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影展走到第十三年,每年的這個時候我總坐在轉運站外,抱著影展手冊暗自思忖,苦惱於片單的選擇,而看電影的時間永遠嫌少。這次有幸以更多的時間細細觀影,在無數個失眠的夜裡抱著電腦,獨自觀看女性的私我紀錄片,這樣的觀影經驗如此私人、親密,在眾多風格前衛、具實驗性的作品中處處感到驚艷。我也一再想起初次在奚浩老師的紀錄片課上觀賞《柳川之女 The Willow River》時心底出現的靈光──原來這也是紀錄片啊。
回頭觀看每一個時代底下的切片與陌生記憶裡的群像,每一張臉孔都是時間的鑿痕,這大概是紀錄片總令我心生迷戀的緣由。而臺灣的紀錄片工作者們也在無所限制、且創作自由的這片島嶼上,為我們不斷紀錄/記憶總是生猛且饒富生命力的人間縮影。
今年的台灣競賽片出現了去年女性影展中、使我心底靈光再現的《未泯 A Rolling Stone》。多次入獄的文學獎得主—未泯像極了《荒野之狼》中的哈利,在不被理解的世界裡孓然一身,在人間的荒野游泳,在生命的蜿蜒中迷路。年輕導演葉家辰透過長期貼身的拍攝,讓人想起多年前橫空出世,被譽為台灣紀錄片史上不可不看的作品《在高速公路上游泳 Swimming on the Highway》,兩部片都刻畫著充滿才氣,卻因為太過特別,使致找不著那把生命鑰匙的男同志在生活中特別孤寂的模樣。導演透過銳利的角度凝練影像,而銀幕飄出了氣味,原來真正孤獨的靈魂是沒有形狀,只有氣味的──發霉的舊毛衣、潮濕的小套房、夜半燃起的寂寞的菸。
《未泯 A Rolling Stone》|葉家辰 YEH Chia-Chen
2021 / 臺灣 / 42min / 彩色 / DCP
《雲的那端 Somewhere Over The Cloud》從一段接生的紀實影像串接到饒富詩意的火山噴發,描繪初為母親的導演蕭美玲面對孕育新生命所感知的,專屬於女性的身體感受──巨大、遙遠、神秘的無底洞。同時,她亦在母親與藝術家的角色身分中感到徬徨,並藉由大量的家庭錄像,透過混血女兒 Elodie 的視野重新感知語言、國界與身分的距離消長。在看似靜止的過去錄像裡,兩位女性(導演:母親/被攝者:嬰孩)在透明的時間裡結冰,我竟在其中感覺到這兩者本質、輪廓上的相似──任何的女性個體即為政治。
西蒙 · 波娃:「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塑造成的。」
《雲的那端 Somewhere Over The Cloud》|蕭美玲 HSIAO Mei-Ling
2007 / 臺灣 / 102min / 彩色 / DigiBeta
片中一幕導演將父親在南法為 Elodie 買鞋與 Elodie 在臺灣傳統市場試鞋交叉剪輯,剎那的悲哀穿過畫面直擊我心,而我的時間正如影像中被永遠停格。我想起許多令我心生矛盾的經驗,那片必須藏在袋子裡的衛生棉,那件只能曬在室內的、樸素的成長型內衣,那些藏在高領毛衣底下的刺青⋯⋯。
她(我)穿起每一雙不合腳的女鞋,編織的花形、塑料的水鑽⋯⋯,女性豈不是打從出生那一刻,即開始被「訓練」穿上一雙雙好看的鞋子:輕聲細語,打扮賢淑,舉止優雅⋯⋯而這一切都只為了「好看」。在文化底下,女性必須要「好看」,於是所有女性都在不合腳、或是過大的鞋子裡,強迫自己穿上那雙疼痛難耐的玻璃鞋──女人只需變得好看,等待王子垂青,無論自己喜不喜歡這雙玻璃鞋,無論這個王子是不是王八蛋。
《月亮之旅 A Trip of the Moon》亦出現相似的女性輪廓。決定自由戀愛的我們,卻又在理應全然自由的戀愛關係中,被迫成為他人冀望的輪廓,在無數次對話裡出現的「像個女孩」中失去自我,在無限度的退讓中迷路,在事業與關係來回掙扎。導演吳淑然拍攝自己與尼泊爾男友的戀愛關係,探討關係中女性的個體變化,並藉由一段愛情的生滅,重新透過月亮的光再次尋回在關係中迷路的自我。
《月亮之旅 A Trip of the Moon》|吳淑然 Suzan HOPE
2005 / 臺灣 / 33min / 彩色 / DCP
在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作品背後掌鏡者赤裸地揭露自己的心碎與價值觀的生滅,並在其中望見女性所處在時代中侷限的框架,在這些眾多的女性群像裡,從出生、月事初潮、初次戀愛、懷孕、成為一個母親⋯⋯滋長出了徬徨、焦慮、不安,卻也充滿出走、改變的勇氣,這是另人迷戀的真實切片──也是紀錄片最、最、最迷人的魔法。( ☾ )
梅雨季臨來,濕透的路上充斥透明的超商雨傘,被這些真實切片給飽滿的我站在騎樓下躲雨,想起狐狸先生總是跟我說:「妳只要做妳喜歡的事情就好了」。我們其實都不需要玻璃鞋和王子,只要在下著雨的路邊丟掉那把傘,丟下那雙鞋,赤腳走路,公路游泳,當水窪映照的月光與倒影重疊──魔法靈光,發光搖擺,我們就是自己的太陽與月亮。( ♫ 何欣穗-我們快樂地向前走 The Birth)
全文劇照提供:TI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