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危險與書|踏上不歸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那本讓我感受人生變化的書?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在本文裡面,書是一種排序好的內容,這些內容集合起來能呈現出一個主題。)

書籍能夠帶我們進入不同的想像、學到從沒聽過的知識、解決生活的難題。

這幾句話是提到書籍時,普遍能接受的優點,人們只要閱讀,就會產生新的體悟和感觸。人們不停地閱讀,進入各種想像領域, 思考各種過去沒想過的事情,獲得娛樂與知識。

而作者產出書的內容,也是以閱讀得來的知識體系和自身經驗去撰寫的,在作者讀了前人的創作後,用自己方式寫出新的作品。這些作品經過出版社認可後,才會被出版。

但出版只代表一時一地一部份人的肯定,如果總是直接接受書中的思考方式,少了多元觀點的批判,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入極端內容的迷宮,難以走出。思考方式會受到影響出現明顯的傾向,想出的結果會變得狹隘,甚至恐怖。

比方說討論到 1932 年至 1972 年塔斯基吉梅毒實驗,一種反思就是認為當時缺乏對於實驗設計的批判。因為僅延續既有的科學實驗思考方式,缺乏倫理觀念、亦缺乏人權觀念,設計實驗的人才會讓感染梅毒的黑人患者無法接適當治療,甚至讓患者無法得知準確病情。缺乏批判使這個實驗現在看起來如此恐怖,而美國社會仍在處理實驗造成的不信任感。

然而,閱讀不只會遇到極端內容的迷宮。當讀者徹底接受書中的思考方式後,在挑選下一本書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放棄其他看起來類似的觀點。

而這種行為,與書籍的名聲有關,越是暢銷的出版書,越是權威的推薦,我們越是容易完全相信,同時,也越是能讓讀者忽略下一本書的觀點。一旦進入這種循環觀點會逐漸固化,也使得沒有閱讀過相同書籍的人們距離越來越遠。

所以在此我想推薦一個方法挑戰這些危險:大量閱讀。大量閱讀能夠克服書所帶來的危險,理解書籍內容有框架,有出發點,閱讀時不帶批判,並始終好奇書寫脈絡與宗旨,去考慮這些論述的目的影響,最終便能用閱讀過的書籍互相批判。

這不僅能夠避免一開始就否定他人的理論,同時也能與自己的思考方式比對,進一步理解自己的如何思考。

而唯有意識到自己如何思考,才能夠進一步批判自己,找出自己的盲點。思考才能變得更有彈性,面對困難的空間也更大了。

所以越是讀書,就越需要讀書,一旦走上這條路我們也只能終身學習,不能回頭了。

最後打一下廣告,2021 年 1 月 26 日~1 月 31 日就是台北國際書展了,邀請大家準備好今年的選購書單,準時入場採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翡翠綠切開來都黑的的沙龍
22會員
55內容數
動畫影評
2022/01/15
上週 Vtuber Ninomae Ina'nis (此篇文章稱為 Ina) 直播的時候,有段對話非常有趣,也展現出 Ina 特有的溫柔人設。也被粉絲注意到並剪出來翻譯,在這篇文章中,我想拿這段影片對話來談我心目中的溫柔。
Thumbnail
2022/01/15
上週 Vtuber Ninomae Ina'nis (此篇文章稱為 Ina) 直播的時候,有段對話非常有趣,也展現出 Ina 特有的溫柔人設。也被粉絲注意到並剪出來翻譯,在這篇文章中,我想拿這段影片對話來談我心目中的溫柔。
Thumbnail
2021/09/03
8 月31日的時候,Alizabeth 娘娘上傳了採訪張守一的影片,在我的同溫層中激起不少質疑,有幾個KOL對於這段影片感到憤怒,認為不應該做這樣的採訪。這反而激起我的好奇,讓我去把影片看完了。 (PS:本文不會提到Alizabeth 娘娘採訪張守一的實際內容)
Thumbnail
2021/09/03
8 月31日的時候,Alizabeth 娘娘上傳了採訪張守一的影片,在我的同溫層中激起不少質疑,有幾個KOL對於這段影片感到憤怒,認為不應該做這樣的採訪。這反而激起我的好奇,讓我去把影片看完了。 (PS:本文不會提到Alizabeth 娘娘採訪張守一的實際內容)
Thumbnail
2021/08/22
前幾天朋友傳給我阿富汗喀布爾時報的一則女子管弦樂團的報導,看完之後想到最近阿富汗的狀況覺得有些感傷。而在塔利班掌權後,喀布爾時報也停更了。 最後想了想決定翻譯這報導,分享一下這段在2019年發生的事情。
Thumbnail
2021/08/22
前幾天朋友傳給我阿富汗喀布爾時報的一則女子管弦樂團的報導,看完之後想到最近阿富汗的狀況覺得有些感傷。而在塔利班掌權後,喀布爾時報也停更了。 最後想了想決定翻譯這報導,分享一下這段在2019年發生的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開門見山,這篇文就是要紀念我寫部落格滿兩周年了(灑花)!曾在〈一周年特輯〉中分享過我寫作的5個心法。這次兩周年特輯,我想來聊個特別的主題:閱讀的危險。
Thumbnail
開門見山,這篇文就是要紀念我寫部落格滿兩周年了(灑花)!曾在〈一周年特輯〉中分享過我寫作的5個心法。這次兩周年特輯,我想來聊個特別的主題:閱讀的危險。
Thumbnail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納悶,閱不閱讀這件事有這麼重要嗎?生活不是依舊可以照著過?朋友聚會聊的話題、談論的新知、分享的書籍若毫無興趣,會是個問題嗎? 今天若非為了交作業、工作需要抑或是他人指示,你是否還會主動地獲取知識、新的靈感?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納悶,閱不閱讀這件事有這麼重要嗎?生活不是依舊可以照著過?朋友聚會聊的話題、談論的新知、分享的書籍若毫無興趣,會是個問題嗎? 今天若非為了交作業、工作需要抑或是他人指示,你是否還會主動地獲取知識、新的靈感?
Thumbnail
在讀書的這段過程,你或許會以為你是停滯的、安靜的,情緒與思想無為所動──可事實相反。 每一次讀解文字內裡隱藏的意涵,體悟句與句之間合併而成、從未思考過的新解時,你的內心,會變得大為震驚,或是波濤洶湧,或是靜如止水、卻也難以那份激昂的喜悅或憤怒。 書帶給我們的不是真理,它帶來的是更大、更險峻的危險。
Thumbnail
在讀書的這段過程,你或許會以為你是停滯的、安靜的,情緒與思想無為所動──可事實相反。 每一次讀解文字內裡隱藏的意涵,體悟句與句之間合併而成、從未思考過的新解時,你的內心,會變得大為震驚,或是波濤洶湧,或是靜如止水、卻也難以那份激昂的喜悅或憤怒。 書帶給我們的不是真理,它帶來的是更大、更險峻的危險。
Thumbnail
書與人之間的距離,是思維。 寫者無心讀者有意無非也是份迷離的美意,書危險嗎?當然危險,這世間任何富含力量的,都有攻擊性。 身為讀者,你如何使用它?
Thumbnail
書與人之間的距離,是思維。 寫者無心讀者有意無非也是份迷離的美意,書危險嗎?當然危險,這世間任何富含力量的,都有攻擊性。 身為讀者,你如何使用它?
Thumbnail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書市現在已經在瀕臨危及關頭了?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Thumbnail
要寫這個主題之前,最困擾我的是要談論哪種危險,是書市現在已經在瀕臨危及關頭了?還是歷史傳說裡面那些危險的書?抑或者是閱讀很危險? 最後還是決定是來談書真實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讀書』的危險。」
Thumbnail
借用徵文裡的一句話說:「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而書不過是「知識」或「資訊」的載體,確切來說,製造知識狂亂、讓人焦慮的,正是知識(或資訊)本身。
Thumbnail
借用徵文裡的一句話說:「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而書不過是「知識」或「資訊」的載體,確切來說,製造知識狂亂、讓人焦慮的,正是知識(或資訊)本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