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危險與書】:在那個看詩集要去修長城的年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封面:書櫃其中一角友情客串,屋企無位放書,甚慘。

封面:書櫃其中一角友情客串,屋企無位放書,甚慘。

書是甚麼?危險又是甚麼?在今日的世界中,我們拿著書本、逛逛書店,以至電子書的出現,無不在告訴各位,看書是一個很好的休閒活動,因此我們常常會聽人對小朋友說要多看書,而不是像小朋友玩火時被父母暴打,原因很簡單,「常識」告訴我們,玩火是危險的,看書不是。那麼,書和危險這兩個詞是如何扯上關係的呢?

書是甚麼?書是知識與思想的載體;危險指甚麼?不外乎「閱讀者有危險」和「著作者有危險」。帶著這兩個理解,不妨一起看看,在以前,書是如何帶來危險的。


知識便是力量,這句說話的道理真可謂自古以來。不同的是,在現代這是句叫人讀書心靈雞湯,在古代,卻是各個統治者關乎生死存亡的議題。

公元前213年,距離秦始皇統一六國已有8年,朝堂上,李斯建議「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獲秦始皇一紙詔書同意。

簡而言之,就是政府除了醫藥、占卜、種植等「實用書籍」(在古代,占卜是很實用的啊),不是秦國官方正史的史書全部銷毀,諸子百家的書只有秦國官方才能收藏。背後的邏輯是:醫藥這些「技能書」是沒甚麼大問題的,歷史書嘛,萬一我大秦的國民看了人家趙國寫的歷史,甚麼「長平之戰為我國(趙)帶來深深傷痛」的鬼話,來個「告天七大恨」怎辦?當然是緊隨秦國說法:「長平之戰是我國史詩式大捷,是光榮的一頁」;至於百家書籍嘛,當然有參考價值的,但一般百姓可不能學,不然拿其他學說質疑我們法家治國可不好辦。

事實上在秦朝的角度看,這決定是無比正確的,最少後來推翻秦朝的各路人馬很大程度是六國舊貴族的復國軍團來的,當時他們的確有很大的仇恨,如果秦朝多挺一代讓這些人都死光光,六國復國很可能會像清中葉的「反清復明」口號一樣成為笑話。

扯遠了,回到正題,所以在古代,成為讀者本身是有一定危險的,首先你要確保你看的書不是禁書,否則你看看詩歌集都有可能受黥刑然後被拉去修長城。因為知識本身,可以是反對政權的力量,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有點像黑暗森林法則,政權無法判定哪個人讀了「壞書」以後會成為異端,只能先發制人,盡可能消滅所有不穩定因素。所謂知識無價,不只是知識的「身價」,更是獲得知識的「代價」。

你想想看,你在家中看詩歌集,突然一群官兵破門而入,把書沒收掉,然後在你臉上刺字,捉你去修長城,比你也會罵街的。所以秦始皇後來被知識分子無限攻擊也十分正常。當然,我們也可以想像,在那個懷書其罪的年代,總有不怕死的書痴,把心愛的書偷偷藏起來,才有今日許多諸子百家書作流傳下來。這不是無中生有的浪漫想像,當時一個的書痴,就把一本書偷偷藏在家中的牆壁裡。他叫伏生,他藏的書叫《尚書》。

後來統治者也學聰明了,知道單靠高壓手段很容易被罵,所以也有很多軟性手段,比如漢代獨尊儒術、唐代太宗令孔穎達修《五經正義》,背後也是一樣的方法,把官方的思想變成入仕之路,知識分子自然會「好好讀書」,不被「壞書」引誘,難怪唐太宗在看見科舉進士們時嘆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當一個特立獨行的書痴,可是要冒很大的經濟風險啊。

當然,一些可憐的讀者和書,該燒的還是要燒,該弄死的還是要弄死,及至清朝統治者仍深明此道。修個《四庫全書》,「順便」怒銷大批禁書,私藏禁書甚至要死刑,這是讀者的危險。

談完書為讀者帶來的危險,再談談作者,在以往,作者和出版商也絕對是危險的工作,這也不難理解,連在「下游」的讀者也有一定的危險,著書立說者自然更加危險。這次談西方,羅馬教廷便有著名的《禁書目錄》,凡是對天主教信仰不利的著作都禁止印刷和出售,嚴重者會被帶到宗教審判所甚至處以火刑。

這個《禁書目錄》的名單,就「貼地」多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書架,有沒有《禁書目錄》收藏的作者姓名,中二感滿滿。

名單包括:伏爾泰、雨果、康德、笛卡兒、哥白尼、伽利略、馬丁路德...(不能盡錄,最著名的應該是伽利略與教廷的角力吧。)

正是書本與知識無窮的力量,伴隨著無窮的危險,以上總總不由得讓我們慶幸,那個寫作、出版和閱讀也可能有危險的年代,正一步步離我們而去。

感謝一個個偷藏禁書的書痴、感謝一個個膽大包天的作者、感謝一個個傳承文化的出版社,感謝讓我生於這個自由看書的年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膠遊廣闊
3會員
37內容數
廢話多多,但沒有甚麼旅遊tips 的遊記分享區。偶而也寫一點書評和雜談。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為什麼要閱讀?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問師長的問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讓人心服口服的答案:因為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阿,所以我們讀書。難道知識只能從閱讀當中汲取嗎?試想,為什麼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像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遭人撻伐?在那一個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知識固然是只存在於書本當中的,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只要
Thumbnail
為什麼要閱讀?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問師長的問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讓人心服口服的答案:因為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阿,所以我們讀書。難道知識只能從閱讀當中汲取嗎?試想,為什麼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像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遭人撻伐?在那一個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知識固然是只存在於書本當中的,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只要
Thumbnail
《危險與書》到底有甚麼關係呢 秦始皇焚書坑儒就是怕會輸 說書人愛藏書就是怕說輸人 撕書人不愛書連輸字都不懂 賭徒們不買書就是怕會賭輸 賣書人兼賣笑不用怕賣輸人 讀書人挑燈苦讀就是怕讀輸 教書人愛讀書不用怕教輸人 小朋友們多讀書沒有輸不輸 大朋友們常讀書智慧不會輸 夫妻情侶讀好書感情不會輸 市
Thumbnail
《危險與書》到底有甚麼關係呢 秦始皇焚書坑儒就是怕會輸 說書人愛藏書就是怕說輸人 撕書人不愛書連輸字都不懂 賭徒們不買書就是怕會賭輸 賣書人兼賣笑不用怕賣輸人 讀書人挑燈苦讀就是怕讀輸 教書人愛讀書不用怕教輸人 小朋友們多讀書沒有輸不輸 大朋友們常讀書智慧不會輸 夫妻情侶讀好書感情不會輸 市
Thumbnail
在讀書的這段過程,你或許會以為你是停滯的、安靜的,情緒與思想無為所動──可事實相反。 每一次讀解文字內裡隱藏的意涵,體悟句與句之間合併而成、從未思考過的新解時,你的內心,會變得大為震驚,或是波濤洶湧,或是靜如止水、卻也難以那份激昂的喜悅或憤怒。 書帶給我們的不是真理,它帶來的是更大、更險峻的危險。
Thumbnail
在讀書的這段過程,你或許會以為你是停滯的、安靜的,情緒與思想無為所動──可事實相反。 每一次讀解文字內裡隱藏的意涵,體悟句與句之間合併而成、從未思考過的新解時,你的內心,會變得大為震驚,或是波濤洶湧,或是靜如止水、卻也難以那份激昂的喜悅或憤怒。 書帶給我們的不是真理,它帶來的是更大、更險峻的危險。
Thumbnail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書市現在已經在瀕臨危及關頭了?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Thumbnail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書市現在已經在瀕臨危及關頭了?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Thumbnail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Thumbnail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Thumbnail
借用徵文裡的一句話說:「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而書不過是「知識」或「資訊」的載體,確切來說,製造知識狂亂、讓人焦慮的,正是知識(或資訊)本身。
Thumbnail
借用徵文裡的一句話說:「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而書不過是「知識」或「資訊」的載體,確切來說,製造知識狂亂、讓人焦慮的,正是知識(或資訊)本身。
Thumbnail
「所以在古代,成為讀者本身是有一定危險的,首先你要確保你看的書不是禁書,否則你看看詩歌集都有可能受黥刑然後被拉去修長城。」
Thumbnail
「所以在古代,成為讀者本身是有一定危險的,首先你要確保你看的書不是禁書,否則你看看詩歌集都有可能受黥刑然後被拉去修長城。」
Thumbnail
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書的意義,是要不斷接近與他人的世界,不斷重建又破壞界線;書的危險,是為了一遍又一遍的殺死自己,無數次的重新開始人生。 閱讀和知識使人狂亂,一本書足以使世界天翻地覆。書是劈開心中冰凍三尺的海洋那把斧頭,而我們不能不拿起那把斧頭。
Thumbnail
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書的意義,是要不斷接近與他人的世界,不斷重建又破壞界線;書的危險,是為了一遍又一遍的殺死自己,無數次的重新開始人生。 閱讀和知識使人狂亂,一本書足以使世界天翻地覆。書是劈開心中冰凍三尺的海洋那把斧頭,而我們不能不拿起那把斧頭。
Thumbnail
  社會大眾對於閱讀有種既定印像,認為書本是神聖載體,相較於其他興趣嗜好,閱讀蒙受更多青睞、更能引發那些對於人浸染知識後的美好想像:可是在光明面之外呢?書既然承裝了人的思想,除了那些明亮乾爽溫煦日和,你無法忽略字詞也會描摹潮濕、混亂、狂妄、癡迷,這些同樣屬於人的祕密。
Thumbnail
  社會大眾對於閱讀有種既定印像,認為書本是神聖載體,相較於其他興趣嗜好,閱讀蒙受更多青睞、更能引發那些對於人浸染知識後的美好想像:可是在光明面之外呢?書既然承裝了人的思想,除了那些明亮乾爽溫煦日和,你無法忽略字詞也會描摹潮濕、混亂、狂妄、癡迷,這些同樣屬於人的祕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