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觀察為何有障礙(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觀察土地和作物
之前曾經去幫一位學生看他的果園,田裏舖了雜草抑制蓆,但上面還是長了很多草。我拉開了草,看見雜草抑制蓆上堆了很多落葉和腐植土。我跟他說,你這些有機質跟土地分開的話,你的樹怎麼會健康呢?
我是花椰菜
視而不見很麻煩,因為輸入的資料有問題的話,輸出的行為通常也會有問題。而作物和土地又不會說話抗議管理者的不當照顧,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但奇妙的是很多人又會用各種說法來詮釋這些結果,然後繼續勇往直前。
這一節要談的雖然和種植無關,但是卻是影響種植最重要的關鍵……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2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雙無栽培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40會員
22內容數
無農藥、無肥料,不論化學的、有機的或天然的都不使用。 植物原本就有獨立的能力,這個能力來自於陽光、空氣、水和土,還有土裡的微生物。 在植物與微生物合作好幾億年,將原始地球從岩石轉化為沃土之後,其他生物才能賴以為生、而讓世界生機盎然。 孰料最後一位進場的客人竟然開著推土機進來說,這一切都是我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詹武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植物越生長土壤會越肥沃 土變不好是人管理不當造成的
很多自然農法的原創者是以現地利用循環的概念去運用資材,我相信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餵養作物,這樣的精神我都是認同的。然而傳來台灣之後,很多人就會把"可以用"當作是"盡量用",而大量收集材料來餵養作物。 這種態度才是問題 重點是,不要餵了作物還說我也是無肥料。
無農藥、無肥料,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求。 就像是主張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小孩,就會被誤以為是不管教小孩。 不做這些事,就不知道怎麼跟對方互動了嗎?
肥料當然有顯而易見的好處,能讓作物長得更快、產量更高、蔬菜很嫩,這些我都知道。問題是這些好處代表什麼?
好好種出只有陽光、空氣、水和土壤孕育出來的米,是沒有技術、不具經濟價值、低階的農業。 而現代糧食生產體系正努力轉型為生物科技業,源源不絕的創意、各種意想不到的技術,但堅持不要標示,因為 這會引起市場不必要的恐慌
無農藥,大部分的人都能理解,就算用農藥的人多少也會同意農藥是必要之惡,如果沒有病蟲害沒人會想去用這種東西。但說到無肥料,那就會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人要吃飯,為什麼種菜不施肥呢?這樣是在虐待作物、剝削土地吧?
植物越生長土壤會越肥沃 土變不好是人管理不當造成的
很多自然農法的原創者是以現地利用循環的概念去運用資材,我相信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餵養作物,這樣的精神我都是認同的。然而傳來台灣之後,很多人就會把"可以用"當作是"盡量用",而大量收集材料來餵養作物。 這種態度才是問題 重點是,不要餵了作物還說我也是無肥料。
無農藥、無肥料,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求。 就像是主張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小孩,就會被誤以為是不管教小孩。 不做這些事,就不知道怎麼跟對方互動了嗎?
肥料當然有顯而易見的好處,能讓作物長得更快、產量更高、蔬菜很嫩,這些我都知道。問題是這些好處代表什麼?
好好種出只有陽光、空氣、水和土壤孕育出來的米,是沒有技術、不具經濟價值、低階的農業。 而現代糧食生產體系正努力轉型為生物科技業,源源不絕的創意、各種意想不到的技術,但堅持不要標示,因為 這會引起市場不必要的恐慌
無農藥,大部分的人都能理解,就算用農藥的人多少也會同意農藥是必要之惡,如果沒有病蟲害沒人會想去用這種東西。但說到無肥料,那就會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人要吃飯,為什麼種菜不施肥呢?這樣是在虐待作物、剝削土地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臺灣文化產業對於『跨域』的持續探索,無論是在金馬創投還是TCCF等活動中,都能看到跨國合製的努力。然而,實際上成功的案例卻相對有限,主要受到時機錯位和IP熱度不足的影響。本文深入探討這些挑戰以及解決方案,並呼籲提早整合不同創作領域,以創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擴大IP影響力。
Thumbnail
勸告想投入線上課程的朋友,投入前可以再三思考! 明明前幾年,愛莉莎莎才賣課到破億,為什麼現在卻說線上課程難賺?到底線上課碰到什麼問題與困境?甚至陷入過度競爭、薄利虧損的窘境? 甚至,有媒體大品牌裁撤線上課業務、大型平台也爆發裁員潮,究竟為什麼?本文將拆解線上課發展三大困境,以及未來轉型出路何在?
Thumbnail
伊卡勒斯悖論是一種企業過度因其過去的成功而自信與自滿,進而喪失競爭力的現象。伊卡勒斯悖論告訴企業,成功的策略不應過度依賴,需要持續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並不斷尋求創新與變革,適應市場動態與變遷,以避免在快速競爭的市場中被淘汰。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當農夫種的花枯萎了, 他該選擇換一顆種子,還是改變環境? 每個人都該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當花無法綻放的時候 難道不該優先考慮 它是否受到充足的日照 它是否吸收到足夠的水分 它是否種在是和它的土穰 一朵花需要的陽光、水分、養分 它都得到了嗎?
Thumbnail
我們在面對許多人事物時,好像也是如此,是出於慣性?還是一種我執?從來不懷疑自己先前的預設可能不正確,到最後結果不如預期時,甚至覺得怎麼可以如此回報我?一直習慣於「以為自己都知道」「以為我是為你好」的大人們,好好反思,我們的自以為。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真的是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
Thumbnail
一個義務役的小小觀察,剛入伍的時候我曾很心動,但漸漸地為何我開始不想加入國軍了.....?國軍這個職業對於我這樣的新鮮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Thumbnail
隨著臺灣文化產業對於『跨域』的持續探索,無論是在金馬創投還是TCCF等活動中,都能看到跨國合製的努力。然而,實際上成功的案例卻相對有限,主要受到時機錯位和IP熱度不足的影響。本文深入探討這些挑戰以及解決方案,並呼籲提早整合不同創作領域,以創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擴大IP影響力。
Thumbnail
勸告想投入線上課程的朋友,投入前可以再三思考! 明明前幾年,愛莉莎莎才賣課到破億,為什麼現在卻說線上課程難賺?到底線上課碰到什麼問題與困境?甚至陷入過度競爭、薄利虧損的窘境? 甚至,有媒體大品牌裁撤線上課業務、大型平台也爆發裁員潮,究竟為什麼?本文將拆解線上課發展三大困境,以及未來轉型出路何在?
Thumbnail
伊卡勒斯悖論是一種企業過度因其過去的成功而自信與自滿,進而喪失競爭力的現象。伊卡勒斯悖論告訴企業,成功的策略不應過度依賴,需要持續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並不斷尋求創新與變革,適應市場動態與變遷,以避免在快速競爭的市場中被淘汰。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當農夫種的花枯萎了, 他該選擇換一顆種子,還是改變環境? 每個人都該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當花無法綻放的時候 難道不該優先考慮 它是否受到充足的日照 它是否吸收到足夠的水分 它是否種在是和它的土穰 一朵花需要的陽光、水分、養分 它都得到了嗎?
Thumbnail
我們在面對許多人事物時,好像也是如此,是出於慣性?還是一種我執?從來不懷疑自己先前的預設可能不正確,到最後結果不如預期時,甚至覺得怎麼可以如此回報我?一直習慣於「以為自己都知道」「以為我是為你好」的大人們,好好反思,我們的自以為。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真的是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
Thumbnail
一個義務役的小小觀察,剛入伍的時候我曾很心動,但漸漸地為何我開始不想加入國軍了.....?國軍這個職業對於我這樣的新鮮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