發生突變,很有可能導致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患者容易因為免疫能力差而因為嚴重感染而死亡。

奇怪的是,缺乏RAGs基因功能的母鮟鱇魚,身體素質看起來好得很,絲毫不受任何病原體威脅。

科學家推測要嘛是母鮟鱇魚的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e system)啵兒棒,在阻隔階段就有效的把病原體革除;要嘛就是有未知的後天免疫系統,繞過RAGs機制來處理體內病原體。

raw-image

回頭來看深海鮟鱇魚的愛情,在那獵奇的機制下,其實還挺令人感動的。

公魚犧牲了自己的身體,默默地依偎在母魚身邊, 一輩子只為與你相遇; 母魚卸下了身上的鎧甲,即使面對險惡世界, 也不願在相擁時讓你受傷。

所謂愛情,不正是互相的妥協與放下,在生命路上陪伴彼此走過一段嗎 (*´∀`)~?

嗯,居然能讓掰出一段正能量的話,看來我可以朝生物界小生發展了
σ`∀´)σ。

影片補給站:
True Facts系列:鮟鱇魚介紹
SciShow:公母鮟鱇魚是怎麼「在一起」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魚骨書籤的沙龍
56會員
85內容數
這裡是專屬於我個人的生物學筆記,紀錄那些神奇有趣、變化萬千的有趣生物知識。 撇開為了分數而苦讀的生硬生物知識,讓我告訴你該怎麼用正確的姿勢,閱讀生命的奇蹟故事!
魚骨書籤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17
來看看魚類學家怎麼吐槽一部漏洞百出的巨齒鯊偽科學影片(σ′▽‵)′▽‵)σ
Thumbnail
2021/07/17
來看看魚類學家怎麼吐槽一部漏洞百出的巨齒鯊偽科學影片(σ′▽‵)′▽‵)σ
Thumbnail
2021/02/01
孔雀魚的黑瞳秘術,居然是用來躲避天敵的超級落跑術!?
Thumbnail
2021/02/01
孔雀魚的黑瞳秘術,居然是用來躲避天敵的超級落跑術!?
Thumbnail
2021/01/16
養過孔雀魚的朋友,一定有看過孔雀魚瞳孔突然變黑,不一會兒又變回正常的莫名情況。 別擔心,這其實不是什麼寄生蟲變異或是基因超能力,而是孔雀魚之間彼此的秘密暗號......
Thumbnail
2021/01/16
養過孔雀魚的朋友,一定有看過孔雀魚瞳孔突然變黑,不一會兒又變回正常的莫名情況。 別擔心,這其實不是什麼寄生蟲變異或是基因超能力,而是孔雀魚之間彼此的秘密暗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大自然中,生物的交配方式五花八門,從浪漫的求偶舞到激烈的競爭,應有盡有。但你知道嗎?藍紋章魚的公章魚,竟然會用毒液讓母章魚「動彈不得」,然後趁機完成交配!  這種神操作聽起來很驚人,但如果你是公螳螂,可能會覺得超羨慕!因為螳螂交配後,母螳螂很可能會順便把公螳螂給吃了呢!
Thumbnail
在大自然中,生物的交配方式五花八門,從浪漫的求偶舞到激烈的競爭,應有盡有。但你知道嗎?藍紋章魚的公章魚,竟然會用毒液讓母章魚「動彈不得」,然後趁機完成交配!  這種神操作聽起來很驚人,但如果你是公螳螂,可能會覺得超羨慕!因為螳螂交配後,母螳螂很可能會順便把公螳螂給吃了呢!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Thumbnail
很多物種的求偶行為都是有公式的,以昆蟲為例,昆蟲的求偶行為,完全是被性費洛蒙所制約,費洛蒙也稱做外激素,由母昆蟲分泌到體外,公昆蟲可通過嗅覺器官察覺到性費洛蒙,可定位出母昆蟲的方向,並使公昆蟲表現出某種性趣、行為、心理、或是生理機制改變。 在極低的劑量之下,雄性的橈足動物(浮游生物),就可以循著雌
Thumbnail
很多物種的求偶行為都是有公式的,以昆蟲為例,昆蟲的求偶行為,完全是被性費洛蒙所制約,費洛蒙也稱做外激素,由母昆蟲分泌到體外,公昆蟲可通過嗅覺器官察覺到性費洛蒙,可定位出母昆蟲的方向,並使公昆蟲表現出某種性趣、行為、心理、或是生理機制改變。 在極低的劑量之下,雄性的橈足動物(浮游生物),就可以循著雌
Thumbnail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有許多野生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或方便捕食獵物,牠們演化出「隱蔽(crypsis)」及「偽裝(camouflage)」的生存策略。 「隱蔽(crypsis)」指的是生物演化出與棲息環境相似的體色(保護色)或是破壞身體輪廓的斑紋、斑點,以達到隱蔽於周遭環境的效果。
Thumbnail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有許多野生動物為了躲避天敵或方便捕食獵物,牠們演化出「隱蔽(crypsis)」及「偽裝(camouflage)」的生存策略。 「隱蔽(crypsis)」指的是生物演化出與棲息環境相似的體色(保護色)或是破壞身體輪廓的斑紋、斑點,以達到隱蔽於周遭環境的效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失敗的生物防治老是會造成問題,與大肚魚親緣關係相近的霍氏食蚊魚(Gambusia holbrooki)也在世界各地造成生態危機,近期有研究團隊想用假魚「給壓力」,壓制橫行霸道的食蚊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失敗的生物防治老是會造成問題,與大肚魚親緣關係相近的霍氏食蚊魚(Gambusia holbrooki)也在世界各地造成生態危機,近期有研究團隊想用假魚「給壓力」,壓制橫行霸道的食蚊魚。
Thumbnail
小時候媽媽準備的年夜菜一定有魚,而且是連頭帶尾整隻上桌,印象中這條魚似乎不能去吃牠,或者至少不能吃完,這是為了「年年有餘」的諧音,過年討吉祥用的。 亞洲鯉魚不是單一個物種,而是幾種魚的泛稱,這些魚的原生地都是中國,早在數百年前就飼養在池塘裡,並且是庶民重要的食物來源。
Thumbnail
小時候媽媽準備的年夜菜一定有魚,而且是連頭帶尾整隻上桌,印象中這條魚似乎不能去吃牠,或者至少不能吃完,這是為了「年年有餘」的諧音,過年討吉祥用的。 亞洲鯉魚不是單一個物種,而是幾種魚的泛稱,這些魚的原生地都是中國,早在數百年前就飼養在池塘裡,並且是庶民重要的食物來源。
Thumbnail
初見本書其實不心動,「全世界最感人」未免過於俗爛,有深度的書哪會有這種書名?但讀了第一篇關於蟬的介紹,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感人的生物文。 為了讓基因延續,許多生物不管求偶、交配還是保護後代,都展現出讓人類難以想像或感動的行為。我們難以理解為什麼鮭魚要穿越幾萬公里,從大海回到河川出生地……
Thumbnail
初見本書其實不心動,「全世界最感人」未免過於俗爛,有深度的書哪會有這種書名?但讀了第一篇關於蟬的介紹,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感人的生物文。 為了讓基因延續,許多生物不管求偶、交配還是保護後代,都展現出讓人類難以想像或感動的行為。我們難以理解為什麼鮭魚要穿越幾萬公里,從大海回到河川出生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