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菜編,各位有看過大肚魚(Gambusia affinis)嗎?相信去溪邊玩耍過的朋友早就有所聽聞,在臺灣牠們其實是相當強勢的外來種,是為控制孑孓數量,於1913年引進,因此又名食蚊魚,然而滅蚊效果不彰就算了,大量繁殖的牠們鳩佔鵲巢,影響到原生青鱂魚生存,甚至嚴重到幾乎滅絕。
失敗的生物防治老是會造成問題,與大肚魚親緣關係相近的霍氏食蚊魚(Gambusia holbrooki)也在世界各地造成生態危機,近期有研究團隊想用假魚「給壓力」,壓制橫行霸道的食蚊魚。
機器魚對食蚊魚跟蝌蚪產生不同影像 (Giovanni Polverino et al. 2021)
當時我真的害怕極了,但是卻都離不開。
壓力不只使人瘦,也會對生物造成負面影響,再怎麼耀武揚威的魚,遇到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還是會怕怕,因此研究員以牠的外型跟行為模式為範本製作假魚,嚇唬食蚊魚的同時,也能保護澳洲本土青蛙(Litoria moorei)的蝌蚪,只要食蚊魚靠近蝌蚪假魚就會衝向牠們。
就這樣生活在恐懼裡的食蚊魚,竟然變得會和蝌蚪保持距離,也願意和夥伴游得接近點,而且焦慮行為增加,游泳方向時常轉變,也時常屏住呼吸,冷凍(freeze)自己,不知道是不是由於害怕隨時會沒命,吃得也更多,不過另魚難過的是,吃多並沒有用,公魚的身形變更流線型,精子跟卵子的數量也都減少。
實驗結果相當有趣,除了行為改變外,竟然也對外型跟生理產生影響,那對蝌蚪的影響呢?機器魚的出現雖然都會嚇到兩種動物,但不會被針對的蝌蚪,就沒有變得比較團結,焦慮行為也有減少,似乎過得比較舒適一點。
本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喬瓦尼·波爾韋里諾(Giovanni Polverino)博士目前在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進行博士後研究,這所歷史悠久的大學成立於1911年,是西澳州的第一所大學,和澳洲聯邦其他五所知名大學的合稱為「砂岩學府」,都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底下為此研究的介紹影片:
歸剛ㄟ!走開,你不要一直靠近我。
壞壞科學家用替身嚇唬動物不只這一齣,早在七年前琉球大學的池田由鶴(Yuzuru Ikeda)教授,就用假星斑裸頰鯛(Lethrinus nebulosus)嚇過法老烏賊(Sepia pharaonis),結果發現從不同軌跡經過烏賊,會產生相異的威脅程度,烏賊也會表現依此出不同的身體圖案,威脅程度低時身體顏色會淺一點,還有圓圈圖案出現身體中間,而隨著程度提高則會出現黑色方塊,或是兩條垂直條紋,而最可怕的時候牠們會產生兩顆大大的眼點在後端。
假星斑裸頰鯛 (Kohei Okamoto et al. 2015)
虎斑烏賊的不同身體圖案 (Kohei Okamoto et al. 2015)
假的真不了,但能用得像真的一樣
使用仿真機器模型雖然很難100%重現自然情況下的狀態,但在謹慎的科學設計下,研究結果仍能給我們許多啟發。如前所述,利用模型魚塑造一個壓力很大的環境會影響到食蚊魚的行為,甚至是生育能力,或能對發想保育方法有所助益,不過這畢竟是在封閉實驗環境下的研究結果,是否適用於自然開放場域有賴更多探究才會知道了。
資料來源:
- Ecology of fear in highly invasive fish revealed by robots. Polverino, Giovanni et al. iScience, Volume 25, Issue 1, 103529. 2021. DOI: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1.103529
- Kohei Okamoto, Akira Mori, Yuzuru Ikeda "Effects of Visual Cues of a Moving Model Predator on Body Patterns in Cuttlefish Sepia pharaonis," Zoological Science, 32(4), 336-344, (1 August 2015)
- 大肚魚: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251_001
- 西澳大學:
校網:https://www.uwa.edu.au/About-us/About-UWA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6%BE%B3%E5%A4%A7%E5%AD%A6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