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旅行史講堂】一個月的旁聽與我的首堂開講

【19世紀旅行史講堂】一個月的旁聽與我的首堂開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張蘊之老師合開的旅行史講堂,2月7日換我上場,開講了第一堂課。在此之前,蘊之老師以柬埔寨吳哥遺產為中心的四堂講座,我也全程參與。

在撰寫博論之際,利用了一些民國時期的南洋遊記,與民國「南洋熱」的相關研究,討論了當時中國人赴南洋消夏、度假的風氣,對東南亞的了解在此前僅限於這些。年初開始,除了準備自己演講的投影片,也希望通過參與蘊之老師的課程,補強自己在東南亞議題與旅行史的不足。當然,也想觀摩蘊之老師的演講,來調整自己的課程內容,畢竟我自己過去的授課經驗,較少面對過一般大眾。

講述像吳哥這樣的古文化遺產,如何在西方與中國旅人的筆下被書寫,以及如何被後世所流衍,涉及的不僅僅是旅記文獻的解讀,東南亞宗教史、藝術史、建築、圖像、攝影、文物保存等相關背景的涉獵,與豐富的田野經驗,提供了深入檢視當時旅人調查與觀看吳哥視線的重要知識基礎。

從自己的歷史學研究出發,去追索過往旅行史之外,通過課程所走過的四堂吳哥之旅,無疑開啟了另一扇窗,看見過往爬梳旅行史的過程中,較少涉獵的視角與圖景。


自己開講的第一堂課,「布局」了不算短的時間,避免把內容講得太學術,太不接近人間煙火,投影片修改了好幾次。

近代女性的旅行議題,實則是我數個研究主題之外,順便收集、閱讀相關材料的粗略心得,所衍生的副產品。首堂課程試著引領在座學員,反思以現今對一百年前,道途往來的女性群體們,在認識上的盲點與誤區,以及東西方在此時期踏出舒適圈的女性,所躬逢的旅行環境變遷,及旅路間的各種崩潰、願景與成果。

觀察到課堂上沒有人睡著,下課之後有同學來反映內容講得很精采,終於鬆一口氣。

感謝蘊之老師在聲援緬甸局勢忙碌之餘,還幫忙花時間檢視投影片,與準備場地器材。

過年後還有三堂課,歡迎來聽喔!詳情請洽:

也請大家多多關注緬甸的局勢

avatar-img
旅行史的寫作課、足跡與人間觀察
234會員
328內容數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1900的第一個十年,有機會來到日光的清國知識人,在此遊覽湖光山色間的旅行視線,較之前一個世紀來訪日光的王韜,又呈現了不同的轉變。而歐美人群在日光從事的休旅生活,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日後此地的遊覽模式。
各位好,魯蛇兼不良歷史學徒蔡凱西我本人,要跟很厲害的旅行指南寫作者與東南亞文化遺產專家合作,明年初準備要開幾堂旅行史小課程。
以近代英國史、帝國殖民與國際關係為專業的木畑洋一,通過檢視亞歐航路,也就是書中所指的「帝國航路」間,在本書呈現一幅旅人移動於此道途中,對日不落的大英殖民帝國,在1860至1950年代,從日正當中、動搖到夕陽無限好,從而思索維新日本,與帝國形成、擴張的日本,與敗戰後的日本,應該往何處走的旅行史。
明治初年,從東京到日光最基本的移動時間需要三天,對我們這種現代人來說,漫長到令人卻步。不過,當時想跑日光一趟,又有能力移動的外國人而言,並不介意沿路的跋涉。
日本開國最初的30多年,仍未全面開放外國人在列島間自由旅行,要像現在南北縱走追櫻花還言之過早。駐節東京的各國外交官們,可以說是當時最有機會了解花見文化,並從事賞櫻活動的外國人群體。
像淺草這種疫情之前外國觀光客滿溢的熱區,聽到各種腔調的華語,不消說一向是來日旅行,耳邊早已習以為常的聲景。只是,當我準備取道雷門交番旁的小徑,慢慢繞回言問通的住處,耳邊傳來一名女性台胞在詢問同行的旅伴..........
1900的第一個十年,有機會來到日光的清國知識人,在此遊覽湖光山色間的旅行視線,較之前一個世紀來訪日光的王韜,又呈現了不同的轉變。而歐美人群在日光從事的休旅生活,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日後此地的遊覽模式。
各位好,魯蛇兼不良歷史學徒蔡凱西我本人,要跟很厲害的旅行指南寫作者與東南亞文化遺產專家合作,明年初準備要開幾堂旅行史小課程。
以近代英國史、帝國殖民與國際關係為專業的木畑洋一,通過檢視亞歐航路,也就是書中所指的「帝國航路」間,在本書呈現一幅旅人移動於此道途中,對日不落的大英殖民帝國,在1860至1950年代,從日正當中、動搖到夕陽無限好,從而思索維新日本,與帝國形成、擴張的日本,與敗戰後的日本,應該往何處走的旅行史。
明治初年,從東京到日光最基本的移動時間需要三天,對我們這種現代人來說,漫長到令人卻步。不過,當時想跑日光一趟,又有能力移動的外國人而言,並不介意沿路的跋涉。
日本開國最初的30多年,仍未全面開放外國人在列島間自由旅行,要像現在南北縱走追櫻花還言之過早。駐節東京的各國外交官們,可以說是當時最有機會了解花見文化,並從事賞櫻活動的外國人群體。
像淺草這種疫情之前外國觀光客滿溢的熱區,聽到各種腔調的華語,不消說一向是來日旅行,耳邊早已習以為常的聲景。只是,當我準備取道雷門交番旁的小徑,慢慢繞回言問通的住處,耳邊傳來一名女性台胞在詢問同行的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