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諾斯洛普可以稱得上意氣風發,1950年代開始開發的F-5族系藉著軍援戰機的東風,進入無數美國盟邦及第三世界國家,使1960年代起的低成本戰機市場成為諾斯洛普瓜分到的一塊香餑餑,1970年的國際戰機計畫(International Fighter Aircraft,IFA)中,諾斯洛普推出的最新型F-5——F-5A-21(即日後的F-5E/F)更是擊敗一眾競爭對手,昭示著諾斯洛普仍將維持佔有部分低成本戰機市場的態勢一段時間。
除原有的低成本戰機市場外,該公司參與、進入技術驗證階段的輕型戰機計畫(Light Weight Fighter),從原先技術驗證用途,改為美國空軍將實際採用四個聯隊,且將有四個北約國家空軍購買的空戰戰機計畫(Air Combat Fighter),若再搭上海軍的艦載機版本,可說是錢途一片光明,先進戰機市場亦是觸手可及。
【計畫雛形:F-5X】
然而,1975年1月13日,空軍正式宣布由YF-16奪下ACF計畫大單,儘管後續YF-17海軍版在5月2日擊敗海軍版YF-16扳回一城,但依照諾斯洛普與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協議(註1),海軍版YF-17將是以麥道為主承包商、諾斯洛普次之,雖仍有湯喝,但終歸佔的不是最肥的利潤,這也使諾斯洛普最終仍於1976年推出F-18L,欲以此與通用動力在陸基市場爭雄(註2)。
ACF計畫的落敗,使得不甘心的諾斯洛普也積極提出F-18L計畫意欲搶佔市場,但最後卻與合作夥伴麥道為F-18L對簿公堂。Photo by Northrop
儘管在搶佔先進戰機市場的ACF計畫上出師不利,但低成本戰機市場依然前景可觀。對於第三世界的諸多國家而言,F-16、F-18L等先進戰機雖也令人垂涎三尺,但國內的後勤能量、乃至於自身與美國的外交關係,都使其未必能夠負擔或採購此類先進戰機。
故在未來,面對大量需要汰換的F-5系列、MiG-21、Mirage III/V與F-4等機型,一款性能有所提升,後勤足以便捷、可靠度足夠的戰機,應仍具備一定的潛在市場及買家。據諾斯洛普粗估,輕型戰機市場需求將高達4000架,而諾斯洛普則能希望以新機型一口氣吞下其中的1500架,一如F-5E/F在IFA計畫中獲勝、填補F-5A/B市場一樣。倘若1980年代的軍購市場環境並未丕變,諾斯洛普依據經驗總結出來的市場,或許真能納入囊中。
F-5X三視圖,可以發現該構型除更換F404外,諸多設計仍承襲F-5E/F,與日後的F-20多有不同,如LErX、機首雷達罩等。Photo by Secret Projects Forum
在這樣的思維下,諾斯洛普於1974年前後展開F-5系列的進階研究(Advanced Study),提出的諸多研究內容包含探討發動機研改的F-5X計畫。其中,最具潛力的無疑是於1975年5月所提出,將發動機自兩具J85改換為單具F404的F-5/404,縱然該構型整體氣動變化不大,且並未採用如日後的APG-67等先進航電系統,亦缺乏掛載AIM-7麻雀飛彈的能力,但光憑更換發動機為F404,便使其相較過去的F-5增添60%以上的推力,令F-5性能躍上一階。
1977年,先進F-5研究仍在持續,而此時白宮也迎來一次改朝換代,對於諾斯洛普公司而言,新任的吉米.卡特(James Earl "Jimmy" Carter, Jr.)政府將對該公司的政策帶來不小的影響。
對於卡特總統而言,美國現有的武器外銷政策顯然是與一面倡導的和平所相悖的,而在常規武器擴散將威脅世界和平的前提下,做為世界最大武器出口國的美國對帶頭限制武器出口自是責無旁貸。因此,在卡特政府就職後的四個月,1977年5月,卡特頒布第13號總統命令(Presidential Directive 13),明文禁止僅為外銷目的開發、或改良現有戰機。
以事後諸葛角度而論,卡特政府此一舉動可以說是相當愚蠢的,武器市場的大蛋糕不會因為領頭人的突然退出,使其他人也停下分食的舉動,只會刺激已經佔有一席之地的,或是想分食蛋糕的更為激烈的爭搶這份原不屬於他們的份額。
正在接受空中加油的埃及空軍F-16。對中東地區大衛營協議簽訂國出售F-16、F-15的行為,無疑違背了卡特政府自行訂下的停止武器外銷目標。
日後美國軍備控制與裁軍署副署長貝瑞.N.布萊希曼(Barry N. Blechman)在接受國會質詢時,也證實了此一政策使得美國在軍售市場份額下降、為他國所取而代之。諷刺的是,1978年,卡特政府出於政治目的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以色列三個國家出售共計達200架的F-15及F-16,打破自身的政策,而這也讓卡特意識到,若是完全限制武器外銷,將不利以此做為外交政策的特殊手段或工具,此是後話。
雖然此時的政策並不利於外銷型輕型戰機的開發,但F-5X的開發仍有條不紊的進行,1977年9月、12月,Walt Fellers——曾引領YF-17開發,參與YF-23等型戰機研製,為諾斯洛普公司著名工程師——向高層先後遞交了F-5X單雙發構型,以供高層分析評估。
Fellers領導的F-5X項目有條不紊的進行的同時,由諾廠另一位著名設計師Lee Begin領導的F-18L小組也提交了一份代號F-5S Super Tiger的設計與F-5X爭鋒,特徵為將F-5與YF-17的氣動相結合,除上圖採用J85昇級版的方案外,尚有一個採用"F404 Half-size"的設計,但最終落敗。Photo by Secret Projects Forum
若以諾斯洛普公司注重生存性的飛機設計哲學,該公司向來偏好雙發設計多於單發,F-5X也應當是由雙發構型勝出,一如當年YF-17的P-610與P-600之爭。但這次,諾斯洛普請到著名戰鬥機黑手黨(Fighter Mafia)成員:愛佛雷斯特‧李克斯奧尼(Everest Riccioni)上校,來為F-5X的單雙發設計進行仲裁。在經過能量機動性、持續機動性等多方面評估後,李克斯奧尼上校最後建議諾斯洛普公司採用單發設計進行開發,並在1978年6月由維爾科.加西奇(Welko Gasich)(註3)敲定,後續開發將以F-5X單具F404方案進行。
而在1978年,F-5X,或者說,F-5G計畫,也迎來第一次啟動研製的曙光:中華民國空軍。
註1:由於諾斯洛普與通用動力皆缺乏艦載機設計經驗,兩者競標NACF計畫時,分別找上麥道及沃特公司合作,開發艦載版本YF-17/YF-16。
註2:但此舉被麥道認為會侵害到其市場,且多數買家寧願直接採購艦載版F/A-18,對F-18L置若罔聞,最後諾斯洛普於1986年終止該計畫。
註3:諾斯洛普公司著名工程師,曾參與或領導T-38、F-5、YF-17等型軍機開發,並在退休前監督B-2匿蹤轟炸機生產。
【F-5G研製的萌芽】
1978年對於遠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絕對稱不上好年,卡特政府上台後的政策縱使沒有即刻倒向海峽對岸,整體政策也逐漸彰顯對臺灣的不友善,更是加劇自1972年尼克森出訪中共以來,對中美邦交那抹濃重的陰影。
具備AIM-7麻雀飛彈發射能力的F-4向來為國府空軍所極力爭取的目標。Photo by USAF
做為試探,國府在1978年向美國提出F-4幽靈二式戰機的採購計畫,並表達採購更先進的F-16、F-18L等型戰機的想法。F-4做為美方多年不願出售我國的重型戰機,若是美方意欲與我國斷交,則應在斷交前仍會出售一批先進武器,提升我國的防衛能量,以維持台海軍事實力的均勢。如此,便有可能會同意出售具備AIM-7麻雀飛彈發射能力的F-4。反之若是予以拒絕,則這段危如累卵的中美關係,則應當能在維繫一段時間。
但出乎意料的是,F-4的採購計畫被予以駁回,美方卻仍展現一絲提升我國防衛能量的意向,提出願意轉售以色列幼獅式(Kfir C2)戰機的意願,並飛速通過J79發動機的出口。但幼獅式有限的性能顯然無法使國軍產生興趣,這使得美方進而提出將F-5E/F增添AIM-7掛載能力的方案。但鑑於F-5E/F有限的性能,在掛載AIM-7後會出現大幅度的衰減,最終國府仍拒絕了此一方案。
J79發動機(左)與YF-104A。美國通過Kfir C2所需J79發動機的神速,對比日後我國研發新戰機時申請100具J79外銷許可的龜速,可謂極為諷刺。
雖然國府婉拒了在原版F-5E/F上掛載AIM-7的提議,但諾斯洛普正在開發的F-5G,卻恰好契合美國政府希望一定程度上抑制國軍實力,以及國軍對於先進戰機的需求。此外,對於美國政府的武獲政策來說,政治現實跟政府對各公司的監護是極其有關的,若國軍採購F-5G,也能相當程度的弭補在ACF計畫中受挫的諾斯洛普公司,此舉無疑對平衡、保持該公司工業能量有相當大的助益。
於是在1978年7月,美國空軍向諾斯洛普公司表明將F-5G做為出口國軍,以滿足國軍空防需求的意向。一如前文所述,此時的F-5G仍不具備先進航電,僅有一具F404發動機以及提升的機動性。同時,為滿足國軍配備麻雀飛彈的全天候空防需求,F-5G勢必得在此基礎上增添先進航電。而當時的雷達備案則包含西屋公司為F-16設計的雷達與艾默森電氣(Emerson Electric Co.)的APG-69兩型雷達,兩者都有較小且適合F-5有限機首空間的的天線尺寸。
然而,正當諾斯洛普公司積極展開F-5G的各型雷達、武裝研究時,卡特政府卻再度展現其對臺灣的不友善態度,在1978年10月否決了國軍採購F-5G的申請。對於卡特政府徹底否決此次軍售的理由莫衷一是,在缺乏明確官方說法的情況下,有論者認為是在乎中國態度,亦或是卡特政府認為,國軍透過足量的空對空飛彈與戰機便能維持空優。
無論如何,這項決定對於國軍也好,諾斯洛普也罷,都是令人感到驚愕的,尤其對後者而言,有希望獲取資金與啟動客戶開始全面開發的計劃,卻硬生生地遭到阻絕。
此次決議,使得諾斯洛普意識到了卡特政府對於戰機外銷政策的不善,從而使諾斯洛普略為放緩了F-5G計畫的開發。同樣的,武器採購的不利,除了使遠在太平洋彼端的國府再度轉向申請採購F-4外,也令國府將下一代戰機的議程正式擺上檯面,在1979年年初推行自製戰機,此為他話。
包含瑞典在內,也是當初諾斯洛普亟欲爭取的客戶。Photo by Secret Projects Forum
儘管放緩了F-5G計畫的研發,諾斯洛普也並未停止向其他國家推銷F-5G。在1979年間,便向臺灣、南韓、泰國與瑞典等四國進行F-5G相關簡報。而到了1980年,武器外銷政策也迎來轉機。隨著美國暫時的退出國際武器銷售市場,原先所占份額迅速為英、法、蘇等國所蠶食,並對自身外交政策運用上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後,卡特政府不得不承認失敗,決議在1980年1月放寬PD-13,提出出口型戰機(FX)計畫。該計畫要求廠商自費開發一款性能介於F-5E與F-16之間的新型戰機,提供予美國政府向外出口,而這款戰機,又最好是基於現有戰機型號進行改動。
FX計畫的面世,彷彿F-5G否極泰來,將能延續F-5系列輝煌。
-待續-
參考文獻:
[1] Tom Martin, Rachel Schmidt,” A CASE STUDY OF THE F-20 TIGERSHARK”, The RAND Corporation, June , 1987.
[2] ANTHONY F. JURKUS,”REQUIEM FOR A LIGHTWEIGHT: THE NORTHROP F-20 STRATEGIC INITIA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1 ,59-68 ,1990.
[3] William J. Frey, “The F-20: SAGA OF AN FX”, Air University Review, Vol 37, issue 4, 43-51, 1986.
[4] A. Titiriga, B. Hunt, "F-20 Evolution", AIAA /AHS/ASEE Aircraft Systems Design and Technology Meeting, Oct. 20-22, 1986, Dayton.
[5] Flak,” F-20虎鯊式—美國最後的輕戰機”,全球防衛雜誌,Vol 289, 26-35,2010.
[6] Donald E. Fink, “Taiwan Offered F-5 With Sparrow”,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Aug. 21, 12-13, 1978.
[7] 張明德,” 大黃蜂家族的早夭兒--F-18L諾斯洛普的輕戰機外銷夢”,全球防衛雜誌,Vol 289, 44-52,2008
[9] Janice M. Hinton,” THE SALE OF FX AIRCRAFT TO TAIWAN”, The RAND Corporation, February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