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昨日____」影展開幕片《亂世備忘》映後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由臺大學生會文化部主辦的議題電影院——「今日香港,昨日____」,由拍攝 2014年香港佔中運動的紀錄片《亂世備忘》揭開序幕。本次特別邀請到本片的陳梓桓導演、從香港與身在台灣的觀眾進行視訊座談,與我們談他在佔中運動時拍攝紀錄片的歷程、14年至19年間香港情勢的劇烈變動、與拍攝紀錄片的他在動盪局勢下的自我反思。

  2014年,深感香港日趨不穩定的局勢、並看見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時年九月,甫從電影系畢業不到一年的陳梓桓導演,受當時正於香港戲院小規模放映的台灣太陽花學運紀錄片影響,萌生起以鏡頭紀錄香港社會運動的想法。九月下旬,雨傘運動發生。

  不談《亂世備忘》日後於各大影展取得的成績,陳梓桓導演表示,回歸拍攝初心,當時他只是想透過鏡頭紀錄當下的香港社運現場。拿著父親價值僅一萬多元台幣的相機,導演走入抗爭現場,在街頭尋覓拍攝對象、聚焦社運中的無名素人。如同抗爭過程中,任何事件的發展都無法預料,導演與鏡頭底下人物的相遇亦是不可預期。和紀錄片裡聚焦的抗爭者們相遇於一次激烈的警民衝突,夾在警察與學生中間的導演與這群年輕的抗爭者建立起信任,用鏡頭紀錄下他們在抗爭過程中的溝通與分歧、在物資短缺現場裡的臨機應對、與警方爆發衝突對峙時的衝鋒陷陣。更多的是,激昂的抗爭背後,年輕抗爭者對於彼此的照護與關愛、學生在鏡頭前因理想堅持卻仍流露出無奈的獨白、和深夜人潮散去後的清冷街頭裡,堅守的學生席地而睡的落寞身影。

  對於導演而言,用劣質相機拍攝下的粗糙畫面,卻仍能承載香港重大的社會運動影像, 甚至在大銀幕上放映,導演說:「紀錄抗爭現場正發生的事件,比起相機或鏡頭品質優劣更加重要」。這對他而言是很神奇的經驗,他真摯地說:「這也正是電影有無限可能性的原因。」

  從14年的雨傘革命、到19年的反送中事件,導演深感香港情勢動盪劇烈且變化急遽,在新一場運動爆發後、回頭重看2014年所拍攝的佔中運動紀錄片,導演不禁反思:「這部片能讓人有新的想法嗎?」、「剪輯過程中自己能不能有更深刻的思考,可以使觀眾了解自己想傳達的想法呢?」但他也一度陷入自我懷疑,不斷反問拍攝紀錄片、卻無法即時將影片輸出的自己:「要如何將拍攝的素材與媒體的直播影片作出區別?」

  導演的自我質疑隨著《亂世備忘》在香港與海外的持續播映不證自明。香港社會在傘後陷入低潮,而政府甚至頻繁DQ(Disqualification:取消資格)人民投票選出的議員,不斷挑戰香港民主法治底線。在佔中運動過後、新一場運動尚未爆發前,人民沒有太激烈的抗議,能做的僅是表達自己的憤怒與悲傷。對於導演而言,此時《亂世備忘》 在香港與海外的持續播映,正是運動的一種延續。這也再度證明了以紀錄片形式「紀錄社會抗爭運動影像」的重要性。

  然而,相較於2014年,對於拍攝獨立紀錄片的導演,深感2019年的香港拍攝自由度急劇下降。時間倒轉回五年前,當時抗爭者相信以和平的「公民抗命」去爭取理想、 改變社會,他們願意在鏡頭下露面、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希望藉此感染更多民眾參與運動,導演更容易與被攝者間建立起信任。此外,拿著攝影機走在抗爭現場、並不會遭致警方的阻止。但,五年後的今日香港,抗爭越演越烈,籠罩香港社會的高壓情勢,使導演拍攝時有了更多顧慮,他擔心拍攝的影像會成為日後警方追究的罪證、也害怕會危及到被攝者的安危,更嚴重的是,拍攝過程中、即便拿著記者證,警察會阻止、會抓人、甚至搶走你的相機,這些都是五年前不會發生的。

  局勢的不穩定、卻沒有熄滅導演創作的熱忱。陳梓桓導演轉而以「發錄影筆給參與者、 讓他們紀錄自己的故事」的方式進行創作,導演說,可能運動現場或前線已經有很多攝影機拍攝,但抗爭者們回到家後的感受卻鮮少有人紀錄,他想藉此方式,讓抗爭者不用露面,仍能透過錄音筆將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紀錄下來。另外,時下香港有許多拍攝電影的資金多來自中國,但為了能更自由地拍攝自己真正想拍攝的題材,導演不斷地從香港本地、從海外、甚至台灣找尋各種方式籌備資金。即便拍攝出的影片無法在傳統戲院上映,導演仍抱持正面的態度,認為透由其他管道上映,反而能拓展新的觀眾群。

  最後,導演表示,拍攝過程、放映時皆會遇到很多抱持不同意見的觀眾,其中也有來自中國年輕一代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成長背景的影響,對抗爭行動本身或與他們年齡相仿的抗爭者抱持負面印象。但導演希望透過這部片,讓意見不同的人可以看見這些抗爭者在做什麼、在爭取什麼。而導演自己也在與意見不同者的溝通或爭執裡,透過鏡頭紀錄並觀察、深刻反思拍攝紀錄片的自己與香港動盪現況間的關係。

  明日,議題電影院將接著放映第二部關於雨傘運動的紀錄片《傘上:遍地開花》,以另一種角度捕捉香港的抗爭脈絡,歡迎同學們把握接下來的場次。

原文網址|原文發布日期2019/12/1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大學生會文化部的沙龍
14會員
43內容數
2023/01/21
2023 已過去一個多月,臺大電影節年初重頭戲影評徵文競賽亦進入投稿末期,本次特別企劃邀請到「菲林跳舞」蔡宛庭與我們對談,聊聊她寫影評的初衷、對影評人的看法、以及給影評新手的建議。
Thumbnail
2023/01/21
2023 已過去一個多月,臺大電影節年初重頭戲影評徵文競賽亦進入投稿末期,本次特別企劃邀請到「菲林跳舞」蔡宛庭與我們對談,聊聊她寫影評的初衷、對影評人的看法、以及給影評新手的建議。
Thumbnail
2021/02/17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四月時文化部曾經發布有關臺靜農故居的介紹文章,臺靜農故居在成功以「紀念建築」登錄為文資身份後,台大校方也開始準備後續的整理與規劃。
Thumbnail
2021/02/17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四月時文化部曾經發布有關臺靜農故居的介紹文章,臺靜農故居在成功以「紀念建築」登錄為文資身份後,台大校方也開始準備後續的整理與規劃。
Thumbnail
2021/02/17
上週(2/11)的臺靜農故居會勘,文化部也派員參加。文化部的代表在會中表達應將臺靜農故居轉型成開放學生及民眾使用的教育中心,同時強調學生希望參與規劃及推動故居轉型的意願,與會人士也表示認同。
2021/02/17
上週(2/11)的臺靜農故居會勘,文化部也派員參加。文化部的代表在會中表達應將臺靜農故居轉型成開放學生及民眾使用的教育中心,同時強調學生希望參與規劃及推動故居轉型的意願,與會人士也表示認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7/22 是我第一次拍攝遊行活動,雖然已是接案老手,初次站在現場卻超級苦手。 #混亂現場的構圖整理 現場訊息太滿,其實很多精彩畫面可拍,但無思考亂拍之下可能沒有辦法達到 #完整敘事的標準 ,導致我不知如何按下快門。 冷靜之後,想到志偉(置底有志偉的版本)的耳提面命,也是這次外拍大家要練習的目標
Thumbnail
7/22 是我第一次拍攝遊行活動,雖然已是接案老手,初次站在現場卻超級苦手。 #混亂現場的構圖整理 現場訊息太滿,其實很多精彩畫面可拍,但無思考亂拍之下可能沒有辦法達到 #完整敘事的標準 ,導致我不知如何按下快門。 冷靜之後,想到志偉(置底有志偉的版本)的耳提面命,也是這次外拍大家要練習的目標
Thumbnail
許鞍華是香港電影新浪潮中具代表性的導演之一,她的作品當中大部分都是描繪香港人的生活百態,具有濃厚的香港本土意味,她亦常在電影中暗示香港意識或是諷刺香港社會狀況。在《明月幾時有》、《投奔怒海》和《玉觀音》三部電影中則是反映她對香港與中國關係的看法。
Thumbnail
許鞍華是香港電影新浪潮中具代表性的導演之一,她的作品當中大部分都是描繪香港人的生活百態,具有濃厚的香港本土意味,她亦常在電影中暗示香港意識或是諷刺香港社會狀況。在《明月幾時有》、《投奔怒海》和《玉觀音》三部電影中則是反映她對香港與中國關係的看法。
Thumbnail
但他說「我是香港人,我喜歡的是香港。所以我要跟香港共沈淪。」 他們說的「齊上齊落」,是這種「齊上齊落」。 所以我應該相信,他們會好的。
Thumbnail
但他說「我是香港人,我喜歡的是香港。所以我要跟香港共沈淪。」 他們說的「齊上齊落」,是這種「齊上齊落」。 所以我應該相信,他們會好的。
Thumbnail
「我希望作品是完整的。不是只拍給現在的香港人看,而是給世界上所有人看。甚至,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都有歷史價值。可能五十年之後的香港人,都能透過它去明白五十年前發生甚麼事。這是我的自我要求。」
Thumbnail
「我希望作品是完整的。不是只拍給現在的香港人看,而是給世界上所有人看。甚至,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都有歷史價值。可能五十年之後的香港人,都能透過它去明白五十年前發生甚麼事。這是我的自我要求。」
Thumbnail
「香港未來屬於人民。」 2016年時,一位年輕導演在他的第一套紀錄長片中,用影像為香港寫下了一則這樣的備忘。 事隔五年,他再次忙著另一套新片《憂鬱之島》的後期製作。 「你覺得未來會是怎樣?」 「香港?」 「關於香港電影呢?」 「我覺得還是可以繼續拍下去。」陳梓桓眼神堅定地說。 陳梓桓想了想,
Thumbnail
「香港未來屬於人民。」 2016年時,一位年輕導演在他的第一套紀錄長片中,用影像為香港寫下了一則這樣的備忘。 事隔五年,他再次忙著另一套新片《憂鬱之島》的後期製作。 「你覺得未來會是怎樣?」 「香港?」 「關於香港電影呢?」 「我覺得還是可以繼續拍下去。」陳梓桓眼神堅定地說。 陳梓桓想了想,
Thumbnail
(文末有給方格子讀者們的特別訊息) 今天去看了第二次時代革命這部紀錄片 其實還是相當敬佩導演周冠威的膽識 他大可以不理會眾人對於幻愛的政治解讀 下一部片避開政治議題,去拍別的東西(就像他那些昔日天安門現在魚躍龍門的香港影視圈前輩們一樣,他不是沒有機會榮華富貴。) 比如甚麼九龍市首富之類的片
Thumbnail
(文末有給方格子讀者們的特別訊息) 今天去看了第二次時代革命這部紀錄片 其實還是相當敬佩導演周冠威的膽識 他大可以不理會眾人對於幻愛的政治解讀 下一部片避開政治議題,去拍別的東西(就像他那些昔日天安門現在魚躍龍門的香港影視圈前輩們一樣,他不是沒有機會榮華富貴。) 比如甚麼九龍市首富之類的片
Thumbnail
在踏進影廳之前,我一直很擔心,從直播與新聞畫面看過修例運動幾乎每個畫面的自己,是否會無法被《時代革命》這部紀錄片震撼。但看完電影的第1個章節後,我就知道我多慮了。以我一個看過超級多反送中運動新聞、對修例運動有一定認知的前新聞工作者,都能在《時代革命》看到許多過去新聞無法及時播送,只有在港人teleg
Thumbnail
在踏進影廳之前,我一直很擔心,從直播與新聞畫面看過修例運動幾乎每個畫面的自己,是否會無法被《時代革命》這部紀錄片震撼。但看完電影的第1個章節後,我就知道我多慮了。以我一個看過超級多反送中運動新聞、對修例運動有一定認知的前新聞工作者,都能在《時代革命》看到許多過去新聞無法及時播送,只有在港人teleg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