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生命是一段過程,而非結果

2024/02/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你在追尋什麼?

有的人,如果把他們試圖理解人生的時間加起來,時數可能超過他們實際活著的時間,真真正正活著的時間。p.61

我們都很會煩惱人生,不斷分析人生,甚至苦思冥想。然而不論是擔心、分析還是推測,都不是最佳的生命探索工具。而且多數人在使用這三樣工具時,總有被弄得迷失自我的時刻,在原地不停打轉,花上幾週、幾個月,甚至是幾年,坐在沙發上想破了頭(或是坐在桌前,或是坐困一段關係),想找出接下來該怎麼辦,就好像人生一個龐大的DIY計畫,但只有少數幸運兒拿到操作手冊。這是不是在設計人生,這是藉由思考人生,把自己搞瘋。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


綱要

  • 前言:你在追尋什麼?
  • 一、幸福是放掉不需要的東西
  • 二、打造人生羅盤需要知道兩樣東西:「工作觀」與「人生觀」
  • 三、只有在做了決定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偏好
  • 結語
  • 後記
  • 佳句收藏(句)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圖源:筆者)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圖源:筆者)

作者: 比爾‧柏內特, 戴夫‧埃文斯

原文作者: Bill Burnett, Dave Evans

譯者: 許恬寧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8


一、幸福是放掉不需要的東西

我們真的有可能在陷入泥濘的痛苦時,成功爬出,然後過得幸福嗎?還是我們該先問問幸福是什麼?才去思索該如何過得幸福。

生命是一段過程,而非結果。
raw-image

我很喜歡這本書不斷提及的觀念:幸福是選擇出來的

對生命設計來說,幸福的意思就是「選擇」幸福,幸福是放掉不需要的東西。而放手是選擇幸福的關鍵,也是滿意自己的選擇的關鍵。有疑慮的時候,就放手,往前走,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我們「想像中」的選擇其實不存在,因為它們是無法執行的選擇。我們不能活在幻想中的世界,要努力設計出可行的真實生命。

書中提及,修身養性的活動能帶來判斷好選擇的智慧。如:寫日記、祈禱、靈性練習、冥想、綜合性體能活動、瑜珈、太極等等。

所以我認為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寫作的方式、地方真的很重要。過度思考的時候,真的最適合書寫了!書寫是一種組織思路的過程。


二、打造人生羅盤需要知道兩樣東西:「工作觀」與「人生觀」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只知道「人生價值觀」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工作觀」與「人生觀」需要分開思考,而且最後必須檢視,找出的工作觀與人生觀,是否相互矛盾?還是相輔相成。

找出人生觀與工作觀(圖源:筆者彙整)

找出人生觀與工作觀(圖源:筆者彙整)

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仍會感受到痛苦,是因為他的「心」不健康,心的健康就來自於工作觀與人生觀的和諧一致;反之,經常感受到痛苦、經常覺得備受限制、覺得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往往都和工作觀與人生觀的相互矛盾有關。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他的人生意義是擁有很多錢,這樣就可以順利環遊世界、享受人生、增加閱歷,但是他的工作觀卻是人為什麼要工作?現代的工作不就只是為資本主義賣命而已?這樣一來就相互矛盾了,不想工作卻想要擁有很多錢?除非他得修正他的人生觀:其實不必擁有很多錢,改用窮遊的方式去探索世界。

我覺得找出工作觀與人生觀還有一個好處是:練習課題分離

譬如說,假設工作對我來說就是存錢,讓我透過勞動換取基本的生活費,那就別讓自己陷入無限加班的惡性循環;假設工作對我來說的意義,是為了讓社會能朝好的方向發展下去,那就可以朝社會企業、公益基金會、注重社會責任的企業等等的方向去任職;假設在日常生活中因表現不好被數落了,也請記得,只是「這次」做得不好,不代表「我」不好。

書中還有一個觀點我很喜歡:打造原型(prototyping)!其實就是不斷的假設,用三天的時間練習活在選項裡,而不是讓選項一直留在腦海裡。如何讓自己活在選項裡?就是不管吃早餐、刷牙、搭公車等等,都用「希望的生活」來過日子。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體驗,當選項成真的時候,自己的情緒感受會如何,自己的靈性狀態會如何。


三、只有在做了決定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偏好

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痛苦?覺得不夠幸福?因為我們總是不滿意自己的選項,而為什麼我們很容易、很經常的不滿意自己的選項?因為......在全球化的網路年代,世上永遠有成千上萬的選項,也因此,今日我們不滿意自己選擇的能力,遠超過史上所有世代。p.206

世界這麼大,我們要怎麼過得更開心、更成功?其實提出這個問句,才是不幸福的源頭,因為生命是一段過程,而不是結果。就像「完美」和「永遠」都不存在一樣,但是我們可以趨近完美、趨近永遠、趨近幸福、趨近自己最理想的人生。

為什麼我用「趨近」來作為「自己最理想人生」的動詞?因為最理想的人生和完美一樣,不存在。我們會不斷的在前進的旅途上,修正自己的最理想。

raw-image

余德慧老師在《生死學十四講》一書中談及,我們不會體會到死,因為死不存在,只要活著,我們就會跟著時間被推進,只有參透活著,才能認知到死亡。因為當時間存在,就不會有終點,我們就會持續活著、繼續被推進。也只有臨終病人會在生命的最後看見真正的善,因為那時候,他們感知到生命是有限的,而在有限裡面,我們才得以窺見整體。

就像「只有在做了決定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偏好」因為做了決定之後,我們能做其他事的時間就變的有限。

可以做的事情永遠很多,可是當你「答應」一件事的時候,其實是同步的、同時的「拒絕」了其他所有可以在這段期間完成的所有事。而這才是學會拒絕的重要性。


結語

永遠不要有計劃,要有的是願景和藍圖。學習是一種無限賽局,本來就不是「成功、失敗」二分法。而是要努力地、持續地待在遊戲裡,就像人生一樣。


後記

人生有很多種活法

十萬有很多種花法

出國有很多種方法

那我要的,到底是什麼?

我也還在尋找中

你呢?你在追尋什麼?


佳句收藏

  1. 生命設計可以協助各位找出永恆的答案,找出對你來說,什麼叫美好人生。p.62
  2. 只要有辦法提出自己的工作哲學(工作的目的、為什麼要工作),就比較不至於把生命設計的主控權交給別人。p.63
  3. 天候不佳時,我們必須藉著工作觀與人生觀,重新找到方向。任何時候,只要覺得人生卡關,或是經歷重大轉型,最好重新校準羅盤。一年至少校準一次。校準的目的有點類似於:將車子的前後輪對調一下、替煙霧偵測器換電池、再次確認工作關與人生觀是否一致。p.71
  4. 每一種人生都很好、都很有趣,也很豐富。問「哪一種最好」是個笨問題;就像在問有手比較好,還是有腳比較好。p.122
  5. 我們很少能在獲得工作機會之前,就清楚某份工作的性質,因此要拿到越多工作機會越好。p.189
  6. 高曼提出:情緒智慧。意思是指,生活中成功與不成功的體驗的集合,以及我們評估決策的依據。p.200
  7. 當你記住,你永遠在活出自己的無限遊戲,努力設計生命,向世界呈現你的美好,你不可能失敗。抱持無限遊戲的心態時,不僅能減少失敗率,還能真正對失敗免疫。當然你仍然會感到痛苦、失落、遭遇重大挫折,但那不會減損你身為一個人的價值。體驗挫折不代表你的生命「失敗」了,你永遠可以再站起來。p.217

raw-image
208會員
184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