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來自平行時空的警世寓言-《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就像所有的天災、人禍一樣:一開始,政府不希望人瞭解細節,任憑謠言滿天飛——已經死掉的人還可以爬起來,就算開槍涉及心臟也打不死。活屍只會不斷前進、不停咬人,一但被活屍咬到只有兩個下場:被活屍吃掉,或者變成活屍開始去咬人。


回顧2020影響各國最深遠的事情,毫無疑問就是肺炎疫情,從爆發至今約一年的期間,不論在人命、經濟或國際關係上,都造成莫大的破壞。然而這一連串的發展,卻讓筆者想起幾年前看過的這本小說,更意外在重新閱讀後,發現作者彷彿先知般,在數年前就預言了本次疫情從爆發到蔓延全球的必然過程。

raw-image

雖然曾經被改編成由影星布萊德彼特所演出的電影「末日之戰」,由作者麥克斯・布魯克斯(Max Brooks)所撰寫的原著小說《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講述的事情,卻不僅僅是殭屍病毒蔓延、美國英雄拯救全世界的膚淺故事。小說中的時空背景設定在現代,距離虛構的「活屍大戰」爆發約10年後,歷經各國衰亡、經濟遭受毀滅性打擊,甚至是核子戰爭,人類文明終於開始重新振作,並且反思這場戰爭的緣起與過程中所做出的種種錯誤決定。

和一般小說不同,《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並不直接以全知的角度進行描述,而是以類似採訪集的方式,蒐集各個虛擬關鍵人物的「證詞」,建構出整事件。但令人驚訝的是,包含緣起於中國、聯合國的官僚導致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各國政府為了經濟向民眾隱匿關鍵資訊,以及有心人士透過販賣「恐懼」(誘騙民眾購買假疫苗)等情節,都與2020年的現實不謀而合。

除了虛構劇情,作者也經常在內容中穿插三峽大壩迫遷、以阿人民間的衝突,以及政府透過媒體公關進行無實質作用的大內宣等情節,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以「活屍」這個(至少至今為止還是)荒誕的主題,表達了對資本主義、國際關係、政府官僚主義與後工業化高度專業分工等現實狀態的批判。


我們的經濟是後工業時代的服務業,又複雜又高度專業化,只有在很狹隘的分工結構中,大家才有辦法發揮特長。你要是看到第一次職業普查時,大家在「職業欄」裡填些什麼,一定會吐血。不是什麼「總裁」、「代表」、「分析師」,就是「顧問之類的」⋯⋯(中略)⋯⋯。第一次勞動力調查的結果很清楚,六成五以上的人力全都歸在「F-6無可用技能」這一類。


比起虛構小說,筆者認為《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更像是從另一個平行宇宙給予我們的警世預言,然而可惜的是這份警告並未受到重視,也導致肺炎疫情幾乎是以可預期的方式迅速爆發。

和電影中的結局不同,小說中的人類以「返璞歸真」的方式重新找回力量與尊嚴,並走向重建之路。隨著英國變種病毒株出現,肺炎疫情趨緩似乎遙遙無期,然而再長的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但在疫情結束之後,世界是否會因此改變,又該如何改變?或許才是倖存者們,終將面臨的最大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49會員
432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2020到2022,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Thumbnail
從2020到2022,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Thumbnail
1947 年 34 歲的卡謬出版了《瘟疫》,這本書因為這兩年的肺炎,有了陡升性的流行。尤其在七十年過去後,版權不再是阻止各家出版社的問題,一時之間各種譯版紛紛出籠。我個人則是選擇了大塊文化的版本,最初的理由是因為封面設計,雖然我不太懂意境,但他的色塊設計讓我很喜歡⋯⋯
Thumbnail
1947 年 34 歲的卡謬出版了《瘟疫》,這本書因為這兩年的肺炎,有了陡升性的流行。尤其在七十年過去後,版權不再是阻止各家出版社的問題,一時之間各種譯版紛紛出籠。我個人則是選擇了大塊文化的版本,最初的理由是因為封面設計,雖然我不太懂意境,但他的色塊設計讓我很喜歡⋯⋯
Thumbnail
窗外的天色令人分不到晝夜,烏雲密佈但卻沒有下一滴雨。由防疫封城至今已經超過三百天,還以為是日復日的尋常日子,豈料潛伏在某個角落的黑暗,早已覆蓋這個世界。
Thumbnail
窗外的天色令人分不到晝夜,烏雲密佈但卻沒有下一滴雨。由防疫封城至今已經超過三百天,還以為是日復日的尋常日子,豈料潛伏在某個角落的黑暗,早已覆蓋這個世界。
Thumbnail
今天又再度感受到人類的惡意。 在一個取材用的群組裡面,我聽到有不少人提倡,既然政府說不缺電,我們就要把冷氣開到最低溫,就算出門也一樣,反正電費不是付不起。 . 「大家一起來戳破這個爛政府的謊言!」 「我電燈跟其他電器也通通打開!」. 「反正有政府會做事嘛!」 .
Thumbnail
今天又再度感受到人類的惡意。 在一個取材用的群組裡面,我聽到有不少人提倡,既然政府說不缺電,我們就要把冷氣開到最低溫,就算出門也一樣,反正電費不是付不起。 . 「大家一起來戳破這個爛政府的謊言!」 「我電燈跟其他電器也通通打開!」. 「反正有政府會做事嘛!」 .
Thumbnail
為什麼疫情會在中國傳開?為什麼全世界都無法倖免?我試圖用「瘟疫與人」這本書的論點來重新分析武漢肺炎大流行的遠因
Thumbnail
為什麼疫情會在中國傳開?為什麼全世界都無法倖免?我試圖用「瘟疫與人」這本書的論點來重新分析武漢肺炎大流行的遠因
Thumbnail
回顧2020影響各國最深遠的事情,毫無疑問就是肺炎疫情,從爆發至今約一年的期間,不論在人命、經濟或國際關係上,都造成莫大的破壞。然而這一連串的發展,卻讓筆者想起幾年前看過的這本小說,更意外在重新閱讀後,發現作者彷彿先知般,在數年前就預言了本次疫情從爆發到蔓延全球的必然過程。
Thumbnail
回顧2020影響各國最深遠的事情,毫無疑問就是肺炎疫情,從爆發至今約一年的期間,不論在人命、經濟或國際關係上,都造成莫大的破壞。然而這一連串的發展,卻讓筆者想起幾年前看過的這本小說,更意外在重新閱讀後,發現作者彷彿先知般,在數年前就預言了本次疫情從爆發到蔓延全球的必然過程。
Thumbnail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Thumbnail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Thumbnail
::小戲鬼泣泣樣樣論〉【瘟疫電影系列】這次世界大瘟疫已經導致不一樣的國際關係、民眾關係。尤如世界大戰後的變化。藉科學趨世預測所得訊息,也正是故事創作人(如編劇導演)的責任,將訊息向大眾傳遞。我們若能放下一貫舊習的觀影習慣...
Thumbnail
::小戲鬼泣泣樣樣論〉【瘟疫電影系列】這次世界大瘟疫已經導致不一樣的國際關係、民眾關係。尤如世界大戰後的變化。藉科學趨世預測所得訊息,也正是故事創作人(如編劇導演)的責任,將訊息向大眾傳遞。我們若能放下一貫舊習的觀影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