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CATCHPLAY+|《大債時代》: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

2021/01/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慧眼一口氣集結本屆金馬舞台上幾位大放異彩的演員,廖士涵導演的公視迷你劇集在台灣觀眾的熱烈期待下終於正式亮相,首二集甫播出便在網路上獲得廣大迴響,這些源於創作者生活周遭親朋好友的親身經歷,為故事增添許多真實感,適度透過不刻意的幽默舒緩壓迫,節奏明快俐落,情緒自然飽滿,互動貼近日常,從階級差異與負債議題折射都會年輕男女看似光鮮亮麗實則動輒得咎的處境,並從四條主線交織出與我們切身息息相關的一齣《大債時代》。
標題「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來自 Charles Dickens《雙城記》,是黑暗也是光明,有絕望也有希望,而後面最為關鍵的:「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誠如英文片名 Who Killed the Good Man?其實那是每一代的年輕人的寫照,置身風暴核心難以看清整個時代龐大問題背後的癥結,但危機往往暗藏著轉機,地獄與天堂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彷彿呼應著楊德昌導演所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
高中時期的補習班好友樊仲良、周詠晴與楊大器,性格差異甚大的三個人出社會後各自打拚,漸漸斷了音訊,這些年來阿良事業家庭皆有成,詠晴努力爬到銀行主管的位子,大器抱著創業夢卻始終一事無成,偏偏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悲劇讓他們再度聚首。此時詠晴不但面臨買房的龐大壓力,其部門又來了一位社會新鮮人何碩儀,總是不在狀況,導致公司業務不停節外生枝,讓她的生活陷入蠟燭多頭燒的窘境。這些似乎都是我們生活中時不時會面臨、也必須習慣長期共處的壓力,有時與金錢有關,有時又與金錢無關,有時無奈多了額外開支,有時甚至世故地慶幸「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而這些大大小小、有形無形的「債」就這麼錯綜複雜成為《大債時代》的核心。
日前訪談大霈時,她也分享了自己對周詠晴以及整部劇集的想法。其實最初此角的名字為周曉淇或周曉琪,是為了與《消失的情人節》有所區隔特地改名為詠晴,而陳玉勳導演也再三對她耳提面命,不可以用相同方式揣摩楊曉淇與周詠晴兩個角色,因此大霈深入思考並放大兩人之間的差異,無論是在面對工作,或是在面對自己的母親。身為銀行催款部門主管的周詠晴,行為舉止得更為社會化,更介意外界觀點,一方面要保有管理階層的嚴肅與職場女強人形象,一方面又是獨生女與家中經濟支柱;而大器便是其剋星,面對學生時代的老朋友時,幾度嬉鬧之間差一點把持不住流露出她大剌剌的本性,所以出社會後周詠晴的內在性格其實相當矛盾。
以她為例,大霈解釋道,所謂「債」,有字面上的金錢債,有生來必須背負的情感債,乍聽之下或許較為負面,但舉凡親情、愛情也屬於這種債,需要依靠分期付款來慢慢償還,那是責任,是義務,更是許多人口中甜蜜的負擔,只要我們還在人世的一天就永遠無法逃避,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金錢與心力面對無形的債務;或許直到某些關鍵時刻,我們才能夠領悟,過去看似沉重的負擔會反過來成為撐住我們身軀的力量,再者,世俗定義的成就不見得是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或許《大債時代》誕生的原因也在於此,讓我們得以從劇中這些不成功的人生裡找到努力活下去的希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Kristin
Kristin
創有粉絲專頁「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東吳中文畢,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著有電影文集《光影華爾滋》,文章散見各網路媒體,喜愛透過觀影、閱讀探索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