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危險與書+2021寫作計畫-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世界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只有一無所有的人才不會焦慮

開年打開方格子的頁面,看看有什麼新鮮有趣事,也找找有沒有新的寫作靈感,像是未來閱讀有哪些方向,看到徵文活動有兩個主題特別打動我。

因為自己的寫作方向都是在探索知識的邊界,閱讀的危險在之前的招募讀者的文章裡有說過,這次也想聊聊知識焦慮以及相應的該怎麼面對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這兩個主題就這樣串了起來,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一口氣連結兩篇主題(笑)。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危險與書+2021寫作計畫-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世界裡(不小王子)

危險與書+2021寫作計畫-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世界裡(不小王子)

就像《1984》一樣,在戰火連綿不絕的1984年,維護社會穩定的手段是控制人們的思想與情感、修訂語言和篡改歷史,在這樣的條件下,大部分的人生活可以說是無趣,但也穩定,因為國家指引了方向與信仰。

但在大洋國真理部從事篡改歷史工作的溫斯頓·史密斯,卻在一次次的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原來自己被操控,也發現世界有另一種可能,慢慢地在工作中對自己所處的社會和領袖“老大哥”產生了質疑,而成了思想通緝犯。但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在於,成為思想通緝犯後,溫斯頓卻是被引領著自己看到"知識"的人背叛,這個世界是怎樣的他一時間想不清楚也想不明白。

知識到底是不是真實的?還是他本身有著矛盾的缺失?

知識焦慮產生,是因為我們擁有"部分知識",通過這部分知識我們構築了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知識既然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工具,那麼我們也就總是會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存在缺失,就像廣義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既相似又矛盾一樣。

追尋"絕對真理"往大的說,對於社會來說有著積極推進的作用,就像是啟蒙運動;往小的說,卻是存在主義的自我懷疑的開始。

我們既然用知識去認知世界,自然覺得知識最為重要,認為世界的運轉,社會的變遷,個人的沉浮背後,都是知識的力量在主宰一切。

或許也可以說,這樣的焦慮是一種很好的情緒,比任何勵志文章都要有效。想要一個更好的自己的念頭,在睡過一覺之後就可能灰飛煙滅。但是焦慮不會,因為它時時刻刻會圍繞在身上,就算是全神貫注地做著什麼事情,它也可能突然出現,在心理不停呢喃、胃就開始抽搐、呼吸加速,總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才能和焦慮對抗。

焦慮是當人感到自己某種重要的價值受到威脅時,產生出的擴散性的不安

這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對世界總是感到焦慮的原因吧?

不過在另一個角度上,我們也是生活在一個“焦慮的世界”裡。在所有政治和經濟問題的深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裡,在藝術、詩歌、哲學和宗教中,都能看到焦慮的影子。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正在急劇變化的世界中,日常生活的壓力讓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面對焦慮,並以某種方式與之相處。

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索倫曾經說過:“凡是我們所害怕的,正是我們所渴望的”。這也正是焦慮讓人動彈不得的原因,因為我們最想要的東西就躲在焦慮裡。在現在這樣一個網路發達的時代,太多的訊息我們只知道而不瞭解,而一直處在訊息過載的狀態。

這也是持續寫作的原因,因為焦慮因為訊息過載,我們更需要一個訊息的過濾器,過濾器可以是自己的思考、信賴的社群、信賴的作者等等,而選擇持續寫作的原因,一方面是展現自己的思考與工作,當作每件事情的紀錄,當然這可能也會彼此矛盾,但每個矛盾都是一個進步的關鍵,想通了也就能走通了;另一方面也是看看這個世界對自己這樣的認知有什麼樣的反饋,別讓路走偏了還越陷越深。

所以在新的一年裡,未來52周可以持續分享有趣的想法以及閱讀心得,希望其中可以有10篇是關於城市文化、10篇的商業地產觀察,也歡迎各位夥伴有任何這幾個主題的想法一起交流,在這走過混亂的一年後,一起繼續探索世界的邊界。

也對抗那不斷出現的焦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小的世界
74會員
189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不小的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有病,才會喜歡你!還是才會喜歡你?這句話要怎麼解讀,故事得從兩位高中生的戀愛說起,男孩沒絕症卻想裝病,換取留在學校的機會;女孩得了絕症卻想裝沒事,擁有正常人的生活。 嗯…非常青春的主題,非常青春的倔強。
Thumbnail
2025/03/31
有病,才會喜歡你!還是才會喜歡你?這句話要怎麼解讀,故事得從兩位高中生的戀愛說起,男孩沒絕症卻想裝病,換取留在學校的機會;女孩得了絕症卻想裝沒事,擁有正常人的生活。 嗯…非常青春的主題,非常青春的倔強。
Thumbnail
2023/12/15
現在想來,那應該是為什麼會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吧。故事裡沒有雄心壯志的人們,有著的就是好好生活又認真感受一切。這樣的故事看似沒什麼特別,卻可以照亮千百孩子臉龐的亮光與溫柔。看似沉默無言,卻喧嘩騷動
Thumbnail
2023/12/15
現在想來,那應該是為什麼會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吧。故事裡沒有雄心壯志的人們,有著的就是好好生活又認真感受一切。這樣的故事看似沒什麼特別,卻可以照亮千百孩子臉龐的亮光與溫柔。看似沉默無言,卻喧嘩騷動
Thumbnail
2023/12/12
因為當開了連鎖店鋪,代表了這是商業模式的探索。而探索一種商業模式,最重要的還是想辦法賺錢。不想著賺錢那就是對靠著你生活的人不負責任,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虧損倒閉了那些員工們該怎麼辦?在上海遇到了許多打著零工的「台流」,就是時代的犧牲者
Thumbnail
2023/12/12
因為當開了連鎖店鋪,代表了這是商業模式的探索。而探索一種商業模式,最重要的還是想辦法賺錢。不想著賺錢那就是對靠著你生活的人不負責任,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虧損倒閉了那些員工們該怎麼辦?在上海遇到了許多打著零工的「台流」,就是時代的犧牲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書市現在已經在瀕臨危及關頭了?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Thumbnail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書市現在已經在瀕臨危及關頭了?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Thumbnail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Thumbnail
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得越多往往讓人更焦慮,這感覺很矛盾,但矛盾本身好像就是知識的特點。有人嘲笑知識焦慮是一種中產階級的自作多情,不過說來也是有趣,自作多情應該是人類本性裡的基因,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也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而能安穩地活著
Thumbnail
借用徵文裡的一句話說:「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而書不過是「知識」或「資訊」的載體,確切來說,製造知識狂亂、讓人焦慮的,正是知識(或資訊)本身。
Thumbnail
借用徵文裡的一句話說:「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而書不過是「知識」或「資訊」的載體,確切來說,製造知識狂亂、讓人焦慮的,正是知識(或資訊)本身。
Thumbnail
當生活一成不變,彷彿整個人被困在孤島上時,閱讀就是連向外面世界的通道。透過文字所搭建的橋樑,可以劃破時間與空間的阻隔,在過去與未來的河流中游動,於奇幻與現實之間來回穿梭。 然而有時候,書籍也能在平靜的日子裡敲響警鐘,在開拓視野的同時,讓人意識到自己對安逸生活的麻木與漠視。 生活其實不一定那樣幸福
Thumbnail
當生活一成不變,彷彿整個人被困在孤島上時,閱讀就是連向外面世界的通道。透過文字所搭建的橋樑,可以劃破時間與空間的阻隔,在過去與未來的河流中游動,於奇幻與現實之間來回穿梭。 然而有時候,書籍也能在平靜的日子裡敲響警鐘,在開拓視野的同時,讓人意識到自己對安逸生活的麻木與漠視。 生活其實不一定那樣幸福
Thumbnail
  以前的我看書只是為了拿成績,現在的我閱讀則是為了我自己,還到了沒有閱讀不行的地步。大概只有看書時可以讓我完全進入文字的世界。 有些事情開始做了之後才發現根本停不下來,就像閱讀。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狀態下,我們還能辦書展真的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尤其最近國際情勢告訴我們病毒正在變化當中,將
Thumbnail
  以前的我看書只是為了拿成績,現在的我閱讀則是為了我自己,還到了沒有閱讀不行的地步。大概只有看書時可以讓我完全進入文字的世界。 有些事情開始做了之後才發現根本停不下來,就像閱讀。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狀態下,我們還能辦書展真的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尤其最近國際情勢告訴我們病毒正在變化當中,將
Thumbnail
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書的意義,是要不斷接近與他人的世界,不斷重建又破壞界線;書的危險,是為了一遍又一遍的殺死自己,無數次的重新開始人生。 閱讀和知識使人狂亂,一本書足以使世界天翻地覆。書是劈開心中冰凍三尺的海洋那把斧頭,而我們不能不拿起那把斧頭。
Thumbnail
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書的意義,是要不斷接近與他人的世界,不斷重建又破壞界線;書的危險,是為了一遍又一遍的殺死自己,無數次的重新開始人生。 閱讀和知識使人狂亂,一本書足以使世界天翻地覆。書是劈開心中冰凍三尺的海洋那把斧頭,而我們不能不拿起那把斧頭。
Thumbnail
似乎在所有時代,辦雜誌都是一件危險的事。 雜誌,是有話要說的(而且應該是很多話),是有立場與態度的。然而,這個社會是否會持續需要這本雜誌傳遞的思想、理念?是這些思想理念能否擊中人心?這是危險的考驗。
Thumbnail
似乎在所有時代,辦雜誌都是一件危險的事。 雜誌,是有話要說的(而且應該是很多話),是有立場與態度的。然而,這個社會是否會持續需要這本雜誌傳遞的思想、理念?是這些思想理念能否擊中人心?這是危險的考驗。
Thumbnail
Covid-19 出現並快速擴散造成無數人染疫甚或死亡,有些人較幸運,健康沒有受到侵犯,卻也都飽受全球秩序大亂之苦,「危險」成為這一年社會的共感。2021 台北國際書展,新經典文化、早安財經、寫樂文化、啟明出版、方格子以及 VERSE 以「危險與書」為題,帶讀者從「危險」的角度認識我們。
Thumbnail
Covid-19 出現並快速擴散造成無數人染疫甚或死亡,有些人較幸運,健康沒有受到侵犯,卻也都飽受全球秩序大亂之苦,「危險」成為這一年社會的共感。2021 台北國際書展,新經典文化、早安財經、寫樂文化、啟明出版、方格子以及 VERSE 以「危險與書」為題,帶讀者從「危險」的角度認識我們。
Thumbnail
文:韓嵩齡(寫樂文化 總編輯) 危險本身並不危險。 人事物之所以被冠上危險,並非因為他的本質,而是對全體或某些人所帶來的威脅,嚴格來說,會讓人感到危險的並非危險本身,而是因為生物本能所產生的恐懼。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危險,對於生命的發展不見得有利,科學家曾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進行一場實驗,構築出一個
Thumbnail
文:韓嵩齡(寫樂文化 總編輯) 危險本身並不危險。 人事物之所以被冠上危險,並非因為他的本質,而是對全體或某些人所帶來的威脅,嚴格來說,會讓人感到危險的並非危險本身,而是因為生物本能所產生的恐懼。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危險,對於生命的發展不見得有利,科學家曾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進行一場實驗,構築出一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