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危險與書+2021寫作計畫-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世界裡

2021/01/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只有一無所有的人才不會焦慮
開年打開方格子的頁面,看看有什麼新鮮有趣事,也找找有沒有新的寫作靈感,像是未來閱讀有哪些方向,看到徵文活動有兩個主題特別打動我。
因為自己的寫作方向都是在探索知識的邊界,閱讀的危險在之前的招募讀者的文章裡有說過,這次也想聊聊知識焦慮以及相應的該怎麼面對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這兩個主題就這樣串了起來,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一口氣連結兩篇主題(笑)。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危險與書+2021寫作計畫-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世界裡(不小王子)
就像《1984》一樣,在戰火連綿不絕的1984年,維護社會穩定的手段是控制人們的思想與情感、修訂語言和篡改歷史,在這樣的條件下,大部分的人生活可以說是無趣,但也穩定,因為國家指引了方向與信仰。
但在大洋國真理部從事篡改歷史工作的溫斯頓·史密斯,卻在一次次的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原來自己被操控,也發現世界有另一種可能,慢慢地在工作中對自己所處的社會和領袖“老大哥”產生了質疑,而成了思想通緝犯。但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在於,成為思想通緝犯後,溫斯頓卻是被引領著自己看到"知識"的人背叛,這個世界是怎樣的他一時間想不清楚也想不明白。
知識到底是不是真實的?還是他本身有著矛盾的缺失?
知識焦慮產生,是因為我們擁有"部分知識",通過這部分知識我們構築了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知識既然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工具,那麼我們也就總是會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存在缺失,就像廣義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既相似又矛盾一樣。
追尋"絕對真理"往大的說,對於社會來說有著積極推進的作用,就像是啟蒙運動;往小的說,卻是存在主義的自我懷疑的開始。
我們既然用知識去認知世界,自然覺得知識最為重要,認為世界的運轉,社會的變遷,個人的沉浮背後,都是知識的力量在主宰一切。
或許也可以說,這樣的焦慮是一種很好的情緒,比任何勵志文章都要有效。想要一個更好的自己的念頭,在睡過一覺之後就可能灰飛煙滅。但是焦慮不會,因為它時時刻刻會圍繞在身上,就算是全神貫注地做著什麼事情,它也可能突然出現,在心理不停呢喃、胃就開始抽搐、呼吸加速,總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才能和焦慮對抗。
焦慮是當人感到自己某種重要的價值受到威脅時,產生出的擴散性的不安
這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對世界總是感到焦慮的原因吧?
不過在另一個角度上,我們也是生活在一個“焦慮的世界”裡。在所有政治和經濟問題的深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裡,在藝術、詩歌、哲學和宗教中,都能看到焦慮的影子。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正在急劇變化的世界中,日常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面對焦慮,並以某種方式與之相處。
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索倫曾經說過:“凡是我們所害怕的,正是我們所渴望的”。這也正是焦慮讓人動彈不得的原因,因為我們最想要的東西就躲在焦慮裡。在現在這樣一個網路發達的時代,太多的訊息我們只知道而不瞭解,而一直處在訊息過載的狀態。
這也是持續寫作的原因,因為焦慮因為訊息過載,我們更需要一個訊息的過濾器,過濾器可以是自己的思考、信賴的社群、信賴的作者等等,而選擇持續寫作的原因,一方面是展現自己的思考與工作,當作每件事情的紀錄,當然這可能也會彼此矛盾,但每個矛盾都是一個進步的關鍵,想通了也就能走通了;另一方面也是看看這個世界對自己這樣的認知有什麼樣的反饋,別讓路走偏了還越陷越深。
所以在新的一年裡,未來52周可以持續分享有趣的想法以及閱讀心得,希望其中可以有10篇是關於城市文化、10篇的商業地產觀察,也歡迎各位夥伴有任何這幾個主題的想法一起交流,在這走過混亂的一年後,一起繼續探索世界的邊界。
也對抗那不斷出現的焦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9會員
157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