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異常的症狀_3 高血脂第十篇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接第九篇)

5、膽固醇積存在腿部肌肉,引起腿肚子抽筋(醫學上稱為腓腸肌痙攣(Systremma),並常感到刺痛或小腿涼、麻木,如果經常出現腿抽筋現象,須及時進行血脂檢測。缺鈣症狀也會出現抽筋現象,需經檢測來辨別,以免誤判。

6、高血脂導致較細窄的內耳血管變更加狹窄,造成供血障礙,使得它與經常耳鳴及重聽的症狀可能有關。

7、高血脂引起脂肪肝,導致肝臟腫大,出現肝臟疾病或肝功能變化,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食欲不振等症狀。體檢可以發現肝臟增大、及轉氨酶升高。

溫馨提示:切不可忽視這些徵兆,請及時咨詢醫生及健康管理師的專業意見。

#血脂症 #血脂 #都市病 #三高人士 #膽固醇 #血脂異常 #血脂失調#血脂內脂超標 #高膽固醇 #高血脂 #降膽固醇 #降血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uYeung Vincent的沙龍
0會員
22內容數
健康管理於1980年代在美國興起,隨後英國、德國、法國健康管理思想與中國傳統醫學的“治未病”一致,主要針對都市病的「病根」進行綜合性治療,以達致穩定、減緩、甚至消除疾病,或預防慢性病發生的效果。健康管理不但有助改善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問題,更能透過營養調理及運動,從源頭根治早期的脂肪肝。
2021/03/22
魚油Omega3過量服用可能會影響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風險。腹瀉、胃氣漲等也是食用魚油Omega3的常見副作用,尤其是服食高劑量、空腹服食魚油Omega3時容易引起胃灼熱、胃酸倒流、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狀況。
Thumbnail
2021/03/22
魚油Omega3過量服用可能會影響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風險。腹瀉、胃氣漲等也是食用魚油Omega3的常見副作用,尤其是服食高劑量、空腹服食魚油Omega3時容易引起胃灼熱、胃酸倒流、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狀況。
Thumbnail
2021/03/21
Omega-3脂肪酸的服用劑量需根據年齡、健康狀況、EPA+DHA濃度,及其它情況有所不同,也并非無風險,尤其是海鮮過敏人士、出血性患者、在吃活血性藥物人士須先諮詢醫生、健康管理專業人員的建議,不要隨意食用。
Thumbnail
2021/03/21
Omega-3脂肪酸的服用劑量需根據年齡、健康狀況、EPA+DHA濃度,及其它情況有所不同,也并非無風險,尤其是海鮮過敏人士、出血性患者、在吃活血性藥物人士須先諮詢醫生、健康管理專業人員的建議,不要隨意食用。
Thumbnail
2021/03/15
限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脂肪類占總攝入量的15% - 20%。 膽固醇攝入量<300mg/天;高膽固醇/血症人士,膽固醇攝入量<200mg/天,膳食脂肪攝入量也須降低,少於總能量的15%,飽和脂肪酸少於總能量的7%。
Thumbnail
2021/03/15
限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脂肪類占總攝入量的15% - 20%。 膽固醇攝入量<300mg/天;高膽固醇/血症人士,膽固醇攝入量<200mg/天,膳食脂肪攝入量也須降低,少於總能量的15%,飽和脂肪酸少於總能量的7%。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抽筋的可能原因及處理方式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抽筋的可能原因及處理方式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在中醫範疇,一個人身體健不健康,和腎氣足不足有很大關系,而如果腎氣不足了,從身上很多地方能看出來。有的人說自己經常腳後跟疼,會不會是腎氣不足,看起來完全不靠邊的兩個地方,其實有緊密聯繫。 走路腳後跟疼,是什麼病在搗鬼? 腎氣在人體內運行,從肺開始,最後經過的地方就是腳後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在中醫範疇,一個人身體健不健康,和腎氣足不足有很大關系,而如果腎氣不足了,從身上很多地方能看出來。有的人說自己經常腳後跟疼,會不會是腎氣不足,看起來完全不靠邊的兩個地方,其實有緊密聯繫。 走路腳後跟疼,是什麼病在搗鬼? 腎氣在人體內運行,從肺開始,最後經過的地方就是腳後
Thumbnail
「我最近運動時愈來愈喘。」林太太向先生抱怨。 林先生想了想,道:「心臟不太好時,容易覺得喘,運動耐受度也比較低,要不要到心臟科檢查看看?!」 林太太低頭看著自己的腳,道:「我這雙腳好像也有點腫,要看腎臟科嗎?」
Thumbnail
「我最近運動時愈來愈喘。」林太太向先生抱怨。 林先生想了想,道:「心臟不太好時,容易覺得喘,運動耐受度也比較低,要不要到心臟科檢查看看?!」 林太太低頭看著自己的腳,道:「我這雙腳好像也有點腫,要看腎臟科嗎?」
Thumbnail
隨著天氣轉涼,熱呼呼的火鍋愈來愈受歡迎,四十多歲的王先生在周末和親朋好友聚會連續兩天吃了火鍋大餐,隔天清晨突然被痛醒,右側大腳趾關節又腫又痛,不得已只好下床吃止痛藥,但右腳踩到地板的那一剎那,卻讓他痛到冷汗直流。經過一番折騰,王先生只好搭車到急診室求助。
Thumbnail
隨著天氣轉涼,熱呼呼的火鍋愈來愈受歡迎,四十多歲的王先生在周末和親朋好友聚會連續兩天吃了火鍋大餐,隔天清晨突然被痛醒,右側大腳趾關節又腫又痛,不得已只好下床吃止痛藥,但右腳踩到地板的那一剎那,卻讓他痛到冷汗直流。經過一番折騰,王先生只好搭車到急診室求助。
Thumbnail
「噢,胸口好痛…」阿凱在爬樓梯時突然感到胸痛,胸口彷彿被重物壓住,頸部、肩膀也很不舒服。30多歲的他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健康,萬萬沒想到會發生心肌梗塞。
Thumbnail
「噢,胸口好痛…」阿凱在爬樓梯時突然感到胸痛,胸口彷彿被重物壓住,頸部、肩膀也很不舒服。30多歲的他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健康,萬萬沒想到會發生心肌梗塞。
Thumbnail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表示,這名67歲男性,起初因雙腳疼痛到醫院急診就醫,理學檢查發現左腳踝微腫,由於白血球與發炎指數雙雙上升,初步臆斷下肢蜂窩性組織炎,安排住院。 發燒寒顫、右上腹痛、倦怠?小心是肝膿瘍症狀 肝膿瘍有致命風險,嚴重恐釀敗血性休克
Thumbnail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表示,這名67歲男性,起初因雙腳疼痛到醫院急診就醫,理學檢查發現左腳踝微腫,由於白血球與發炎指數雙雙上升,初步臆斷下肢蜂窩性組織炎,安排住院。 發燒寒顫、右上腹痛、倦怠?小心是肝膿瘍症狀 肝膿瘍有致命風險,嚴重恐釀敗血性休克
Thumbnail
一、皮膚癢 糖尿病,血糖不穩定,腎病,肝膽類疾病,寄生蟲病, 寄生蟲病,腫瘤,內分泌紊亂的必然反映,是大量廢物,病毒從皮膚排泄的表現。 1、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皮部組織出現奇癢,病變部位氣血流通了; 2、腎功能不好,氣滯血淤的人,會反映皮膚奇癢無比,是皮膚無法應對大量毒素的排出; 二、各種疼痛
Thumbnail
一、皮膚癢 糖尿病,血糖不穩定,腎病,肝膽類疾病,寄生蟲病, 寄生蟲病,腫瘤,內分泌紊亂的必然反映,是大量廢物,病毒從皮膚排泄的表現。 1、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皮部組織出現奇癢,病變部位氣血流通了; 2、腎功能不好,氣滯血淤的人,會反映皮膚奇癢無比,是皮膚無法應對大量毒素的排出; 二、各種疼痛
Thumbnail
膽固醇積存在腿部肌肉,引起腿肚子抽筋;耳鳴及重聽;脂肪肝。請及時咨詢醫生及健康管理師的專業意見。
Thumbnail
膽固醇積存在腿部肌肉,引起腿肚子抽筋;耳鳴及重聽;脂肪肝。請及時咨詢醫生及健康管理師的專業意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