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瑪》萬物的簽名——一部偉大的作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第一段會有一點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雷,不想被雷到的話直接跳第二段唷!




第一次接觸Elizabeth Gilbert這位作者,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閱讀了她的書,倒是看了由她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次,兩次剛好處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第一次看時我沒有很懂女主角為何要逃離婚姻也沒有很明白她想追求什麼,只覺得看她這樣一個人旅行好有趣,我也有點嚮往;第二次再看這部片,我已能深深體會女主角那份被婚姻被生活困到窒息的感受,也懂為何再次遇到愛卻不敢投入的心境;雖然沒有看過小說,但這類探討生活與人心的故事,讓我非常有共鳴。曾聽說小說將女主角的內心描繪得更詳細,而我遲遲未閱讀,反倒是先看了她的另一部作品《女孩之城》。




《女孩之城》的開頭我看了很久,應該說,當時的我只看了開頭一小部分,就先擱著看其他書籍去了;等到再次翻閱,耐心地看著作者鋪成,每個角色都越來越立體,遭遇的事、所做的行為,也越來越生動,我開始欲罷不能地一頁接著一頁,很快地看完了整本書,記得當時內心直呼過癮,我就像是親自與那群女孩們生活過一遍似的,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著精彩的情節。




《愛瑪》,若我沒記錯,這本電子書當時是跟《女孩之城》一起大約在兩年前購入的,但我遲遲未翻閱,直到今年我才點開來看,卻跟《女孩之城》一樣,開頭看了一點,就擱著好一段時間沒碰它。

我想Elizabeth Glibert的小說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前面稍微要有一點耐心,撐過一些較平凡的鋪成;以《愛瑪》為例,前面花了一些篇幅在敘述父親亨利年輕時的遭遇,過程提到了航海、植物研究、以及一些歷史,這些題材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並不是那樣吸引,也因此拖慢了閱讀進度,直到女主角艾瑪的出生,故事才有了一些不一樣的進展,而我也因此開始飛快地閱讀,直到結束。

在我大約看了整本書的60-70%左右時,我內心已將此作品定義為偉大的作品







以下將有部分劇情雷,請斟酌觀看。







為什麼說是偉大的作品?我真的好難想像,作者是怎麼能夠像是親自活過一遍那個年代,將當時的時局寫得如此詳盡,又能夠生動描繪出各種植物的特性,甚至就像愛瑪本人似的愛著那些植物。

而劇情的安排也令我驚嘆,每件事情都環環相扣,愛瑪不經意地向妹妹蒲登絲分享愛情,卻因此改變了每個人的生命;而愛瑪與安博思的情感更是叫人遺憾,安博思的純真不被理解,並且使人誤會;安博思是如此的感性,他對生命的認知來自自己的感受,而愛瑪卻永遠伴隨著理性,所有的事物都需要去證明去探究,這也促成愛瑪在父親死後,隻身來到大溪地尋找死去丈夫的秘密。




這部小說難以用一個領域來定義它,說它是歷史虛構小說也行、說是植物相關小說也可以,當然也可以說這是一部描繪19世紀一位女人愛瑪一生的故事也再貼切不過,但或許在各個領域裡的可以窺見到的,是對於生命的真相以及人性的探討。




作者用愛瑪的故事,描繪了那個年代的人們;愛瑪有一對嚴格的父母,卻鼓勵孩子多多親自感受這世界,甚至是勇於表達內在想法,愛瑪深愛著她的父母,尤其是父親亨利;在母親碧翠絲死前叮嚀愛瑪千萬別離開父親,也因此,愛瑪在亨利死之前,從未真正離開過屬於他們的白畝莊園,他一直陪伴在父親身邊幫助他;但我想,即使碧翠絲沒有向愛瑪提出這樣的要求,愛瑪也會自發性地留在父親身邊直到最後,她無法丟下父親不管,即使在這個家發生過那麼多不開心的事,即使為了照顧父親而耽誤了自己的苔癬研究工作,她依然沒有離開父親,只要亨利一聲招喚,愛瑪就會丟下一切來到父親身旁,這是因為母親的遺言,也是因為對父親的愛。




作者也透過愛瑪描述了一個在嚴格保守的母親管教下,是如何意外地接觸到性的神秘,以及如何在沒有人可以分享的情況下自己摸索到了一套令自己歡愉的方法。我認為這樣的情形即使在現代也不違和,即使現在學校都有健康教育課,愛瑪又何嘗不是?愛瑪對人體、對科學的研究再清楚不過,但性所帶來的歡愉,難道是課本上會教的嗎?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在成長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些什麼,激發了那潛藏在靈魂深處對於性的好奇與渴望,驅使著人們本能地觸碰到歡愉的境界,即使沒有人教、也沒有人分享過,如同愛瑪,她的啟蒙是一些淫穢的舊書,而這些舊書的內容也深植在她的心中,她對於性的面貌輪廓來自這些舊書,這跟現在的人們會看A片,從A片裡學到一些「技巧」,又有何分別之處呢?

愛瑪一直藏著這樣的秘密直到與安博思結婚,卻發現對方無法與她共享魚水之歡,憤怒又傷心的愛瑪於是將安博思遣走;而在多年後,安博思死後,愛瑪見到了安博思皮箱裡的圖畫、隻身前往大溪地,才慢慢揭開安博思的秘密。

其實安博思從來也沒有隱瞞過愛瑪什麼,他們的愛情,只是一連串的誤會而導致的悲劇。當然,安博思之死的秘密,也令人感到遺憾悲傷,沒有人因此感到幸福,大家都愛著安博思,安博思也喜愛大家,他深愛著愛瑪,只是,大家要的不一樣罷了。




愛瑪在老年時期與歷史名人達爾文不約而同有了一樣的見解,與達爾文不同的是,她對於進化論的解釋,始終有一個無法說服自己的關卡,也因此錯過了首位發表進化論的時機;那道關卡出自於妹妹蒲登絲,她一生為廢奴努力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活,這與進化論相違背,這該怎麼解釋呢?這世上還有許多人畢生都把他人的權益放在自己的權益前面,終生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這在動物界是不可能發生的,卻會發生在人類身上,這樣的物種該如何進化呢?

首先,我個人並沒有那麽認同進化論,但若要解釋像蒲登絲這樣的現象,我認為那份對他人的犧牲奉獻,已是這個人的一部分,他不可能分割,更沒有什麼勉不勉強,他的犧牲奉獻看似是為了他人,卻也是為了自己,因為那只是他展現了一部分的自己,這麼生活著對他來說才踏實,或許這樣的人天生就帶有這樣的基因、或說使命;也因此,這或許是屬於「這一種人」的進化,只是沒有帶著這種使命的人難以理解,甚至可能以為會拖累進化。事實上,世界上善心人士這麼多,而人類退化了嗎?或許如愛瑪所說,人類與動物不同之處在於大腦,我們的大腦給予我們豐富的情感,可能有嫉妒、有惡意,也有愉悅、有善意。而這些帶給我們的是進化抑或退化呢?或者說,怎麼樣才叫進化、怎麼樣算是退化呢?







這本書的原文書名《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萬物的簽名,是來自書裡安博思與愛瑪的一段對話,安博思主張上帝留下了世間萬物,並給予提示,幫助人們活下去,人們只需要去尋找,這就是萬物的簽名,這確實很符合整本書的內容。而中文翻譯《愛瑪》,雖然與原本的書名完全不同,甚至連「主角」都不一樣了,但在我看完整本書之後,我卻覺得《愛瑪》作為書名,也十分貼切,整本書不只透過愛瑪的人生來認識生命,也像是愛瑪的傳記一樣,雖然是虛構人物,卻在閱讀過程像是認識了一位老朋友似的,透過小說認識這位女孩、女人、老人。愛瑪的一生充滿挫折,年輕時愛慕的人愛著自己的妹妹、最後又與自己最好的朋友結婚;多年後無法在自己的婚姻裡享受魚水之歡,在一次的嘗試之下感受到了污辱的憤怒,並趕走了丈夫直至死前都沒有再見面;而在母親死後愛瑪獨自照顧著任性的父親,沒有半點怨言;但愛瑪的一生也是幸福的,她有著看重自己勝過其他的父親;雖然到了生命盡頭依然沒有享受過完整的魚水之歡,卻也實現了在心中多年的性幻想;而她的一生有白畝莊園帶給她的知識、有植物的陪伴,一生也有著為數不多但珍貴的友誼。




我大約花了四到五天左右讀完了這本小說,我敬佩作者在每個領域的研究、驚嘆作者的文筆、也喜愛作者筆下的每一個人物,他們就像真的在這世上活過一遍似的,如此栩栩如生。

而我也在讀完這本小說後,正式成為Elizabeth Gilbert的粉絲,未來若再出新書,我還是會閱讀的!我十分期待。

avatar-img
77會員
114內容數
紀錄日常、分享日常,也學習著如何享受無聊的日常;偶爾會有一些心得、有一些創作。我喜愛閱讀文字、也喜歡用文字表達。如果能剛好遇到跟我志同道合的人,那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辰心家 的其他內容
我一直以來幾乎不太看理財類的書籍,不是我不喜歡這類書,而是我一直對理財本身沒什麼興趣,自然而然就不太會接觸理財類書籍;雖然偶爾會想嚐試閱讀,但似乎是內心逃避著「理財」這件事,因此從來沒真正接觸這類書籍。 直到最近出現了一本書-《三千圓的用法》,作者原田比香,台灣由先覺出版社出版;這本書似乎最近
不知道大家的信仰是什麼?我曾在茫然無助的日子裡,偶然接觸到「顯化法則」這個宇宙定律。 若大家有聽過吸引力法則,應該對顯化法則也不會太陌生,雖然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說法,但對我來說這兩樣法則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也就是說,一樣是許願後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實現願望;若要細分概念上的不同,「吸引力法則」
我必須承認,若不是看到很多人給這本書的好評(諸如「療癒好書」、「人生必看」、人生聖經」…等等),光看到書名,我想我應該完全不會想翻開。 在這個要「大家都必需相信自己」的正能量流行世代裡,「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是多麼地違和、逆耳?(至少我最初有些許這種感受) 而當閱讀此書後,我才明白,這本書重點不
在前陣子,我看完了風靡全球的《原子習慣》一書。 雖然慢了整個世界好幾拍,但書裡的內容,我想應該過很久很久都不會退流行。 這本書是在2019出了中文版,我在2021那年買了實體書,而我到今年,2023年才翻開來閱讀。 為什麼會隔這麼久?我也說不清楚,一直覺得自己該打開來看,卻又好像怕什麼。 或
我一直以來幾乎不太看理財類的書籍,不是我不喜歡這類書,而是我一直對理財本身沒什麼興趣,自然而然就不太會接觸理財類書籍;雖然偶爾會想嚐試閱讀,但似乎是內心逃避著「理財」這件事,因此從來沒真正接觸這類書籍。 直到最近出現了一本書-《三千圓的用法》,作者原田比香,台灣由先覺出版社出版;這本書似乎最近
不知道大家的信仰是什麼?我曾在茫然無助的日子裡,偶然接觸到「顯化法則」這個宇宙定律。 若大家有聽過吸引力法則,應該對顯化法則也不會太陌生,雖然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說法,但對我來說這兩樣法則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也就是說,一樣是許願後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實現願望;若要細分概念上的不同,「吸引力法則」
我必須承認,若不是看到很多人給這本書的好評(諸如「療癒好書」、「人生必看」、人生聖經」…等等),光看到書名,我想我應該完全不會想翻開。 在這個要「大家都必需相信自己」的正能量流行世代裡,「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是多麼地違和、逆耳?(至少我最初有些許這種感受) 而當閱讀此書後,我才明白,這本書重點不
在前陣子,我看完了風靡全球的《原子習慣》一書。 雖然慢了整個世界好幾拍,但書裡的內容,我想應該過很久很久都不會退流行。 這本書是在2019出了中文版,我在2021那年買了實體書,而我到今年,2023年才翻開來閱讀。 為什麼會隔這麼久?我也說不清楚,一直覺得自己該打開來看,卻又好像怕什麼。 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得不是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能力圈理論: 關於投資我們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 三大投資原則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
只需要一枝筆和三個願望,堅持100天,將願望寫進潛意識裡。書寫會用到許多肌肉,動手寫的效果,會比只用想的、說的還要好...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得不是去追逐平庸的機會。 能力圈理論: 關於投資我們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 三大投資原則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 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
只需要一枝筆和三個願望,堅持100天,將願望寫進潛意識裡。書寫會用到許多肌肉,動手寫的效果,會比只用想的、說的還要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得過許多奬項的法國浪漫喜劇電影,是法國影史的經典,原於 2001 年上映,再次於 2020 年數位修復上映。電影場景設定在巴黎藝術的集中地~蒙馬特。電影運用了鮮豔飽和的繽紛色澤,和奇幻狂想的拍攝手法,展現出藝術、浪漫又溫馨的風格。
Thumbnail
愛情喜劇(Rom-com)電影及電視劇裡形形色色的各式男女主,各種花式愛情,要是能讓觀眾有所觸動,也是在當下,感動過後,往往記憶如風。在2020年刮起時尚熱劇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前,中外電影裡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艾蜜莉有兩個。 一個是2001年法國愛情喜劇電影Le F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這本小說閱讀起來情節流暢,讓人捨不得睡一直看下去。充滿淚水的結局讓我完全著迷,期待下一章節的發展。除了主角的內心掙扎外,四姐妹與媽媽之間的連結也引起了我的興趣,父親的離世對於他們之間的關係帶來了影響。整體而言,我個人非常推薦這本書,給予五顆星的評價。
即將由悦之文化出版,受到歐巴馬、歐普拉非常關注與喜愛的小說《Hello Beautiful》,試讀的篇章並不多,每個章節開頭都是人物名及年份,此安排相當特別,令讀者在列出的時間段中,彷彿這些角色就真實的生活在我們的周遭。     故事從威廉的家庭成員開始,身為家中的獨子,他還有一個
卡拉韋拉斯郡馳名的跳蛙一篇章看似非常滑稽,卻是最感動我的篇章,它為艾傑.費克力與愛蜜莉亞的感情畫下一個小里程碑,他們因為一部作品而開始真正認識彼此,因為一部作品正式開啟一段關係,而這作品的作者,是很多創作者的縮影,有時不是真的在意名氣與背後的利潤,而是希望作品產生一種共振的,你懂我也懂的眼神。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真愛挑日子》(One Day)原著小說裡一段在影集和電影裡、不約而同被拿掉的情節。是艾瑪在從事教職多年之後,終於重拾寫作、投稿出版社的經過。 電影和影集大概覺得同期男主角達斯的電視事業跌到谷底更有戲劇效果吧,艾瑪踏足文壇的坎坷不平反而被輕描淡寫——甚至被大篇幅刪除。 觀眾在銀幕
Thumbnail
這句話是我在聽《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採訪作家平路時,她很喜歡的一句話,我也深深被觸動。 平路說,這是她長久以來的疑問:「我的媽媽為什麼不愛我?」直到解開了身世之謎後,她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而是情敵生的,所以很難去苛求媽媽愛她。 她說:「我不相信愛的神聖性或者真實性」,最喜歡一句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一部充滿性愛元素的電影,藉著主角貝拉的成長與生活經歷,反映出了人生的種種變數。從像小孩一樣充滿好奇,到對享樂沈迷,再到開始認真工作,生活起起伏伏如同電影中的故事。觀後感想讓人思考,和電影中貝拉的成長經歷有異曲同工之妙。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得過許多奬項的法國浪漫喜劇電影,是法國影史的經典,原於 2001 年上映,再次於 2020 年數位修復上映。電影場景設定在巴黎藝術的集中地~蒙馬特。電影運用了鮮豔飽和的繽紛色澤,和奇幻狂想的拍攝手法,展現出藝術、浪漫又溫馨的風格。
Thumbnail
愛情喜劇(Rom-com)電影及電視劇裡形形色色的各式男女主,各種花式愛情,要是能讓觀眾有所觸動,也是在當下,感動過後,往往記憶如風。在2020年刮起時尚熱劇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前,中外電影裡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艾蜜莉有兩個。 一個是2001年法國愛情喜劇電影Le F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這本小說閱讀起來情節流暢,讓人捨不得睡一直看下去。充滿淚水的結局讓我完全著迷,期待下一章節的發展。除了主角的內心掙扎外,四姐妹與媽媽之間的連結也引起了我的興趣,父親的離世對於他們之間的關係帶來了影響。整體而言,我個人非常推薦這本書,給予五顆星的評價。
即將由悦之文化出版,受到歐巴馬、歐普拉非常關注與喜愛的小說《Hello Beautiful》,試讀的篇章並不多,每個章節開頭都是人物名及年份,此安排相當特別,令讀者在列出的時間段中,彷彿這些角色就真實的生活在我們的周遭。     故事從威廉的家庭成員開始,身為家中的獨子,他還有一個
卡拉韋拉斯郡馳名的跳蛙一篇章看似非常滑稽,卻是最感動我的篇章,它為艾傑.費克力與愛蜜莉亞的感情畫下一個小里程碑,他們因為一部作品而開始真正認識彼此,因為一部作品正式開啟一段關係,而這作品的作者,是很多創作者的縮影,有時不是真的在意名氣與背後的利潤,而是希望作品產生一種共振的,你懂我也懂的眼神。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真愛挑日子》(One Day)原著小說裡一段在影集和電影裡、不約而同被拿掉的情節。是艾瑪在從事教職多年之後,終於重拾寫作、投稿出版社的經過。 電影和影集大概覺得同期男主角達斯的電視事業跌到谷底更有戲劇效果吧,艾瑪踏足文壇的坎坷不平反而被輕描淡寫——甚至被大篇幅刪除。 觀眾在銀幕
Thumbnail
這句話是我在聽《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採訪作家平路時,她很喜歡的一句話,我也深深被觸動。 平路說,這是她長久以來的疑問:「我的媽媽為什麼不愛我?」直到解開了身世之謎後,她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而是情敵生的,所以很難去苛求媽媽愛她。 她說:「我不相信愛的神聖性或者真實性」,最喜歡一句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一部充滿性愛元素的電影,藉著主角貝拉的成長與生活經歷,反映出了人生的種種變數。從像小孩一樣充滿好奇,到對享樂沈迷,再到開始認真工作,生活起起伏伏如同電影中的故事。觀後感想讓人思考,和電影中貝拉的成長經歷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