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2020年12月幾乎沒有讀新的書,因為整個人呈現懶散的度假模式,但我自己希望閱讀筆記像日記一樣供未來回顧,所以還是準備寫一下。


我記得天氣剛剛變冷的時候,想要看幾本可以哭到不行的書,寫了一些心得,納入口袋書單變多,但遲遲沒有入手任何一本,還是看了幾本書架上有的舊書。
19本令人感動到哭的小說推薦(上)
19本令人感動到哭的小說推薦(下)

12月看的書是「第十三個故事」以及「拚教養」。
前者是小說,後者「拚教養」我覺得比較像是不同階層的家長的教育心法集大成,非常好看,等等來談。
先來說說第一本小說的感想吧!


raw-image



第十三個故事
這本書講述一名名為瑪格麗特的女子,從小就在父親所開設的書店成長,從書中認字、習字並進一步學習所有的知識,等於所有一切,都與書店有關!雖然看似過的平凡,卻在書中發現浩瀚無窮且無盡的世界,知足的生活著。


直到有一天,當代最知名,最暢銷,同樣也最神秘的女作家─薇妲‧溫特來信邀約,期望瑪格麗特作為她傳記的作者。
此信,讓瑪格麗特著實震驚!也讓她原本平靜生活掀起一番波瀾。
瑪格麗特對這位知名作家的認識,僅止於報章雜誌的資料,雖大略知道過去有太多人試圖探聽她的過去,而薇妲‧溫特卻給了一個又一個不同版本的故事!讓大眾分不出真真假假。
這位當代最有名的作家的過去, 就像一團迷霧,沒有人知道她真正名字以及背景,只知道她寫出了一本又一本暢銷又知名的當代小說,而瑪格麗特,一本都沒有讀過。
因為這封邀約信,瑪格麗特開始對薇妲‧溫特感到好奇,開始找尋她的書。她在父親的書店中找到了一本薇妲‧溫特第一本小說「十三個蛻變與心死的故事」第一版,卻驚訝的發現裡面只有十二個故事!她的父親告訴她,這是第一版書,作者薇妲‧溫特只交出十二個故事,出版社卻搞錯了還是以此書名出版,後來書全面回收,改了別的故事名,剛好她父親書店裡這本是漏網之魚!
因為實在很想知道作者第十三個故事寫了甚麼?或有沒有第十三個故事?作者到底是何方神聖?
瑪格麗特太想知道,於是就踏出這一步,前往薇妲‧溫特北邊的房子,開始成為薇妲‧溫特的傳記作家。
這本書的故事性非常夠!裡面兩條不同時間軸在走動,其一就是現在,屬於瑪格麗特當傳記作家的現在;另一個,當然就是薇妲‧溫特在自宅中向瑪格麗特所描寫的過去故事了!
現在版,我個人閱讀起來是覺得不太有張力!對於瑪格麗特自身的童年的衝擊,以及與薇妲自家中相處的種種,其實我都不算太融入情境中,覺得並沒有非常觸動;
但另一條時間軸,薇妲在講述過去的那段真實的,屬於她的歷史時,卻讓人讀到停不下來!
在過去那段時光,故事圍繞早已失勢的英國旁系貴族,繼承偌大莊園,無須工作,卻仍有用不盡的財產可以揮霍!一段奇異的過去時光就此展開。


過去時光的故事情節實在太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包裹著心理疾病、殺人、瘋癲等元素融入,我邊看邊想著,或許這些都可能也真實發生過!有時候真實人生發生的事情比電視劇或小說更驚悚,而這段屬於薇妲‧溫特的過去就是如此驚悚!

過去的故事,在作者鋪陳中,讓讀者慢慢抽絲剝繭,這部分確實好看,我相信也是這本書成功的地方。
不過結局並沒有令人有跌破眼鏡的振奮感!反而覺得:蛤!?就這樣?有點扯!
接著,心底的那份振奮感馬上消失無影無蹤,有點可惜!但確實是本好書!
我自己本身是特別喜歡英國貴族或莊園的故事,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就是我心目中第一名的英國劇,沒有之一。
或許是曾看過這種莊園故事,對於家僕的忠心耿耿,以及上流社會的敗壞與無法承接痛苦的心理疾病覺得好像不這麼意外了!

或許再過幾年可以在回顧這本。

raw-image


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這本書是我截至目前為止除了醫生寫的育兒書之外,「唯一」會推薦給親友的!
作者藍佩嘉以一名學者身份,不做太多自身立場與觀念的導入來撰擬這本書。她利用了長時間接觸不同階層家庭,透過對談與觀察,詳實且儘量不帶自身立場的描述那些家庭裡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與教養模式。
不可諱言,在文字的描述上,作者多少有自身觀點的投射,但我姑且把這些她自己拋出給家長的提問,看待成「自我思辨」的一部分。

難能可貴的部分是,雖然作者是學者出身,此書讀來卻不咬文嚼字,也沒有那種學者「高高在上的」感覺!整本書行雲流水,文筆流暢!實在很適合每隔一段時間重讀一下,提醒一下自己教養子女的初衷以及再次理解自己其實不管哪一個階層,可能有的一些不同於自己的教養想法,短暫脫離一下自己的同溫層。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教養子女?

不僅僅只是自身過去教育的復刻,還包含著如同書中總結


不同教養風格,其中沒有好壞對錯,因為每個家庭的資源與條件不同,適用的教養方式也有所不同。

只要這樣想,其實多少還是可以紓解一下身為父母的焦慮。

我期許自己真的不用跟別人比,因為自己的狀況、性格與資源都與別人家庭不同,沒有真的好與壞,對與錯,認真與孩子對話,同時不要過度給自己壓力,應該是這一代父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後記:

2020年10月、11月份閱讀筆記

2020年9月份閱讀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勇健安─勇敢健康安全的沙龍
11會員
87內容數
讀書的目的,是用幾塊美金,換取一個人大腦的最精華,很值得! 思考的目標,是把書中精華萃練成自己的智慧,跟著大腦一輩子!更是值得!
2022/07/14
你快樂嗎? 你知道快樂其實可以用科學的方法達到嗎? 「幸福科學」,這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及認知科學家Laurie Santos開設的課,在耶魯大學一炮而紅,好評不斷。 一年多後的最近,情緒曲線又到了低點(配合股市),決定回顧一下當初課程給我的啟發,簡單把之前10堂課的幸福科學濃縮,重新回味一下!
2022/07/14
你快樂嗎? 你知道快樂其實可以用科學的方法達到嗎? 「幸福科學」,這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及認知科學家Laurie Santos開設的課,在耶魯大學一炮而紅,好評不斷。 一年多後的最近,情緒曲線又到了低點(配合股市),決定回顧一下當初課程給我的啟發,簡單把之前10堂課的幸福科學濃縮,重新回味一下!
2021/12/30
台灣的圖書館是個寶庫。除了有滿坑滿谷的中文童書、英文童書,甚至連英文小說有,出乎我意料(其實應該是我和圖書館不熟)。 帶著小孩去圖書館挖寶時,中文圖書或許因為讀者量大,很多書已經被翻舊翻爛,孩子不見得想讀,特別是已經中年級的哥哥,對書有一種潔癖偏好,看到書被翻得爛爛,很倒胃口。 (下雷)
Thumbnail
2021/12/30
台灣的圖書館是個寶庫。除了有滿坑滿谷的中文童書、英文童書,甚至連英文小說有,出乎我意料(其實應該是我和圖書館不熟)。 帶著小孩去圖書館挖寶時,中文圖書或許因為讀者量大,很多書已經被翻舊翻爛,孩子不見得想讀,特別是已經中年級的哥哥,對書有一種潔癖偏好,看到書被翻得爛爛,很倒胃口。 (下雷)
Thumbnail
2021/12/02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在生與死之間,有一座圖書館。 在這座圖書館裡,有著數以萬計的書本。而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你」的另一個人生。你可以透由書本去體驗你的另一個人生,這個新的人生,或許給了你新的機會讓你重新開始,或許充滿更多挑戰與困難,或許可以讓你抹去所有過去的懊悔,或許可以教你甚麼才是最重要
Thumbnail
2021/12/02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在生與死之間,有一座圖書館。 在這座圖書館裡,有著數以萬計的書本。而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你」的另一個人生。你可以透由書本去體驗你的另一個人生,這個新的人生,或許給了你新的機會讓你重新開始,或許充滿更多挑戰與困難,或許可以讓你抹去所有過去的懊悔,或許可以教你甚麼才是最重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第一段會有一點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雷,不想被雷到的話直接跳第二段唷! 第一次接觸Elizabeth Gilbert這位作者,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閱讀了她的書,倒是看了由她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次,兩次剛好處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第一次看時我
Thumbnail
第一段會有一點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雷,不想被雷到的話直接跳第二段唷! 第一次接觸Elizabeth Gilbert這位作者,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閱讀了她的書,倒是看了由她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次,兩次剛好處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第一次看時我
Thumbnail
每一次翻閱前和封面的少女對視,都有心底非常非常酸澀的感覺。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有無盡蔓延的心疼, 我很想看,但難過的心情一直延長翻頁的速度。 作者金息將慰安婦受害者的證言作為藍本,譜寫了一個戰爭時代的悲歌, 那真是,完全不能想像的人間煉獄。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第一個少女的死,好似她的哀嚎
Thumbnail
每一次翻閱前和封面的少女對視,都有心底非常非常酸澀的感覺。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有無盡蔓延的心疼, 我很想看,但難過的心情一直延長翻頁的速度。 作者金息將慰安婦受害者的證言作為藍本,譜寫了一個戰爭時代的悲歌, 那真是,完全不能想像的人間煉獄。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第一個少女的死,好似她的哀嚎
Thumbnail
廣泛的文學作品裡,多數讀者讀的是作家的作品本身,而旁及書信、日記,偶爾讀讀,更少讀的是評論或研究作品,然而,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傳記或者研究文集,你會發現,這些作家本身跟作品印象會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有些讀者會覺得,讀到這些傳記會造成偶像幻滅,但我總感覺到:幻滅,才是開始(大笑)。 講這麼一串打強心
Thumbnail
廣泛的文學作品裡,多數讀者讀的是作家的作品本身,而旁及書信、日記,偶爾讀讀,更少讀的是評論或研究作品,然而,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傳記或者研究文集,你會發現,這些作家本身跟作品印象會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有些讀者會覺得,讀到這些傳記會造成偶像幻滅,但我總感覺到:幻滅,才是開始(大笑)。 講這麼一串打強心
Thumbnail
天真爛漫的少女,如何蛻變為華麗的女性? 原本受到國民愛戴的王妃,為何最後以悲劇收場?
Thumbnail
天真爛漫的少女,如何蛻變為華麗的女性? 原本受到國民愛戴的王妃,為何最後以悲劇收場?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曾讀過一本法國小說,但現在甚至想不起來作者是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名的著作,只記得那是一本自傳小說。講的是母女間微妙的感情,作者的媽媽總有意無意的讓她自我感覺不良,那不是一部很有故事性的小說,只是在敘述母女間的感情,有種緊張的氛圍,最後媽媽自殺身亡⋯⋯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曾讀過一本法國小說,但現在甚至想不起來作者是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名的著作,只記得那是一本自傳小說。講的是母女間微妙的感情,作者的媽媽總有意無意的讓她自我感覺不良,那不是一部很有故事性的小說,只是在敘述母女間的感情,有種緊張的氛圍,最後媽媽自殺身亡⋯⋯
Thumbnail
重回閱讀習慣的懷抱之後,比起滑著永遠滑不完的臉書動態,內心充實了不少。近期借到兩本頁數比較多的的小說,花了不少時間把他們看完了。雖然厚,但真的是會讓人讀到忘記時間地精彩。以下介紹無雷,敬請放心閱讀~
Thumbnail
重回閱讀習慣的懷抱之後,比起滑著永遠滑不完的臉書動態,內心充實了不少。近期借到兩本頁數比較多的的小說,花了不少時間把他們看完了。雖然厚,但真的是會讓人讀到忘記時間地精彩。以下介紹無雷,敬請放心閱讀~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長篇小說,差異只在於故事情節、冒險經歷而已。這部作品只能說,是必須收藏之作,每一個轉折、每一個故事的發展都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啃讀,如果你還沒看過,認真推薦,書單中必須要有這一本,經典之作《#第13個故事》。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長篇小說,差異只在於故事情節、冒險經歷而已。這部作品只能說,是必須收藏之作,每一個轉折、每一個故事的發展都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啃讀,如果你還沒看過,認真推薦,書單中必須要有這一本,經典之作《#第13個故事》。
Thumbnail
2021年7月1日的德國《時代週報》刊出了「改變人生的十本書」專題,這對於愛書人簡直是折磨,一方面想知道《時代週報》專題中的這十本書是什麼,一方面又覺得怎麼可能只列出十本書呢,然後,腦海中閃過一本本讀罷無法擱下的書籍和作者⋯⋯ 時代週報 這倒是讓我覺得寫「我最愛的十本書」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試試看,
Thumbnail
2021年7月1日的德國《時代週報》刊出了「改變人生的十本書」專題,這對於愛書人簡直是折磨,一方面想知道《時代週報》專題中的這十本書是什麼,一方面又覺得怎麼可能只列出十本書呢,然後,腦海中閃過一本本讀罷無法擱下的書籍和作者⋯⋯ 時代週報 這倒是讓我覺得寫「我最愛的十本書」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試試看,
Thumbnail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寫作《使女的故事》之前,愛特伍花了很多時間田野調查,她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受壓迫卻無法發聲女性的故事,將她們的生命歷程雜揉進她的小說中。無外乎,《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如此有血有肉。
Thumbnail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所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寫作《使女的故事》之前,愛特伍花了很多時間田野調查,她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受壓迫卻無法發聲女性的故事,將她們的生命歷程雜揉進她的小說中。無外乎,《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如此有血有肉。
Thumbnail
我特別喜歡這本小說將維吉妮亞・吳爾芙描繪得生動活潑,富有女性魅力。長久以來,許多人對她的印象停留在抑鬱和投河自盡,影視作品也加深了這樣的形象,然而,那非常可惜地讓人忽略了她的幽默、她在聚會上的風采,她的優美文筆、獨到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其中盡是她對世界的熱情和期許,遠非敏感和憂鬱所能定義。
Thumbnail
我特別喜歡這本小說將維吉妮亞・吳爾芙描繪得生動活潑,富有女性魅力。長久以來,許多人對她的印象停留在抑鬱和投河自盡,影視作品也加深了這樣的形象,然而,那非常可惜地讓人忽略了她的幽默、她在聚會上的風采,她的優美文筆、獨到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其中盡是她對世界的熱情和期許,遠非敏感和憂鬱所能定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