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碟評,四個版本:紀念羅大佑《愛人同志》發行30週年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今天是羅大佑《愛人同志》專輯發行30週年。
我的第一篇《愛人同志》碟評是1993年為《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75–1993》而寫,當時22歲,該書在1994年出版。
1995年,我和吳清聖一起為《羅大佑自選輯》撰寫長篇文案,初次和羅大佑見面,做了很長很深入的專訪。其中關於《愛人同志》的篇章,是以我那篇文字為底稿修改而成,這是第二版。
2008年,我為《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75–1993》的更新版《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1975–2005》修改了那篇少作,是為第三版。
前三個版本大同小異,第四版則不然。
2011年,羅大佑的一位朋友有意為他做一個電子書,結合影片和文字,深入介紹幾首他的代表作,包括「愛人同志」。那年我40歲。我又和羅大佑做了一次漫長的專訪,寫了幾篇長文,但那個企劃最後沒有成真,文章也沒有發表,直到今天這篇「愛人同志」才終於公開。這篇文章便是關於這張專輯,我所寫過最詳盡的文字了。
底下把四個版本都貼出來,也算紀錄一下自己的聆聽與寫作軌跡。

第一版(1994):《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 №42 《愛人同志》(1988)

《愛人同志》是羅大佑在沈寂了三年之後重回歌壇的作品,也是1984年《家》以來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這張唱片在1988年年底出版,正是台灣社會人心沸騰的頂點。這張在港台兩地四間錄音室完成的唱片,成功地塑造出「新羅大佑」的形象。隨著同名單曲和「戀曲1990」的大受歡迎,這張專輯在當時創下了五十餘萬張的銷量記錄,而成為羅大佑有史以來最暢銷的作品。
在羅大佑「出走」的這幾年,台灣經歷了戰後最劇烈的政經結構轉變,唱片工業體制也在這段時間裡迅速膨脹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凡此種種,都使《愛人同志》和《家》之間彷彿存在著不只四年、而是一整個世代的差距。許多人(尤其是聽《之乎者也》長大的老歌迷)認為他「變節」了,而昔日那個蓬髮黑衣的憤怒青年也的確隨著這張專輯而永遠走進了歷史。平心而論,《愛人同志》的確有某些作品喪失了以往濃烈的生命力,甚至流露出明顯的匠氣(如「明天的太陽」、「遊戲規則」),然而其中最好的幾首歌,卻仍就擁有足以和他早期經典作品分庭抗禮的秀異水準。「暗戀」、「愛人同志」爆烈的搖滾曲風,「戀曲1990」、「妳的樣子」的濃郁抒情,乃至於「黃色臉孔」、「京城夜」波瀾壯闊、層層疊疊的懾人氣勢,在在顯示出羅大佑揮灑自如的編曲功力(當然同為編曲人的魯世傑與Donald Ashley也功不可沒)。這使這張專輯在推出時造成圈內人相當的震撼,也替國內唱片製作概念的可能性樹立的新的標竿,被認為是當年度最好的唱片。即使在六年後的今天,《愛人同志》的編曲與製做水準也仍少有足以匹敵者。
羅大佑在寫這張專輯時的野心是很大的。據他自己的說法,這張唱片所欲呈現的是「黃種人面臨的處境」(大意如此),至於這方面的企圖是否成功則見仁見智。不過綜觀整張專輯,羅大佑擅長將歌詞口語化、用詩般的長句營造綿密意象的功力仍有不少精采的展現。《愛人同志》容或不是羅大佑最深沈、最誠懇的作品,卻是要瞭解八○年代台灣流行音樂時所絕不能遺漏的一張力作。(1994)

第二版(1995):《羅大佑自選輯》內頁文案

《愛人同志》是羅大佑沉寂了四年多之後重回歌壇的作品,也是一九八四年《家》以來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這張唱片在一九八八年年底出版,正是台灣社會人心沸騰、社會力全面釋放的頂點。這張在港台兩地四間錄音室完成的唱片,通過強勢宣傳成功地塑造出「新羅大佑」的形象;短短幾天就賣出二十萬張,之後更創下五十三萬張的銷售記錄,成為羅大佑迄今最暢銷的作品。
在羅大佑「出走」的這幾年,民進黨成立、蔣經國逝世、戒嚴令解除,台灣經歷了戰後最劇烈的政經結構轉變,唱片工業的體制也在這段時間膨脹到前所未有的規模;MIDI的普及帶動了林立的唱片工作室,港星大舉來台加上青春偶像大行其道使唱片市場全面低齡化,整個唱片業在朝向「娛樂工業」的方向邁進。凡此種種,都使《愛人同志》和《家》之間仿佛存在著不只四年,而是一整個世代的差距。這張專輯的標題和歌中使用大量大陸用語,在當時仍然有逾越官方尺度的可能;沒想到所有歌曲送審一次就全數通過,不僅當事人「受寵若驚」,也反映出審查製度漸漸鬆綁的事實。
在《家》只做到一半的「跳出框框、創造不同格局」的企圖,終於在沉潛醞釀了四年多之後,由《愛人同志》完成。和「黑色時期」禮聘日人編曲的情況不同,這個時候的羅大佑對MIDI已經有嫻熟的掌控能力,也對編曲有絕對的主導權。〈暗戀》、〈愛人同志〉暴烈的搖滾曲風,〈戀曲1990〉、〈你的樣子〉的濃郁抒情,乃至於〈黃色臉孔〉、〈京城夜〉波瀾壯闊,層層疊疊的懾人氣勢,一再顯示出揮洒自如的編曲功力。這張專輯對音樂元素的處理方式曾經造成圈內人極大的震撼,再一次替唱片製作概念的可能性樹立了新的標杆;不僅被譽為當年度最好的專輯,也是另一張至今聽來仍然難以超越的力作。
在歌詞的寫作上,羅大佑嘗試讓人聲融入編曲、扮演樂器的角色,而非總是站在最前面「講道理」的工具,所以我們聽見了許多純由音節構成的吟詠。格外在意音樂性的結果,使詞意反而不再那麼明朗易解,往往得和旋律編曲一併欣賞方能領會其中奧妙。這樣的改變使許多老歌迷難以適應,認為羅大佑「變節」了。但換一個角度來看,〈你的樣子〉朦朧綿密的長串意象、或是〈京城夜〉四字疊句和連續長句相互撞擊出來的震撼力,相信是早年那個蓬髮黑衣的憤怒青年也寫不出來的。
這張專輯想呈現「黃種人整體處境」的野心是否成功,則見仁見智。但這方面的關心一直延續到「音樂工廠」時代,成為羅大佑日後所有創作的中心主題。《愛人同志》或許不再擁有他早年作品那股青春的銳氣、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現明顯的匠氣,但是整張唱片精密龐大的結構、以及它完成的宏偉企圖,使《愛人同志》仍然值得名列經典,也是了解八十年代台灣流行音樂時所不能遺漏的巨作。(1995)

第三版(2008):《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42 《愛人同志》(1988)

《愛人同志》是羅大佑沉寂了四年多之後重回歌壇的作品,也是一九八四年《家》以來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這張唱片在一九八八年年底出版,正是台灣社會人心沸騰、社會力全面釋放的頂點。這張在港台兩地完成的唱片,通過強勢宣傳成功塑造出「新羅大佑」的形象,創下了五十三萬張的銷售記錄,成為羅大佑有史以來最暢銷的作品。在羅大佑「出走」的這幾年,台灣解除戒嚴,黨禁報禁開放,到處熱錢滾滾,社會氣氛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唱片工業更是迅速膨脹到前所未見的規模,凡此種種,都使《愛人同志》和《家》之間存在著不祇四年、而是一整個世代的差距。
在《家》未竟全功的「跳出框框、創造不同格局」的企圖,終於在沉潛醞釀四年多之後,由《愛人同志》完成。和早年禮聘日人編曲的情況不同,羅大佑對MIDI已經有了嫻熟的掌控能力、也對編曲、製作有絕對的主導權。你在這裡會聽到〈戀曲一九九○〉這種KTV式的軟語情歌,也會在〈暗戀〉、〈愛人同志〉聽到暴烈的搖滾曲式。〈妳的樣子〉精心打造的長句,〈黃色臉孔〉、〈京城夜〉大氣磅礡、波瀾壯闊的魄力,則更是幾年前那個黑衣青年不可想像的境界了。光以作曲、編曲、製作論之,《愛人同志》已經造成圈內人極大的震撼,證明了寶刀未老的羅大佑,一出手依然能有移山填海的力量。
而在「歌以載道」的部份,羅大佑也有傲人的野心:據他自己的說法,這張唱片希望在兩岸三地紛紛迎向激變的大時代,以音樂呈現出「黃種人的集體處境」。這樣的意念一直延續到「音樂工廠」時代,成為羅大佑日後所有創作的中心主題。《愛人同志》或許不再擁有早年作品的青春銳氣、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現明顯的匠氣,但是整張唱片精密的結構、細膩的製作、宏偉的企圖,在在使《愛人同志》仍然值得名列經典,也是了解八十年代台灣流行音樂不能遺漏的巨作。(2008)

第四版(2011)歌的故事:「愛人同志」

《愛人同志》專輯在1988年12月發行,距離羅大佑上一張專輯《青春舞曲》(收錄1983、1984歲末演唱會實況錄音)三年又十個月。他的上一張錄音室專輯是1984年10月的《家》,那已是四年多前的事了。
短短四年,不僅羅大佑個人經歷了生命史的巨大轉折,台灣也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劇烈的社會轉變。
錄完《家》專輯、辦完連續第二年的歲末演唱會,羅大佑真的累了。他在《青春舞曲》的內頁文字寫道:「每次演唱會結束了以後,我總有一種被擊敗的感覺,聽起來也許有點莫名其妙,但也許有少數人可以發現,我確實是演唱會中那個最孤獨的人……到了我告別一段時間的時候了,我總不能騙你說我腦袋裡還充滿著音符。多久?請別問我。」
這「被擊敗的感覺」,並不是簡單的「江郎才盡」。1982年《之乎者也》走紅以來,羅大佑從一個做電影配樂出身的幕後音樂人,變成了「黑色旋風」、「叛逆偶像」,他的名字甚至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他被拱上了高高的寶座,正面刻著「時代良心」、背面貼著「洪水猛獸」。壓力來自體制內,也來自體制外:國民黨新聞局查禁他的歌,「黨外」又嫌他不夠激進,質疑他的「革命純度」。人人拿著「抗議歌手」這個(他從來沒接受過的)標籤貼在他的額頭,撕也撕不掉。
羅大佑回憶那段日子,餘悸猶存:「你會感覺到他們對你的不滿:從左邊到右邊,從國民黨到激進的獨派都有。」其中來自「反對陣營」的壓力又特別大:他和不少「黨外」有私交,曾替林正杰的《前進》雜誌拍過封面(另一方面,他也為國民黨的市議員選舉拍過一幀形象海報),但羅大佑在當時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的「政治行動者」,他對「街頭路線」始終有疑慮,對「黨外」的某些主張也不能認同。他記得當年吳祥輝為一本黨外雜誌來訪問他,談著談著,他愈來愈不舒服:「你們怎麼對我要求這麼高呢?」於是訪談不歡而散:「他們覺得我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有正義感。」羅大佑覺得很委屈:「我們(音樂人)真正的力量是靠我們的音樂,我們的感情。你們搞你們的革命,我的革命就是做音樂,我們這種人,就不是會上街頭的人嘛。」
這種不舒服,早在1983年就已經濃縮成一段話,寫進了1983年10月《未來的主人翁》專輯文案:「至於那些用純粹他們個人想要的看法來塑造我,然後傳播給大衆的媒體參與者,或是爬到高不可攀的角度來審閱批判我的作品的人,我是永遠不會對他們提出任何解釋的。因爲,我太清楚他們能付出多少、做出多少成績。而我有幾兩,他們有幾斤……。」
另一方面,媒體記者對羅大佑的私生活緊迫盯人,也使他身心俱疲。連家人都看出了他不快樂:1985年初,羅大佑的父親從高雄直奔台北,在詹宏志開的「麥田」咖啡館找到兒子,當場叫他在移民美國的表格上簽字。3月9日,羅大佑坐上飛往紐約的班機:「我父親等於是押著我到紐約去的。剛好那時候我自己也不開心,正好有一個逃離的藉口。」
儘管在歌壇功成名就,羅大佑始終沒有放棄醫師的專業本職。直到「出走」美國,他仍自認是一個「誤闖音樂圈的醫生」。羅大佑的父親希望他在美國好好念書,考完該考的醫師證照,不要因為唱歌走紅就昏了頭,連本分都忘了。然而偏偏是這段遠走紐約的日子,讓羅大佑下定決心「棄醫從樂」。
羅大佑在紐約住下,認識了當地一群藝術家朋友,他們貧窮但自得的生活態度,很讓他開眼界。羅大佑一邊準備醫科考試,一邊接了幾個來自香港的電影配樂邀約,還曾在1986年秋旅居香港一段時間。那是香港電影工業攀上顛峰的時代,一年上映150部以上新片,連帶使許多「周邊工業」也蓬勃起來。羅大佑原本就是做電影配樂出身,和香港電影圈的合作,對他也是很好的「練功」機會。後來收錄在《愛人同志》專輯裡的「暗戀」、「愛人同志」、「遊戲規則」、「京城夜」、「戀曲1990」、「你的樣子」、「不變的結局」,原始版本都來自香港電影的配樂工作。
1986年,羅大佑為同名電影寫下主題曲「海上花」,主歌譜上東方的五聲音階,結合副歌的西洋式旋律,大氣磅礡,成為羅大佑作曲生涯的轉捩點。另一首名作「東方之珠」則是他給自己的「考題」:能否用一句四個字都是「陰平(一聲)」的詞寫一首歌,旋律仍然成立?這首歌裡首度出現「黃色的臉」這個詞,也是他旅居紐約,對自己的「亞洲人身分」有了更多反思的結果。這個詞,後來果真發展成《皇后大道東》、《原鄉》、《首都》的「中國三部曲」中心概念。「東方之珠」廣受歡迎,與「獅子山下」一同成為香港的「城歌」,也可以看成香港對這位來自異鄉的歌手最高的肯定吧。
1987年,羅大佑參與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考試,第一次雙雙落榜,第二次再考,臨床醫學過關,基礎醫學仍然沒過。羅大佑不禁自問:他真的要再拼個兩三年,整天泡在藥理學、病理學、解剖學的課本裡嗎?想想紐約那群貧窮但快樂的藝術家朋友,他覺得照自己的方式過日子,未必真有那樣艱難。當他重回香港,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樂」,並且寫了一封十頁的長信給父親,敘述自己生涯抉擇的理由,並請家人放心。從這一天開始,羅大佑正式成為「全職音樂人」。
就在羅大佑「出走」的這段期間,時代巨輪轟然轉動,台灣的歷史揭開了新頁: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1988年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人在異鄉的羅大佑密切注意這一連串的變局,1987年他移居香港,藉地利之便,大量閱讀台灣無緣得見的中國共產黨史文獻,深入耙梳有別於「台灣官方版」的中國近代史。他從毛澤東秘書李銳的《廬山會議實錄》讀起,繼而一頭栽進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史料。羅大佑自謂:經過這樣密集的「補課」,他總算讀懂了毛澤東和共產黨是怎麼回事:「從那個人(毛澤東)纔能了解共產黨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他們為什麼一定要說這麼多的謊……錯誤的政策為什麼導致更多的謊言、為什麼什麼事情一定要cover up、為什麼非說謊不可、(乃至於)為什麼SARS它一開始一定是說謊,為什麼說謊在共產黨裡面是一個習慣,那個習慣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變成政策的一部分、為什麼這個說謊的政策,一定是一句謊話,大家(卻)知道一定要這樣執行……你完全清楚那整個的說謊的政治哲學是什麼。」
「文革」時代的「語錄體」修辭也引起羅大佑莫大的興趣:他說:毛澤東是他自己最大的promoter,發明了不少朗朗上口的slogan,很多東西都是寫進歌詞的好材料。於是羅大佑順理成章地試著把「語錄體」寫成歌詞,效果特別好。他說:當初那些「革命語彙」都很直白,因為共產黨若要讓政策通行全國,口號一定要「讓最窮的老百姓也能一聽就懂」。但許多詞彙又包含了特殊的、肅殺的時代涵義,於是這些詞放到新的「語境」裡,便產生了強烈的雙關語意。羅大佑向來樂於探討語詞的「陌生化」效果,「愛人同志」這首歌,就是他大膽使用「文革語錄體」描寫愛情的「走鋼索」實驗。羅大佑說:這樣的詞一定要到香港才寫得出來,而且它是針對「資本主義市場」寫的,「用中國大陸的語彙,賣給台灣的市場」。
當然,就像許多羅大佑「貌似情歌」的作品,「愛人同志」的解讀,當然也可以遠遠不只是愛情。後來很多人把它解做「對文革的批判」,衡諸此曲創作背景,倒也不能算錯。1988年台灣雖然已經解嚴,新聞局的歌曲審查制度卻尚未廢除。以羅大佑「輝煌」的查禁記錄,對照「愛人同志」滿篇大陸紅色革命詞彙,他早已做好「禁播」的心理準備,沒想到整張專輯一次送審過關,令他「受寵若驚」:時代真的是不一樣了。
每一次閉上了眼就想到了你
你像一句美麗的口號揮不去
在這批判鬥爭的世界裡
每個人都要學習保護自己
讓我相信你的忠貞,愛人同志
也許我不是愛情的好樣板
怎麼分也分不清左右還向前看
是個未知力量的牽引
使你我迷失或者是找到自己
讓我擁抱你的身軀,愛人同志
這首歌的「起手式」是暴烈的電吉他前奏,配上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樂器數位介面,通稱『電子合成樂器』)的音效。《愛人同志》專輯中有五首歌和香港音樂人魯世傑合作編曲,魯世傑也是整張專輯挑大樑的樂手,這段吉他便是羅大佑的創作,由魯世傑彈奏。羅大佑和魯世傑當時已經合作了好幾部電影配樂,對彼此的工作方式與音樂品味都十分熟悉,到錄製《愛人同志》專輯,已經培養了不錯的默契。
《愛人同志》是羅大佑第一張以MIDI構築主要音場的專輯。MIDI普及對台灣流行音樂史帶來的震撼,大概只有政治環境的「解嚴」差可比擬(而這兩件事發生在差不多的時代)。電子合成樂器能夠模擬各種樂器的聲音,讓音樂人得以一人之力做出整個樂團的聲響,節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也連帶讓編曲、錄音、製作的成本大大降低,羅大佑說:「人類從來沒有辦法把所有音色都放到同一個樂器裡面,MIDI卻做到了,這是音樂製作有史以來最大的革命」。以前羅大佑往往為了錄好一只小鼓的音色,在錄音室裡調校半天,與樂手、錄音師反覆試驗,弄得筋疲力竭。如今只要按一下鍵盤,就能得到他要的聲音。當然,這樣的方便不無代價。羅大佑說:他估計MIDI普及之後,起碼有八成的錄音室職業樂手都被迫轉行了。
MIDI的普及,等於重新發明了流行音樂的「建材」和「營造法式」,徹底改變了音樂製作的流程。製作人、編曲家如虎添翼,專業級的「家庭錄音室」成為可能,人數精簡的「音樂工作室」和「音樂製作公司」大量湧現,深深改變了「後解嚴時代」的流行音樂場景,成為推動台灣樂壇進入「爆炸成長期」的重要基礎。
喔……邊個兩手牽,悲歡離合總有不變的結局
啦喔……兩手牽,不變的臉
怎麼都不能明白我不後悔
即使付出我青春的血汗與眼淚
如果命運不再原諒我們
為了我靈魂進入了你的身體
讓我向你說聲抱歉,愛人同志
哦呵,永不後悔,付出的青春血汗永不後悔
哦呵,永遠愛你,天涯海角海枯石爛,永遠愛你……
大合唱橫空而出,配著濃烈的搖滾音場,這是一幀嶄新的「聲音風景」──不誇張地說,即使撇開歌詞,僅看它的編曲、製作、錄音,《愛人同志》這張專輯,仍舊會是華語流行樂史的里程碑。
羅大佑一方面善用了MIDI編曲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對它的「人工甘味」深自警惕。對於模擬貝斯、打擊樂器和鍵盤的音色,他盡量挑選和真人彈奏相去不至於太大的版本,而且為了平衡MIDI太「乾淨」的「人工味」,他加入了許多搖滾吉他和人聲合唱,保留了最重要的「人味」。於是這麼多年過去,當年市面上許多運用MIDI音色的歌曲,如今聽來往往顯得僵硬而廉價。《愛人同志》這些歌曲的音場,卻依舊新鮮、生猛、澎湃。
原本下定決心「退出歌壇」的羅大佑,到紐約、香港轉了一圈。這番經歷,打開了他的眼界、重新燃起了他的創作野心,反而成為他音樂生涯最重要的「二次啟蒙」。1988年,他先是出版了形式特異的圖文結集《昨日遺書》,繼之以《愛人同志》高調「復出」。這張專輯短短幾天便狂銷20萬張,之後創下53萬張的驚人記錄,成為羅大佑演唱生涯最暢銷的專輯。
那是一個奇妙的時代。一首歌、一張唱片,也可以是一樁震動社會的文化事件。一個歌手,也可以是盜火的普羅米修思,是時代的啟蒙者。(201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突然想回饋社會(?),臨時的在社交平台上徵求 5,000 字內的短篇作品,並承諾回饋 300 到 500 字不等的讀後感想,非常感謝以下願意出借作品的作者!另外,我個人的讀後感特色是除了描述感受性,還會有一些分析情節的部分,如果擔心會因此喪失閱讀樂趣,就麻煩先看作品了。
Thumbnail
波多野裕介的編曲,為AGA筆下曲奇餅般聞名的旋律,添上一份忐忑的心情。究竟世界上,會否有另一個我?他的生活,又過得好嗎?
Thumbnail
姜濤的聲音,就是溫暖的光,用過來人的身份,擁抱這個城市之中每一顆徬徨躊躇著的心,只想讓每一位聽到這歌的樂迷知道,你不是一個黑洞(You are not a 窿)。經過前段一輪鋪墊,我們的心,已經跌至谷低,滿身傷痕。想要放棄嗎?
Thumbnail
一本要價 200 多元的書在過去一個多月改變了承熙,我希望還沒看過的人趕緊買來看,它談的不只個人,連商業、教育及親子教養都適用。這本書叫《原子習慣》。
Thumbnail
《秘密》,截自博客來。 谷崎潤一郎的《秘密》,是2020年新雨出版社新譯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不知是不是因為推理文學的熱潮,所以近年來很多作家的書只要和犯罪有關,在宣傳上就容易和「推理」這一詞產生連結。讓筆者在觀覽封面時意外了一下,想不到谷崎竟然也有寫「推理小說」,而興奮地拿來翻閱。
Thumbnail
再次回顧自己過去經歷,嘗試將經驗轉化成更容易閱讀的方式(正在努力學怎麼做好簡報)、抽譯出可能對其他人有用的表達(好難啊)。寫這篇文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對過去夥伴致意。二是讓「家醜外揚」,如果我這次經驗能讓你成功機會提升,那我覺得很有意義。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突然想回饋社會(?),臨時的在社交平台上徵求 5,000 字內的短篇作品,並承諾回饋 300 到 500 字不等的讀後感想,非常感謝以下願意出借作品的作者!另外,我個人的讀後感特色是除了描述感受性,還會有一些分析情節的部分,如果擔心會因此喪失閱讀樂趣,就麻煩先看作品了。
Thumbnail
波多野裕介的編曲,為AGA筆下曲奇餅般聞名的旋律,添上一份忐忑的心情。究竟世界上,會否有另一個我?他的生活,又過得好嗎?
Thumbnail
姜濤的聲音,就是溫暖的光,用過來人的身份,擁抱這個城市之中每一顆徬徨躊躇著的心,只想讓每一位聽到這歌的樂迷知道,你不是一個黑洞(You are not a 窿)。經過前段一輪鋪墊,我們的心,已經跌至谷低,滿身傷痕。想要放棄嗎?
Thumbnail
一本要價 200 多元的書在過去一個多月改變了承熙,我希望還沒看過的人趕緊買來看,它談的不只個人,連商業、教育及親子教養都適用。這本書叫《原子習慣》。
Thumbnail
《秘密》,截自博客來。 谷崎潤一郎的《秘密》,是2020年新雨出版社新譯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不知是不是因為推理文學的熱潮,所以近年來很多作家的書只要和犯罪有關,在宣傳上就容易和「推理」這一詞產生連結。讓筆者在觀覽封面時意外了一下,想不到谷崎竟然也有寫「推理小說」,而興奮地拿來翻閱。
Thumbnail
再次回顧自己過去經歷,嘗試將經驗轉化成更容易閱讀的方式(正在努力學怎麼做好簡報)、抽譯出可能對其他人有用的表達(好難啊)。寫這篇文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對過去夥伴致意。二是讓「家醜外揚」,如果我這次經驗能讓你成功機會提升,那我覺得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