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像吳哥這樣的古文化遺產,如何在西方與中國旅人的筆下被書寫,以及如何被後世所流衍,涉及的不僅僅是旅記文獻的解讀,東南亞宗教史、藝術史、建築、圖像、攝影、文物保存等相關背景的涉獵,與豐富的田野經驗,提供了深入檢視當時旅人調查與觀看吳哥視線的重要知識基礎。
從自己的歷史學研究出發,去追索過往旅行史之外,通過課程所走過的四堂吳哥之旅,無疑開啟了另一扇窗,看見過往爬梳旅行史的過程中,較少涉獵的視角與圖景。
自己開講的第一堂課,「布局」了不算短的時間,避免把內容講得太學術,太不接近人間煙火,投影片修改了好幾次。
近代女性的旅行議題,實則是我數個研究主題之外,順便收集、閱讀相關材料的粗略心得,所衍生的副產品。首堂課程試著引領在座學員,反思以現今對一百年前,道途往來的女性群體們,在認識上的盲點與誤區,以及東西方在此時期踏出舒適圈的女性,所躬逢的旅行環境變遷,及旅路間的各種崩潰、願景與成果。
觀察到課堂上沒有人睡著,下課之後有同學來反映內容講得很精采,終於鬆一口氣。
感謝蘊之老師在聲援緬甸局勢忙碌之餘,還幫忙花時間檢視投影片,與準備場地器材。
過年後還有三堂課,歡迎來聽喔!詳情請洽:
也請大家多多關注緬甸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