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席地而坐》劇照(來源:金馬影展官網)
韋布、黃玲、王金等人相對於于城,是被唾棄的、沒有力量的;所有人都把過錯怪在他們身上:于帥的死是韋布的錯、副主任跟黃玲的關係曝光是黃玲的錯、王金的狗被咬死是王金的錯。他們就這樣被殘酷的生活壓迫,他們是老被叉子扎著的端坐的大象。而于城雖然和韋布等人有一樣的目標(都想去看大象),但于城實際上也是把錯歸究到他者身上的:他覺得他嘴唇破皮是因為別人不拿水給他、朋友跳樓都是因為他喜歡的人拒絕他,是她的錯;或是朋友的妻子硬要買一棟負擔不起的公寓,是她的錯。
最後于城問韋布,當你站在高樓陽台上,你會想什麼?于城是真的想知道,這些被生活的叉子扎著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我想,我還能怎麼辦。」于城得到這個回答的時候哭了,打了電話給朋友的母親承認他看著他跳樓。于城知道了活著不只是他想的「很煩」,對另外那群人來說,是更無力、毫無退路的,他才覺得他真的錯了。
再聚焦談談韋布。他是全片我最喜歡的角色,他跟于城一樣,對生活中發生的事都不覺得什麼,因為一切都是照「流程」來的。朋友黎凱被欺負要幫他、鄰居王金被找碴要替他出頭,這都是他的流程。但是沒想到每件事都不按照他的流程進行,還被黎凱出賣了。韋布在路邊撿到老人的毽子的時候,我覺得按照他的流程,他應該要還給老人,但他卻罵了髒話,和老人起了衝突。他第一次打破自己的流程,也第一次在電影裡笑了。
之前有個人說,這部片事實上可能是最積極正面的片了。在片尾,韋布、黃玲、王金及王金的孫女四人搭上了開往滿洲里的夜車。在一片黑暗的夜色中,傳來遠方的一聲象鳴,電影在這聲鳴響之中結束。我們不確定他們能不能到的了滿洲里、見不見得到大象,或是他們見到大象之後會有什麼改變,但最重要的,不論他們上路的理由是什麼,他們還是踏著未知前行了。當你看見即使在這個荒蕪的世界裡,那些在爛泥中掙扎的人都有勇氣踏上新的旅程,你還有什麼辦不到的呢?所以,還是去看看吧。
大象席地而坐之於我,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