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極北的原住民:薩米族(Sámi)奮鬥簡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2月6日是北歐共同的少數民族—薩米族(Sámi)的重要節日:「薩米族日」(Sámi National Day),是提倡保護、保存、復興薩米族文化與其記憶的節日。這一天於1992年第15屆國際薩米族會議(The International Sámi Conference)中決定,將日子定於2月6日,以紀念舉行於1917年2月6日的第一屆會議,是北歐各國的薩米族人近代以來第一次跨國共聚,確立薩米族為各國少數民族的地位。


一、逐漸消逝的民族


  薩米族是生活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與芬蘭一帶的原住民,也是目前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中唯一僅存的遊牧民族。原本住在今日的北歐中部,但隨著南方的挪威、瑞典、芬蘭,以及東方的俄國人與他們的基督教世界擴張,薩米族的生活空間逐漸限縮到北極圈與山區一帶。不過,因為這些地區的環境相對險峻且孤立,政府通常只會在收稅與傳教方面與這些原住民接觸,甚至某方面還保障了他們的權利—雖然主要目的是避免異族群之接觸造成摩擦。住在這四國境內的他們,過著自給自足、半定居,或游牧的生活,狩獵、捕魚與養育鹿隻是他們的傳統行業,彼此還會跨越國境交流或貿易,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些國界並不存在。

raw-image

  然而,當19世紀俄國佔有芬蘭後,因為現代主權國家的概念與邊界已經應用於國際社會,各國之間有了具體的邊境,且也禁止各國人民擅自過境,這使原本仰賴這些「跨國」的經濟體系—尤其是鹿業無法順利進行,這大大傷害了他們彼此的文化連結與經濟結構。除此之外,現代化的政府結構與制度,如市政府、政治區劃等,也影響了各國境內的薩米族人們。為了生存,他們漸漸改變傳統的社會與經濟模式,部分薩米族逐漸成為定居社會,並也迫於生存壓力而接受了那些外族人的「貨幣經濟」。這些影響與同一時期所流行的殖民主義與社會達爾文主義,正在侵蝕著薩米族的傳統生活與文化。

  在這方面,挪威採取的是同化政策,19世紀末的挪威首任總理約翰.斯威爾杜普(Johan Sverdrup, 1816-1892)說道:「對拉普人(Lappish, 當時北歐人如此稱呼薩米人)的唯一救贖就是成為挪威人」,挪威的薩米族原有的語言學校被要求教授挪威語,在公家機構也禁止使用薩米語。除此之外,政治與經濟方面也蠶食著他們的傳統領域,如挪威人擁有「優先」獲得土地的權利。相對的,瑞典與芬蘭方面採取的是「隔離政策」,但這種隔離並非是完全不干涉地將其與優勢族群認知的「文明世界」分離,因此某方面來說更接近相對挪威消極一點的同化政策。政府透過教育與媒體宣傳的方式,讓人們對薩米人產生一種刻板印象—馴鹿牧民,這種人必須與「文明」隔離開來避免導致「文明退化」。同時,也不允許他們定居,雖然這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但這一方面剝奪了他們的自由與生存權,亦是為了讓瑞典或芬蘭人佔有傳統領域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還為這些薩米人特地開設了一種教育體系—游牧學校(芬蘭語:Nomadikoulut),這種學校允許非馴鹿牧民的薩米人就讀,但同樣使用著政府的母語(瑞典語)教學,傳授「文明世界」的知識。

  雖然芬蘭也曾經作為瑞典人統治下的「低等人」,但當19世紀的芬蘭民族主義興起,至1917年宣布獨立後,他們也用當時瑞典人的統治方式對待薩米人。他們一直到1920、30年代依然強調著社會達爾文主義式的觀點,甚至與其他歐美列強做過一樣的事情—透過生物學等自然科學來證明芬蘭人的優越與薩米人的原始。薩米人並不是一個具有統一文化、語言與社會的族群,他們在各居住地有各自的語言與生活方式,芬蘭人甚至為其做了分類:一些已經成為半定居、完全定居的薩米族人,被視為處於文明過渡期,是「『自由的』自然人」(芬蘭語:“Vapaana” luonnonkansat)。而游牧於森林中,或居於更東、北邊的薩米人,如斯科特(Skolt)薩米人,他們甚至被視為文明「退化」,認為他們是沒有文化的野人。

  總而言之,那個時期的族群關係相當不平等,歧視與不平等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二、戰火洗刷一切



  大致來說,薩米族是在二戰時期與之後才大量被併入「現代」世界,通常也意味著文化的消逝。會以這個時期作為轉變期,正是因為戰爭的關係,這時是薩米族人們開始產生明顯的自我認同與意識的時期。在早期北歐諸國、俄國的戰爭中,薩米人通常是置身事外的,一方面是因為主要戰區在南邊,另一方面是因為早期軍事徵召制度的關係,甚少會招募薩米人參軍,更大的原因是因為納稅免役制度,薩米人可以透過繳實物稅免於徵召。至於他們部族之間,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說,彼此相處融洽,並沒有發生衝突或戰爭。然而,現代戰爭可不一樣了,常備軍制與總體戰將所有人都納入戰爭體系中,也深受其影響。對薩米人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 1939-1945)影響最大,薩米人與他們的家園再也無法躲過戰火,不但得投入其中戰鬥,他們的家園也因此成為芬蘭損失最慘重的地點之一。

  薩米人免役的權利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紛紛被取消了。第一次有規模地參與戰爭的薩米人是俄國的軍隊,於1915年徵召了薩米人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 1914-1918),大老遠地來到陌生的戰場,對抗陌生的敵人。他們也隨著俄國軍隊繼續參與了接下來的俄國內戰(Russian Civil War, 1917-1922)。至於芬蘭的薩米人則是在1918年內戰時被取消免役權,白軍(芬蘭語:Valkoiset)希望他們也加入對抗赤衛隊(芬蘭語:Punakaarti)的戰鬥,但實際參與數量不明。不過,1923年他們再次獲得10年的免役權,因為薩米族人在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中人口大量遞減。

raw-image

  薩米人在二戰時的關係頗為尷尬,也充滿諷刺。除了中立國瑞典相對不受影響,挪威、芬蘭與蘇聯的薩米人也隨著國家戰爭機器動員起來。在蘇聯與芬蘭之間的冬季戰爭(芬蘭語:Talvisota, 1939-1940)期間,芬蘭北部的薩米人被迫拿起步槍來對抗蘇聯入侵者。但諷刺的是,蘇聯那邊同樣有居於科拉半島(Kola Peninsula)的薩米人也參與了蘇聯軍隊,甚至可能發生親友之間互相射擊的悲哀景象。當1940年德國入侵挪威時,挪威的薩米人也參與了挪威及盟軍對抗德國的戰爭,甚至參與了接下來數年的地下反抗運動。然而,一年後,即1941年,芬蘭的薩米人就加入了芬蘭與德國的軍隊,加入對蘇聯的軍事行動,但這次有不少來自邊境對面的俄國薩米人參與,或許是對蘇聯統治者的不滿造成的。1944年,當芬蘭與蘇聯和談後,這些薩米人與芬蘭人一樣,轉調槍口,對抗盤據於芬蘭北部—薩米人的家園—的德國人。德國人在撤退的過程中採取「焦土政策」(Scorched Earth),將他們的家鄉燒毀殆盡,這對薩米人接下來數十年產生的重大的影響。

raw-image



三、危機即是轉機


  雖然在德國與芬蘭同盟期間,德國人為芬蘭北部的薩米人帶來不少工作機會,他們彼此之間有極為密切的貿易,但這也破壞了薩米人傳統的經濟模式與生活方式。除此之外,當德國人撤離後,留下的斷垣殘壁使薩米人被迫遷離家園,成為戰爭難民,大多遷往芬蘭西部的博藤(Pohjanmaa)或更遠的瑞典。這產生了兩個主要影響:

  • 逐漸融入、併入當地芬蘭或瑞典人的生活,傳統文化逐漸消逝。
  • 原居地重建改變了環境,使舊有領域不再「薩米」。

這些影響與變化是他們切身能體會的,因為從建築風格、身著衣服、經濟方式、生活行為,乃至於文化最具象徵性的語言,都正在逐漸「芬蘭化」或「瑞典化」。薩米人們逐漸習慣了「現代生活」,講著芬蘭語、領著薪水做著固定工作。雖然說這的確讓他們適應並生存了下來,但傳統文化也消逝了。

  如何消滅一支民族與他們的文化?從語言與教育著手最有效,也最能從「根源」消滅。1946年的《義務教育法》(芬蘭語:Oppivelvollisuuslaki)廢除了薩米的傳統教育方式—講著薩米語的老師們帶著學生們進行野外教學,改以在室內、應試教育取代之。薩米孩子們被送往城市的學校受教,這種學校生活無處不是芬蘭式的,強調著芬蘭文化與價值觀,使這些還未接受薩米文化洗禮的孩子們逐漸成為「芬蘭人」。

  不過,戰爭與其善後處理並不只給薩米人帶來「危機」,這一方面也促成了薩米人的「覺醒」,因此這同時也是個「轉機」。二戰時期因狂熱的民族主義與殘暴的種族主義爆發,其慘無人道的過程與結果使人們更為重視少數族群的權益。與此同時,隨著遷離家園的過程,原本散居各處、彼此孤立的各薩米部族,此時聚在了一起,發現都穿著類似的服裝、講著類似的語言、擁有相同的價值觀,甚至有著同樣的行為,使他們產生了一種共同的民族認同感,進而產生團結意識。1945年,他們就成立了薩米族協會(芬蘭語:Samii Litto),希望藉此提倡、維護傳統文化。

raw-image

  薩米人的「覺醒」搭上了60年代的民運熱潮之便車,雖然此時他們的活動相對其他爭取權益的族群來說還算經驗不足,但的確是重要的開始。到了70年代成為一個關鍵期,這段時期甚至被稱為「薩米文藝復興」(芬蘭語:Saamelaisrenessanssi),薩米族人開始在一些現代產物上融入自身的傳統文化,例如發行薩米語或薩米歌曲的唱片、寫作相關的家鄉文學。當然,還是有傳統的手工藝品。除此之外,70年代另一項重要突破就是政治方面,1972年在芬蘭成立的薩米代表團(Saamelaisvaltuuskunta)與1973年在挪威成立了北歐薩米研究所(Pohjoismaisen Saamelaisinstituuti)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日後政治方面產生的重要作用,讓薩米人逐漸有了自己的自治空間與領域。

  另一方面就是對經濟模式的抗爭,60年代到80年代,薩米族人反對政府在家園建設公共工程—尤其是對自然資源榨取的那種,他們抗議讓其他人們看到了薩米族,而不再是過去的刻板印象—一群未開化的馴鹿牧民。1981年挪威政府用暴力方式鎮壓薩米族人對水利工程的抗議,雖然最終薩米族人無法阻止政府的強硬手段,卻使更多年輕人對他們進一步產生同情與支持,最終使北歐各國政府逐漸改變了對薩米族人的政策。到了現在,北歐各國的薩米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機構與議會,這方面的先驅者是芬蘭的薩米族人—即前面所提到的薩米代表團。薩米議會(芬蘭語:Sámediggi)作為芬蘭境內所有薩米人的代表,每4年選舉一次,所有擁有薩米人身分的公民都可以參與投票。但如何定義薩米人?起初的方式是本人,或父母、祖父母是以薩米語為第一母語的人即可認證為薩米人,1996年的《薩米文化自治法》(芬蘭語:Saamelaisten kulttuuri-itsehallintolaki)將這個定義擴展到包含祖先曾經被政府定義為薩米人(或當時的稱呼「拉普人」)即可,但這一項定義已經被刪除,因為頗有爭議。挪威與瑞典的薩米議會也分別在1989年與1993年成立,也做了類似的改革,這裡就不作詳述。

raw-image

  經過了數十年的努力,薩米族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合法、合理的自由與權利,不再是被孤立的族群,或被視為某種「未開化族群」。1995年,薩米族人的權益在《芬蘭憲法》(芬蘭語:Suomen Perustuslaki)獲得了保障。如今,薩米族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如果政府有什麼需要在他們的領域做某些事情,也必須經過他們的同意。雖然他們不是一個具有主權意義的國家,但相對過去,他們或多或少已經成為自己的主人。


四、作為總結的話


  薩米族人與芬蘭人是具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在語言上也有相似之處,但在不同環境與歷史的發展下,已經成為不同的兩個族群。芬蘭人較早接受了瑞典人帶來的基督教與更緊密的國家、政府體系,但薩米族人則無。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優勢文明」為了各方面的利益,是經濟,抑或是傳教,進而成為了薩米族的壓迫者,限縮他們的生活空間。隨著這些「南方人」的擴張,他們也失去了文化空間。但在戰爭的催化下,意外地讓他們「覺醒」了,最終在許多人的努力下,終於獲得自己應有的權利。

  雖然這數十年的努力有所進展,每一年的2月6日也提醒著大家薩米族人的存在與他們的文化。但都市化與全球化成為了新的威脅者。年輕人不一定想要維護傳統文化,人們總是崇尚著最時尚的文化、最新的科技、最有錢賺的地方,這都是人之常情,對大多數人或許也都是如此。除此之外,雖然已經獲得各方面的基本權利了,如何讓聲音更大、語言權力進一步獲得保障,仍然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如何適應21世紀的變化與影響,並繼續維持自己的文化,是薩米族人的新挑戰—看來他們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努力。


參考資料:

網路資料:


書籍資料:

  • Lehtola, Veli-Pekka. Saamelainen Evakko.(《薩米人的撤離》)Inari: Kustannus-Puntsi, 200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芬蘭近代史學會的沙龍
54會員
15內容數
2022/03/07
俄國於2022年2月24日大舉進攻烏克蘭,烏克蘭民眾開始製作被稱為「莫洛托夫雞尾酒」的燃燒瓶,希望能藉此對抗進犯的俄軍。而類似的情況也發生於八十幾年前的芬蘭——蘇芬冬季戰爭,當時的芬蘭人用這種「雞尾酒」,好好回敬了蘇聯侵略者。芬蘭人是如何製作這種武器的?他們又是如何藉此對抗強大他們數倍的蘇軍的呢?
Thumbnail
2022/03/07
俄國於2022年2月24日大舉進攻烏克蘭,烏克蘭民眾開始製作被稱為「莫洛托夫雞尾酒」的燃燒瓶,希望能藉此對抗進犯的俄軍。而類似的情況也發生於八十幾年前的芬蘭——蘇芬冬季戰爭,當時的芬蘭人用這種「雞尾酒」,好好回敬了蘇聯侵略者。芬蘭人是如何製作這種武器的?他們又是如何藉此對抗強大他們數倍的蘇軍的呢?
Thumbnail
2021/08/27
KP/-31「索米」(Suomi)衝鋒槍是芬蘭舉世聞名的輕兵器,它伴隨著芬蘭國防軍度過了將近一甲子的時間。不過它的設計師並不滿足於此,他試著吸收德國在戰場上的經驗—中間型威力彈,開發一款「突擊步槍」版的索米:AL-43。它會是什麼樣的武器呢?開發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主要買家芬蘭軍方是否會買單呢?
Thumbnail
2021/08/27
KP/-31「索米」(Suomi)衝鋒槍是芬蘭舉世聞名的輕兵器,它伴隨著芬蘭國防軍度過了將近一甲子的時間。不過它的設計師並不滿足於此,他試著吸收德國在戰場上的經驗—中間型威力彈,開發一款「突擊步槍」版的索米:AL-43。它會是什麼樣的武器呢?開發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主要買家芬蘭軍方是否會買單呢?
Thumbnail
2021/08/05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歷史僅一百多年,但參與者已經從歐美世界擴大到全球範圍,而主辦國更是競爭激烈。芬蘭,在國際上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小國」,他們是如何在這場國際性的體育競賽發光發熱的呢?其中他們面對了什麼樣的挑戰?本文將淺談芬蘭從「地區代表隊」到「為國爭光」、從「參與」到「主辦」奧運會的歷史。
Thumbnail
2021/08/05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歷史僅一百多年,但參與者已經從歐美世界擴大到全球範圍,而主辦國更是競爭激烈。芬蘭,在國際上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小國」,他們是如何在這場國際性的體育競賽發光發熱的呢?其中他們面對了什麼樣的挑戰?本文將淺談芬蘭從「地區代表隊」到「為國爭光」、從「參與」到「主辦」奧運會的歷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在蘇聯時代,人們會直接翻過天山山脈,去吉爾吉斯。」28歲的麥蒂娜並沒有經歷過蘇聯時代,她說的是曾祖父母、祖父母那輩描述的記憶。「翻過去做什麼?」我好奇地問。「逃難。」她冷不防地說。「哈薩克在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饑荒,最嚴重的是1930年代,蘇聯開始實施集體化政策之後的那次。許多人逃到中國和蒙古,吉
Thumbnail
「如果在蘇聯時代,人們會直接翻過天山山脈,去吉爾吉斯。」28歲的麥蒂娜並沒有經歷過蘇聯時代,她說的是曾祖父母、祖父母那輩描述的記憶。「翻過去做什麼?」我好奇地問。「逃難。」她冷不防地說。「哈薩克在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饑荒,最嚴重的是1930年代,蘇聯開始實施集體化政策之後的那次。許多人逃到中國和蒙古,吉
Thumbnail
這次與會的原住民表示,從殖民母國宣布獨立的政府,事實上繼承了殖民體制,並且透過保育的方式持續宰制原住民。「說殖民已成過去,那是謊言。」
Thumbnail
這次與會的原住民表示,從殖民母國宣布獨立的政府,事實上繼承了殖民體制,並且透過保育的方式持續宰制原住民。「說殖民已成過去,那是謊言。」
Thumbnail
七百多名坦尚尼亞馬賽人越過國界,向肯亞尋求人道及醫療援助。肯亞的馬賽人於月中走上首都奈洛比街頭,聲援坦尚尼亞的馬賽人,指控鄰國政府為了發展觀光,竟然將原住民由祖傳土地驅逐出去。
Thumbnail
七百多名坦尚尼亞馬賽人越過國界,向肯亞尋求人道及醫療援助。肯亞的馬賽人於月中走上首都奈洛比街頭,聲援坦尚尼亞的馬賽人,指控鄰國政府為了發展觀光,竟然將原住民由祖傳土地驅逐出去。
Thumbnail
相對於北歐波羅的海的生活環境,北亞的西伯利亞地區狀況可就極端而艱難多了,而多是在歐洲活動的羅斯人又為什麼一定要取得這塊土地呢?還有,歐洲人所說的「剝開一個俄羅斯人,裡頭其實是一個韃靼人」是什麼意思?韃靼人和哥薩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從地理看歷史吧!
Thumbnail
相對於北歐波羅的海的生活環境,北亞的西伯利亞地區狀況可就極端而艱難多了,而多是在歐洲活動的羅斯人又為什麼一定要取得這塊土地呢?還有,歐洲人所說的「剝開一個俄羅斯人,裡頭其實是一個韃靼人」是什麼意思?韃靼人和哥薩克人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從地理看歷史吧!
Thumbnail
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東歐戰爭攫獲全球目光,反戰的人們紛紛掛起烏克蘭旗幟,以各種方式支援烏克蘭,加拿大原住民開始佩戴烏克蘭傳統的領巾,外界才首度意識到加拿大原住民和烏克蘭人的一段過去。
Thumbnail
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東歐戰爭攫獲全球目光,反戰的人們紛紛掛起烏克蘭旗幟,以各種方式支援烏克蘭,加拿大原住民開始佩戴烏克蘭傳統的領巾,外界才首度意識到加拿大原住民和烏克蘭人的一段過去。
Thumbnail
宏都拉斯位在中美地峽,和土耳其之間隔著廣大的大西洋和地中海,似乎是不大相關的兩個國度,不過最近宏都拉斯原住民族議會發表聲明,向中亞的庫德人喊話「我們和你們在一起」,並譴責土耳其迫害庫德人。
Thumbnail
宏都拉斯位在中美地峽,和土耳其之間隔著廣大的大西洋和地中海,似乎是不大相關的兩個國度,不過最近宏都拉斯原住民族議會發表聲明,向中亞的庫德人喊話「我們和你們在一起」,並譴責土耳其迫害庫德人。
Thumbnail
各國暗自角力的1975年,正是三毛與荷西在西撒身所處的年代,也是撒拉威反殖民力量愈形壯大的時代.
Thumbnail
各國暗自角力的1975年,正是三毛與荷西在西撒身所處的年代,也是撒拉威反殖民力量愈形壯大的時代.
Thumbnail
雪布尼查(Srebrenica)大屠殺26週年 對於巴爾幹半島的認知大概只停留在課本上的「歐洲火藥庫」一詞,但實際上卻對其形成的背景與歷史甚少著墨。二戰後由六個國家(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賽哥維納[以下簡稱波赫]、馬其頓[現稱北馬其頓])加盟而成的「南斯拉夫
Thumbnail
雪布尼查(Srebrenica)大屠殺26週年 對於巴爾幹半島的認知大概只停留在課本上的「歐洲火藥庫」一詞,但實際上卻對其形成的背景與歷史甚少著墨。二戰後由六個國家(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賽哥維納[以下簡稱波赫]、馬其頓[現稱北馬其頓])加盟而成的「南斯拉夫
Thumbnail
地球上許多相對弱勢的民族都經歷過外族殖民或不公平待遇,這不只是歐洲人對其他地區的人,對歐洲本身的民族也是一樣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歐洲目前唯一僅存的遊牧民族—薩米族(Sámi)。薩米族曾經受過哪些壓迫?而他們又是如何奮鬥才能得到今天的自治地位與他們應有的權利?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談談他們的故事吧!
Thumbnail
地球上許多相對弱勢的民族都經歷過外族殖民或不公平待遇,這不只是歐洲人對其他地區的人,對歐洲本身的民族也是一樣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歐洲目前唯一僅存的遊牧民族—薩米族(Sámi)。薩米族曾經受過哪些壓迫?而他們又是如何奮鬥才能得到今天的自治地位與他們應有的權利?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談談他們的故事吧!
Thumbnail
每個國家都有「黑歷史」,芬蘭也不例外。1917年1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不久後,馬上爆發了一場左右派之間的內戰,更發生了慘無人道的屠殺事件。這場戰爭撕裂了芬蘭人彼此的信任與感情,更差點讓獨立的成果功敗垂成、再度被外國佔有。傷疤至今依舊存在,但這個傷疤也讓他們學到:先團結,才有機會有多元的聲音。
Thumbnail
每個國家都有「黑歷史」,芬蘭也不例外。1917年1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不久後,馬上爆發了一場左右派之間的內戰,更發生了慘無人道的屠殺事件。這場戰爭撕裂了芬蘭人彼此的信任與感情,更差點讓獨立的成果功敗垂成、再度被外國佔有。傷疤至今依舊存在,但這個傷疤也讓他們學到:先團結,才有機會有多元的聲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