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影癡|《女人碎片》:私密的「婚姻故事」,承擔自由的心碎與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女人碎片》在去年的威尼斯影展上頗受矚目,主角凡妮莎.柯比更以本片榮登影后,那時我只知道,這是一位母親剛生下便失去嬰孩的心碎故事。如今看完,發覺這其實也是另一部相愛卻衝突矛盾無解的「婚姻故事」,但同時,又遠遠不僅如此。它極其私密,卻又映照出廣泛的性別、社會面向,餘韻深刻悠長,直登我的年度最愛電影名單。
電影一開場,在瑪莎和西恩最相愛、對即將誕生的女兒滿懷期盼的時刻,夫妻倆的差距、關係裡的暗影已悄然浮現。西亞.李畢福飾演的西恩是建橋工人,總穿著那件灰舊的工地防風外套,散發藍領的陽剛氣息,言行舉止並不文雅、甚至有些粗暴,但愛女心切展露無遺。凡妮莎.柯比飾演的瑪莎則是辦公室白領,打扮俐落,獨立自信的當代職場女性。
懷孕的瑪莎選擇在家生產,不過電影從未直接解釋瑪莎為什麼作出這個決定,甚至在生產過程中,當助產師察覺有異樣、請西恩勸她送醫,她仍堅持不願去醫院。一般而言,女性希望在家生產的原因主要有:曾有在醫院生產的不愉快經驗,想與眾多家人共同經歷這親密時刻,崇尚自然的生活型態,以及想在生產這件事情上擁有更多的選擇和身體自主權。
瑪莎是第一次懷孕,與原生家庭、尤其艾倫.鮑絲汀飾演的母親之間關係緊張。加上她全片中的行事風格,可以推斷瑪莎的選擇應是出於自然原則,以及對女性身體自主的信念──這也是當代被認為較女權、進步的思想。相對於西恩不時流露的傳統大男人心態,以及自卑於自己的經濟社會地位不如妻子,可以想見他們的相愛即使充滿火花,但當面對婚姻裡一個個重大而艱難的抉擇,兩人在階級和價值觀上的歧異終會造成無法彌補的裂痕。
儘管,失去初生女兒的悲痛仍是太過突然而劇烈,任誰都難以承受。那場演技精湛、一鏡到底的在家生產,真實得讓我們彷彿親臨現場,見證了女性生產過程中各式規律或不規律的、銳利或深沉的痛,混雜著興奮、期待、驚慌、焦慮的等待。親吻緊靠丈夫時的極致愛與幸福,慶幸有助產師溫柔穩定的安撫引導,接著是痛到面目扭曲的呻吟尖叫,用盡渾身力氣的持續推擠,以及終於聽到女兒的第一聲哭泣,將她抱入懷中那難以置信的激動狂喜──
卻在轉瞬之間,隨著嬰孩發青的皮膚,跌墜無底深淵。
瑪莎當初為何堅決在家生產?如果是在醫院生產,寶寶是否就能活下來了?她後悔嗎?電影沒有回答,只是讓我們看著瑪莎繼續依循自己認為的正確,不認同母親和西恩的反對與哀求,近乎一意孤行地,決定將女兒的遺體捐給醫學研究。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4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阿多諾曾言,「在奧斯威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在「(過去)義務是種美德」的脈絡下,遵循命令的義務同樣適用於這段敘述。戰前,詩/義務是值得追求與實踐的,然孕育這些美的土地上,亦發生了我們無法想像的去人性化事件,使得詩與義務在戰後成為了罪責。對於義務的連續實踐,正是他們拒絕讓罪責穿透這份美德⋯⋯
聖母之所以為聖母,正是在她「實踐的歷程」之中被創造出來的,所以在天主教的觀念裡頭,聖母幾乎可以說是「信徒的榜樣」。而這不正是與我們之前所說的相互呼應嗎?這裡的「與父親和解」正是這趟旅程中,朵拉與約書亞學習如何愛彼此、相信自己是被彼此愛的,的一種表徵。
透過「柏林」一詞的字源,我們可以追溯到斯拉夫語系中的berlo,意旨著沼澤、水澤、污泥或潮濕的地方──於是,溫蒂妮和柏林產生了最直接的關連:她誕生於水中,終將回歸水裡,形成封閉的生命迴圈。水是孕育萬物的起始點,是生命、是母親、是羊水。當溫蒂妮回歸水裡、與水結合,她便成為了水,成為了柏林與德意志。
麥斯與芭芭拉覺得要出人頭地,只有一條路可以成功,就是走向前述被主流社會標準化的夢想之路。當寶石應許他們的願望,兩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但是那樣的夢想,到底是他們自己的,還是社會的?
套句導演的話來說,《同學麥娜絲》就是「那些騎車等紅綠燈的人們的故事」。它就像是隨時會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小人物,煩惱著那些我們都可能會遇到的糟心事。除了對「唬爛三小」的人生刻畫外,片中也突顯了現代社會中的房價亂象、居住正義等議題,特別是展現在「房」與「人」之間的關係。
已經 20 年了。那些看著《小魔女 DoReMi》長大的孩子,如今已成為大人。然而,在我們早已知道「世界上沒有魔法」後,20 年後的電影版《尋找小魔女 DoReMi》,卻透過三個年齡相異、境遇不同的少女,重新用動畫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著和魔法一樣神奇的東西。
如阿多諾曾言,「在奧斯威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在「(過去)義務是種美德」的脈絡下,遵循命令的義務同樣適用於這段敘述。戰前,詩/義務是值得追求與實踐的,然孕育這些美的土地上,亦發生了我們無法想像的去人性化事件,使得詩與義務在戰後成為了罪責。對於義務的連續實踐,正是他們拒絕讓罪責穿透這份美德⋯⋯
聖母之所以為聖母,正是在她「實踐的歷程」之中被創造出來的,所以在天主教的觀念裡頭,聖母幾乎可以說是「信徒的榜樣」。而這不正是與我們之前所說的相互呼應嗎?這裡的「與父親和解」正是這趟旅程中,朵拉與約書亞學習如何愛彼此、相信自己是被彼此愛的,的一種表徵。
透過「柏林」一詞的字源,我們可以追溯到斯拉夫語系中的berlo,意旨著沼澤、水澤、污泥或潮濕的地方──於是,溫蒂妮和柏林產生了最直接的關連:她誕生於水中,終將回歸水裡,形成封閉的生命迴圈。水是孕育萬物的起始點,是生命、是母親、是羊水。當溫蒂妮回歸水裡、與水結合,她便成為了水,成為了柏林與德意志。
麥斯與芭芭拉覺得要出人頭地,只有一條路可以成功,就是走向前述被主流社會標準化的夢想之路。當寶石應許他們的願望,兩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但是那樣的夢想,到底是他們自己的,還是社會的?
套句導演的話來說,《同學麥娜絲》就是「那些騎車等紅綠燈的人們的故事」。它就像是隨時會出現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小人物,煩惱著那些我們都可能會遇到的糟心事。除了對「唬爛三小」的人生刻畫外,片中也突顯了現代社會中的房價亂象、居住正義等議題,特別是展現在「房」與「人」之間的關係。
已經 20 年了。那些看著《小魔女 DoReMi》長大的孩子,如今已成為大人。然而,在我們早已知道「世界上沒有魔法」後,20 年後的電影版《尋找小魔女 DoReMi》,卻透過三個年齡相異、境遇不同的少女,重新用動畫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著和魔法一樣神奇的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間是朋友推薦的平價居酒屋 據說老闆菜單取名很有創意 餐點好吃,用餐時間總是人潮滿滿 很巧的是地址一查,居然開在我愛的濃抹茶甜點 史奇福 旁 覺得太有緣必須來吃一下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著迷地看著各種與飲食相關的日劇。晚飯配劇,喝睡前酒也配劇。《深夜食堂》、《舞伎家的料理人》、《昨日的美食》,甚至雖然不是主軸,但劇情裡有好好吃的日本料理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在這些療癒暖心的日劇中,料理彷彿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而已,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療癒,《四重奏》裡說:「有
Thumbnail
《花吃了那女孩》中私密而耽溺的情感、可望而不可得的同性意欲、被異性戀婚家延遲的愛情、關係中的暴虐與自瀆等,反映的是千禧年初台灣社會裡的女同志,試圖逃逸於異性戀正典的腳本,卻因社群集結管道的稀缺,難以廣泛地認識與參照其他女同志個體的生命經驗,因而跌跌撞撞地摸索著自身情感需求的狀態。
Thumbnail
過去對於瘦身的認知都在於要控制卡路里的攝取,進而有飲食順序的觀念出現,再接著有「間歇性斷食」的方法被許多人所實際運用,卻很少聽到有人大聲疾呼用餐時間的重要性,而這本《最強時間營養學》由日本早稻田大學時間營養學研究所教授柴田重信所著的新書,便告訴我們在對的時間點吃對的食物才能達到健康又瘦身的效果。
Thumbnail
故事中呈現了人物的內心掙扎和痛苦,尤其是喪女之痛。同時,書中也展現了純潔的母愛、隱瞞的秘密、激烈的矛盾、沉重的憂傷以及藍色的美感。這些情感元素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種深刻而動人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深入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梁寒衣/傅睿邨 主講 傅睿邨 整理 時間:2016/02/13 地點:大鑑禪堂 電影本事   菲洛米娜是個60多歲的愛爾蘭鄉村老婦,一日,她將隱藏了五十年的秘密告訴了女兒,這個秘密是:當年還是青少女的時候,她跟一個大男孩發生了性關係,並因此懷孕,成了未婚媽媽,因為尚未成年,所以被暴跳如雷的
有時候她心想,如果把眼睛閉起來是不是能飛到更遠的地方,或著是可以成為另外一個她。 但張開眼她總是在同一個流理臺站著、在人人稱羨的房子裡坐著,手裡拿著除了兒子的尿布還有滿手的禁錮。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這間是朋友推薦的平價居酒屋 據說老闆菜單取名很有創意 餐點好吃,用餐時間總是人潮滿滿 很巧的是地址一查,居然開在我愛的濃抹茶甜點 史奇福 旁 覺得太有緣必須來吃一下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著迷地看著各種與飲食相關的日劇。晚飯配劇,喝睡前酒也配劇。《深夜食堂》、《舞伎家的料理人》、《昨日的美食》,甚至雖然不是主軸,但劇情裡有好好吃的日本料理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在這些療癒暖心的日劇中,料理彷彿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而已,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療癒,《四重奏》裡說:「有
Thumbnail
《花吃了那女孩》中私密而耽溺的情感、可望而不可得的同性意欲、被異性戀婚家延遲的愛情、關係中的暴虐與自瀆等,反映的是千禧年初台灣社會裡的女同志,試圖逃逸於異性戀正典的腳本,卻因社群集結管道的稀缺,難以廣泛地認識與參照其他女同志個體的生命經驗,因而跌跌撞撞地摸索著自身情感需求的狀態。
Thumbnail
過去對於瘦身的認知都在於要控制卡路里的攝取,進而有飲食順序的觀念出現,再接著有「間歇性斷食」的方法被許多人所實際運用,卻很少聽到有人大聲疾呼用餐時間的重要性,而這本《最強時間營養學》由日本早稻田大學時間營養學研究所教授柴田重信所著的新書,便告訴我們在對的時間點吃對的食物才能達到健康又瘦身的效果。
Thumbnail
故事中呈現了人物的內心掙扎和痛苦,尤其是喪女之痛。同時,書中也展現了純潔的母愛、隱瞞的秘密、激烈的矛盾、沉重的憂傷以及藍色的美感。這些情感元素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種深刻而動人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深入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梁寒衣/傅睿邨 主講 傅睿邨 整理 時間:2016/02/13 地點:大鑑禪堂 電影本事   菲洛米娜是個60多歲的愛爾蘭鄉村老婦,一日,她將隱藏了五十年的秘密告訴了女兒,這個秘密是:當年還是青少女的時候,她跟一個大男孩發生了性關係,並因此懷孕,成了未婚媽媽,因為尚未成年,所以被暴跳如雷的
有時候她心想,如果把眼睛閉起來是不是能飛到更遠的地方,或著是可以成為另外一個她。 但張開眼她總是在同一個流理臺站著、在人人稱羨的房子裡坐著,手裡拿著除了兒子的尿布還有滿手的禁錮。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