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翁皓怡、鍾頤茜;於 2022.12.27 線上訪談
2023 已過去一個多月,臺大電影節年初重頭戲影評徵文競賽亦進入投稿末期,本次特別企劃邀請到「菲林跳舞」蔡宛庭與我們對談,聊聊她寫影評的初衷、對影評人的看法、以及給影評新手的建議。
▍寫影評這條路,始於一本創作集
宛庭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高中時參與過不少作文、徵文比賽,並就讀人社班,當時她選擇以影評散文創作集,作為人社班成果發表作品。這本創作集是她第一次嘗試寫電影,那時尚無任何電影理論基礎、亦不熟悉電影美學與電影史,是以私人經驗帶入、以散文的方式寫電影,因此她認為比較不純熟、不像影評。後來她不斷思考什麼是影評、努力摸索更靠近影評的形式;然而現在她反而更想回到當初,以私密經驗直面影像的純粹,拋卻知識理論的包袱與框架。
▍影評,為何要寫?
宛庭覺得看電影首先是被影像衝擊,會想把那份生理感受——無論是感動、痛苦,還是疼痛——化為文字與人分享,這是一個原因。另一方面,是因為不甘心——不僅是因為認為影像可以處理得更好,也源於瀏覽過市面上談論該電影的文章後,仍然感到「缺了什麼」。這種不甘心讓她想要說話,想要給出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不辜負自己愛過、恨過的電影。
▍影評如何開始:書寫之前
對於剛開始寫影評的人,宛庭建議道:「基本功(影像構圖、攝影機運鏡,直至台詞、劇情)都要先理清楚,在電影院的時候可以準備小本子,紀錄下打中自己的點」。她表示很多感覺倏忽即逝,加上有時候一天看多部電影更容易忘記,因此可以建立紀錄的習慣。
另外也要想想受眾是誰,「如果只是要放在自媒體,就可以比較隨心所欲;但是如果要投平台,就要考慮平台性質,比方說放映週報比較關心台灣電影、台灣影視產業,釀電影相對而言比較自由,影評形式可以接受更創意的嘗試。」
她亦補充道,即便同一個媒體,投稿的內容也會不同,例如書寫短評會以不劇透的方式吸引觀眾去觀看電影;長評則有劇透的必要,否則難以討論;而針對「付費限定閱讀」的讀者,則要思量如何讓他們覺得訂閱是值得的。
▍影評如何開始:書寫當下
以上偏向開始撰寫前建立的習慣與思維模式,對於書寫上的方法,宛庭個人認為首先要抓住客觀條件,如影像、場面調度、劇情、台詞等等,再以它們支撐自己主觀的思維與看法。
我個人很喜歡一句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的話:『評論本身應該有所偏私、充滿激情並具政治性』。我覺得評論不該是『客觀』,不然我們為什麼不寫研究就好?評論可以是偏私的、主觀的,但主觀要建立在客觀的條件下——影像給你什麼,不能自己無中生有。
▍影評如何開始:書寫的重點
最重要的點就是能讓觀眾用另一雙眼看這部電影,提出另外一種觀看方式、另外一種思考框架。
宛庭認為影評並不是劇情解析或劇情描述,也不是分析各種符號和象徵意義——當你這麼做時,已預設了隱藏意義、固定意義的存在。她表示,影評是在作者已死的狀態下,影評人與影像文本的直球對決,援引客觀線索與條件來支撐自己的論述,試圖開拓另一個空間、另一種思考與認知的可能,而非逆向推導導演的旨意、預設既定迴路和封閉答案。
▍負評更要寫,影評作為「草根」與「下游」的存在
任何評論文章都存在觀點,而作者對電影勢必有正面或負面的評價,談及負評影評時,她說:
不喜歡才更有寫的必要,除了各種不甘心之外,寫影評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要以一種『下游』、『草根』的聲音,去和上游的製作體系溝通。
對宛庭來說,當她對電影裡影人處理和呈現特定族群的方式不滿意時,就會想提出反抗的聲音,這些「發聲」促成所謂電影產業「上游」的製作端和「下游」觀眾、影評人的溝通與交流。她補充表示,影視產業的上、下流不該是靜止、分離的兩種體系,影評的聲音激起的水花,應能溯回上游產生流動,「影評是可以回過圈來改變源頭的」。據此「上下游」概念延伸,她認為,若將寫影評的人和讀影評的人再細分,那麼書寫者便位於中間,他既可以向上溯源製作端,亦能透過文字與更下游的讀者溝通。
▍影評人的資格:為自身存在的獨立性
雖處於網路普及、自媒體盛行的時代,可說人人都能成為影評人,寫影評也幾乎是沒有門檻的,然談及寫影評的「資格」,對宛庭來說,「影評人確實是沒有資格限制的,它本來就是很草根地由下而上的一種公民運動,它是很公眾的東西,但唯一要說的資格就是影評人要是獨立的」。
「網路影評到底是一種話語的民主展現,還是群眾暴力?」對她來說,差別就在於影評人是否獨立,他是否代表著自己的聲音與觀點,而不被任何體制、機構收編,才是最重要的。如前文所提及,任何評論與文章均存在特定「觀點」,書寫者可以有任何的觀點,電影可以激起各式聲浪,但這些聲音和觀點「必須為了自身而存在」。
▍書寫的同時亦是讀者:蔡宛庭私心推薦影評人
訪談最後,我們再次扣回「影評可以怎麼開始」,在書寫之前,我們都是讀者,或應該說,在漫長的書寫過程中,閱讀(他人的作品)依然是必要的浸潤,寫與讀,總是相依並存,影評亦如是。對宛庭來說,開始寫影評前到現在的書寫階段,持續關注、喜歡,並學習的影評人/作家為毛尖和張亦絢。
毛尖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對影像敏銳度又很高,她的文字很俗、很潑辣、很犀利。
毛尖有著哲學博士的高學歷和能精湛析論影像的能力,但對宛庭來說,她的文字迷人就在那不掉書袋刻意炫耀知識的「俗」,訪談時她也馬上翻出手邊的《夜短夢長》,毛尖以散文式書法寫成,從無聲到有聲電影、黑白到彩色影像,影史經典不再只是教科書教材,而在她的「俗」筆和犀利語彙中有了溫度和情韻。
張亦絢《看電影的慾望》寫出影迷看電影心中的小劇場,影癡的murmur。
和毛尖一樣,張亦絢也有著極強的知識系統和背景,以及海量的觀影經驗積累,但她也不讓這些成為包袱,而能輸出如宛庭所言「俗而靈動」的文字,不堆疊術語而把影評變成某種既定的樣子,用更俗更親人的方式接觸讀者,而這正也是宛庭對自己書寫的期許。
▍結語:自覺,便開始書寫
影評如何開始?從宛庭分享實務上的SOP,到對「影評書寫」概念的認知與詮釋,或許我們能以某種書寫者的「自覺」總結回答。影評人處於下游的動能和知道自己為何而寫、為何而存在的自覺,以及某種觀影後衝擊、感動,甚至不甘心的情緒,正是開始前筆下累積的湧動墨水,而透過書寫,它們得以婉轉流動。▉
※ 本文由採訪者線上訪問紀錄,並根據錄音檔以及受訪者訪後補充撰成。
——————
✦ 議題電影院《影像戰留》影評徵文比賽
❍ 徵文時間:2022/12/05~20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