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紐約、西班牙 – 兩本超過五百頁但愈讀愈起勁的小說推薦(無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西班牙聖家堂 / 建築師高第作品

西班牙聖家堂 / 建築師高第作品

  重回閱讀習慣的懷抱之後,比起滑著永遠滑不完的臉書動態,內心充實了不少。近期借到兩本頁數比較多的的小說,花了不少時間把他們看完了。雖然厚,但真的是會讓人讀到忘記時間地精彩。以下介紹無雷,敬請放心閱讀~

1. 《女孩之城》

  此書作者為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其最有名的著作為有翻拍成電影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雖然沒看過「享受吧」的小說,但電影中描述的故事,與女孩之城最大的交集,就是關於女性角色的自我探索、與成長。

  這本厚厚的小說,是主角「薇薇安」從第一人稱,寫給收件人「安潔拉」的一封長長的信,紀錄著屬於他們那個時代,曾經發生過的,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故事的開始是1940年代,薇薇安因被貴族學校退學,被雙親送到曼哈頓,開始與經營劇場的姑姑一同生活。

  二十世紀初的紐約絢麗、糜爛、又鋪張。小薇原本就對於未來感到迷茫,不願跟隨普世潮流地讀書、工作,於是初入大城市,彷彿才終於讓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屬。她住在屬於庶民階級的劇場裡,很快地便被這裡自由又新奇的氣氛深深吸引。她遇到了一些很酷的人,做了一些很酷的事。她開始化妝打扮,每晚與同劇場的歌舞女郎們出門喝酒、尋歡。她還是會羨慕別人,但她同時也很享受自己每一天的人生。

  直到,薇薇安在某個心碎的晚上,犯下了無法被眾人原諒的過錯,傷害了她愛的那些人。

  故事自此開始急轉直下。即將展開的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包含小薇在內,所有人的人生。前半部原本很繽紛的紐約城市,突然烏雲密布。她回到家鄉,開始在父親的公司上班。她的心好像無法再被治癒了,她的人生好像從此就是這樣了。

  礙於防雷不便說太多,但當人落入一個自我厭惡的窠臼時,要如何接納最真實的自己,真的是一個很難的課題。本書最感動的部分,在於小薇與安潔拉的父親相識、相知的過程,將這原本僅僅是關於紐約的時代小說,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

  在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二十世紀初的紐約多麼地瘋狂,戰後的紐約又如何蓬勃發展,同時卻變得了無生氣。讀者伴著小薇,走過她青澀無知的歲月、犯錯後的低谷、以及回首過往時的坦然。她終於能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並將此經歷轉化為這封信,寄給安潔拉。

  真的非常精彩,令人不勝唏噓,卻會感到滿足。

2. 《起源》

  丹.布朗是「達文西密碼」、「天使與惡魔」的作者,以結合藝術、宗教、建築、符號、科技、密碼的推理劇情長篇小說著名,在陸續幾本小說被翻拍成電影之後紅極一時,知名程度應該是不用我再多說明。我個人最愛的他的作品是「數位密碼」,不過其他本也都是毫無冷場、精彩刺激的佳作。這本起源我已經想看很久了,直到最近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看到才去把它帶回家。

  本書最初事件發生的場景是在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由未來學家柯許聚集眾人而舉辦的神祕晚會,同步於網路上轉播,預計要發表兩大哲學問題的最終真相與解答,分別是關於「我們從哪裡來?」以及「我們要往哪去?」,吸引了大量關注。沒想到發表會還沒開始,柯許就在眾目睽睽下被殺了。一陣混亂中,蘭登教授肩負起代替柯許向世界發表生命的真相的責任,踏上了被皇家侍衛、宗教奉獻者、各路份子追殺的逃命之旅。

  這個故事同樣交錯了宗教、建築、藝術、符號、科技、信仰、背叛等等的元素,我們跟著蘭登教授,一步一步找出柯許發現的那個會震驚宗教界的,關於生命的解答,關於人類的未來。

  除了書中劇情以外,丹.布朗的書還有一大重點就是:背景。他總是能透過細節描繪,把任何場景唯妙唯肖地呈現,再帶出它們背後不為人知的隱藏訊息。歐洲那些美不勝收的古典建築,博物館中舉世聞名的作品,國家歷史演進歷程、甚至宗教之間的流派衝突,都可以變成是故事中一個重要的設定,推動劇情的同時,也讓讀者產生更多的想像空間。

  本書中提到了包含古根漢美術館、高第「米拉之家」,以及他最偉大的藝術品–尚未完工的「聖家堂」等等,從他的文字描述中,已然無法想像這會是多麼壯觀的建築,而實際去google一看,還發現它們確實就長那樣!若是親眼看到的話該有多震撼啊。

  閱讀丹.布朗的書真的會湧起飛去歐洲的渴望。想看看這些藝術、這些建築裡,是不是也有我能看出的藏在畫裡關於密碼的線索、或是解開謎團的訊息呢。

  好想去西班呀啊。

  不知道是不是我長大了,還是真的是這本書最後的魔王有點好猜,總覺得沒有像之前的那些名作來的衝擊,最終真相也似乎是可預測的,只是作者用一種科學、近乎教學的方式將說明,確實會讓人有些畏懼這個未來呢。

現代的紐約

現代的紐約

  以上,是我最近讀到的兩本風格截然不同,但都十分精彩,會讓人放不下來、捨不得熄燈睡覺的長篇小說,閱讀過程中,除了精彩的劇情,也能體驗十九世紀的紐約風情,與西班牙歷久彌新的特色古蹟,推薦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愚仔的沙龍
6會員
14內容數
愚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21
棋靈王的漫畫單行本最後一集,進藤光說,他下棋的目的是為了要把遙遠的過去跟遙遠的未來連結在一起。韓國主將高永夏聽了便回答:「在場的誰都是這樣吧。」讀完編舟計畫我居然想到了這個。
Thumbnail
2022/06/21
棋靈王的漫畫單行本最後一集,進藤光說,他下棋的目的是為了要把遙遠的過去跟遙遠的未來連結在一起。韓國主將高永夏聽了便回答:「在場的誰都是這樣吧。」讀完編舟計畫我居然想到了這個。
Thumbnail
2022/05/28
同樣出自編劇野木亞紀子之手,如果說在「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觀眾赤裸地看見在混亂生活裡,每個人那些無處安放的各面向的煩惱,那「重版出來」,就是幫助我們重新找回人生動力的最速效解藥。
Thumbnail
2022/05/28
同樣出自編劇野木亞紀子之手,如果說在「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觀眾赤裸地看見在混亂生活裡,每個人那些無處安放的各面向的煩惱,那「重版出來」,就是幫助我們重新找回人生動力的最速效解藥。
Thumbnail
2022/05/23
年初在誠品翻到李桐豪老師新出的書覺得很喜歡,這次才有幸讀到這本傳說中的已經絕版的「厭世神書」– 絲路分手旅行(初版17年後的今年才再版)。 「只要離開了電腦,去哪裡都會像是度假。」
Thumbnail
2022/05/23
年初在誠品翻到李桐豪老師新出的書覺得很喜歡,這次才有幸讀到這本傳說中的已經絕版的「厭世神書」– 絲路分手旅行(初版17年後的今年才再版)。 「只要離開了電腦,去哪裡都會像是度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照片圖文從 400 多張巴黎的照片中精選出來,搭配文字與排版。 從照片中彷彿可以感知到當時喬安納的生活、她的注意力。比起文字有邏輯地組織起一篇遊記的故事,這樣蒙太奇的拼貼更貼近腦中的印象或實際上的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照片圖文從 400 多張巴黎的照片中精選出來,搭配文字與排版。 從照片中彷彿可以感知到當時喬安納的生活、她的注意力。比起文字有邏輯地組織起一篇遊記的故事,這樣蒙太奇的拼貼更貼近腦中的印象或實際上的情況。
Thumbnail
第一段會有一點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雷,不想被雷到的話直接跳第二段唷! 第一次接觸Elizabeth Gilbert這位作者,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閱讀了她的書,倒是看了由她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次,兩次剛好處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第一次看時我
Thumbnail
第一段會有一點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雷,不想被雷到的話直接跳第二段唷! 第一次接觸Elizabeth Gilbert這位作者,嚴格來說不能算是閱讀了她的書,倒是看了由她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次,兩次剛好處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第一次看時我
Thumbnail
廣泛的文學作品裡,多數讀者讀的是作家的作品本身,而旁及書信、日記,偶爾讀讀,更少讀的是評論或研究作品,然而,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傳記或者研究文集,你會發現,這些作家本身跟作品印象會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有些讀者會覺得,讀到這些傳記會造成偶像幻滅,但我總感覺到:幻滅,才是開始(大笑)。 講這麼一串打強心
Thumbnail
廣泛的文學作品裡,多數讀者讀的是作家的作品本身,而旁及書信、日記,偶爾讀讀,更少讀的是評論或研究作品,然而,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傳記或者研究文集,你會發現,這些作家本身跟作品印象會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有些讀者會覺得,讀到這些傳記會造成偶像幻滅,但我總感覺到:幻滅,才是開始(大笑)。 講這麼一串打強心
Thumbnail
‧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1940-),理由為「以勇氣和手術般的精準,從個人記憶挖掘根源、隔閡與集體壓抑」,她獲獎後表示,這不只是榮譽,「更是責任」,她期許自己,持續「以公正的語言,見證不公」。評論指出,安妮.艾諾書寫自己的女人日常,卻每每驚心動魄,從性侵、墮胎、結婚、偷情
Thumbnail
‧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1940-),理由為「以勇氣和手術般的精準,從個人記憶挖掘根源、隔閡與集體壓抑」,她獲獎後表示,這不只是榮譽,「更是責任」,她期許自己,持續「以公正的語言,見證不公」。評論指出,安妮.艾諾書寫自己的女人日常,卻每每驚心動魄,從性侵、墮胎、結婚、偷情
Thumbnail
重回閱讀習慣的懷抱之後,比起滑著永遠滑不完的臉書動態,內心充實了不少。近期借到兩本頁數比較多的的小說,花了不少時間把他們看完了。雖然厚,但真的是會讓人讀到忘記時間地精彩。以下介紹無雷,敬請放心閱讀~
Thumbnail
重回閱讀習慣的懷抱之後,比起滑著永遠滑不完的臉書動態,內心充實了不少。近期借到兩本頁數比較多的的小說,花了不少時間把他們看完了。雖然厚,但真的是會讓人讀到忘記時間地精彩。以下介紹無雷,敬請放心閱讀~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長篇小說,差異只在於故事情節、冒險經歷而已。這部作品只能說,是必須收藏之作,每一個轉折、每一個故事的發展都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啃讀,如果你還沒看過,認真推薦,書單中必須要有這一本,經典之作《#第13個故事》。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長篇小說,差異只在於故事情節、冒險經歷而已。這部作品只能說,是必須收藏之作,每一個轉折、每一個故事的發展都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啃讀,如果你還沒看過,認真推薦,書單中必須要有這一本,經典之作《#第13個故事》。
Thumbnail
戰爭無所不摧, 但至少我們還有圖書館……  嗜書如命的歐蒂兒不顧擔任警察局長父親的反對,進入巴黎的美國圖書館工作。她遇見了形形色色的館員與讀者,也和英國大使館專員的妻子瑪格麗特成為摯友。她還認識了年輕警察保羅,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熱戀。
Thumbnail
戰爭無所不摧, 但至少我們還有圖書館……  嗜書如命的歐蒂兒不顧擔任警察局長父親的反對,進入巴黎的美國圖書館工作。她遇見了形形色色的館員與讀者,也和英國大使館專員的妻子瑪格麗特成為摯友。她還認識了年輕警察保羅,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熱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