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The Push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台灣的圖書館是個寶庫。除了有滿坑滿谷的中文童書、英文童書,甚至連英文小說有,出乎我意料(其實應該是我和圖書館不熟)。

帶著小孩去圖書館挖寶時,中文圖書或許因為讀者量大,很多書已經被翻舊翻爛,孩子不見得想讀,特別是已經中年級的哥哥,對書有一種潔癖偏好,看到書被翻得爛爛,很倒胃口。

但妹妹還在讀繪本,我覺得CP值很高,畢竟,一本200多元的繪本,字數不多,雖有豐富插圖,對於節儉小氣的我來說,還是用借的比較划算。

而我認為CP值最高最高的,就屬英文小說了。

這兩天讀了這本「The Push」,是在圖書館裡新書推薦借閱時瞄到的,熱騰騰才剛出版的驚悚小說,我應該是這本書第一讀者。在圖書館翻閱時,看起來很像是一名母親在當新手媽媽時的掙扎與內心獨白。我,身為資深媽媽一份子,其實有點猶豫要不要借回來(因為中文的各類媽媽掙扎版書籍我看了不少,也都理解,去讀英文版好像有點太勉強自己了),但讀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本書有更深層的內容。

(下雷)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The Push是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方式來撰擬,主角為一名女性(女兒、老婆以及母親)Blythe,在開頭已經開宗明義地告訴讀者:

This is my side of the story(這是以我角度所述的故事)

Blythe,一個對「母親」這個角色非常惶恐且不確定的女性。一方面她非常渴望建立自己家庭,擁有自己的家,生小孩,當一個母親。但同時,她與母親Cecilia破碎而不健全的關係,卻讓她時時刻刻自我懷疑她有沒有辦法當好一個母親的角色。

Blythe的外婆Etta,在丈夫過世後,生下了遺腹的女兒Cecilia;因為心裡生病(症狀看起來很像憂鬱或躁鬱症),無法愛自己的孩子,也無法控制自己去傷害自己的孩子。所以Cecilia的童年過得非常悽慘;成人後,因為沒有正常「母親」作為她的啟蒙,她也不知道如何當一個稱職的母親。

悲劇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Cecilia的女兒Blythe,同樣也沒有正常母親角色啟蒙,Cecilia沒有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來自Etta所給她的言語與肢體的暴力也在Blythe身上完全複製。

Blythe長大後,和Fox步入禮堂,計畫性的生了他們的第一個寶寶Violet。懷孕、生產的痛苦,日復一日的照顧新生兒,但Blythe卻無法真正愛上她的孩子。一開始大家都說是因為她產後憂鬱、照顧新生寶寶太累等,她自己也這麼認為,但隨著Violet慢慢長大,她覺得她的孩子真的不對勁,Violet沒有一般孩子的純真,也沒有同理心,會傷害人。

其中一個事件是幼兒園老師找Blythe夫婦去學校溝通Violet在幼兒園的一些脫序作為,比如拿鉛筆戳同學大腿、脫同學褲子塞小石頭到內褲裡等等,對此,父親Fox認為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段期間,孩子會測試界線,只要好好教就可以,但Blythe似乎有一種「終於有人懂我了」的如釋重負!

我大概懂她的心態。

一方面自我懷疑是否是自己多想,因為所有人都說她的孩子沒有問題!是她自己想像出來的!另一方面,她的心裡還是在尋求認同,幼兒園老師的這番會談讓她覺得「自己獲得了支持」。

一次,他們在公園玩,一個孩子從溜滑梯上重重摔落而死,Blythe看到了Violet就在那名孩子摔倒的滑梯上,她覺得那孩子的死和Violet有關!

而後,又描述了非常多Blythe和Violet之間的緊張與微妙關係,Blythe的懷疑,Blythe又懊悔自己的懷疑,Blythe想當一個好母親,但她又無法真的愛上她的女兒Violet,Fox認為她無法敞開心胸,而Blythe始終認為Violet對她懷有滿滿惡意。

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過下去。

直到Blythe生了第二個寶貝─Sam。大家都說因為是第二個孩子,熟能生巧了!她的母愛被激發出來了!但只有Blythe覺得不是,她覺得Sam才是她心中渴望的孩子,Sam對她有依附感,她也和Sam有連結,她覺得這樣才是正確的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她的老公Fox不以為然,覺得Blythe因為有了兒子更加忽略女兒,惡性循環,自然Violet也常常對自己的母親表達出厭惡的情緒。

一切的轉折,就在那天她推著推車,帶著Sam和Violet等紅燈。天氣很冷,她手中的茶很燙,在等車的時候,Blythe啜了一口茶,Violet拉了她一下,燙的Blythe把本來緊緊握在推車上的手解開,就在那一刻,推車突然就跑到了馬路上,她的兒子Sam就這樣被來不及煞車的車子撞死了。

Blythe告訴警察,她看到Violet推了推車到馬路上(Push,呼應了書名),一如往常,沒有任何人相信她的話,她失去了摯愛的兒子,也再也無法面對自己的女兒。一個家就這樣崩解!

後來Blythe和Fox離婚,Fox和新的太太也生了一個兒子Jet,Violet和他們同住,一家人過著幸福的日子。

Blythe無法釋懷,不斷的在原諒女兒或找女兒真的有Push推車的證據,兩邊擺盪著,無法自拔。

故事的結局,是開放的!前夫Fox的新太太打電話給她,告訴她:

Something happened to Jet.


===========================

上面這句話,我們可以解讀:前夫新太太或許現在站在Blythe這邊了,Jet受到Violet的傷害了!

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比如:那句話也是Blythe自己的想像。

就像開頭所說:這是Blythe角度所描述的故事版本。

而我讀完這本書,傾向相信後者,很多應該都是Blythe自己的解讀與想像。

我相信世界上有一生出來就很惡劣的壞種子(bad seed),但我更相信多數教育與家庭可以挽回悲劇。

一個人格有缺陷的人,通常來自於童年家庭功能的不健全。而要生出像撒旦般的孩子(還要很天真無邪的不被其他人發現),機率真的太低了。

Violet只是一個孩子,書中也描述她是一個聰明易感的孩子,有沒有可能是媽媽Blythe一開始就不願意敞開心胸接納她,所以讓她對自己的母親也是極盡疏遠?

Blythe並沒有工作,較為缺乏與社會人群的互動;Violet有在上學,學校的老師面對過這麼多不同家庭的孩子,在這麼多年來,如果Violet真的做了壞事,比如從溜滑梯推了另一個孩子下來以致重傷而死,恐怖的行為不會只有做一次,能這麼久不被發現?

就像Blythe瘋狂的去Sam死掉的地方找目擊證人,後來一家咖啡廳老闆暗示,他覺得是Blythe害死Sam的!

而整本書也沒有交代,到底Violet有沒有push,

其中某一幕,是Violet隔著窗戶對著Blythe說話,Blythe聽不清楚,但似乎讀到Violet是說著:I pushed him!

但是真的嗎?

Violet真的有把自己親弟弟的推車推向車道,置自己親弟弟於死地嗎?

書中沒有告訴我們正確答案。

而我看到很多地方都倒抽一口氣,覺得很悲傷,為什麼一個家庭功能可以如此不健全?不論是Blythe的心生病了,或是Violet的心生病了,身為家庭成員之一的爸爸Fox為何沒有努力要尋求專業協助?讓自己的太太和女兒好起來,這點我非常不能諒解!


不過,雖是一本令人覺得悲傷的小說,但卻也充滿新意,特別是前半部花了很多篇幅描述懷孕、生產、照顧孩子的疲累,在在都可以看到一個女性在這件事情上都只能「獨自面對」。

很適合媽媽看的一本省思小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勇健安─勇敢健康安全的沙龍
11會員
87內容數
讀書的目的,是用幾塊美金,換取一個人大腦的最精華,很值得! 思考的目標,是把書中精華萃練成自己的智慧,跟著大腦一輩子!更是值得!
2022/07/14
你快樂嗎? 你知道快樂其實可以用科學的方法達到嗎? 「幸福科學」,這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及認知科學家Laurie Santos開設的課,在耶魯大學一炮而紅,好評不斷。 一年多後的最近,情緒曲線又到了低點(配合股市),決定回顧一下當初課程給我的啟發,簡單把之前10堂課的幸福科學濃縮,重新回味一下!
2022/07/14
你快樂嗎? 你知道快樂其實可以用科學的方法達到嗎? 「幸福科學」,這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及認知科學家Laurie Santos開設的課,在耶魯大學一炮而紅,好評不斷。 一年多後的最近,情緒曲線又到了低點(配合股市),決定回顧一下當初課程給我的啟發,簡單把之前10堂課的幸福科學濃縮,重新回味一下!
2021/12/02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在生與死之間,有一座圖書館。 在這座圖書館裡,有著數以萬計的書本。而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你」的另一個人生。你可以透由書本去體驗你的另一個人生,這個新的人生,或許給了你新的機會讓你重新開始,或許充滿更多挑戰與困難,或許可以讓你抹去所有過去的懊悔,或許可以教你甚麼才是最重要
Thumbnail
2021/12/02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在生與死之間,有一座圖書館。 在這座圖書館裡,有著數以萬計的書本。而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你」的另一個人生。你可以透由書本去體驗你的另一個人生,這個新的人生,或許給了你新的機會讓你重新開始,或許充滿更多挑戰與困難,或許可以讓你抹去所有過去的懊悔,或許可以教你甚麼才是最重要
Thumbnail
2021/11/02
摘自Amazon網站 這是美國作者安•派契特( Ann Patchett)於今年(2021)年1月出版的最新小說。文字平實不艱澀,是以第一人稱Danny口述,娓娓道來他的家庭故事,沒有激情、沒有灑狗血,即使讀到後半段我真的越讀越生氣,但口白Danny還是一貫冷靜的態度在描述,彷彿是在敘述別人的故事,
Thumbnail
2021/11/02
摘自Amazon網站 這是美國作者安•派契特( Ann Patchett)於今年(2021)年1月出版的最新小說。文字平實不艱澀,是以第一人稱Danny口述,娓娓道來他的家庭故事,沒有激情、沒有灑狗血,即使讀到後半段我真的越讀越生氣,但口白Danny還是一貫冷靜的態度在描述,彷彿是在敘述別人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書】《歡迎?進入母職的世界》讀後心得 前言 這是我第一次買電子書。我是因為認識作者並且也讀過她寫的文字,基於支持和相信,加上售價相當平價,百元有找,所以就決定購買來閱讀。在出版社的官網上很清楚的指導了該怎麼下載電子書閱讀器「Neat Reader」來閱讀,我就按圖索驥下載了閱讀器,並且在線上
Thumbnail
【書】《歡迎?進入母職的世界》讀後心得 前言 這是我第一次買電子書。我是因為認識作者並且也讀過她寫的文字,基於支持和相信,加上售價相當平價,百元有找,所以就決定購買來閱讀。在出版社的官網上很清楚的指導了該怎麼下載電子書閱讀器「Neat Reader」來閱讀,我就按圖索驥下載了閱讀器,並且在線上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北美館的藝術書店內。 架上高高的端放著,一如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我被那狂放的畫風、極其貼切的書名吸引, 忍不住取下翻閱,當下便肯定是我會珍藏的書。 畫家的畫風,並不是我特別偏愛的類型 但其細節的設計,總讓我誤以為在看一部偵探小說 我無法一眼看懂,總是得輔以文字的搭配 才能慢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北美館的藝術書店內。 架上高高的端放著,一如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我被那狂放的畫風、極其貼切的書名吸引, 忍不住取下翻閱,當下便肯定是我會珍藏的書。 畫家的畫風,並不是我特別偏愛的類型 但其細節的設計,總讓我誤以為在看一部偵探小說 我無法一眼看懂,總是得輔以文字的搭配 才能慢
Thumbnail
母親節前,高中的小百合問我想要什麼禮物,國中的小壯丁則是說他想吃比薩、炸雞的母親節大餐。我想了一下,還真的想不出需要什麼耶,有時候會有一種,啊~我居然已經當媽十幾年了~~突然想起這本繪本,因為孩子的到來,我才有機會成為媽媽呀。
Thumbnail
母親節前,高中的小百合問我想要什麼禮物,國中的小壯丁則是說他想吃比薩、炸雞的母親節大餐。我想了一下,還真的想不出需要什麼耶,有時候會有一種,啊~我居然已經當媽十幾年了~~突然想起這本繪本,因為孩子的到來,我才有機會成為媽媽呀。
Thumbnail
台灣的圖書館是個寶庫。除了有滿坑滿谷的中文童書、英文童書,甚至連英文小說有,出乎我意料(其實應該是我和圖書館不熟)。 帶著小孩去圖書館挖寶時,中文圖書或許因為讀者量大,很多書已經被翻舊翻爛,孩子不見得想讀,特別是已經中年級的哥哥,對書有一種潔癖偏好,看到書被翻得爛爛,很倒胃口。 (下雷)
Thumbnail
台灣的圖書館是個寶庫。除了有滿坑滿谷的中文童書、英文童書,甚至連英文小說有,出乎我意料(其實應該是我和圖書館不熟)。 帶著小孩去圖書館挖寶時,中文圖書或許因為讀者量大,很多書已經被翻舊翻爛,孩子不見得想讀,特別是已經中年級的哥哥,對書有一種潔癖偏好,看到書被翻得爛爛,很倒胃口。 (下雷)
Thumbnail
當媽媽這幾年,能看書的時間變得瑣碎,來到馬特市之後,慢慢找回閱讀的習慣,但還是看的很慢。收到『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這本書,從開始看到看完,破天荒的打破我的速度,會忍不住想要看到最後。
Thumbnail
當媽媽這幾年,能看書的時間變得瑣碎,來到馬特市之後,慢慢找回閱讀的習慣,但還是看的很慢。收到『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這本書,從開始看到看完,破天荒的打破我的速度,會忍不住想要看到最後。
Thumbnail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四月的閱讀主題是反烏托幫,所以看了《薩哈公寓》和《1984》。 五月的閱讀主題是改變未來,所以
Thumbnail
一月的閱讀主題是脅持事件,所以看了《白兔》和《不能贏的辯護》。 二月的閱讀主題是怪談,所以看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和《山羊獰笑的剎那》。 三月的閱讀主題是圖書館,所以看了《千年圖書館》和《午夜圖書館》。 四月的閱讀主題是反烏托幫,所以看了《薩哈公寓》和《1984》。 五月的閱讀主題是改變未來,所以
Thumbnail
不論教育或各種宗教,都告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但事實上我們對母親的情感,卻往往是愛恨交織。包含對於母親的不完美,或是自己無法達到對「孝順」的期待,夾雜著憤怒、矛盾、愧疚等情緒,讓大多數人難以正視自己對母親的情感,然而這樣無解的倫理難題,讓這樣的關係終將往下綿延。
Thumbnail
不論教育或各種宗教,都告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但事實上我們對母親的情感,卻往往是愛恨交織。包含對於母親的不完美,或是自己無法達到對「孝順」的期待,夾雜著憤怒、矛盾、愧疚等情緒,讓大多數人難以正視自己對母親的情感,然而這樣無解的倫理難題,讓這樣的關係終將往下綿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