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雨季的孩子:來自亞洲底層的苦難印記》看結構性貧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雨季的孩子:來自亞洲底層的苦難印記》一書(圖片來源: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他在旅途中所遭遇的一切,不過是那些孩子們最習以為常的日子,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貧窮將人逼瘋,將人逼往社會的底層,使人,失掉了最後一絲的人性––––尊重。這樣的揭示不是在展露苦難,而是告知普羅大眾,世界上還有這麼一群人正在努力的活著,甚至可以說是在垂死的邊緣,掙扎的活著,活得生不如死。「我不認為它是悲傷的,因為這些主角都別具特色」,作者在序裡這麼說著,或許是因為他是一位記者,他需要呈現的就只是反映社會的真實,對他來說,這些個體,不會是所有社會的真相,而是底層生活裡最殘酷的縮影。
柴靜在《看見》裡頭說:「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有了瞭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世事難以去判辨對錯與否,沒有誰能輕易的去責怪,這一切都盤根錯節著人性的善與惡,所有事情都有一個對立面,站在不同角度,就會捍衛不同的立場。

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結構,因為裡頭,充斥著人

我們會為了生活低頭、低頭、低頭,然後就忘了怎麼往前看了,像是學了很多理論,聽了很多道理,卻還是把人生活得一塌糊塗。社會總是一個標準去認同,總是否認掉其餘可能性,社會叫我們要創新,卻又要給我們一個標準,自古,賣矛與盾,各有說法,規定因問題而生,然而規定卻往往成為最大的阻礙。保險起見,普羅大眾遵循著約定成俗的淺規則,小心翼翼地活著,盡可能的挖掘身邊可利用的資源,像是菲律賓倒塌的垃圾山因造成傷亡而關閉,那些緊挨著垃圾山生存的家家戶戶因此失去了經濟來源,於是人們只好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從新開放垃圾山。「垃圾山」的存在可謂一個城市的毒瘤,像是舉辦2016年奧運的巴西政府,為了新建奧運的相關場地,大刀闊斧的拆除了梅特羅貧民窟,垃圾山和貧民窟的存在都顯示了「貧窮」的絕處逢生,它是一個無法根除的問題,它會向下扎根,等到雨季來臨之際,再次萌芽。

貧窮像是倒地蓮,落地生根

貧窮是一個社會結構的問題,是一個相對有權勢的人單方面的施暴於弱者,或者說,「多方面」的欺壓弱者,腐敗的政府、街頭的黑勢力、為所欲為的資本主義家,少數人掌握了絕大多數的利益,絕大多數的人為了那不平等的差別待遇賣命著,貧窮的底線、世代的輪迴,微不足道的我所能做的,只有不辜負自己的善,努力變好。
剷除的貧民窟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在另一個空間環境下,再度落地生根,只因為貧窮為富人的眼中釘,在他們眼裡,土地變更、都市重劃等,這些才是更有效益的事情。書中作者甚至在柬埔寨路上遇過一位母親,拉著十三歲的女兒向他「推銷」:「只要十美元,她就是你的了。」說著,便把女兒的上衣掀開,當街坦露一對剛剛發育的扁平乳房。窮困到底可以將人逼瘋到什麼程度?這樣的事件對我而言宛如天空之城一樣的不真實,活在臺灣這片土地之上,我無從想像一個十三歲的女孩不是在教室裡苦背著單字,而是當街示眾的被自己的母親賤價售出,或者應該說,人類怎麼會失掉僅存的人性,被當成物品周轉。
還有柬埔寨五歲的波蒂,她的父親因為嫖妓將愛滋病傳染給妻子,妻子生下波蒂,母女就被棄置在療養院,母親瘦得皮包骨連起身都難,而因病被妓院拒絕的父親只好回頭進院裡找染病的妻子性交。醫護人員告訴書的作者:「這就是柬埔寨女人的命運。」什麼是命運?在我的所生所長的教育觀念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我不是境遇創造出來的結果,我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然而小小的波蒂有什麼錯呢,她幾乎還搞不懂什麼叫做選擇,就得接受與身俱來的命運,像是背負著原罪,洗刷不掉的血液流淌於她全身上下的每一吋肌膚。無法改變的叫「命」,而「運」或許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則,我們都是文化的囚徒,掙脫不了知識的謬誤。

雨季過後,總是有無比希望,就像新興都市帶來便捷,同時也帶來毀滅

世上不該只有好人、壞人的分別,或許該是好事、壞事的區別,因為好人也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但通常時候,有所犧牲的,都是做了好事的好人。要檢討啊、要探尋事實的真相啊,可是真相到底是什麼?無非就是複雜的人性,那最純潔的善亦或惡,都是被社會拷打出來的。柴靜的《看見》重新建構了我對媒體的想法還有這個職業的道德,記者的道德其實就是:真實。呈現生活最真的樣子,沒有安排的場面,也不要試圖去營造弱者的同情氛圍,報導只是提供一個平台給社會大眾去了解當事人的想法,媒體只是提供了這個平台給當事人解釋的機會,沒有刻意,只是給他一個說話的機會。在這個網路太發達的時代,給他一個說話的機會。
就像文中柴靜所說:「我選擇報導這些無法爬上載滿機會的火車的人,常借用他們的語氣,因為他們的故事充滿了勇氣與尊嚴,值得我一一寫下。」這句話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新聞報導是人選擇出來的結果,但是閱聽人可以選擇要瞭解什麼樣的故事,而這本書,記錄下了那些鮮為人知的心酸血淚,這些事每天、不限地點的發生著,或許我什麼都做不了,但是我相信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安慰。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和金融中心以及有錢的地方相比,在應許之地比較容易發現快樂的人們。沒有人在這裡覺得孤單,對鄰居永遠大門敞開,一個人的問題是大家的問題:這地方散發出來的光芒是菲律賓貧民窟集體的溫暖。」臺灣社會隨著經濟越發展,公寓大夏上頭的鐵皮欄杆也跟著發展起來,是什麼把從前夜不閉戶的景象變成了水泥叢林,我想還是這篇文章不斷提及的「利益」,當我們掌握了越多,就越花發心思的去控管,怕一切失去了秩序,我們習慣了主宰,害怕了失去,但是生活在貧民窟的人們,已經沒有太多東西可以失去了,正確來說應該是「習慣了失去」,而苛刻的環境奪不走的是人們心中最純粹的善。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6會員
213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來自於個人文化資本的累積有所不同
當資本主義的市場運作成為主流,除了產業結構的轉變之外,也間接影響臺灣社會的人口結構,大量的青壯年人口來到了都市地區工作、求學,造成鄉村地區人口快速凋零、老年化問題越發嚴重,時間久了更加劇了城鄉落差與資源分配不均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的局面。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受到某種能夠帶來獎勵和報酬的交換活動所支配。
公共衛生強調群體的觀點,然而健康促進的眼光卻只想改善每個個人的生活習慣,用充滿個人歸因的健康評量,忽略了身為一個「人」被鑲嵌在社會中難以撼動的處境。 疾病的預防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民眾可以在疾病發生後,能獲得一個完善的治療及照護。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來自於個人文化資本的累積有所不同
當資本主義的市場運作成為主流,除了產業結構的轉變之外,也間接影響臺灣社會的人口結構,大量的青壯年人口來到了都市地區工作、求學,造成鄉村地區人口快速凋零、老年化問題越發嚴重,時間久了更加劇了城鄉落差與資源分配不均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的局面。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受到某種能夠帶來獎勵和報酬的交換活動所支配。
公共衛生強調群體的觀點,然而健康促進的眼光卻只想改善每個個人的生活習慣,用充滿個人歸因的健康評量,忽略了身為一個「人」被鑲嵌在社會中難以撼動的處境。 疾病的預防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民眾可以在疾病發生後,能獲得一個完善的治療及照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在貧窮盛行的地方,窮人沒有錢 如果人們都把他們餓肚子的原因全都用一個「窮」字、或是無可避免的天災來敷衍過去,這種單一故事的思考是非常恐怖的。這會讓人們忽略掉這些難民為何而窮的原因,而擅自把他們當作天生可憐的、沒有未來的,比我們低階好讓我們來發揮愛心去同情的一群人。 不生活在貧窮中應該是全人類的
Thumbnail
有人說,世界太冷漠,所以上天故意創造一些雞婆的人來溫暖世間,活絡人情世故。社會上大部份人都是獨善其身,顧自己的家庭,顧自己的溫飽,想要提天下人的菜籃、顧天下人的肚皮,只有宗教家或是具有淑世情懷的慈善家才有辦法做到。不過,也有一些小人物大情操,生活在不知名的巷弄內,隔三岔五就到街上尋尋覓覓才兩天不見被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出生在台灣的貧苦家庭,只要不怕吃苦,翻身的機會很大,甚至可以一百八十度大翻轉,從貧轉富。若是出生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家庭,那就是世襲的賤民,一生都脫離不了遭人輕賤的命運。一樣是人,有些人窮得有希望,有些人窮得半點盼頭都沒有,那就是依報的不同,縱然都有幸「得人身」,卻也必須由我們前生造的好壞來受報,
Thumbnail
在生活的洪流中,貧窮思維如同一股無形的潮流,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感知。貧窮本身並不可怕,這可能只是一時的低潮狀態,你該害怕的是否擁有貧窮思維,它不僅會使人蒙蔽雙眼,更可能讓我們低估未來成長和繁榮的無盡機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在貧窮盛行的地方,窮人沒有錢 如果人們都把他們餓肚子的原因全都用一個「窮」字、或是無可避免的天災來敷衍過去,這種單一故事的思考是非常恐怖的。這會讓人們忽略掉這些難民為何而窮的原因,而擅自把他們當作天生可憐的、沒有未來的,比我們低階好讓我們來發揮愛心去同情的一群人。 不生活在貧窮中應該是全人類的
Thumbnail
有人說,世界太冷漠,所以上天故意創造一些雞婆的人來溫暖世間,活絡人情世故。社會上大部份人都是獨善其身,顧自己的家庭,顧自己的溫飽,想要提天下人的菜籃、顧天下人的肚皮,只有宗教家或是具有淑世情懷的慈善家才有辦法做到。不過,也有一些小人物大情操,生活在不知名的巷弄內,隔三岔五就到街上尋尋覓覓才兩天不見被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出生在台灣的貧苦家庭,只要不怕吃苦,翻身的機會很大,甚至可以一百八十度大翻轉,從貧轉富。若是出生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家庭,那就是世襲的賤民,一生都脫離不了遭人輕賤的命運。一樣是人,有些人窮得有希望,有些人窮得半點盼頭都沒有,那就是依報的不同,縱然都有幸「得人身」,卻也必須由我們前生造的好壞來受報,
Thumbnail
在生活的洪流中,貧窮思維如同一股無形的潮流,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感知。貧窮本身並不可怕,這可能只是一時的低潮狀態,你該害怕的是否擁有貧窮思維,它不僅會使人蒙蔽雙眼,更可能讓我們低估未來成長和繁榮的無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