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偵測及確保醫療人員/感控人員/疫調人員,安心在第一線工作呢?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今天看到Lancet 的一份國際期刊文稿,那是英國🇬🇧和瑞士🇨🇭的專家學者,對醫療人員/感控人員/疫調人員,健康偵測及確保的建議。

誰是醫療人員 ?

醫療人員包括了所有醫院內外從事醫療相關工作人員:醫師、牙醫師、藥師、醫事檢驗師、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行政人員、清潔人員、維修人員、資訊人員、公衛師....感控人員、疫調人員,這些第一線的人員,都是 COVID 19 高危險群 。
醫療人員,除了面對典型確診病例可能被感染,也會因同事,家人或不明顯表現的COVID19 例如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得到感染。所以,醫療人員,可以通過與受感染的患者或其他醫護人員,直接或間接接觸,或者由於社區不斷傳播,而在工作中傳播到COVID 19病毒。
患者或醫療人員接觸的感染源監測,主要通過感控人員(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PC,)和疫調人員 ( Epidemic staff , ES )追踪保護。但是,如果感染源不清楚,這種不確定性,就會對臨床工作人員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在醫院中,我們廣泛使用IPC/ES措施,管理感染COVID 19的任何人,這些包括嚴格清潔和消毒,以減少環境污染,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設備(PPE),分艙隔離和分流分組、住/出院的追踪。

臨床工作人員感染的風險

之前已有幾種新出現的病毒 ( SARS, MERS ),對醫療人員接觸產生了重大影響,目前COVID 19正在影響醫療人員。
在來自中國武漢的早期病例研究中,COVID 19患者中,有29%是醫護人員,並被認為是在醫院感染的。
感染COVID 19的醫療人員因而死亡,其「死亡者多數是50歲以上」的醫療人員。
更悲慘的是,叫那些已經「退休的醫療人員」回來一線工作,他們死亡率通常都很高。
荷蘭研究發現當「醫療人員的家庭成員」,如果有感染COVID-19,醫護人員得到SARS-CoV-2感染的風險馬上增加到3倍
支持和適當明確策略管理受感染的醫療人員,建立醫療人員對工作場所的信任。 這些管理策略應側重於風險分層適當監測診斷篩檢、以及重返工作的決策
A.風險分層評估
SARS-CoV-2感染風險分層,就是確定醫療人員 " 誰是感染COVID 19的高風險者 " ,這是監測偵測及確保醫療人員安全的第一步。
專家認為,只有在社區傳播率較低的流行階段 ( 像台灣現 在 ) ,對醫療人員接觸的風險評估是最有用的。
在所有其他情況下,應考慮將所有醫療人員,都是中度至高度感染風險。
B.適當的監測
大多數國家對醫療人員監測方式,自我健康回報記錄,是否有發燒和呼吸症狀為主。
( daily (self)screening for fever and assessment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
自我監測和報告是可行的,但醫療人員必須與感控人員(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PC,)和疫調人員 ( Epidemic staff , ES )有良好的溝通相結合,以確保醫療人員感到足夠的支持,並有聯繫點來討論任何疑慮或問題。
C.診斷的評估
有症狀的醫療人員,應廣泛進行檢測。
英國研究發現在減災期 ( Mitigation Phase )時,有症狀的醫療人員中,有18%在測試的前兩週內,可檢測出COVID 19 陽性。
瑞士和荷蘭建議,醫療人員快速做PCR檢測和結果,作為決策醫療人員是否適合第一線上班。
所以,許多國家通常根據:
醫療人員「自我健康回報記錄,是否有發燒和呼吸症狀」為主,來優先考慮醫療人員,是否要進行PCR檢測的優先順序。
D.重返工作的決策
在荷蘭,受感染的醫療人員,可以在24小時無症狀後,重新上班,因此可以縮短隔離時間。
醫療人員隔離時間,法國和英國在某些條件下,隔離至少7天、德國和意大利隔離14天。但德國的COVID 19 工作指引,卻也有建議,只要相隔至少24小時的兩次PCR檢測都為陰性,醫療人員是可以恢復工作。
在瑞士,建議在隔離期結束時,只對於高風險區工作的醫療人員 : 血液腫瘤科,重症監護病房,移植病房 和長照人員,做PCR檢測陰性,才可以恢復工作。
但是,實際上,這些建議似乎是有問題的。一項比較RT-PCR測試和病毒培養的研究發現,症狀輕微的醫療人員,也可能長達28天後,RT-PCR才呈陽性。
因此,當被認為有暴露或有受感染的醫護人員,
專家比較建議 :
1.以醫療人員自我健康回報記錄,是否有發燒和呼吸症狀為主,
2.在隔離滿14天後
3.兩次PCR檢測都為陰性
來優先考慮醫療人員重新上班,這才是最好的策略。

我們怎麼偵測,這些高危險群者?我們如何這確保所有醫療人員,可以安心在第一線工作呢?
把疫情大流行,分別為 :
防堵期 (Containment Phase )和減災期 ( Mitigation Phase )和5大階段

防堵期(Containment Phase )


第一階段 : 在防堵期下的,所有確診病患集中在隔離病房,感染來源清楚
1.醫療人員全套防護裝備下,對於確診者執行醫療工作
2.感染源:這個期間,醫療人員的感染源,可能來自無症狀或輕症、非典型表現或不知道有確診的接觸。
3.被自己的同仁 ( 838案例) 感染,而這些同仁又從病人 ( 812案例) 身上得到感染
4.偵測系統:啓動院內感染監測標準作業流程。對於高危險的第一線醫療人員,除了自報有無發燒,也回應有無呼吸系統症,且有感控人員,相互提醒和偵測。
第二階段 :在防堵期下的,開始有社區傳播,但感染來源清楚: ( 台灣桃園 )
建議:
1.醫療人員全套防護裝備下,對確診患者,執行醫療工作
2.感染源:這個期間,醫療人員的感染源,可能來自無症狀或輕症、非典型表現的接觸。
3.被自己的同仁感染,而這些同仁又從病人身上得到感染。
4.偵測系統:除了醫療人員自報有無發燒、有無呼吸系統症、感控人員偵測。得對直接第一缐醫療人員,進行篩檢偵測 ( 台灣桃園醫院一缐醫療人員呈陽性)

防堵期/減災期重疊


第三階段 :社區開始大傳播,感染來源開始不明
建議:
1.醫療人員全套防護裝備下,對於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執行醫療工作
2.感染源:這個期間,醫療人員的感染源,可能來自無症狀或輕症、非典型表現的接觸。
3.被自己的醫療人員感染,這些醫療人員,不只從病人身上得到感染,也在醫院內開會,一起吃飯得到感染。
4.偵測系統:除了醫療人員自報有無發燒、有無呼吸系統症、感控人員偵測。也直接第一缐醫療人員,進行快篩。

減災期( Mitigation Phase )


第四階段 :社區多處群聚感染,多處感染源不明
建議:
1.醫療人員全套防護裝備下,對所有病人,執行醫療工作
2.感染源:這個期間,醫療人員的感染源,可能都會來自任何的病床接觸
3.被自己的醫療人員感染,這些醫療人員,不只從病人身上得到感染,也在醫院內開會,一起吃飯得到感染。
4.偵測系統:除了醫療人員自報有無發燒、有無呼吸系統症、感控人員偵測。得直接對所有醫療人員,進行快篩。
第五階段 :社區大傳播,疫情擴散失控
建議:
1.醫療人員全套防護裝備下,對所有病人,執行醫療工作。這些包括沒有執行醫療業務工作人員,也得全全套防護裝備
2.感染源:醫療人員的感染源,可能都會來自任何多源的接觸。
3.被自己的醫療人員感染,這些醫療人員,不只從病人身上得到感染,也在醫院內開會,一起吃飯,所有生活都易得到感染
4.偵測系統:除了所有醫療人員自報有無發燒、有無呼吸系統症、感控人員偵測。得直接對所有醫療人員,進行普篩

防疫三寶 、一個也不能少

醫療人員在全球PANDEMIC下、不管是在防堵期 (Containment Phase )和減災期 ( Mitigation Phase ),
這些人員,都是 COVID 19 高危險群 。我們都會有策略偵測及確保他們健康,讓醫療人員在第一線可以安心的工作。支持和適當明確策略管理受感染的醫療人員,建立醫療人員對工作場所的信任,這些都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
請民眾大家嚴守 " 防疫三寶 "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其實大家,也在保護醫療人員的健康,也讓醫療人員,可以去搶救更多家人的生命了。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5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云亦云的科學知識 台灣逾三分之一民眾有入睡困擾;建議睡前來杯什麽,吃什麽?既安定神經又有助入睡,是最不傷身、有效的助眠方法。這是真的嗎 ?我自己去谷哥一下,哇,真的很多文章都在寫,睡前一杯牛奶🥛,可以助眠效果? 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於是在醫療資源中,尋找人云亦云的科學知識,整理一下: 助眠食物
    當有了COVID19 病毒🦠院內群聚,就會引起了醫院封院或清院, 其實,科學家早就在去年5月,發表了有關封院,清院的預測和建言。 意大利🇮🇹科學研究,其國際論文在2020年11月,發表在"災難醫學暨公衞備戰"(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
    我們能長大,我們可以活那麼久,比古人更長命,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救了我們。你可以去問問祖爺爺奶奶,他們嬰兒時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有些是出生後一年確定嬰兒活著,才去報戶口的,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多疫苗注射。 即然是疫苗注射,當然都會有其副作用,不是嗎?而我們都一一經歷過這些一堆的副作用,安全活到現在。 C
    隔離病房 " 內 " 的污染 在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其實每天都會和COVID19 群魔混在一起,環境非常險峻,科學家發現一般隔離病房和重症隔離病房,到處都有可能是污染源,有些還汚染跑到了隔離病房之外呢! 隔離病房的環境污染 1.空氣 重症隔離病COVID19 陽性率:35% 一般隔離病COVID1
    在台灣,天又冷了,大家又全身包緊保暖,但手腳常冷到動彈不得,唯獨你的眼睛不怕冷,完全沒有被凍到的感覺,這又是為什麼呢? 那天,我真的被問: 為何眼睛不怕冷? 眼睛的構造 眼睛,是由眼球、眼結膜和眼瞼,三個主要構造,共同構成的。 1.神經 而構成眼球的角膜、結膜、鞏膜上,有著非常豐富的觸覺和痛覺神經
    有了檢疫措施、有了口罩、有了酒精、有了疫苗... 為何全球COVID 19 仍持續失控 ?  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應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 但在美國,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專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旅客,仍使機場的群聚大流竄,當局機場也警告,聖誕
    人云亦云的科學知識 台灣逾三分之一民眾有入睡困擾;建議睡前來杯什麽,吃什麽?既安定神經又有助入睡,是最不傷身、有效的助眠方法。這是真的嗎 ?我自己去谷哥一下,哇,真的很多文章都在寫,睡前一杯牛奶🥛,可以助眠效果? 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於是在醫療資源中,尋找人云亦云的科學知識,整理一下: 助眠食物
    當有了COVID19 病毒🦠院內群聚,就會引起了醫院封院或清院, 其實,科學家早就在去年5月,發表了有關封院,清院的預測和建言。 意大利🇮🇹科學研究,其國際論文在2020年11月,發表在"災難醫學暨公衞備戰"(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
    我們能長大,我們可以活那麼久,比古人更長命,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救了我們。你可以去問問祖爺爺奶奶,他們嬰兒時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有些是出生後一年確定嬰兒活著,才去報戶口的,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多疫苗注射。 即然是疫苗注射,當然都會有其副作用,不是嗎?而我們都一一經歷過這些一堆的副作用,安全活到現在。 C
    隔離病房 " 內 " 的污染 在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其實每天都會和COVID19 群魔混在一起,環境非常險峻,科學家發現一般隔離病房和重症隔離病房,到處都有可能是污染源,有些還汚染跑到了隔離病房之外呢! 隔離病房的環境污染 1.空氣 重症隔離病COVID19 陽性率:35% 一般隔離病COVID1
    在台灣,天又冷了,大家又全身包緊保暖,但手腳常冷到動彈不得,唯獨你的眼睛不怕冷,完全沒有被凍到的感覺,這又是為什麼呢? 那天,我真的被問: 為何眼睛不怕冷? 眼睛的構造 眼睛,是由眼球、眼結膜和眼瞼,三個主要構造,共同構成的。 1.神經 而構成眼球的角膜、結膜、鞏膜上,有著非常豐富的觸覺和痛覺神經
    有了檢疫措施、有了口罩、有了酒精、有了疫苗... 為何全球COVID 19 仍持續失控 ?  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應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 但在美國,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專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旅客,仍使機場的群聚大流竄,當局機場也警告,聖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上篇內容從拉丁美洲的媒體從業人員、自由接案者等爭取防疫物資的經驗談起,在本篇內容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拉丁美洲地區面臨哪些與疫情同樣難以克服的問題?以及這些媒體從業人員如何突破重圍,並在疫情期間持續努力不懈?
    Thumbnail
    新冠肺炎病毒隨著時間流逝不斷演變,「媒體」成為疫情的傳聲筒,相對而言媒體從業人員也成為距離疫情最近的高風險傳染者......
    Thumbnail
    根據公司法規定,每年六月底前企業要完成股東常會召開,對許多公司來說(特別是初創團隊)因為較少舉辦股東會的經驗,不知從何著手,又沒有相關資源能夠依循,經常在股東會前忙得焦頭爛額,會議當天的成效也不佳、表決程序混亂…等。 其實,籌備股東會不難,但有一定的程序要依循,若程序顛倒則事後要花更多時間彌補。
    黑色素皮膚癌完整介紹 位於真皮正上方的表皮最深層包含稱為黑素細胞的細胞,又稱為黑色素皮膚癌。黑色素細胞產生皮膚的色素或顏色。 當健康的黑色素細胞發生變化並不受控制地生長,形成癌性腫瘤時,黑素瘤就開始了。癌性腫瘤是惡性的,這意味著它可以生長並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有時,黑色素瘤是由人皮膚上已有的正常痣
    Thumbnail
    如何確保你的「保養品(配方)」中之活性成分──其「功效(作用)」有最大化-發揮?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掏錢──最重要的因素,是「保養品」宣稱的功效! 所以如何確保你的配方──能支持產品的廣告宣稱?達成其訴求功效?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前雅詩蘭黛研發執行董事Mindy Goldstein博士...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上篇內容從拉丁美洲的媒體從業人員、自由接案者等爭取防疫物資的經驗談起,在本篇內容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拉丁美洲地區面臨哪些與疫情同樣難以克服的問題?以及這些媒體從業人員如何突破重圍,並在疫情期間持續努力不懈?
    Thumbnail
    新冠肺炎病毒隨著時間流逝不斷演變,「媒體」成為疫情的傳聲筒,相對而言媒體從業人員也成為距離疫情最近的高風險傳染者......
    Thumbnail
    根據公司法規定,每年六月底前企業要完成股東常會召開,對許多公司來說(特別是初創團隊)因為較少舉辦股東會的經驗,不知從何著手,又沒有相關資源能夠依循,經常在股東會前忙得焦頭爛額,會議當天的成效也不佳、表決程序混亂…等。 其實,籌備股東會不難,但有一定的程序要依循,若程序顛倒則事後要花更多時間彌補。
    黑色素皮膚癌完整介紹 位於真皮正上方的表皮最深層包含稱為黑素細胞的細胞,又稱為黑色素皮膚癌。黑色素細胞產生皮膚的色素或顏色。 當健康的黑色素細胞發生變化並不受控制地生長,形成癌性腫瘤時,黑素瘤就開始了。癌性腫瘤是惡性的,這意味著它可以生長並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有時,黑色素瘤是由人皮膚上已有的正常痣
    Thumbnail
    如何確保你的「保養品(配方)」中之活性成分──其「功效(作用)」有最大化-發揮?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掏錢──最重要的因素,是「保養品」宣稱的功效! 所以如何確保你的配方──能支持產品的廣告宣稱?達成其訴求功效?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前雅詩蘭黛研發執行董事Mindy Goldstein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