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終結戰|預言與寓言並存的小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查士丁尼在位期間,大疫爆發(540年代),一下子就死了五千萬人——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下一場大疫是史上最慘重的,黑死病這個病名在那時誕生,因為感染者的四肢會出現壞疽。它在中國爆發,沿著貿易路線傳播到中亞、歐洲,到1353年才緩和下來,殺死的人高達兩億。最後一次爆發也始於中國,那時——十九世紀中葉——蒸汽動力船已問世,因此很快就散播到世界各地。光是印度就有兩千萬人送命,感染者死亡率近八成。」

從2020到2022,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 內容介紹

「十月終結戰」描述一位為生物學家亨利,在日內瓦參加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會議之後,受託前往印尼的難民營調查一件傳染途徑不明且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抵達後卻因為當地政府試圖封鎖消息而無法進行調查。在司機的幫助下他們抵達了集中許多同志的拘留營,裡面的情況當然慘不忍睹,包括先前無國界醫師組織派去的法國醫師全部都已經死亡,在人手有限且儀器不足的情況下,亨利只能將初步調查回報給WHO請求支援。兩週後隔離檢疫期滿的亨利正準備開始投入對付病毒的研究,然而就在此時疫情開始出現往外擴散的跡象,而亨利發現兩週前載他抵達拘留營的司機此刻正在前往麥加朝聖的路上,於是亨利即刻啟程前往麥加並開始他一連串試圖防堵疫情的過程。

「陰謀論者煽風點火,硬說恐溝里是敵人的密謀。這些奇幻故事透過社交網站傳播,起先由俄羅斯網路機器人投送,再由謠言販子轉傳,在遠端挑撥離間,鼓勵民眾走上街頭——與反覆警告他們在家避難的政府官員作對。」

疫情之外還有戰爭,隨著疫情抵達麥加聖城所在的沙烏地阿拉伯,原就緊張的中東情勢一觸即發;隨後這個可怕又不知名的瘟疫踏上了美國的土地,造成全面的癱瘓與大量的死亡,與此同時的俄羅斯卻宣稱他們持有效對付疫病的疫苗,美俄之間檯面上的叫囂與陰謀論日漸炎上,檯面下如破壞基礎設施、暗殺、情報戰等更是眼花撩亂。身處疫情中心的亨利除了每日的挑戰需要應付之外,還不斷在心裡的角落檢視自己過去曾經犯下的罪行,聰明的研究者就是最強大的武器,為了反生物戰而必須研究生物武器更是天使與惡魔的拔河,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亨利似乎都沒有更好的解答,而他離家人卻越來越遠⋯⋯


  • 閱後心得
「2018年,薩拓等人發表報告,宣布他們到高山山頂搜尋病毒的結果。根據他們的計算,在自由對流層,每平方米每天會落下八億個病毒。那些病毒大多以細菌為宿主,而不是人類。地球海洋裡的病毒總數,估計是宇宙恆星總數的一千萬倍。」

其實撇開小說主軸劇情的刺激進展,光是書中所含括的資訊量就十分驚人,也許經過這一年多日日收看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的我們對於書中所言並不陌生,但這位因寫作基地組織報導文學榮獲2007年普立茲獎的作者,充分發揮他身為紐約客專欄作家的寫作功力,深入淺出地將病毒及疫苗的知識融入在小說中,更穿插人類歷史上重大疫病來龍去脈與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最新的相關科學研究及發現,閱讀這本小說就像在看多角度多場景的紀錄片。

「因為中國人不願承擔SARS起源於中國所衍生的責任。於是謠言像傳染病一樣散布開來:只有美國才能以基因工程技術製造SARS之類的疾病;SARS病原是美帝故意在中國釋放的,是阻遏中國邁向世界強權的武器。」

除了科學知識之外,各國政府的政治角力也是一大看點,對照今天中共主席在黨慶大會上講的話更是荒謬到絕頂的地步,忍不住覺得小說與非虛構文學距離可能也沒那麼遙遠,而現實始終比想像出來的情節更加駭人。這種大量融入現實世界新聞或內線消息的小說總能令我回味再三,想起先前讀過的「紅色細胞」也是如此,記者或智庫研究員長年來磨練的尖銳筆鋒一轉向小說時總激盪出特別的風貌,也許有些人不甚喜歡這種寫法,但我總是邊讀邊搜尋相關新聞或訪談,總覺得能藉由一個故事來認識現實生活中碰觸不到的真實層面特別令人激動。

英文版發表於2020的五月,正是美國疫情開始進入高峰的時刻,所有媒體都驚嘆於作者簡直如預言一般的神作究竟如何織就而成?在紐約客的專欄訪談中,作者本人也坦承「他每天閱讀報紙時都像在讀自己小說的另一篇章」,彷彿這個疾病換了一個名字從小說中走出來攻擊真實社會。他不僅訪談了感染免疫的學者、動物流行病學的專家、國家衛生研究中心、輝瑞的疫苗科技總監等,他還讀完了所有相關的文獻資料,並為了回應導演雷利史考特的一個問題——「究竟末日是怎麼開始的?」——而開始撰寫這篇小說;但當小說出版後這個世界陷入同樣的苦難,對於作者來說絕對是極大的折磨,更別說他還曾在911發生前三年就寫出了恐怖主義入侵美國的電影「緊急動員」的劇本。

「因為我們在二十世紀克服感染疾病的成就,我們洋洋得意。但是大自然不是穩定的力量。它會演化、它會變化,它從來不自滿。」

結局回應了作者寫作的初心,藉由虛構小說的規模來模擬世界失控的情況,沒有設立一個英雄來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與事實並進,用科學的謹慎與望向未知的敬畏去探究大自然,探究人類從來未能真正掌握卻試圖遙控的大地之母。看這本書之前剛好看完了影集「鹿角男孩」,同樣的描述末日傳染疾病,也同樣地重新理解自然的力量,一併推薦給大家。最後最後,作者沒有浪費他為了這本小說所搜集奠定的所有知識,在今年的六月初又推出了新的著作“THE PLAGUE YEAR: America in the Time of Covid”,詳細記錄過去這一年美國面對新冠肺炎侵襲的狀況,了解失敗的原因以及檢視白宮、CDC、國衛院等專業人士所下的判斷及決策,衷心盼望中文版的面世。

  • 延伸閱讀

作者給台灣讀者的話

談下一本書“The Plague Year” (The New Yorker紐約客網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hy Not Reading 的沙龍
14會員
47內容數
嗨你好,這是Why Not Reading何不閱讀的沙龍! 這裡有一些書,也有一些政治議題。
2023/11/06
「簡單來說,我正在寫一些我不了解的東西,一個號稱作家的人這麼做,似乎是犯罪。」 寫過「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珍珠」等數本經典名著而在美國聲名大噪的約翰史坦貝克,鼎鼎大名的大作家卻如此謙虛地表示自己並不了解美國的現況,所以決定帶著最愛的狗夥伴查理踏上這趟環繞全美國的深度旅行。
2023/11/06
「簡單來說,我正在寫一些我不了解的東西,一個號稱作家的人這麼做,似乎是犯罪。」 寫過「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珍珠」等數本經典名著而在美國聲名大噪的約翰史坦貝克,鼎鼎大名的大作家卻如此謙虛地表示自己並不了解美國的現況,所以決定帶著最愛的狗夥伴查理踏上這趟環繞全美國的深度旅行。
2023/11/06
這本小說以批判日本社會激烈的求職競爭而引起了話題,就職活動在日文習慣簡稱為「就活」,大部分的學生從大三開始就會參加學校說明會、企業聯合說明會等等,而開始穿上正裝走上求職之路。
2023/11/06
這本小說以批判日本社會激烈的求職競爭而引起了話題,就職活動在日文習慣簡稱為「就活」,大部分的學生從大三開始就會參加學校說明會、企業聯合說明會等等,而開始穿上正裝走上求職之路。
2023/11/06
「除非你認識一個飽受飢餓之苦的中國人,否則,知道有一百萬名中國人身陷飢餓,對你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史坦貝克的著作最知名的其實是「憤怒的葡萄」、「人鼠之間」,數十年來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新版,結果我反而不是從這兩本開始讀。 因為「製罐街」與一念出版牽起了緣分後,接著讀了「查理與我」以及這本「
2023/11/06
「除非你認識一個飽受飢餓之苦的中國人,否則,知道有一百萬名中國人身陷飢餓,對你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史坦貝克的著作最知名的其實是「憤怒的葡萄」、「人鼠之間」,數十年來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新版,結果我反而不是從這兩本開始讀。 因為「製罐街」與一念出版牽起了緣分後,接著讀了「查理與我」以及這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Doom: The Politics of Catastrophe 【一句話】 作者爬梳災難的歷史,進而分析災難中「天災」和「人禍」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Doom: The Politics of Catastrophe 【一句話】 作者爬梳災難的歷史,進而分析災難中「天災」和「人禍」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前陣子在家讀著近五百頁的《疫苗商戰》,邊看邊做著筆記 兒子一臉好奇地跑了過來『爸爸!你這書好厚喔~裏頭在講什麼?』 我想了想,回道『這是本談我們人類如何對況新冠病毒的歷史故事』 兒子立馬回應「好看嗎?讀歷史故事幹嘛?」說完便跑走去看他的神奇樹屋了 以下,我想從三個視角來與大家分享我的看見
Thumbnail
前陣子在家讀著近五百頁的《疫苗商戰》,邊看邊做著筆記 兒子一臉好奇地跑了過來『爸爸!你這書好厚喔~裏頭在講什麼?』 我想了想,回道『這是本談我們人類如何對況新冠病毒的歷史故事』 兒子立馬回應「好看嗎?讀歷史故事幹嘛?」說完便跑走去看他的神奇樹屋了 以下,我想從三個視角來與大家分享我的看見
Thumbnail
從2020到2022,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Thumbnail
從2020到2022,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Thumbnail
1947 年 34 歲的卡謬出版了《瘟疫》,這本書因為這兩年的肺炎,有了陡升性的流行。尤其在七十年過去後,版權不再是阻止各家出版社的問題,一時之間各種譯版紛紛出籠。我個人則是選擇了大塊文化的版本,最初的理由是因為封面設計,雖然我不太懂意境,但他的色塊設計讓我很喜歡⋯⋯
Thumbnail
1947 年 34 歲的卡謬出版了《瘟疫》,這本書因為這兩年的肺炎,有了陡升性的流行。尤其在七十年過去後,版權不再是阻止各家出版社的問題,一時之間各種譯版紛紛出籠。我個人則是選擇了大塊文化的版本,最初的理由是因為封面設計,雖然我不太懂意境,但他的色塊設計讓我很喜歡⋯⋯
Thumbnail
人類和疾病的抗戰從來沒有間斷過。人類在地球的戰爭,會不會也擾動了天星和地脈的運作?天災人禍不斷,會不會是整個大宇宙的再平衡?而人類能否明白自己在宇宙間的定位和角色?
Thumbnail
人類和疾病的抗戰從來沒有間斷過。人類在地球的戰爭,會不會也擾動了天星和地脈的運作?天災人禍不斷,會不會是整個大宇宙的再平衡?而人類能否明白自己在宇宙間的定位和角色?
Thumbnail
為什麼疫情會在中國傳開?為什麼全世界都無法倖免?我試圖用「瘟疫與人」這本書的論點來重新分析武漢肺炎大流行的遠因
Thumbnail
為什麼疫情會在中國傳開?為什麼全世界都無法倖免?我試圖用「瘟疫與人」這本書的論點來重新分析武漢肺炎大流行的遠因
Thumbnail
書名就很明確的說明這是一本有關本世紀最多人討論和關注的世紀病毒COVID-19專書,作者Debora MacKenziea是一個三十幾年的科學記者,這是一本調查文學,也為COVID-19這個世紀病毒留下紀錄。
Thumbnail
書名就很明確的說明這是一本有關本世紀最多人討論和關注的世紀病毒COVID-19專書,作者Debora MacKenziea是一個三十幾年的科學記者,這是一本調查文學,也為COVID-19這個世紀病毒留下紀錄。
Thumbnail
回顧2020影響各國最深遠的事情,毫無疑問就是肺炎疫情,從爆發至今約一年的期間,不論在人命、經濟或國際關係上,都造成莫大的破壞。然而這一連串的發展,卻讓筆者想起幾年前看過的這本小說,更意外在重新閱讀後,發現作者彷彿先知般,在數年前就預言了本次疫情從爆發到蔓延全球的必然過程。
Thumbnail
回顧2020影響各國最深遠的事情,毫無疑問就是肺炎疫情,從爆發至今約一年的期間,不論在人命、經濟或國際關係上,都造成莫大的破壞。然而這一連串的發展,卻讓筆者想起幾年前看過的這本小說,更意外在重新閱讀後,發現作者彷彿先知般,在數年前就預言了本次疫情從爆發到蔓延全球的必然過程。
Thumbnail
        2020年這一年,是中國傳統60甲子紀年法的庚子年,歷史的經驗再三顯示,庚子年是凶年,各式各樣花朵競相綻放,在人世間留下最後的美麗身影,「花盛年凶」一言成讖。        
Thumbnail
        2020年這一年,是中國傳統60甲子紀年法的庚子年,歷史的經驗再三顯示,庚子年是凶年,各式各樣花朵競相綻放,在人世間留下最後的美麗身影,「花盛年凶」一言成讖。        
Thumbnail
傑瑞.李鐸全新醫療科幻驚悚力作 這是一場沒有界限也無法談和的戰爭, 敵人在暗處俟機,時時與我們同在, 失敗的代價就是死絕…… DAY 1:320人感染,零人死亡 非洲肯亞衛生部緊急行動中心,接獲曼德拉醫院通報疑似伊波拉病毒變異疫情,
Thumbnail
傑瑞.李鐸全新醫療科幻驚悚力作 這是一場沒有界限也無法談和的戰爭, 敵人在暗處俟機,時時與我們同在, 失敗的代價就是死絕…… DAY 1:320人感染,零人死亡 非洲肯亞衛生部緊急行動中心,接獲曼德拉醫院通報疑似伊波拉病毒變異疫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