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影|紀錄片】周冠威《時代革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時代革命》周冠威,2021

《時代革命》周冠威,2021

本來想一個人去看,結果早上看另一部包場電影時認識了新朋友,聊天時說起我下午想要去看,他就很乾脆的一起買票了,能多抓一個人去看,我心底還挺得意~

在南港看的,放映廳是很小的四排座,但坐下後看到不認識的人們陸續進場,最後整個廳是坐滿的,有點小感動。


**
《時代革命》將抗爭分為不同階段,清晰的剪成不同章節,讓我們能很清楚地回顧整個脈絡,雖然我覺得「和理非」和「武勇」兩派的對立與和解處理得過於簡單,不過受制篇幅,以及整部片的目的原本也不在於此,算是情有可原的適度刪減。

有段讓我比較糾結,片尾時的畫面讓一些年紀比較小的手足寫memo紙給攝影機拍攝——我對這類畫面一向很敏感。但細想,影片前面其實是鋪成過了,導演切入的的幾個視角裡,其中就有一個年紀特別小的手足,才十四歲,但從他的話語中,我能確實感受到他的心智成熟,參與示威行動的動機邏輯都流暢,我知道不應該以他們的年齡輕易判決他們的表態。他用行動表達訴求,並且提出訴求時的他,是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個體。

但這樣的畫面我還是特別難以接受,無論是因為我本來就對年紀小的孩子表態的畫面特別敏感;還是因為我認為他們本不該站在那裡的。

十二歲的我、十四歲的我,最大的煩惱不過考高中,但他們站在街頭表達訴求。


**
看完片我特別給香港友人打了報告,跟他說我今天去看了《時代革命》,他很開心。

其實每次想到香港,都我會閃過一些很悲觀的念頭——中共當局其實根本不在乎香港人的抗爭,他們的目標就是掌控香港,因為這是可以名留青史的偉大事蹟⋯⋯沒有用的,他們不可能對香港人的訴求讓步的。

但《時代革命》中我最喜歡的片段,是講「BE WATER」時有個空拍,當代表手足的一個一個小黑點像是水管的水一樣湧出、流動,在警察來時撤退、消散在街道。看到這個畫面就會覺得這座城市還有活力。他們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被各種阻撓,但他們會換一個又一個方式,竭盡全力,努力爭取。

我親愛的朋友說「保持憤怒、持續思考」。因為媽媽在英國公司工作的關係,他全家都有英國護照,現在直接買機票出境飛英國,在當地可以直接找工作安頓下半輩子的。

但他說「我是香港人,我喜歡的是香港。所以我要跟香港共沈淪。」

他們說的「齊上齊落」,是這種「齊上齊落」。

所以我應該相信,他們會好的。


**
希望大家都進場看一下這部紀錄片吧,可能會看到許多痛苦的東西,但想想,這些痛苦遠遠不及片中的手足痛,再想想看完紀錄片之後跟香港的朋友說,他們會多開心,那其實這些痛也不那麼讓人害怕了吧。

雖然這篇心得最後已經不是電影的心得了,還是希望你們都去看一下電影。

如果你有香港的朋友,請記得一定要去跟他說你看了《時代革命》,因為知道有人看了這部片,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很激勵人心的支持。

這是你我,少數能為他們做到的事情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帆✿NATSUHO的沙龍
12會員
43內容數
讀讀我書架上的那些裝飾品。 或者偶爾看看電影。 隨筆記錄,或隨心吐槽。 別走心,更開心。
2024/03/19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2024/03/19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2024/02/19
中文系畢業多年,生活工作雖然有在接觸文字,但離這種中國傳統詩詞確實有點遙遠了,偶有想念,但要我再拿起那厚得跟磚頭一樣的詞選來讀也實在不想,所以在逛圖書館看到時就隨手借了。
Thumbnail
2024/02/19
中文系畢業多年,生活工作雖然有在接觸文字,但離這種中國傳統詩詞確實有點遙遠了,偶有想念,但要我再拿起那厚得跟磚頭一樣的詞選來讀也實在不想,所以在逛圖書館看到時就隨手借了。
Thumbnail
2024/02/05
要說起這本《沙拉紀念日》,就不得不提一下,它在日本年銷售曾經賣得比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還要好的事蹟。原本屬於較冷門的文類,這一本短歌集卻成為暢銷書第一名,是日本史上唯一的異例(其他地方大概也很難有這樣韻文比非韻文賣得好的例子)。
Thumbnail
2024/02/05
要說起這本《沙拉紀念日》,就不得不提一下,它在日本年銷售曾經賣得比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還要好的事蹟。原本屬於較冷門的文類,這一本短歌集卻成為暢銷書第一名,是日本史上唯一的異例(其他地方大概也很難有這樣韻文比非韻文賣得好的例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誠品的一本雜誌,到實習的起點 去年升上大三,開始思考是否該找一份實習。某天在中山誠品翻閱《釀電影》 vol.14──「時間會告訴你」,隨即追蹤了釀的社群帳號。過沒多久,剛好滑到釀正在徵實習生的貼文,從看到公告到截止日,只有短短一週。
Thumbnail
從誠品的一本雜誌,到實習的起點 去年升上大三,開始思考是否該找一份實習。某天在中山誠品翻閱《釀電影》 vol.14──「時間會告訴你」,隨即追蹤了釀的社群帳號。過沒多久,剛好滑到釀正在徵實習生的貼文,從看到公告到截止日,只有短短一週。
Thumbnail
火爾和溫塔的相遇,猶如光與影。溫塔就像照亮火爾陰影的太陽,火爾則是顯化溫塔那陽光下的陰影。光影間的相輔相成,使得他們的故事立體而深刻。兩人一起在這趟充滿荊棘的路上,尋覓著屬於自己和彼此的真,而那份真就是愛。
Thumbnail
火爾和溫塔的相遇,猶如光與影。溫塔就像照亮火爾陰影的太陽,火爾則是顯化溫塔那陽光下的陰影。光影間的相輔相成,使得他們的故事立體而深刻。兩人一起在這趟充滿荊棘的路上,尋覓著屬於自己和彼此的真,而那份真就是愛。
Thumbnail
《魔法壞女巫》劇本改編自2003年的音樂劇《女巫前傳》,為流傳多年的《綠野仙蹤》故事提供了「翻案」,原來人人口中「該死」的西方壞女巫,並非生來就邪惡。事實上,她生下來就因為綠色皮膚飽受歧視,父親只偏愛她的妹妹,她在不被愛的環境中長大,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努力守護好唯一的妹妹。片中她們抵達希茲大學
Thumbnail
《魔法壞女巫》劇本改編自2003年的音樂劇《女巫前傳》,為流傳多年的《綠野仙蹤》故事提供了「翻案」,原來人人口中「該死」的西方壞女巫,並非生來就邪惡。事實上,她生下來就因為綠色皮膚飽受歧視,父親只偏愛她的妹妹,她在不被愛的環境中長大,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努力守護好唯一的妹妹。片中她們抵達希茲大學
Thumbnail
「大膽,瘋狂,將女性恐怖電影注入影史的一劑強心針。」這是剛看完《懼裂》的我當下寫出的評語,觀影過程數度引起筆者的生理不適,直到最後一刻彷彿跨越了一道檻,通體舒暢實在過癮。
Thumbnail
「大膽,瘋狂,將女性恐怖電影注入影史的一劑強心針。」這是剛看完《懼裂》的我當下寫出的評語,觀影過程數度引起筆者的生理不適,直到最後一刻彷彿跨越了一道檻,通體舒暢實在過癮。
Thumbnail
退化的硬土如何重獲生機?59歲的安和哥與41歲的阿仁,兩位農夫分別以「清」、「濁」之法來解決土壤死去的問題,「清」指的是安和哥以「清淨經」為本,使用有機法養地三十年,尊重土壤裡的生命,栽種的果樹才得以結實纍纍。「濁」指的則是阿仁推行的土壤運動,讓城市裡的垃圾變成有用的沃土,他因此到菜市場收集菜渣、到
Thumbnail
退化的硬土如何重獲生機?59歲的安和哥與41歲的阿仁,兩位農夫分別以「清」、「濁」之法來解決土壤死去的問題,「清」指的是安和哥以「清淨經」為本,使用有機法養地三十年,尊重土壤裡的生命,栽種的果樹才得以結實纍纍。「濁」指的則是阿仁推行的土壤運動,讓城市裡的垃圾變成有用的沃土,他因此到菜市場收集菜渣、到
Thumbnail
陪其他人去看《九龍城寨之圍城》,在完全不知道內容的情況下被這部電影大大驚艷了一番,在觀賞精彩的武打場面和運鏡、飽滿的人物角色與滿滿九零年代香港情懷之餘,我還分心地想著:哇,這部電影可以配對的CP太多了吧。沒想到劇中要角信一(劉俊謙飾)前陣子與范少勳合演的《我在這裡等你》還在上映,作為一種代理滿足(?
Thumbnail
陪其他人去看《九龍城寨之圍城》,在完全不知道內容的情況下被這部電影大大驚艷了一番,在觀賞精彩的武打場面和運鏡、飽滿的人物角色與滿滿九零年代香港情懷之餘,我還分心地想著:哇,這部電影可以配對的CP太多了吧。沒想到劇中要角信一(劉俊謙飾)前陣子與范少勳合演的《我在這裡等你》還在上映,作為一種代理滿足(?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