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電影有被顛覆的必要 陳梓桓談如水創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由左至右陳梓桓、何梓埼、蔡浩泉盼香港電影可以衝出既有框框,作出更多可能性(攝影:記者王紀堯)

由左至右陳梓桓、何梓埼、蔡浩泉盼香港電影可以衝出既有框框,作出更多可能性(攝影:記者王紀堯)

「香港未來屬於人民。」

2016年時,一位年輕導演在他的第一套紀錄長片中,用影像為香港寫下了一則這樣的備忘。

事隔五年,他再次忙著另一套新片《憂鬱之島》的後期製作。

「你覺得未來會是怎樣?」

「香港?」

《憂鬱之島》眾籌計劃的宣傳片第一個問號,是關於香港的未來,導演陳梓桓似乎沒有歇息,仍舊在這個問題上沉思。

「關於香港電影呢?」

「我覺得還是可以繼續拍下去。」陳梓桓眼神堅定地說。

那天,筆者與同事來到陳梓桓的工作室,他顯然有點疲倦,電腦螢幕顯示的是《憂鬱之島》的剪接內容。暗黃的燈光下,長桌上是放著他們剛吃完的外賣飯盒,同場還有「平地映社」的節目策劃何梓埼與蔡浩泉。

「我有時會亂想,在監獄也可以畫Storyboard(分鏡)。

疫情持續,加上《港區國安法》通過,電影製作陷入停頓、戲院關閉、抗爭電影受打壓⋯⋯,陳梓桓認為最壞的情況仍未發生,「只要不執著於放映的媒介,我覺得題材是禁絕不了的,資金更加不是一個問題,我隨時可以回歸一萬蚊完成一條片!」在他的眼中,沒有拍不了的電影,即使身在牢獄,也可以流出一些Storyboard(分鏡),讓外面的人拍成電影。

「在伊朗,這個極端的國度,也有前衛的電影出現。」陳梓桓說,「無論如此,堅持繼續拍電影。在這個情況之下,好像會令電影更自由。」我想起Jafar Panahi(賈法爾·巴納希),一個背著「二十年不准拍戲」禁令的導演,以行車紀錄儀拍攝出《伊朗的士笑看人生》這部以抵抗極權的電影,巴納希更因此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殊榮。

陳梓桓 獨立電影導演,以《亂世備忘》入圍2016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其他作品包括《香港人不知道的》、《作為雨水:表象及意志》等,亦參與編劇、剪接、評論及文字創作

陳梓桓 獨立電影導演,以《亂世備忘》入圍2016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其他作品包括《香港人不知道的》、《作為雨水:表象及意志》等,亦參與編劇、剪接、評論及文字創作

從「做影像紀錄的人」到 Filmmaker ( 電影工作者 )
官方資助 大陸合拍非唯一出路

回想最初,陳梓桓拿起攝錄機到抗爭現場,是2010年的「反高鐵」運動,「當時的我,連對焦也不懂,只知道自己是一個在示威現場做影像紀錄的人。」後來完成了關於雨傘運動紀錄片《亂世備忘》後,「我開始清晰自己是一個Filmmaker(電影工作者)。」


除了很實在地拍香港的故事之外,陳梓桓的影像多了自己的創作意圖,不會侷限於一個電影形式,例如在紀實的影像上,加入劇情的元素,「我在完成了第一部片後,最大的疑問是在獨立的製作之下,是否不容許有一些『大想頭』的創作思念呢?所以《憂鬱之島》成為了我的電影試驗。」


除了在創作概念上的突破,製作形式上,《憂鬱之島》亦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在香港,很多導演會很習慣地用一些現有的方法去完成一部電影,例如:電影發展基金的資助、藝術發展局主辦的短片競賽等等,但製作電影還有其他可能性。」

《憂鬱之島》在網上眾籌籌得過百萬資金(攝影:王紀堯)

《憂鬱之島》在網上眾籌籌得過百萬資金(攝影:王紀堯)

以《憂鬱之島》為例,以「網上眾籌」作為籌集前期製作資金的方法,更放眼世界,與日本太秦株式会社作為聯合製作單位,積極參與亞洲、澳洲、北美及歐洲的提案大會,令到一部講述香港抗爭的本土電影能夠在外國得到關注,提高在外地戲院上映的機會,同時在避免依賴單一的資助下,導演亦可以忠實於自己的拍攝題材。

黃色電影圈 革新的不止「主流」
需要革新的還有「獨立」

自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開始,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增強,不止外出餐廳吃飯要選擇「黃店」,回到文化產業上,亦有人提倡建立「黃色電影圈」。

「我們好像說得很Indie(獨立)、很貼地,但是否代表我們不需要經過一個商業制度的洗禮呢?」

陳梓桓坦言,在這個圈子裏的觀眾很直接的,例如有很多支持《憂鬱之島》拍攝專案的香港人,均有一個很明顯的共同期望,就是一個宣傳香港抗爭運動的機會,導演不用轉彎抹角,直接把所有警暴的片段湊合起來,

「這樣就值得『課金』(贊助專案)了!」

「但到底有沒有觀眾是因為你是在做一個藝術作品,或者是一部電影而支持你呢?」

坐在旁邊的「平地映社」的節目策劃,亦為多部獨立電影監製何梓埼插話。

陳梓桓想了想,

「真的不知道呢。」

「如同梓桓所講,我們的思維上是要有轉變,不止主流的電影工業需要革新。獨立的電影圈更需要革新,不止是製作層面,而是整個脈絡,當中包括電影節的節目、評論、教育等等。」

何梓埼續說,

「獨立電影不是永遠與主流對立,一牽涉到錢,獨立電影人同樣要面對商業的考慮。」

「平地」全新節目 讓影像增加被看見的機會

正因如此,何梓埼認為獨立的電影圈需要溝通,

「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互相扶持,所以希望是次的新節目能夠促進交流,有助香港電影工作者開拓海外視野,與外地電影人建立合作關係。」

多年來專注電影行銷的蔡浩泉說,

「在iTunes、電視、戲院這些放映的渠道下,影片一般需要經過複雜的篩選。」

透過跨國的合作,有可能會令到香港本土的電影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

電影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被顛覆的

「電影一定要入戲院看;紀錄片、動畫不是電影;電影是娛樂,不要碰政治;短片不是電影⋯⋯」

陳梓桓張開手掌,用手指逐一數著。

「電影有很多框框,其實我們都可以拋掉,這些東西有時候甚至矮化了自己,侷限了創作。」

這個年頭,政府也喜歡把人民放進他們指定的規範中,強制這樣,立令那樣,在他們一錘定音後,社會的反抗聲音漸漸變弱。在權貴眼中,政權是很容易被顛覆的。

今天,有三位電影人提醒我們:

電影也是可以被顛覆,並且需要被顛覆。
電影是屬於自由的。


在去年的十二月,《誌》收到一份來至「平地映社」節目策劃何梓埼、蔡浩泉的新聞稿,當中最吸睛的是他們對獨立電影的看法,「獨立電影是進行式,形態隨時代演變,唯一不變的是自主的創作精神」。



香港電影風光不再?

但仍然有人認為「革新」是能夠尋求出路。

「如果十年後,有新一代的人出來要革新我的話,我會很高興,這正正代表著另一個新思潮的開始。」
何梓埼笑說。


(2021年2月,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不定期更新|Instagram:@shit.will.come.tru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屎坑 shitwillcometrue的沙龍
4會員
21內容數
2022/08/02
在這個人人隱身的網絡世代,李威龍的Instagram寫上了自己的中文全名,頭像是身份證的大頭照。 回到兩個月前,相約訪談的那個下午。 我好奇地問他,「不怕被人起底嗎?」 他想了想,「沒有啦,因為感覺真實一點,真實用戶,確保在網上的我和現實的我不是偏差太遠。」 延伸影像|Youtube
Thumbnail
2022/08/02
在這個人人隱身的網絡世代,李威龍的Instagram寫上了自己的中文全名,頭像是身份證的大頭照。 回到兩個月前,相約訪談的那個下午。 我好奇地問他,「不怕被人起底嗎?」 他想了想,「沒有啦,因為感覺真實一點,真實用戶,確保在網上的我和現實的我不是偏差太遠。」 延伸影像|Youtube
Thumbnail
2022/07/16
判刑前一日, 在荔枝角收押所探望阿龍。他拿起聽筒就滔滔不絕,「不用擔心,我不會坐太久的,應該一年多吧!」還高興地說,「在這裏,很多人喜歡我的畫,畫到不想畫了。」 翌日,李威龍被判監3年2個月。 「我不是為了社會做的」 「有什麼心理準備嗎?」網友續問。 「沒有,沒準備就是最好的準備。」他笑著說。
Thumbnail
2022/07/16
判刑前一日, 在荔枝角收押所探望阿龍。他拿起聽筒就滔滔不絕,「不用擔心,我不會坐太久的,應該一年多吧!」還高興地說,「在這裏,很多人喜歡我的畫,畫到不想畫了。」 翌日,李威龍被判監3年2個月。 「我不是為了社會做的」 「有什麼心理準備嗎?」網友續問。 「沒有,沒準備就是最好的準備。」他笑著說。
Thumbnail
2022/07/11
記得在大學讀到關於電影的歷史時,少不免老師總會提及幾個重要的電影宣言。 第二個是1987年,由電影監製詹宏志起草的《台灣電影宣言》(又稱《「另一種電影」宣言》),表達對當時電影政策的強烈質疑。 所有的宣言,不管是在抵抗什麼,有一個必備的共通點,就是有人在對世界大嚷:是時候改變了。
Thumbnail
2022/07/11
記得在大學讀到關於電影的歷史時,少不免老師總會提及幾個重要的電影宣言。 第二個是1987年,由電影監製詹宏志起草的《台灣電影宣言》(又稱《「另一種電影」宣言》),表達對當時電影政策的強烈質疑。 所有的宣言,不管是在抵抗什麼,有一個必備的共通點,就是有人在對世界大嚷:是時候改變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第59屆金馬獎順利落幕了。(拍拍手) 電影不只是娛樂,其實也可以是引領觀眾的目光,好好關注議題。金馬獎像是喚回我那做作的文青魂,看完頒獎典禮後反而開始對很多部電影產生興趣。
Thumbnail
第59屆金馬獎順利落幕了。(拍拍手) 電影不只是娛樂,其實也可以是引領觀眾的目光,好好關注議題。金馬獎像是喚回我那做作的文青魂,看完頒獎典禮後反而開始對很多部電影產生興趣。
Thumbnail
魏書鈞導演繼《野馬分鬃》後,又再次交出了精彩絕倫的作品《永安鎮故事集》。如果說《野馬分鬃》是在真實和虛假之間遊走,諷刺藝術真實;那麼《永安鎮故事》就是更進一步的叩問。魏書鈞導演透過一群鄉下小鎮中的人物日常和前來永安鎮拍片的導演和編劇,對於故事編寫、電影藝術的彼此辯證,企圖思考何謂藝術?何謂電影?
Thumbnail
魏書鈞導演繼《野馬分鬃》後,又再次交出了精彩絕倫的作品《永安鎮故事集》。如果說《野馬分鬃》是在真實和虛假之間遊走,諷刺藝術真實;那麼《永安鎮故事》就是更進一步的叩問。魏書鈞導演透過一群鄉下小鎮中的人物日常和前來永安鎮拍片的導演和編劇,對於故事編寫、電影藝術的彼此辯證,企圖思考何謂藝術?何謂電影?
Thumbnail
「我希望作品是完整的。不是只拍給現在的香港人看,而是給世界上所有人看。甚至,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都有歷史價值。可能五十年之後的香港人,都能透過它去明白五十年前發生甚麼事。這是我的自我要求。」
Thumbnail
「我希望作品是完整的。不是只拍給現在的香港人看,而是給世界上所有人看。甚至,我希望,在幾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都有歷史價值。可能五十年之後的香港人,都能透過它去明白五十年前發生甚麼事。這是我的自我要求。」
Thumbnail
「香港未來屬於人民。」 2016年時,一位年輕導演在他的第一套紀錄長片中,用影像為香港寫下了一則這樣的備忘。 事隔五年,他再次忙著另一套新片《憂鬱之島》的後期製作。 「你覺得未來會是怎樣?」 「香港?」 「關於香港電影呢?」 「我覺得還是可以繼續拍下去。」陳梓桓眼神堅定地說。 陳梓桓想了想,
Thumbnail
「香港未來屬於人民。」 2016年時,一位年輕導演在他的第一套紀錄長片中,用影像為香港寫下了一則這樣的備忘。 事隔五年,他再次忙著另一套新片《憂鬱之島》的後期製作。 「你覺得未來會是怎樣?」 「香港?」 「關於香港電影呢?」 「我覺得還是可以繼續拍下去。」陳梓桓眼神堅定地說。 陳梓桓想了想,
Thumbnail
(文末有給方格子讀者們的特別訊息) 今天去看了第二次時代革命這部紀錄片 其實還是相當敬佩導演周冠威的膽識 他大可以不理會眾人對於幻愛的政治解讀 下一部片避開政治議題,去拍別的東西(就像他那些昔日天安門現在魚躍龍門的香港影視圈前輩們一樣,他不是沒有機會榮華富貴。) 比如甚麼九龍市首富之類的片
Thumbnail
(文末有給方格子讀者們的特別訊息) 今天去看了第二次時代革命這部紀錄片 其實還是相當敬佩導演周冠威的膽識 他大可以不理會眾人對於幻愛的政治解讀 下一部片避開政治議題,去拍別的東西(就像他那些昔日天安門現在魚躍龍門的香港影視圈前輩們一樣,他不是沒有機會榮華富貴。) 比如甚麼九龍市首富之類的片
Thumbnail
在踏進影廳之前,我一直很擔心,從直播與新聞畫面看過修例運動幾乎每個畫面的自己,是否會無法被《時代革命》這部紀錄片震撼。但看完電影的第1個章節後,我就知道我多慮了。以我一個看過超級多反送中運動新聞、對修例運動有一定認知的前新聞工作者,都能在《時代革命》看到許多過去新聞無法及時播送,只有在港人teleg
Thumbnail
在踏進影廳之前,我一直很擔心,從直播與新聞畫面看過修例運動幾乎每個畫面的自己,是否會無法被《時代革命》這部紀錄片震撼。但看完電影的第1個章節後,我就知道我多慮了。以我一個看過超級多反送中運動新聞、對修例運動有一定認知的前新聞工作者,都能在《時代革命》看到許多過去新聞無法及時播送,只有在港人teleg
Thumbnail
受疫情之累,今年金馬影展做了些許變革,還好最嚴重的狀況——若疫情升溫則要降低入場人數——並未發生,使得未演先轟動、今年搶票大魔王、我最想看的關於 2019 年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紀錄片《時代革命》能順利賞畢,這也是本屆影展我的封關片。以此閉幕,感動不過。
Thumbnail
受疫情之累,今年金馬影展做了些許變革,還好最嚴重的狀況——若疫情升溫則要降低入場人數——並未發生,使得未演先轟動、今年搶票大魔王、我最想看的關於 2019 年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紀錄片《時代革命》能順利賞畢,這也是本屆影展我的封關片。以此閉幕,感動不過。
Thumbnail
這些年來,縱使受到大中華市場打壓,當中亦有人移民、停產,但《十年》幕後班底各只找到生存空間,甚至能夠成長為更成熟的電影創作人。五年後香港社會以狀況證明《十年》不是寓言是預言,而金馬獎則以兩項大獎證明電影幕後班底原來是璞玉,或者要不合時宜地說一句「家國不幸詩人幸」。
Thumbnail
這些年來,縱使受到大中華市場打壓,當中亦有人移民、停產,但《十年》幕後班底各只找到生存空間,甚至能夠成長為更成熟的電影創作人。五年後香港社會以狀況證明《十年》不是寓言是預言,而金馬獎則以兩項大獎證明電影幕後班底原來是璞玉,或者要不合時宜地說一句「家國不幸詩人幸」。
Thumbnail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台北老牌飯店中的某間小房間裡,擠進了七位影評,而受訪的對象,正是為了宣傳新片《九龍不敗》而來到台灣的導演陳果及男主角張晉;在一位資深影評率先提問下,一場輕鬆、侃侃而談的訪問就這麼開始了。
Thumbnail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台北老牌飯店中的某間小房間裡,擠進了七位影評,而受訪的對象,正是為了宣傳新片《九龍不敗》而來到台灣的導演陳果及男主角張晉;在一位資深影評率先提問下,一場輕鬆、侃侃而談的訪問就這麼開始了。
Thumbnail
#香港人絕對養得起香港文化產業 多得黃子華一套戲,黃色經濟圈嘅討論去到文化產業界。 我出生早,有幸見過香港電影賣埠韓國台灣東南亞,文化輸出戰力99999嘅年代。 亦睇住cepa之後影視界只見眼前利益,一步步賣走自己本業,搞到人材資金雙流失然後拍垃圾合拍片最終兩邊不討好被香港人拋棄嘅年
Thumbnail
#香港人絕對養得起香港文化產業 多得黃子華一套戲,黃色經濟圈嘅討論去到文化產業界。 我出生早,有幸見過香港電影賣埠韓國台灣東南亞,文化輸出戰力99999嘅年代。 亦睇住cepa之後影視界只見眼前利益,一步步賣走自己本業,搞到人材資金雙流失然後拍垃圾合拍片最終兩邊不討好被香港人拋棄嘅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