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誰的帝國與航路?我讀《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本文由作者同意轉載於麥田出版社臉書粉絲專頁,並獲選方格子「熱門文章」。

1840年代,在英國政府敕許下,P&O輪船公司(Peninsular and Oriental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開設了英國至埃及亞歷山卓的航線,是為「帝國航路」的濫觴。

直到1867年,蘇伊士、加爾各答(印度)、可倫坡(錫蘭)、檳城(舊稱檳榔嶼)、新加坡、香港、上海、長崎、橫濱等地,都在這二十多年間,陸續成為帝國航路向東延伸、營運,所停靠的港口。

這樣的一條航路,聯繫起19世紀中葉以降到二戰結束之初,東亞與歐洲間的海上交通。各種歐亞旅客,諸如各國外交或視察人員、留學生、探險家、富裕層、移民、移工等;與各種貨物,例如P&O公司曾經接手運送鴉片的業務,這些客貨,在此航線上往來不絕。

raw-image

當時亞洲擁有廣大殖民地的英、法兩國,多有遠洋輪船公司投入這條航線的營運,而1890年代以降,日系的日本郵船與大阪商船會社,也先後插足於帝國航路的經營。

從橫濱港出發的輪船,途中停泊長崎(後來還有神戶)、上海,一路往西之後,除了法籍輪船會在法國所控制的西貢入港,其餘的寄港地,不是英國的殖民地,就是英國所支配的海峽、運河(例如亞丁、馬爾他、直布羅陀)要衝與勢力範圍。


早年的隨幕府遣歐美使團出洋數次的福澤諭吉;密航出洋的各藩留學生如伊藤博文、井上馨;隨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並留法求學的中江兆民。日清戰爭前後至歐戰期間赴歐的作家,有夏木漱石、島村抱月、德富蘇峰兄弟、永井荷風、與謝野晶子夫婦等,而時任遞信省官僚,後來擔任台灣總督的田健治郎也是旅人之一。


raw-image
raw-image

而1920年代以來,則有皇太子裕仁訪歐之行;矢內原忠雄負笈歐洲,與進行文藝巡禮的武者小路實篤。可以說1860至1930年代之間,在帝國航路間行旅往來的日本人,與日俱增,各種身分、職業、階層,與出洋目的,不一而足。

這些知識菁英,將沿途見聞,以遊記、日記、書信、輿地誌、案內書等體裁文本,記錄下船旅體驗、直觀的見聞感懷,或旅後的沉澱追憶。他們在此航路間的單程或往復旅行中,英國的亞非殖民經營,都是很難不迴避觀看的課題。

此處的「帝國」所意指的,不光是英法這種已豎立起海外殖民招牌的帝國主義國家,也包括後進加入帝國主義俱樂部,在此航線與西方列強競合,展現海外雄飛野望的日本。


本書在撰寫問世之前,日本已有幾本關於近代遠洋船旅史的著作,和田博文的《海上的世界地圖》就是其中之一,兩書的台版中譯則是時隔三年先後出版。這兩位作者,在各自著作中討論這段旅行史的年代斷限,與歐亞船旅移動空間,皆有高度的重合。

不過呢,兩書基於研究專業上不同的守備範圍,所呈現的旅行史關懷,則有不同的重點。和田博文的閱讀心得,我自己寫爆了兩篇,就不再贅述了。

簡單來說,和田博文為讀者所展開的,是一幅近代日本旅人們,在亞歐航路間的船旅經驗中,所認識與想像的世界圖景,並藉以反芻自身旅行的意義。

而以近代英國史、帝國殖民與國際關係為專業的木畑洋一,則是將鏡頭拉近,檢視亞歐航路,也就是書中所指的「帝國航路」間,旅人移動於此道途中,對日不落的大英殖民帝國,在1860至1950年代,從日正當中、動搖到夕陽無限好,從而思索維新日本,與帝國形成、擴張的日本,與敗戰後的日本,應該往何處走。


日本人的帝國航路見聞,及其對英國殖民地的觀察,背後所呈現的亞歐觀、日本觀的變遷,往往伴隨著日本國際地位與政經實力升降、歐亞列國局勢,與殖民地人民對母國的依違密切勾連。

raw-image

1890年代以前,銜外交使命訪歐的使團成員與留學生,對英屬殖民地的道路、洋房、瓦斯燈、電信等現代化設施,投以新奇與驚異的眼光;而另一方面,他們也眼見被殖民的亞洲人,除了受殖民者過酷役使,居家環境也髒臭、落後,被日本人賦予了野蠻未開化的印象。

這些歐亞落差的衝擊,使其深自警惕,意識到再不設法富國強兵,就只能等死,落入與其他亞洲地區被殖民的命運;他們也在旅途中用心觀察參照,為日後導入西洋的事物與制度做準備,摸索日本走向近代國家的形貌。

時序進入1890年代至歐戰,隨著日清、日俄戰爭、英日同盟等事件所取得的領土、利權與外交展獲,加以日本郵船會社在帝國航路上插旗營運為大日本帝國與英法航權的競逐揭開序幕。

過去出洋不得不選擇外國籍郵船的日本人,至此可以選擇日郵直航歐洲,歐戰之後更有大阪商船可以選擇,他們移動的視線裡,多有日本國威遠播的實感。例如在英領的新加坡,見到日製人力車、停泊的日本軍艦、日貨充斥市面,在旅人的眼中,無不象徵著日章旗在異域隨風飄揚,意氣滿滿。

raw-image

屢次以戰勝國之姿揚威國際的日本,先後領有台灣、南樺太,以及滿鮮的特殊權益,甚至其後日韓併合,多有旅人在航路間,觀察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經營政策的優缺點,由此思索適合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策略。例如英國殖民香港的經驗能否採用於台灣,以及避免被殖民者因為接受高等教育所導致「覺青」出現的警惕。

歐戰以還,德俄土奧四大帝國解體,而民族自決的風潮下,印度、埃及等地的獨立聲浪,莫不使歐行的日本人,感到英國對殖民地的支配力日趨鬆動。反觀日本以戰勝國之姿,獲得委任統治南洋群島,與皇太子裕仁訪歐,所到之處的接待規格,皆被視為日本強大國力的展現。

至於旅居國外的日本人,受惠於戰後日圓的一度高漲,生活較前優渥,尤其旅歐留學生見到書籍相對低廉,總是恨不得把書店給買爆。

英國如何因應所屬殖民地在歐戰後的反英情緒,與獨立運動衍生的示威衝擊,莫不成為旅人在帝國航路行旅中,最有感的體驗。尤其埃及1919年革命與朝鮮三一運動同年發生,對歐行的日人而言,就如同日英兩國殖民政策對照組一般的存在。

1923年赴歐視察的朝鮮總督府官僚,對三一運動之後所採行的「文化政治」頗感自豪,肯定英國的殖民建設完善之餘,更流露出日本的殖民統治已足為西方模範的優越感。

以上,憑藉數個月前閱讀原文的記憶,寫下對本書內容梗概,其他的爆雷我得就此打住。


以小專欄的形式,作者亦簡單介紹了清帝國官派赴歐的知識人,在帝國航路移動間的旅行視線,作為日本的對照組。

19世紀中葉的晚清海外遊記、出使日記,也承載了當時清國知識人在帝國航路間移動的見聞,但中文學界似乎仍未以多年積累下琳瑯滿目,且已問世的學術研究成果為基礎,試圖架構起像《海上的世界地圖》和本書這種帶有全景視野的旅行史著作。

當然,也不排除是我眼花,讀書有所遺漏,說錯歡迎指正。

而在台灣,日翻中的鐵道史或鐵道旅行的書籍,似乎多得是大牌作家、學者可以寫個導讀、推薦序,或在書腰上掛名。不過,本書與《海上的世界地圖》一樣,未有掛名的推薦者或序言,引導讀者進入這段百年前亞歐間的船旅史。

我真的是很想看看台灣眾多炙手可熱的旅遊達人、旅遊作家、研究旅行/旅遊文學或觀光的專家權威學者,怎麼來談這類的書。

本文改寫自:【閱讀紀錄】還是要假裝沒有中譯本這回事:我讀《帝国航路を往く:イギリス植民地と近代日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行史的寫作課、足跡與人間觀察
234會員
344內容數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冒險家常是文學、動漫與影視等作品裡描繪的命題,他們多來自有所本的歷史與人物作為原形。歷史上的冒險家們,曾利用貿易和宗教,帶動海陸人群的移動,聯繫起世界各地,他們前仆後繼,在先驅者所構築的海陸交流網絡之上,持續扮演「探路者」的角色,尋找未知的航線,及海陸空間的真實與幻象。
Thumbnail
冒險家常是文學、動漫與影視等作品裡描繪的命題,他們多來自有所本的歷史與人物作為原形。歷史上的冒險家們,曾利用貿易和宗教,帶動海陸人群的移動,聯繫起世界各地,他們前仆後繼,在先驅者所構築的海陸交流網絡之上,持續扮演「探路者」的角色,尋找未知的航線,及海陸空間的真實與幻象。
Thumbnail
1860年代以降,軍艦、商船、捕鯨船等各色船隻,不斷從各地往來於箱館,帶動外人群體來此居留與旅行。
Thumbnail
1860年代以降,軍艦、商船、捕鯨船等各色船隻,不斷從各地往來於箱館,帶動外人群體來此居留與旅行。
Thumbnail
像必麒麟、李仙得兩位的自西徂東的外人,也是1860年代以降,入臺從事探險旅行的重要群體,可以說他們開啟了新一波歷險福爾摩沙的旅行風氣。
Thumbnail
像必麒麟、李仙得兩位的自西徂東的外人,也是1860年代以降,入臺從事探險旅行的重要群體,可以說他們開啟了新一波歷險福爾摩沙的旅行風氣。
Thumbnail
二戰之前,頻繁往來於蘇伊士運河的,不只有貨流,還有客流,運河也承擔了歐亞人群行旅往來的角色,迥異於現今貨物航線的特性。
Thumbnail
二戰之前,頻繁往來於蘇伊士運河的,不只有貨流,還有客流,運河也承擔了歐亞人群行旅往來的角色,迥異於現今貨物航線的特性。
Thumbnail
以近代英國史、帝國殖民與國際關係為專業的木畑洋一,通過檢視亞歐航路,也就是書中所指的「帝國航路」間,在本書呈現一幅旅人移動於此道途中,對日不落的大英殖民帝國,在1860至1950年代,從日正當中、動搖到夕陽無限好,從而思索維新日本,與帝國形成、擴張的日本,與敗戰後的日本,應該往何處走的旅行史。
Thumbnail
以近代英國史、帝國殖民與國際關係為專業的木畑洋一,通過檢視亞歐航路,也就是書中所指的「帝國航路」間,在本書呈現一幅旅人移動於此道途中,對日不落的大英殖民帝國,在1860至1950年代,從日正當中、動搖到夕陽無限好,從而思索維新日本,與帝國形成、擴張的日本,與敗戰後的日本,應該往何處走的旅行史。
Thumbnail
在經過 17 世紀大航海時代對航道探索的瞭解與累積,及 18 世紀海上勢力的相互競逐之後,19 世紀的探險家或懷抱著熱情,或受到野心驅使,持續探索著蠻荒之地的未知前沿。此時的臺灣適逢脫離 1662 年後的封鎖狀態,對西方社會而言,是一座雖非一無所知但卻需要重新認識的島嶼。
Thumbnail
在經過 17 世紀大航海時代對航道探索的瞭解與累積,及 18 世紀海上勢力的相互競逐之後,19 世紀的探險家或懷抱著熱情,或受到野心驅使,持續探索著蠻荒之地的未知前沿。此時的臺灣適逢脫離 1662 年後的封鎖狀態,對西方社會而言,是一座雖非一無所知但卻需要重新認識的島嶼。
Thumbnail
歐洲各國基於一戰後的經濟蕭條,將腦筋動到發展觀光業,誘致外客以刺激景氣的背景下,航業與國際觀光業更為密切互動。各國船公司為了招攬旅客,紛紛在食宿娛樂的相關設備與服務上,力求新穎與舒適,豪華郵輪應運而生。而旅行案內與紀行文本的作者,對船艙軟硬體設施與船中生活的介紹,無異於扮演著旅行「教學文」的角色
Thumbnail
歐洲各國基於一戰後的經濟蕭條,將腦筋動到發展觀光業,誘致外客以刺激景氣的背景下,航業與國際觀光業更為密切互動。各國船公司為了招攬旅客,紛紛在食宿娛樂的相關設備與服務上,力求新穎與舒適,豪華郵輪應運而生。而旅行案內與紀行文本的作者,對船艙軟硬體設施與船中生活的介紹,無異於扮演著旅行「教學文」的角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