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醫師的兩難與「權勢推銷」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2020開始肆虐全球的COVID-19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就連「醫療」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明顯的是「開業醫師」。

原因不難理解:擔心到人多處被傳染,特別是「病菌」原本就比較多的醫療場所,因而減少看診頻率。大醫院醫師的薪水來源不只門診,而開業醫師的收入百分之百得靠看診個案多寡而定,因此受到的影響最大。

即使疫情嚴重度減緩,仍有許多科別每月看診人次並未恢復,甚至持續減少,最明顯的就是耳鼻喉科與小兒科。

為什麼會如此呢?最大原因就是民眾的衛生習慣「被改善」了。包括:口罩戴好戴滿、勤洗手勤消毒、減少前往群眾聚集處、保持社交距離。因此,常見的感冒、流感、腸病毒等傳染性疾病大幅減少。最大的連帶影響,當然就是「醫師收入大幅減少」。在疫情高峰時期,甚至有開業醫師必須向銀行貸款,才能支付房租與員工薪資。

上述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弔詭的矛盾:醫療固然是為了治療病患、治癒疾病,但最高目標其實是「預防疾病」(以健康的飲食預防代謝性疾病、以施打疫苗預防感染、以規律的運動預防三高等)。

理論上,病患變少表示民眾的健康習慣與疾病預防都做得很好,醫師應該要覺得開心、慶幸才對。然而,現況卻是「醫師不太開心」。

理由包括:原本應付大量看診病患所「準備」的人力、物資,在看診人次減少好幾成、甚至折半的現況下,顯然就成為過高的成本,進而降低收入。此外,醫師本身的投資、貸款、花費等開銷太高,當現金流減少,就可能出現周轉困難的狀況(可別以為醫師的「存款」都很多,有錢人是很會運用錢來替自己「生錢」的)。

更弔詭的狀況出現了:醫師究竟應該「希望」越多人生病、越多人看診、收入隨之水漲船高?或者應該希望民眾都做好預防疾病的動作,甚至自己也投入宣導疾病預防,然後讓自己的收入節節降低?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0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47會員
1.1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20多年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3/03/15
上一章討論到精神科藥物的成癮性、副作用、減藥、停藥等主題,當時我誤以為已經是「藥物」部份的最後一章,其實還有兩個常見問題沒討論到,所以今天這一章才是最後一章。 ★健保會影響開藥嗎?自費藥會不會比較好?為什麼醫師要我吃自費藥物? 老子有錢,能不能花錢吃自費藥比較有效?我只是小康家庭,為什麼醫師要我吃自
Thumbnail
2023/03/15
上一章討論到精神科藥物的成癮性、副作用、減藥、停藥等主題,當時我誤以為已經是「藥物」部份的最後一章,其實還有兩個常見問題沒討論到,所以今天這一章才是最後一章。 ★健保會影響開藥嗎?自費藥會不會比較好?為什麼醫師要我吃自費藥物? 老子有錢,能不能花錢吃自費藥比較有效?我只是小康家庭,為什麼醫師要我吃自
Thumbnail
2023/02/15
本章是「藥物」部份最後一章,也是服用精神科藥物時最常見的幾個疑惑。 ★藥物副作用大、效果又不好,該請醫師換藥嗎? 吃完藥還沒感覺到效果,副作用就很明顯,反而更不舒服,乾脆不吃還比較好! 首先得澄清,「藥物仿單」上列出的副作用有非常多,而且其中有些看起來很恐怖,但其實重點應該擺在「發生率」。
Thumbnail
2023/02/15
本章是「藥物」部份最後一章,也是服用精神科藥物時最常見的幾個疑惑。 ★藥物副作用大、效果又不好,該請醫師換藥嗎? 吃完藥還沒感覺到效果,副作用就很明顯,反而更不舒服,乾脆不吃還比較好! 首先得澄清,「藥物仿單」上列出的副作用有非常多,而且其中有些看起來很恐怖,但其實重點應該擺在「發生率」。
Thumbnail
2023/01/18
上一章開始進入「藥物治療」的討論,獲得讀者們的廣泛矚目,在此先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本章將繼續深入探討與身心科藥物有關的幾個主題。 ★為什麼不同醫院、不同醫師可以開的藥不一樣? 為什麼之前看診的醫師開某個藥給我吃,現在的醫師卻告訴我沒辦法開相同的藥物? 以下將幾個常見原因分為三大類別說明:
Thumbnail
2023/01/18
上一章開始進入「藥物治療」的討論,獲得讀者們的廣泛矚目,在此先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本章將繼續深入探討與身心科藥物有關的幾個主題。 ★為什麼不同醫院、不同醫師可以開的藥不一樣? 為什麼之前看診的醫師開某個藥給我吃,現在的醫師卻告訴我沒辦法開相同的藥物? 以下將幾個常見原因分為三大類別說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台灣一萬六千多位牙醫師,在台北的醫師就有七千多位,代表全台一半的牙醫師都擠在台北,競爭夠激烈吧!但是台北卻是全台看牙最貴的地方。反觀南部醫師少,看牙卻比較便宜?為什麼會這樣呢?一般的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當市場中的供給者增加,但需求維持不變,價格就會開始降低。但是在台灣的牙科市場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Thumbnail
台灣一萬六千多位牙醫師,在台北的醫師就有七千多位,代表全台一半的牙醫師都擠在台北,競爭夠激烈吧!但是台北卻是全台看牙最貴的地方。反觀南部醫師少,看牙卻比較便宜?為什麼會這樣呢?一般的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當市場中的供給者增加,但需求維持不變,價格就會開始降低。但是在台灣的牙科市場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Thumbnail
談理財 醫生好辛苦 根據台灣勞動部勞動規範條例,台灣醫師的退休年齡是60歲,以及滿15年退休服務時間即可退休,或滿55歲且有20年以上服務時間即可退休。但是退休前,卻不一定是財富累積最快的時段。
Thumbnail
談理財 醫生好辛苦 根據台灣勞動部勞動規範條例,台灣醫師的退休年齡是60歲,以及滿15年退休服務時間即可退休,或滿55歲且有20年以上服務時間即可退休。但是退休前,卻不一定是財富累積最快的時段。
Thumbnail
過去30年,在台灣縣市首長的選舉中,候選人總少不了以爭取大學、醫院、科學園區等的地方建設為重要政見。事後回觀,這樣的政見,往往缺乏高瞻遠矚的視野,不少時候只是圖利官商學界,民眾不一定受益,卻很容易獲得選民的支持。 從這次選舉期間,論文門的遍地開花,台灣民眾終於看到廣設大學政策結下的惡果。
Thumbnail
過去30年,在台灣縣市首長的選舉中,候選人總少不了以爭取大學、醫院、科學園區等的地方建設為重要政見。事後回觀,這樣的政見,往往缺乏高瞻遠矚的視野,不少時候只是圖利官商學界,民眾不一定受益,卻很容易獲得選民的支持。 從這次選舉期間,論文門的遍地開花,台灣民眾終於看到廣設大學政策結下的惡果。
Thumbnail
台灣的醫療環境因為大部分的醫療支出是由全民健康保險支付,民眾自付額與部分負擔相對便宜,因此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民眾容易「直上」大型醫院,認為找到最頂級的醫療院所、最豪華的醫療團隊,就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就醫的「CP值」也最高。 但,這樣的發展真的符合醫療資源的分配與最佳效益嗎?
Thumbnail
台灣的醫療環境因為大部分的醫療支出是由全民健康保險支付,民眾自付額與部分負擔相對便宜,因此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民眾容易「直上」大型醫院,認為找到最頂級的醫療院所、最豪華的醫療團隊,就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就醫的「CP值」也最高。 但,這樣的發展真的符合醫療資源的分配與最佳效益嗎?
Thumbnail
2011年,有鑑於健保的支付制度除了部分採論病例計酬方式支付,以及一部分疾病論質計酬,大部分仍然是論量計酬方式支付。民眾就醫次數越多、處置與檢驗越多,醫院的收入就越高,亦即民眾越少生病,醫療院所就賺得越少。開始有專家學者覺得這很奇怪,為何民眾越是生病,醫療院所越有機會賺錢;反之,預防保健做得越好,民
Thumbnail
2011年,有鑑於健保的支付制度除了部分採論病例計酬方式支付,以及一部分疾病論質計酬,大部分仍然是論量計酬方式支付。民眾就醫次數越多、處置與檢驗越多,醫院的收入就越高,亦即民眾越少生病,醫療院所就賺得越少。開始有專家學者覺得這很奇怪,為何民眾越是生病,醫療院所越有機會賺錢;反之,預防保健做得越好,民
Thumbnail
2020開始肆虐全球的COVID-19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就連「醫療」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明顯的是「開業醫師」。 原因不難理解:擔心到人多處被傳染,特別是「病菌」原本就比較多的醫療場所,因而減少看診頻率。大醫院醫師的薪水來源不只門診,而開業醫師的收入百分之百得靠看診個案多寡而定,
Thumbnail
2020開始肆虐全球的COVID-19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就連「醫療」領域也不例外,尤其明顯的是「開業醫師」。 原因不難理解:擔心到人多處被傳染,特別是「病菌」原本就比較多的醫療場所,因而減少看診頻率。大醫院醫師的薪水來源不只門診,而開業醫師的收入百分之百得靠看診個案多寡而定,
Thumbnail
自己當皮膚科醫師也快20年,在這段時間,整個醫療環境的改變蠻大的,除了健保制度的影響之外,加上商業美容醫學推波助瀾,自己發現喜歡看病的醫師越來越少,專精於用藥的醫師也越來越少,這樣發展下去真的對大家來說都不是好事。
Thumbnail
自己當皮膚科醫師也快20年,在這段時間,整個醫療環境的改變蠻大的,除了健保制度的影響之外,加上商業美容醫學推波助瀾,自己發現喜歡看病的醫師越來越少,專精於用藥的醫師也越來越少,這樣發展下去真的對大家來說都不是好事。
Thumbnail
醫材其實只是個表面的議題 我認為後面真正的問題在訂價權 從健保實施開始之後 醫師就失去了訂價的權利 不管你的技術好壞 不管你看診的過程多仔細 總之就是均一價 甚至因為你所待的醫院層級較低 提供一樣的醫療服務所得到的給付還更低 對上一個世代 經歷過勞保年代的醫師來說 因為看診費還比當初的勞保更高 (勞
Thumbnail
醫材其實只是個表面的議題 我認為後面真正的問題在訂價權 從健保實施開始之後 醫師就失去了訂價的權利 不管你的技術好壞 不管你看診的過程多仔細 總之就是均一價 甚至因為你所待的醫院層級較低 提供一樣的醫療服務所得到的給付還更低 對上一個世代 經歷過勞保年代的醫師來說 因為看診費還比當初的勞保更高 (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